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路堑边坡论文-高芳芳,邓睿,宋章,丁文富

红层路堑边坡论文-高芳芳,邓睿,宋章,丁文富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层路堑边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质勘察,顺层路堑边坡,稳定性,岩层走向与线路夹角

红层路堑边坡论文文献综述

高芳芳,邓睿,宋章,丁文富[1](2019)在《地质勘察时顺层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初步判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顺层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从路堑边坡岩层走向与线路夹角、不同岩性岩层结构面综合内摩擦角、岩层倾角、岩层厚度等方面对地质勘察时顺层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初步判定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岩层走向与线路夹角是路堑边坡稳定性的首要判定条件;对高度不大于30 m的边坡,岩层结构面倾角大于其综合内摩擦角是判定路堑边坡稳定性的条件之一;岩层倾角在10°~85°时路堑边坡受到破坏,大于85°时破坏模式转变为倾倒破坏。对顺层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后须经设计检算确定支挡防护措施。(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唐立明[2](2019)在《垂直节理发育红层软岩路堑边坡工程病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层软岩在我国广泛分布,其力学性质较差,具有强度低、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易崩解等特性,极易产生工程病害。文章针对垂直节理发育的红层典型软岩,通过具体工程病害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的红层软岩,路堑开挖后形成临空面,节理裂隙变大,大爆破施工更加重裂隙的张开程度,因此,距离路堑坡面2~3 m范围内,岩体宜采用机械开挖或小爆破施工;(2)严禁边坡采用大拉槽施工,严格执行"分级开挖分级防护",不宜在雨季进行边坡开挖和防护施工;(3)完善临时和永久排水系统,坡面防护宜采用易形成防排水功能的措施,宜在路堑坡脚设置预加固桩,在坡面设置框架锚杆加固防护。(本文来源于《高速铁路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曾朋[3](2018)在《浅谈顺层路堑边坡支挡与防护技术处理原则及具体防护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路和铁路等道路工程的建设中,顺层路堑边坡的出现是很常见的,因而由顺层路堑边坡引发的事故也就多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最终成形边坡稳定验算是边坡开挖及支护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对开挖过程边坡稳定性的考虑不够深入,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失稳事故的频发,顺层路堑边坡是路堑边坡中稳定性最差的,所以由顺层路堑边坡引发失稳事故的概率最大。本文从顺层路堑的设计原则和处理原则入手,介绍了土钉墙防护技术和锚索加固防护技术,并对顺层路堑支挡的优化提出了意见。(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8年07期)

王智佼[4](2018)在《浅析典型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和防护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一典型红层路堑边坡为例,在外业调查和地质勘察资料基础上,查清该红层路堑边坡工程地质特征,计算其稳定性,进而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对该区域类似路堑边坡的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11期)

王杰成[5](2017)在《深孔松动控制爆破技术在顺层路堑边坡开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高速公路为例分析深孔松动控制爆破技术在顺层路堑边坡开挖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爆破参数,在充分发挥出爆破效果的同时减小对周边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7年17期)

叶世斌[6](2015)在《川渝地区红层软岩路堑边坡变形机理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川渝地区铁路项目红层软岩的结构面、岩体力学等工程特性进行了归纳。运用FLAC3D岩土软件,模拟了地表水入渗不同深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边坡开挖高度、支护时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总结了红层软岩的斜坡覆盖土路堑边坡、近水平岩层路堑边坡、中倾角顺层路堑边坡、大倾角顺层路堑边坡、反倾路堑边坡病害产生原因、变形机理与破坏模式。总结结果表明:结构面是影响红层软岩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水的浸润与软化是影响路堑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此,鉴于结构面、水在上述不同情况下对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勘测设计对策。(本文来源于《高速铁路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向章波,张家铭,周晓宇,夏冬生,周治平[7](2015)在《基于Slide的某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层具有特殊的工程性质,是有名的易滑地层。采用加拿大Rocscience公司研发的Slide软件对川南某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根据无支护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为边坡支护位置和支护参数提供参考。川南地区降雨量充沛,持续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的基础上,模拟了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对该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坡体内渗流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进行,坡体内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非饱和区最大基质吸力不断减小,岩土体抗剪强度不断降低,导致边坡稳定性系数不断下降。在相同降雨历时条件下,降雨强度越大,坡体内孔隙压力变化越快,边坡稳定性系数下降也越快。(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5年04期)

