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高三学生总结自然地理知识规律

如何引导高三学生总结自然地理知识规律

关键词:自然地理;高三复习;总结规律

作者简介:许光珍,任教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内容,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需要多画图、多归纳总结,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在高一、高二地理知识学习完之后,高三学生要通过进一步地综合分析、比较判断、逐步推理,最后要自己总结自然地理规律。任何地理规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符合实际变化过程中每一个状况的特点。如何掌握知识规律是培养高三学生学习能力必须探索的问题之一。

一、自然地理的三大规律

按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将地理知识规律分为三大类型: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地理演变规律、地理时空分布规律。

二、如何运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归纳地理原理和规律

(一)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近几年高考考题往往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以及运用它们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自然地理原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是普遍存在的,如地球运动的规律、气候形成的原理、水循环的规律、大气环流、洋流运动的规律等都是较难掌握的内容,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把重要原理理解透彻,把握这些原理或规律的本质,不仅要知道结论,更要了解过程,还要能读懂各种地图。如对气候的形成、分布、特征的分析一定要落实到区域图上,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图,还要能分析图,以至能绘制气候分布简图。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特征常和河流径流量结合,而这一类型题的综合性又比较强,很多学生不能把气候类型判断清楚,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也分析不清楚;降水和河流径流量的关系也就模糊了。这就需要教师选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用高考的典型题来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理规律和原理。例如2009年全国卷I文科综合36.根据图5和表3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①阿特巴拉河▲4307山峰︿1500﹀等降水量线(mm|年)~河流

表3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本题解题思路应从尼罗河径流量构成表分析,尼罗河在北半球,洪水期出现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而白尼罗河源于南半球及其赤道地区,流经赤道多雨地区,尼罗河枯水期的主要水量来源于白尼罗河。但是很多学生没能把本区域的气候类型判断出来进而就不会把降水季节、降水量与河流量联系起来答题。解这道题时大部分学生没能把赤道和北纬10°判读出来,所以没能判断这个区域受信风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大部分学生也没能判断出东非高原对该区域降水的影响。所以即使题目给出河流径流量的构成数字,很多学生还是没能判断出尼罗河枯水期时,(即北半球冬半年,其热带草原气候是干季,河流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是丰水期(即南半球夏半年,其热带草原气候是湿季,此时河流径流量大。)教师在讲评试题时,应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和材料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本题的“东非高原”、“尼罗河”、经纬度都可以利用并推出该区域的风带和气压带,进一步推出气候类型和降水的时间分布,从而推出河流的径流量。高三地理教师在平时的复习课或练习讲评课中要引导学生。

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反映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规律。例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地形、气候、植被、动物、土壤、地表水与地下水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于各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在高考题中综合题也常常考查这一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资源、能源、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也不断建立起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特征,并使得相互联系这一人世间的普遍规律广泛地应用在地理学科中,成为地理思维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高三备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案例分析、案例对比让学生掌握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简洁规范的表述。对教材中的地理特征、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基本知识,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如讲到大气运动,不仅要学生能分析其成因,还要能运用相关图分析常见的热力环流,如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进而引申到厄尔尼诺现象,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演变规律

地理演变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必然趋势的规律。例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与外力总是同时作用;内力使地形不平,外力使地形趋向平坦;内力为主导作用力,外力为辅助作用力;它们共同决定着地壳物质循环的变化规律,使人类生存的地表空间总是在动荡起伏-相对稳定-动荡起伏之间变化着,处在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之中。这一地理原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理解不透或死记硬背。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用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运用这一原理。例如2010年天津的高考题: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3.据上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C.海面相对上升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与地壳运动。讲评时引导学生获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山坡”和图中的“沙滩”。该地区目前为陆地,出现古海蚀地貌,只能说明陆地相对上升,或海洋相对下降。这道题还可引导学生把地质作用的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学生归纳、梳理这一知识框架后再练一道题,例如给出相应地图,要求学生分析对比科罗拉多高原和科罗拉多大峡谷,简要地说出它们在形成过程和主要地质作用的区别。有前面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能判断高原是陆地板块被挤压作上升运动(被抬升)而形成,是内力作用;而峡谷是因河流侵蚀下切而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这样通过典型例题精讲精练,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逐步运用地理演变规律进行解题。这样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归纳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均会提高。考试的得分率自然就上来了。

