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低应变动力试验解释误差分析

基桩低应变动力试验解释误差分析

一、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判读失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谭婕,王奎华,涂园,吴君涛,郑茗旺[1](2021)在《大直径变截面桩速度波衰减特性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针对大直径桩在低应变测试中的三维效应和缺陷量化分析问题,建立变截面桩–成层土耦合振动模型,考虑桩身的三维波动,通过建立层间递推关系求解得到桩身任意位置纵向振动响应的频域解析解,并利用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时域内半解析表达。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完整桩和缺陷桩,探讨不同条件下桩身入射速度波沿径向和纵向的幅值和走时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对某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顶及桩身内部纵向振动响应进行测试,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1)中心瞬态激振条件下大直径桩的三维效应显着,其影响深度与桩顶激振力的作用面积和持续时间相关;(2)速度波沿桩身的纵向衰减特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桩身完整性和桩侧土阻力特性,这一研究结果能够为基桩完整性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黎佳宾[2](2020)在《川南城际铁路弹性波法桥梁基桩检测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桥梁基桩检测工程中,弹性波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具有设备简便、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能大面积普查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现场实测工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来分析弹性波法在川南城际铁路基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首先对弹性波法基桩检测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以现场采集到的数据为案例,研究了波形曲线的三种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通过介绍混凝土灌注桩中出现的常见缺陷类型,以及不同缺陷的弹性波反射规律,为后续的实测波形曲线判读提供参考。通过总结桩身完整性的判定等级和方法,并分析不同等级桩的处理措施,从而为后续的工程检测项目提供指导作用。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缺陷曲线类型的情况,为实际波形数据的解读提供参考作用,通过运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在参考现场基桩各种参数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桩土模型。介绍了数值模拟中模型的创建、激振荷载的模拟以及网格的划分等几个关键步骤,并为保证模拟的成功,对模型做了优化处理。通过创建不同桩径大小、不同位置的桩顶接收点及不同桩周土的模型,分析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创建了缩径、扩径及离析等典型的突变型缺陷出现在不同位置、不同竖向尺寸及不同横向尺寸(或不同砼模量大小)的模型,以及桩身整体渐缩/渐扩、局部减缩/渐扩等几种渐变型缺陷模型的波形曲线变化情况。最后介绍了弹性波法基桩检测现场所用仪器设备的选择及其工作原理,为保证现场采集到有效的数据,列举了检测前需要做的的准备事项,如场地资料的收集、桩头的处理、仪器参数的设置及传感器的安装等。通过以川南城际铁路基桩检测现场采集到的完整桩和几种典型缺陷桩的数据为案例,分析其曲线变化特征,并结合其他验证资料,对波形曲线进行准确的判读,为实际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吴斌杰[3](2019)在《桩身几何效应对竖向振动影响的研究及其在PIT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桩基础作为我国工程建设中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近年来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对桩基完整性进行检测控制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目前,由于低应变反射波法有较为简单的基本原理,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解释直观的数据结果和较高的测量精度,因此其在桩基完整性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在识别各种缺陷方面仍存在困难,对于一些疑难问题的分析目前还较为匮乏。鉴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桩身结构几何效应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及其在低应变反射波法中的应用,并开展了以下内容的工作,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理论基础为桩侧土采用广义Voigt模型,桩模型考虑桩身材料阻尼等条件下,成层土中不均匀桩的纵向振动理论,后文的分析研究都根据此理论展开。(2)运用理论分析研究低应变反射波法中桩身缺陷尺寸效应对振动特性的影响,主要讨论不同的桩身缺陷纵向长度下,反射波形在时程曲线中的表现,并通过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相互验证。(3)通过理论与试验分析对比,研究桩身阻抗变化效应对响应曲线的影响,主要探讨了不同的渐变形式下,桩身阻抗变化在响应曲线中的不同反映。(4)运用理论分析与实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桩头尺寸效应在低应变测试曲线中的变化规律,分析桩头直径、桩头高度、脉冲宽度这几个参数对反射波形的影响。(5)在前面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如长径比、桩尖几何形状、焊缝质量对时域速度响应曲线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应的规律。

