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问题刘轶斌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问题刘轶斌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重要改革,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合同及合同的有效管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发展、项目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主要探讨一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问题。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当今是法制社会,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首先就必须要讲究诚信,因为诚信是企业谋求发展的根本,而讲究诚信的最好体现就是信守合同。企业只有严格遵守市场规范,按照合同的内容来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市场。随着企业经营由国内市场逐渐向国际市场的迈进,为了更好地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虽然在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这一观点上已达成共识,但是,我国目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对合同管理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本文首先阐述了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对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与同行交流、共勉。

1、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中的始终,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对企业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合同管理不仅可以为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还可以使企业有效地规避履约风险。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不仅确定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建设范围、承包内容、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要求与目标,还明确了建设单位和承包企业双方在工程实施中各自需要履行的职责和享有的权利,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纠纷和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因此,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是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进行有效管控的基础,对我国项目管理的科学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行业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工程建设承包业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上市场监管的缺失或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等,从而导致了工程建设的市场规模与承包企业数量的不匹配,出现了较长时期的“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了发、承包方不能按照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订立合同。从目前实施的大多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文本来看,合同条款大部分都对承包方有失公平。但是,鉴于建设项目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承包企业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承包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争取更多的业务,不得不屈于现实,勉强订立并艰难履行着这类不公平、不公正的合同。这一定程度上有违合同、契约发展的精神,为后期合同的正常履行埋下了隐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人为设置了障碍,这不得不说也是造成当今诸多项目合同履约纠纷不断、工程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所在。

2.2招投标工作有待规范

目前,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标、投标过程中,发包方与承包方与发包方都存在一定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些发包方在实施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标工作时,常常将本应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改为采取邀请招标的方法,存在排斥潜在投标人的现象。

第二,有些企业为了应对发包方的强势压力,私下里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在建设项目工程招标中进行围标、串标的行为。

第三,招标文件中也存在着不规范、不合理的条款,一些招标文件对发包范围叙述不清楚、设计不合理、采购以及支付的规定不清晰。如,某些发包方在文件中规定,承包方必须在三天之内进行报价,同时对工程量清单的数量负责,但是大多数承包方都是以包干价的承包方式进行的,这就为双方在履行合同中留下了隐患。

2.3合同文本亟需规范

长期以来,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加上它的“薄利”特点导致很多建筑企业更为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合同风险”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凸显,很多建筑企业、单位在合同文本制定方面忽视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合同文本设计不合理、细则不完善、权责不明确,一旦出现合同纠纷,往往陷入长期胶着状态,影响工程建设的正常秩序。

结合现阶段大量的合同文本缺陷特点分析,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发包方的权益,忽视对发包方的制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工程事故,承包方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且法律层面的不完善也导致无法有效、合理地进行处理,企业违法成本较低。这种客观存在的合同文本制定缺陷,影响最大的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小型承包企业,特别是相关部门对合同制定监管工作不力,造成了后期的法律盲区。

3、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建立健全我国工程合同法律法规

健全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对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当今中国是法治社会,一切社会事务及纠纷矛盾都应该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客观上,我们应该正视法律法规不完善的事实,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建设的经济发展策略有关,当前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传统产业面临着结构转型升级,是一个完善工程建设领域合同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契机。一方面,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在各个环节、细节展开法律法规完善,强化不同主体之间的法律公平性、法规覆盖性。另一方面,加强对建筑行业相关主体的违法惩罚力度,使其不敢轻易触犯法律。

3.2加强建筑领域招投标合同的管理

目前,我国招投标制度已经日益完善,逐渐成为大型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重要开展形式。在相关合同管理方面,应该强化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构建工作送报制度,即要求建筑企业将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情况呈报给上级主管部门,依此作为上级部门指导企业工作开展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做好合同交底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义务和合法权益。

3.3提高建筑企业合同文本制定水平

鉴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国内大量建筑企业都存在合同文本的主要内容有失公平的现象,主要是偏向于业主制定。在合同明细上,重点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而对业主的义务方面的内容很少,尤其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的规定不够详细,从而导致合同纠纷的产生。

同时,市场经济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建筑企业不仅仅面临着国内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导致这种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要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进一步规范合同文本,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力度,从而促进我国合同文本管理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

4、结束语

总体而言,合同管理工作在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建筑企业想要维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并促进质量、进度和成本之间的有效协调,就必须强化自身对合同管理的能力,同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有效严格的合同监管,实现合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规范。

参考文献

[1]赵军.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6,(38):202-203.

[2]郑大团.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问题[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19.

[3]谢金龙,岳敏,包琦.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控制[J].江苏建材,2007,(01):70-71.

标签:;  ;  ;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问题刘轶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