胡宪胜[8](2015)在《顺层路堑边坡开挖预支护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路、铁路等道路工程建设中,由于切坡修路的缘故,已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路堑边坡,而有关路堑边坡失稳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高路堑边坡开挖施工过程中。根据我国《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要求,对超过20米的土质路堑边坡和30米的岩质路堑边坡需要进行单独设计,但具体要求并不明确。实际工程中,边坡开挖及支护参数设计多以最终成形边坡稳定验算为准进行设计,开挖过程边坡稳定性考虑欠缺,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失稳事故,而路堑边坡中顺层路堑边坡的稳定性最差,也因此,顺层路堑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失稳最为常见。为此,本文以顺层高路堑边坡为工程对象,针对顺层高路堑边坡开挖过程失稳风险控制,对顺层高路堑边坡开挖预支护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针对顺层路堑边坡开挖预支护判别,提出了一种新的顺层路堑边坡的分类方法。基于现有顺层路堑边坡分类方法,考虑顺层路堑边坡一般开挖方式,系统总结顺层路堑边坡失稳模式,提出一种新的顺层路堑边坡的分类,为其进行定性预支护判别提供基础。(2)针对顺层路堑边坡开挖破坏模式,结合目前常用边坡支护措施,考虑开挖方式的变化,系统分析并总结了不同顺层路堑边坡类型适宜的预支护措施。(3)提出了顺层路堑边坡是否需要预支护的判别方法及预支护设计流程,为此类边坡设计提供指导。(4)结合渝怀铁路某顺层路堑边坡,运用本文方法对此进行了预支护判别分析,提出了预支护方案,并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比较分析了其在开挖过程中采用和不采用预支护技术的安全性,说明了预支护措施的有效性;同时结合普宣高速公路某顺层路堑边坡开挖过程破坏案例分析,说明了预支护措施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王燕强[9](2015)在《红层区路堑边坡典型坡体结构类型及其变形破坏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部山区的红层地层区因其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和地层结构,修建公路时常常形成大量的路堑开挖边坡,路堑边坡变形失稳破坏给公路施工及后期运营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分析红层区大量公路路堑边坡坡体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规律,总结出红层区路堑边坡典型的坡体结构类型及相应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典型边坡坡体结构及其变形破坏的关系,为红层区路堑边坡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熊寄然,胡军享,李小荣[10](2014)在《重庆会展公园顺层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设计及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在道路交通、水利水电及矿山等重大工程中普遍存在。由于工程开挖引起岩体应力改变和重分配,使边坡极易发生沿岩层面的整体滑移,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性。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设计方法受边坡岩体地质情况如岩层倾角、层面抗剪强度、和地下水、开挖方式等多因素影响。目前,顺层边坡主要有两种治理方案:放坡开挖或增设支挡结构物。(本文来源于《中华建设》期刊2014年08期)

红层路堑边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红层软岩在我国广泛分布,其力学性质较差,具有强度低、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易崩解等特性,极易产生工程病害。文章针对垂直节理发育的红层典型软岩,通过具体工程病害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的红层软岩,路堑开挖后形成临空面,节理裂隙变大,大爆破施工更加重裂隙的张开程度,因此,距离路堑坡面2~3 m范围内,岩体宜采用机械开挖或小爆破施工;(2)严禁边坡采用大拉槽施工,严格执行"分级开挖分级防护",不宜在雨季进行边坡开挖和防护施工;(3)完善临时和永久排水系统,坡面防护宜采用易形成防排水功能的措施,宜在路堑坡脚设置预加固桩,在坡面设置框架锚杆加固防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层路堑边坡论文参考文献

[1].高芳芳,邓睿,宋章,丁文富.地质勘察时顺层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初步判定方法[J].铁道建筑.2019

[2].唐立明.垂直节理发育红层软岩路堑边坡工程病害分析[J].高速铁路技术.2019

[3].曾朋.浅谈顺层路堑边坡支挡与防护技术处理原则及具体防护措施[J].低碳世界.2018

[4].王智佼.浅析典型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和防护措施[J].科技视界.2018

[5].王杰成.深孔松动控制爆破技术在顺层路堑边坡开挖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

[6].叶世斌.川渝地区红层软岩路堑边坡变形机理及对策[J].高速铁路技术.2015

[7].向章波,张家铭,周晓宇,夏冬生,周治平.基于Slide的某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

[8].胡宪胜.顺层路堑边坡开挖预支护设计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5

[9].王燕强.红层区路堑边坡典型坡体结构类型及其变形破坏模式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5

[10].熊寄然,胡军享,李小荣.重庆会展公园顺层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设计及其优化[J].中华建设.2014

标签:;  ;  ;  ;  

红层路堑边坡论文-高芳芳,邓睿,宋章,丁文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