(三)地理时空分布规律

地理时空分布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必然分布状况,是中学地理知识规律的主要内容。依据时空范围可分为五个小的类型:地理事物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日变化规律、年变化、年际变化规律。地理事物水平分布规律是地理事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例如在世界上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40的南北两侧的水平方向上。地理事物垂直分布规律是地理事物在竖直方向的分布规律;例如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在对流层下降,在平流层上升。地理事物日变化规律是地理事物在一个太阳日内的变化规律;例如气温的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变化和潮汐一天中的涨落现象。地理事物年变化规律是地理事物一年内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例如尼罗河的水位随降水多少(或干湿季节)变化,或某地一年内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变化。地理事物的年际变化规律是地理事物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规律。例如某地年较差的变化,或者彗星尾长短的变化规律或太阳活动中黑子、太阳风的周期(11年)变化规律。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用案例帮助学生区别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渐变规律。复习这些知识时要做专项训练,引导学生做好对比理解、总结规律,做到规范准确答题,减少失分。

例如2011年四川36.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①地表

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_____;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6分)

本题是基础题,但是很多学生把气温的空间分布描述成变化规律,失分比较多。那么教师讲评就要强调分布特点和变化的区别。分布是地理事物在特定时间空间的一种状态,是静止的,不变的。而变化时地理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上发展的趋势,是在变化的。

自然地理规律是高三复习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较大提高复习效率,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既有学生自身实力的因素,也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案例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理解运用。

三、引导学生学生归纳地理原理和规律对教学的启示

(一)提高对过程、原理的阐述和解析——与现实生活联系

学生归纳地理原理和规律需要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做铺垫。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第一轮的复习就是全面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而一轮复习往往起点高、容量很多、复习速度又快。所以教师往往会忽略对过程、原理的阐释。大多数学生以记忆、模仿的方式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所以教师的工作量大,而学生的学习效率低。笔者认为把地理原理和过程与现实生活的实例结合起来讲解更容易,学生也更感兴趣。例如复习“热力环流”原理时,冬天可以让学生感受冷风呼呼地从窗口吹来。请用语言表述这一过程,并根据这一过程,说明热力环流的原理。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的来龙去脉,并且能熟练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城市与郊区的热岛效应或分析雨岛效应。把原理和规律与现实生活联系。

(二)树立空间观念,空间形象化、逻辑化

自然地理知识、原理有一部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这就要求高三地理复习中要形象化,逻辑化。例如讲到飞机最短航线问题时,实际是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可以利用地球仪和彩纸带把球面上两点确定出来。用地球仪把大圆形象展示出来,结合数学逻辑,很多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一原理。并且强化了图文结合,图文转换,知识迁移的能力。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每天看地图5分钟,熟悉重要的经纬线、重要的地理事物、世界的分区和重要的国家。因为地理原理和规律基本上要通过图或表呈现出来。多看图表有利于学生确定区域空间。这是地理原理和规律应用的前提。

(三)要善于联系应用其他学科的基本规律

地理学科是属于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属于边缘学科。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自然地理原理的很多规律与其他学科的基础规律是相通的。地理教师要适当的利用其他学科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归纳。例如地理学科的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其实与物理学科的左右手定理很相似。飞机最短航线问题时,实际是数学科目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的这一知识点。再如昼夜温差大对农作物的影响也是应用了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高三地理总复习[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34352c2f7375a417866f8f03.html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邮编:532500

标签:;  ;  ;  

如何引导高三学生总结自然地理知识规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