童魏烽[4](2019)在《基于渐变截面模型的楔形桩振动特性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楔形桩的工程应用起源于二十世纪苏联,由于其桩径渐变、上大下小的特殊几何特性,使得桩身拥有更好的承载性能。与相同耗材的等直径管桩,可以提供更高的承载极限。因而在一般的工程实践中更有优势。过去数十年,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室内模型、现场试验等方法,深入挖掘了楔形桩的静力特性。另一方面,在楔形桩的动力理论研究上,多基于传统等截面圆桩的简化模型来模拟楔形桩的动力性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提出建立了渐变截面模型,并基于此做出如下主要工作:1.本文提出了渐变截面模型计算楔形桩的纵向振动响应,利用有限差分法得到数值解,利用换元方法和阻抗传递方法得到半解析解,通过多种理论和试验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传统简化的计算模型相比,当土质较差,地基土剪切波速较小时,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相近,随着土体剪切波速增大,两者出现显着差别,本文模型计算得到的桩顶纵向振动速度要低于简化模型。2.抽离出桩长L、桩身半长处桩径Rm、楔角a三个参数描述楔形桩的几何性质。通过对比计算表明,桩长越长,桩底反射信号越弱,频响曲线中的震荡幅度越小。另外,随着Rm增大,a减小,桩底反射信号会小幅上升,C区曲线会显着下沉,低频区频响曲线随之增大,对高频区频响曲线影响不大。3.桩土波速(模量)会显着影响桩顶振动速度响应。桩身纵波速(弹性模量)越大,桩底反射信号越强,频响曲线的振动幅度越大。均质土下,土体剪切波速越大,时响曲线下沉越多,桩底反射信号越弱,频响曲线的震荡幅度越小,且在低频区同阶共振频率越大。非均质土条件下,土层剪切波速的差别变大,时响曲线的浮动也越大,桩底发射信号会发生纵向的平移,而其信号峰几乎不受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土层剪切波速的差异增加,低频区频响曲线的震荡幅值会变大,高频区的幅值减小。4.对楔形桩引入桩径比η的概念,表示桩底部桩径d与顶部桩径D的比值,即η=d/D。随着楔形桩的楔角,存在一个临界桩径比η0,使得楔形桩时响曲线中桩底反射信号无法显着的显示,导致对桩长、桩身完整性等信息判断不准确。桩长、桩身弹性模量、地基土剪切波速等因素会影响临界桩径比。本文计算结果表明,桩长越长、桩身弹模越小、地基土剪切波速越大,对应的临界桩径比越大。桩身平均半径对临界桩径比的影响不大5.楔形桩的缺陷长度对桩底反射信号影响较小,对缺陷信号会影响其出现位置和信号峰高度,变截面位置越深,信号越低。楔形桩的缺陷程度越大,缺陷反射信号越强,桩底反射信号越弱。频响方面,楔形桩缺陷的存在会使得共振峰数量的减少,且随着缺陷变化,频响曲线的震荡幅值和同阶共振频率会发生较大的改变。6.引入楔形桩桩径比η,表示楔形桩底部桩顶和顶部桩径的比,截面缺陷比φs表示缺陷段截面波阻抗与正常桩身截面波阻抗之比。对于缺陷楔形桩,桩径比η越小,桩底反射信号越弱,存在临界桩径比η0使得桩底反射不可见,桩长越长η0越大。对于几何尺寸固定的楔形桩,截面缺陷比φs越大,桩底反射信号越弱,存在临界截面缺陷比φs0使得桩底反射不可见,且桩长越长φs0越大。因此,在工程中设计楔形桩时,需充分考虑桩径比和桩长,以防无法接受桩底反射信号。

戴宇文[5](2018)在《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实心混凝土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低应变反射波法是测试基桩完整性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已经发展了近百年,在理论分析和测试系统方面上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已经在我国的市政房建工程和公路水运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其传统分析方法需要进行大量假定,未能考虑桩-土体系的耦合作用、桩身材料阻尼和横向惯性效应的影响,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准确地定量分析基桩缺陷。受到实际工程中测试噪音、基桩结构参数变异性、激振参数变异性和地质参数变异性的叠加作用,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缺陷分析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可能会造成基桩完整性分类的误判。本文在实心混凝土桩损伤识别确定性分析和可靠度分析方面作一尝试。借鉴结构损伤识别概率分析的思想,在基桩动测的低应变反射波法、损伤识别动力指纹法辨识原理和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实心混凝土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扼要介绍了基桩的发展历史和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测试系统、现场检测和分析方法等情况。系统介绍了结构损伤识别概率分析的研究现状。(2)详细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激振特性,包括激振的脉冲函数、脉冲宽度和激振力幅值。重点介绍了基于D’Alembert解的一维弹性杆行波法和有限元法,并讨论了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在平面应变土体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桩-土体系耦合振动、桩身材料阻尼及桩身横向惯性效应等因素,获得一维弹性杆运动方程的时域解答,发展了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基桩动力问题解析解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数值算例,检验了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基桩动力问题解析解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3)介绍了基桩损伤识别的研究现状。借鉴结构损伤识别动力指纹法的思想,提出了基桩损伤识别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指纹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基桩动力问题解析解法和基桩动测低应变反射波法,建立了基桩损伤程度与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指纹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基桩损伤识别的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指纹法,有效解决了基桩损伤程度的定量分析问题。通过进行室内带缺陷基桩模型试验和不同损伤工况的数值试验,检验了基桩损伤识别的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指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4)借鉴结构可靠度理论,明确给出了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的严格定义。综合考虑激振荷载参数、基桩结构参数和地基参数的变异性以及测试噪音等因素,结合确定性基桩损伤识别的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指纹法以及随机分析的响应面法-蒙特卡罗方法,系统提出了一套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解决了给定损伤识别精度下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的计算问题,以及给定损伤识别可靠度下基桩损伤识别的精度问题。结合传统基桩完整性分类方法和所提出的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通过基桩完整性分类的概率分析,提出了概率意义下的基桩完整性分类方法,从而完善了基桩完整性分类标准,使基桩完整性分类更加合理。通过数值算例和工程实例检验了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和基桩完整性分类判定概率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概率意义下基桩完整性分类方法的优越性。本文的创新点包括:(1)在平面应变土体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桩-土体系耦合振动、桩身材料阻尼及桩身横向惯性效应等因素,获得一维弹性杆运动方程的时域解答,发展了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基桩动力问题解析解法。(2)结合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基桩动力问题解析解法和基桩动测低应变反射波法,建立了基桩损伤程度与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指纹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基桩损伤识别的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指纹法。(3)综合考虑激振荷载参数、基桩结构参数和地基参数的变异性以及测试噪音等因素,结合确定性基桩损伤识别的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指纹法以及随机分析的响应面法-蒙特卡罗方法,系统提出了一套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解决了给定损伤识别精度下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的计算问题,以及给定损伤识别可靠度下基桩损伤识别的精度问题。结合传统基桩完整性分类方法和所提出的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通过基桩完整性分类的概率分析,提出了概率意义下的基桩完整性分类方法,从而完善了基桩完整性分类标准,使基桩完整性分类更加合理。通过数值算例和工程实例检验了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和基桩完整性分类判定概率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概率意义下基桩完整性分类方法的优越性。

杜烨[6](2017)在《桩基旁孔透射波检测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桩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所支撑的建(构)筑物的安全。目前的各种桩基质量检测方法,因桩身信息识别困难,对已有上部结构构件的在建基桩和既有工程桩的检测能力有限,对桩身缺陷一般较难以给出定量性的判断。在此背景下,旁孔透射波法应运而生,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尚不能满足实际工程检测的需要。本文以几何光学中的费马原理为基础,推导了旁孔透射波法对桩长、桩身缺陷以及灌注桩扩底效果检测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有限元模拟和模型桩及现场试验进行验证,对这一动测方法的功能拓展及其测试分析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针对旁孔内PP波信号易受周围环境干扰导致不易准确而可靠地辨识其首至点时间的问题,提出了运用旁孔内的首至PS波信号对均质或层状地基中的桩进行检测分析。完整桩和缺陷桩的旁孔透射波法简化理论公式及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验证了首至PS波信号在对桩长和桩身完整性分析中的有效性。(2)利用旁孔内首至PP波和PS波的时深关系特征,比较分析了现有多种方法确定桩端深度或桩长的适用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简化理论公式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两直线交点修正法和拐点法的适用范围广于两直线交点法和平移线交点法;为保证测试分析精度,除拐点法外,其他几种方法均对旁孔深度有所要求,即孔深应使得桩端之下5倍旁孔距以下的深度范围要有一定数量的测点可供拟合直线使用。(3)根据首至波历时最短的费马原理,建立了多种类型的低速缺陷桩的简化理论模型,并提出了旁孔透射波法对桩身缺陷段位置、长度及波速降低程度的检测分析计算公式。基于首至PP波和PS波的有限元模拟计算及现场工程桩的测试分析结果说明,依据于本文简化理论模型建立的旁孔透射波测试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桩身低速缺陷段的定量辨识。(4)对均质地基中扩底桩旁孔内首至透射波的时深关系进行了简化理论公式推导,由此提出了对灌注桩扩底效果的旁孔透射波测试分析方法。饱和、非饱和地基中不同类型扩底桩的有限元模拟和模型桩的测试分析结果说明,采用这一检测分析方法可以对扩底桩的扩底位置及桩端进行可靠的评估。(5)采用费马原理对两种典型层状地基中旁孔内首至PS波的时深关系进行了简化理论推导,给出了旁孔透射波法在层状地基中的测试分析方法。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及现场工程桩和模型桩的试验分析表明:为保证测试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有必要采用下孔法等检测桩周土的波速及其层状分布特性;对地下水位较浅的饱和层状地基,在进行旁孔内首至PP波时深关系分析时,可近似以均质地基来处理,而对地下水位深的非饱和地基,则应考虑地基土的成层性状;对PS波,无论地下水位深浅,都应重视地基土成层性的影响。另外,当桩身缺陷段跨越两个土层分界面时,一般会使得桩身缺陷分析变得困难。(6)为便于在既有工程和在建工程桩基检测中推广应用旁孔透射波法,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发了SR-SW/PST检测仪及对应的采集、分析软件,该系统可进行桩的旁孔透射波法和地基波速的下孔法测试分析。扩底桩和缩径桩的模型试验分析结果初步表明,采用SR-SW/PST检测仪接收的旁孔透射波法信号稳定、检测方便,具有良好的技术效果和可靠性。

王强[7](2016)在《在役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基桩是将桥梁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的重要传力构件,其桩身的健全性将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特别是成桥的在役基桩,经过反复的冲击荷载(如车辆冲击等),其健全性更不容忽视。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在役基桩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明确了在役基桩在激振和信号处理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在‘双速度法’基础上提出了侧壁低应变检测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桩身波速的标定以及对桩身健全性判定,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侧壁低应变检测法在在役基桩检测方面的检测精度高,为在役基桩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手段。

刘雨岚[8](2016)在《基于综合法的大直径基桩质量检测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桩基础是随着建设工程规模扩大发展起来的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基础形式。由于工程地质条件与施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容易出现夹泥、离析、集中性气孔、蜂窝、断裂等类型缺陷,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本文研究了甘肃地区桩基检测的相关技术难题,以甘肃地区某些桩基工程质量检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结合调查、搜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地区桩基检测方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经过一定的实践证明,论文中提到的方法应用简便、直观、高效,而且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为甘肃地区桩基检测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将对桩基检测的评价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第一步,详细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条件;然后,针对超声波透射方法检测局限性,即盲区和声波的影响范围,提出综合法分析的重要性。针对桩身各种缺陷的不同特点,运用波幅、声速、PSD值对基桩进行综合判断,并提出了判断桩身缺陷性质的技巧。针对《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中对基桩完整性分类的规定,总结利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并将之分类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个人看法进行相应改进。本文最后通过甘肃地区公路工程进行实例分析研究,总结了改进后的综合评价法对提高灌注桩质量检测的准确性的各方面优势。经过本文的研究,综合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而且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同时降低施工成本、最终保证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使用安全。本文研究的相关成果对于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万维民[9](2016)在《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的现状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钻孔灌注桩作为桥梁桩基础的主要形式,应用最为普遍。其成桩施工时易形成桩身局部缩径或扩径、混凝土离析等病害缺陷。在服役期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易造成桩基原有病害缺陷扩大发展,甚至是新的损坏,导致其承载能力降低,威胁在役桥梁的安全运营。为了保证在役桥梁的安全运营,对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的现状评估十分必要。但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无损检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役桥梁的桩基上部有承台、墩柱、横梁、桥面板等上部结构,上部结构会使反射波法检测产生大量的次生反射等干扰信号,导致检测信号复杂,难以分析;在役桥梁的服役状态,即桥梁所处的自然环境制约着检测技术的作业条件和检测范围;桩径一般较大,桩身三维效应影响较大,不一定满足一维波动方程理论和振动理论。本文从承载能力和完整性两个方面开展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的现状评估方法研究,着重探讨分析双速度法的可行性,提出“承台边缘或桩侧激振、桩侧接收(激测异侧)”的双速度法完整性检测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探讨了在役桥梁桩基的承载能力评估理论,桩基承载能力目前不能直接测试评估,但可以通过适当的理论分析间接推断。(2)归纳桩基病害现状及病害类型,总结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混凝土强度测定方法,确定缩径和扩径两类缺陷作为研究涉及到的典型缺陷类型。分析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及其改进研究,认为双速度法可作为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完整性检测的重要手段。(3)采用ANSYS/LS-DYN A有限元软件建立桩顶自由、有上部结构(承台)的完整桩和缩径、扩径两类缺陷桩的模型,模拟桩顶、承台顶部边缘和桩侧三种激振方式下桩身应力波的传播,验证了双速度法的可行性,提出“承台边缘或桩侧激振、桩侧接收(激测异侧)”的双速度法完整性检测方法。(4)对某实际工程桩进行模拟验证,证明了“承台边缘或桩侧激振、桩侧接收(激测异侧)”的双速度法完整性检测方法在大直径桩的可行性。

褚思文[10](2016)在《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桩基完整性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内基桩检测的工作中,低应变反射法具有快速、简便及经济的有点,其应用在工程中普遍认可。基桩的承载力检测和完整性检测是基桩质量检测中的主要内容,本文章主要介绍桩身的完整性检测,按相关规范及相关行业标准规定将桩基检测形式可分为直接法、半直接法和间接法。低应变反射波法桩基检测技术就是半直接法中的其中之一,桩基低应变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动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基桩检测工程中。虽然桩基检测技术发展已有近几十年历史,但其仍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实用性技术,理论知识及工程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足及局限性。低应变应力波反射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相关的行业标准描述桩身缺陷主要有三个指标:位置、类型及程度,其中缺陷程度对桩身完整性分类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动测法检测是,不论缺陷类型如何,其直观表现均为桩身在缺陷处发生阻抗突变,变小或变大,但其中阻抗突变同时也可能是任何一种或几种缺陷叠加的综合表现。基桩动力检测技术是一项集物理学中的振动学和波动学、动力学、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工程及电子信号处理各学科与一体的综合技术,所以也是较复杂的一门学科。目前为止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因此该检测技术还需进一步探究与完善,以期得到更加精准的结果。本文首先介绍基桩动力检测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为更详细的阐述文章观点海介绍了几种常见桩易出现的桩身质量问题。接着应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桩顶施加动态激振力时应力反射波在桩身中的传播及缺陷界面处的反射。利用软件模拟桩身缺陷,探讨施加激振力时,改变脉冲宽度及加载形式观察、总结相应反射波曲线特性变化情况,对时域波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总结相应的各种缺陷特征的反射波法检测判定技巧,提供缺陷类型特征,确定缺陷位置的方法。文章最后论述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实践应用,通过分析、对比实际及曲线拟合,佐证本文理论层面分析的准确性及实际应用有效性,使低应变反射技术更加完善。

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判读失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判读失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川南城际铁路弹性波法桥梁基桩检测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桩动测技术国内外的发展及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桥梁基桩弹性波法检测的基础理论
    2.1 弹性波法检测的基本原理
        2.1.1 弹性波法的假设条件
        2.1.2 一维杆件波动方程
        2.1.3 杆件波动方程的求解
        2.1.4 波阻抗不同分界面传播的反射与透射规律
    2.2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2.1 桩身波速及其缺陷位置的确定
        2.2.2 实测波形信号的处理
    2.3 桩身不同缺陷反射规律及完整性判定
        2.3.1 常见基桩类型存在的质量问题
        2.3.2 常见不同缺陷类型弹性波反射规律
        2.3.3 桩身的完整性判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弹性波法测桩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3.1 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的介绍
    3.2 显式动力分析方法
    3.3 有限元计算模型
        3.3.1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3.3.2 激振荷载的模拟
        3.3.3 网格的划分
    3.4 影响数值模拟速度曲线的因素
        3.4.1 桩半径大小对速度曲线的影响
        3.4.2 桩顶接收点位置对速度曲线的影响
        3.4.3 桩周土对速度曲线的影响
    3.5 完整桩数值模拟的验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缺陷类型基桩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4.1 缩径桩
        4.1.1 缩径缺陷不同位置的影响
        4.1.2 缩径缺陷竖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1.3 缩径缺陷横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2 扩径桩
        4.2.1 扩径缺陷不同位置的影响
        4.2.2 扩径缺陷竖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2.3 扩径缺陷横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3 离析桩
        4.3.1 离析缺陷不同位置的影响
        4.3.2 离析缺陷竖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3.3 离析处砼模量大小的影响
    4.4 阻抗渐变型缺陷数值模拟及分析
        4.4.1 桩身整体渐变
        4.4.2 桩身局部渐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场的工程应用及其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现场检测技术
        5.2.1 现场检测原理
        5.2.2 所用的仪器设备
        5.2.3 检测前的准备事项
    5.3 现场采集的实测数据分析
        5.3.1 完整桩
        5.3.2 缩径和扩径类桩
        5.3.3 桩底沉渣
        5.3.4 其他类型缺陷
        5.3.5 其他波形有问题的验证桩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桩身几何效应对竖向振动影响的研究及其在PIT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桩基动力特性研究
        1.2.1 桩基振动理论研究
        1.2.3 桩的完整性检测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3.1 桩身缺陷的识别问题
        1.3.2 疑难问题的分析困难
        1.3.3 缺陷定量判定缺乏依据
        1.3.4 桩身结构几何效应的研究不足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桩身缺陷尺寸效应
    2.1 引言
    2.2 数学模型及基本假设
        2.2.1 桩土系统及土模型
        2.2.2 基本假设与方程建立
    2.3 桩振动问题求解
    2.4 桩周土对桩顶动力响应曲线的影响
    2.5 理论分析
    2.6 模型试验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桩身阻抗变化效应
    3.1 引言
    3.2 工程中常见的桩身阻抗变化形式
    3.3 理论分析
        3.3.1 对桩身阻抗渐增形式的分析
        3.3.2 对其他渐变形式的分析
    3.4 模型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桩头尺寸效应
    4.1 引言
    4.2 参数分析
        4.2.1 桩头高度H的影响
        4.2.2 桩头直径D的影响
        4.2.3 脉冲宽度T的影响
    4.3 现场试验
        4.3.1 试验材料
        4.3.2 试验过程
        4.3.3 试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其他几何效应对基桩完整性检测的影响分析
    5.1 引言
    5.2 长径比效应
    5.3 桩尖形状效应
    5.4 焊缝质量的检测分析
        5.4.1 焊缝模型
        5.4.2 焊缝深度对桩顶响应的影响
        5.4.3 焊缝高度对桩顶响应的影响
        5.4.4 焊缝试验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基于渐变截面模型的楔形桩振动特性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基桩研究应用和发展历史
    1.3 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及动力响应研究理论
    1.4 Winkler地基及其它模型
    1.5 楔形桩动力响应研究理论和模型
    1.6 本文主要工作
2 渐变截面模型
    2.1 引言
    2.2 传统等截面计算模型
    2.3 渐变截面模型数学模型
    2.4 数值解
        2.4.1 差分法解答
        2.4.2 收敛性/精度分析
    2.5 半解析解
        2.5.1 完整楔形桩的半解析解
        2.5.2 缺陷楔形桩的半解析解
    2.6 与传统等截面模型/有限元解/模型试验的对比
        2.6.1 本文退化等截面管桩模型对比
        2.6.2 楔形桩简化模型与本文模型对比
        2.6.3 差分法解与半解析解对比
        2.6.4 有限元模型与本文模型对比
        2.6.5 模型试验
    2.7 本章小结
3 楔形桩桩顶竖向动力响应的尺寸影响
    3.1 引言
    3.2 楔角对楔形桩桩顶竖向动力响应的影响
    3.3 桩长对楔形桩桩顶竖向动力响应的影响
    3.4 桩身平均桩径对楔形桩桩顶竖向动力响应的影响
    3.5 桩土波速对楔形桩桩顶竖向动力响应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完整楔形桩桩顶竖向动力响应的临界尺寸效应
    4.1 引言
    4.2 桩长对楔形桩临界尺寸的影响
    4.3 桩身模量对楔形桩临界尺寸的影响
    4.4 桩身平均桩径对楔形桩临界尺寸的影响
    4.5 地基土剪切波速对楔形桩临界尺寸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缺陷楔形桩桩顶竖向动力响应研究
    5.1 引言
    5.2 缺陷长度对缺陷楔形桩动力响应的影响
    5.3 横向缺陷率对缺陷楔形桩动力响应的影响
    5.4 缺陷楔形桩的临界尺寸效应
        5.4.1 不同桩长的临界桩径比
        5.4.2 不同桩长的临界缺陷程度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成果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
附录

(5)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实心混凝土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桩的发展历史
        1.1.2 桩的工程质量问题及危害
    1.2 基桩动测技术的发展
    1.3 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技术
        1.3.1 基本原理
        1.3.2 测试系统
        1.3.3 现场检测
        1.3.4 测试结果与分析
    1.4 结构损伤识别概率分析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竖向脉冲作用下基桩动力响应理论研究
    2.1 概述
    2.2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激振特性研究
        2.2.1 基本概念
        2.2.2 模拟锤击激振的脉冲函数
        2.2.3 不同锤型的激振特性分析
    2.3 一维弹性杆的行波法
        2.3.1 一维弹性杆运动方程的D’Alembert解
        2.3.2 基于D’Alembert解的基桩动力响应分析
        2.3.3 应力波在不同阻抗界面的反射和透射
        2.3.4 行波法的局限性
    2.4 基桩动力响应分析的有限元法
        2.4.1 桩-土体系的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
        2.4.2 基于广义Voigt体模拟桩侧土体的有限元模型
        2.4.3 基桩动力响应分析有限元法的的局限性
    2.5 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基桩动力问题解析解法
        2.5.1 土体模型的介绍
        2.5.2 桩-土体系的计算模型
        2.5.3 桩端土体及桩侧土体的数值方程
        2.5.4 考虑桩-土耦合作用、材料阻尼和横向惯性的运动方程及解答
        2.5.5 程序实现
    2.6 数值算例对比分析
        2.6.1 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基桩动力问题解析解法与一维弹性杆的行波法的比较
        2.6.2 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基桩动力问题解析解法与有限元法的比较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桩损伤识别的定量方法
    3.1 概述
    3.2 基桩损伤识别的研究现状
    3.3 钢筋混凝土桩缺陷类型及模型化
        3.3.1 灌注桩的缺陷类型及产生原因
        3.3.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损伤模式
        3.3.3 基桩缺陷的模型化
    3.4 基桩损伤识别的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指纹法
        3.4.1 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指纹法的基本概念
        3.4.2 基桩损伤识别
    3.5 试验研究
        3.5.1 模型试验
        3.5.2 数值试验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
    4.1 概述
    4.2 结构可靠度基本理论
        4.2.1 结构可靠度基本概念
        4.2.2 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4.3 基桩损伤识别的可靠度方法
        4.3.1 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的定义
        4.3.2 功能函数
        4.3.3 响应面-蒙特卡罗法
    4.4 基于给定可靠度的基桩损伤识别精度分析
    4.5 考虑概率意义的基桩完整性分类
        4.5.1 基桩完整性分类的传统方法
        4.5.2 基桩完整性分类的概率分析
        4.5.3 概率意义下的基桩完整性分类方法
    4.6 程序实现
    4.7 数值算例
        4.7.1 工程概况
        4.7.2 随机参数及其统计特征
        4.7.3 基桩损伤识别的敏感性分析
        4.7.4 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分析
        4.7.5 基于预定可靠度的基桩损伤识别分析
        4.7.6 基桩完整性分类的判定概率分析
    4.8 基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在灌注桩工程中的应用
        4.8.1 工程概况
        4.8.2 测试结果与参数识别
        4.8.3 基桩损伤识别的确定性分析
        4.8.4 基桩损伤识别的可靠度分析
        4.8.5 基桩完整性分类的判定概率分析
    4.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工作总结
        5.1.1 主要工作
        5.1.2 主要创新点
        5.1.3 主要结论
    5.2 今后研究方向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桩基旁孔透射波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桩基检测方法概述
        1.2.1 低应变法
        1.2.2 高应变法
        1.2.3 声波透射法
        1.2.4 钻芯法
    1.3 旁孔透射波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桩长的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分析原理
    2.1 引言
    2.2 均质地基旁孔透射波法测试分析原理
        2.2.1 首至透射波时深关系的简化理论公式
        2.2.2 桩端深度的确定方法
    2.3 旁孔透射波法有限元模拟分析概述
        2.3.1 模型验证
        2.3.2 桩土体系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3 测试信号的选择
    2.4 基于PP波的旁孔透射波法有限元模拟分析
        2.4.1 均质饱和地基
        2.4.2 均质非饱和地基
    2.5 基于PS波的旁孔透射波法有限元模拟分析
        2.5.1 概述
        2.5.2 有限元模拟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桩身完整性的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分析原理
    3.1 引言
    3.2 均质地基中缺陷桩的旁孔透射波法分析原理
        3.2.1 桩身缺陷段长度较大但波速降低程度较小的情况
        3.2.2 桩身低速缺陷段长度较小或波速降低程度较大的情况
    3.3 桩身缺陷的检测分析方法
    3.4 旁孔透射波法检测桩身缺陷的有限元模拟验证
        3.4.1 饱和地基中一般缺陷桩
        3.4.2 饱和地基中严重缺陷桩
        3.4.3 非饱和地基中缺陷桩
    3.5 均质地基中扩底桩的旁孔透射波法分析原理
        3.5.1 扩底角相对较小
        3.5.2 扩底角相对较大
        3.5.3 扩底桩旁孔透射波法检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层状地基中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分析原理
    4.1 引言
    4.2 层状地基的旁孔透射波法分析原理
        4.2.1 由软土进入硬土的旁孔透射波首至路径分析
        4.2.2 由硬土进入软土的旁孔透射PS波首至路径分析
    4.3 含软夹层饱和地基中桩的旁孔透射波法有限元模拟分析
        4.3.1 数值模拟概况
        4.3.2 下孔法确定地基土分层
        4.3.3 桩的旁孔透射波法数值模拟分析
    4.4 含硬夹层饱和地基中桩的旁孔透射波法有限元模拟分析
    4.5 非饱和层状地基的旁孔透射波法有限元数值分析
        4.5.1 饱和土中弹性波的传播速度
        4.5.2 有限元模拟分析
    4.6 层状地基中缺陷桩的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分析
        4.6.1 首至透射波时深关系分析
        4.6.2 层状地基中缺陷基桩旁孔透射波法有限元模拟分析
    4.7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第五章 桩的旁孔透射波法检测系统与实测分析
    5.1 引言
    5.2 旁孔透射波法检测系统的研制
        5.2.1 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5.2.2 主要功能与仪器组成
        5.2.3 采集与分析软件
    5.3 模型基桩试验分析
        5.3.1 场地及模型基桩概况
        5.3.2 扩底模型桩测试分析
        5.3.3 缩颈模型桩测试分析
    5.4 工程基桩旁孔透射波法测试信号分析
        5.4.1 工程桩检测概况
        5.4.2 旁孔透射波法测试信号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旁孔透射波法对桩端深度的分析
        6.1.2 旁孔透射波法对桩身低速缺陷段的辨识
        6.1.3 层状地基中旁孔透射波法的检测
        6.1.4 灌注桩扩底效果的旁孔透射波法检测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在役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双速度法[7-11]
    1.2 横波法(扭转波法)[12]
    1.3 超震波法[13]
2 侧壁低应变检测法
3 在役基桩检测主要影响因素
    3.1 激振信号质量差
    3.2 承台的反射
4 相应对策
    4.1 提高检测信号的质量
        4.1.1 激振方式的优化
        4.1.2 自由振动信号的抑制[14]
    4.2 降低承台反射信号的影响
5 应用实例
    5.1 试验概要
    5.2 现场测试及验证
    5.3 试验结果分析
6 结束语

(8)基于综合法的大直径基桩质量检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基桩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基桩常见缺陷类型、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1.3.1 水下灌注桩
        1.3.2 人工挖孔桩
    1.4 基桩检测中常见的检测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文研究的目标
第2章 基桩检测及综合法的理论基础
    2.1 超声波透射法
        2.1.1 基本原理
        2.1.2 评判依据
        2.1.3 桩身完整性类别判定
    2.2 低应变反射波法
        2.2.1 基本原理
        2.2.2 现场检测技术
        2.2.3 数据处理
        2.2.4 典型反射波曲线图
    2.3 钻心法
        2.3.1 基本原理
        2.3.2 过程控制
        2.3.3 钻芯设备
        2.3.4 钻孔布设
    2.4 综合法基本理论
        2.4.1 基本原理
        2.4.2 分析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桩检测实例分析
    3.1 典型超声波透射法曲线分析
    3.2 钻芯法检测实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常见检测方法在工程中的对比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工程实践中的对比分析
    4.3 对比检测曲线图及分析
    4.4 对比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分析
    5.1 有效检测桩长的应用及分析
        5.1.1 有效检测桩长概念
        5.1.2 基桩长度、桩径分布调查
        5.1.3 有效检测桩长的确定
    5.2 综合法检测桩基缺陷时的应用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总结
    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的现状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评估的特殊性
    1.3 桩基检测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桩基检测方法的分类
        1.3.2 桩基动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在役桥梁桩基检测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现状评估方法探讨
    2.1 在役桥梁桩基承载能力评估的理论探讨
    2.2 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完整性检测探讨
        2.2.1 在役桥梁桩基混凝土强度测定方法探讨
        2.2.2 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的病害缺陷
    2.3 低应变反射波法
        2.3.1 一维波动方程理论
        2.3.2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检测原理
        2.3.3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缺点
    2.4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改进研究
        2.4.1 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理论的改进研究
        2.4.2 关于检测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双速度法检测原理
    3.1 双速度法的检测原理
    3.2 上、下行波分离实现步骤
    3.3 双速度法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双速度法桩基完整性检测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4.1.1 ANSYS/LS-DYNA简介
        4.1.2 LS-DYNA显式算法理论
        4.1.3 ANSYS/LS-DYNA显式分析求解步骤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桩、土体模型尺寸及有关参数设置
        4.2.2 桩土接触、桩体阻尼参数选取
        4.2.3 边界条件与荷载布置
        4.2.4 缺陷设计
    4.3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4.3.1 完整桩分析
        4.3.2 缩径缺陷桩分析
        4.3.3 扩径缺陷桩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大直径桩基完整性检测的数值模拟验证与分析
    5.1 大直径桩基有限元模型建立
    5.2 模拟验证分析
    5.3 长径比的影响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桩基完整性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1.3 低应变应力波反射法桩基检测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4 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的分类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桩基低应变应力波反射法的理论基础
    2.1 一维波动方程的建立及其解答
    2.2 杆的纵向波动方程解答
    2.3 应力波的相互作用
    2.4 应力波在不同阻抗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2.5 弹性波的波动函数及波动特点
    2.6 桩顶点速度曲线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桩身完整性判定原理与完整性分类
    3.1 几种常见桩型存在的质量问题
    3.2 几种常见的缺陷类型、成因及反射波的传播原理
    3.3 时域曲线的判读及解答
    3.4 桩身完整性及缺陷类别判定
第四章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4.1 有限元法发展状况
    4.2 有限元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4.3 动态分析(本文主要为应力波)有限元法的求解方法
    4.4 低应变反射波法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5 不同桩型的模拟分析
第五章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工程应用及实例分析
    5.1 低应变反射波法工程实际应用相关设备及测量基本概念
    5.2 低应变应力波反射法振源特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5.3 现场检测技术
    5.4 工程实例分析
    5.5 数值模拟与工程实例拟合分析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判读失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直径变截面桩速度波衰减特性研究与应用[J]. 谭婕,王奎华,涂园,吴君涛,郑茗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1(02)
  • [2]川南城际铁路弹性波法桥梁基桩检测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D]. 黎佳宾.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桩身几何效应对竖向振动影响的研究及其在PIT中的应用[D]. 吴斌杰. 浙江大学, 2019(01)
  • [4]基于渐变截面模型的楔形桩振动特性研究及应用[D]. 童魏烽. 浙江大学, 2019(01)
  • [5]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实心混凝土桩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 戴宇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6]桩基旁孔透射波检测分析方法研究[D]. 杜烨.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7]在役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影响因素分析[J]. 王强.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8]基于综合法的大直径基桩质量检测与评价[D]. 刘雨岚.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4)
  • [9]在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的现状评估方法研究[D]. 万维民. 东南大学, 2016(03)
  • [10]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桩基完整性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D]. 褚思文. 安徽建筑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基桩低应变动力试验解释误差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