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供氧面罩论文_张学永

导读:本文包含了加压供氧面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面罩,活门,数值,舒适性,正压,网格,飞行员。

加压供氧面罩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永[1](2018)在《加压供氧面罩的数值模拟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空飞行中由于大气压力降低而引起吸入气体氧分压相应降低,从而引起高空缺氧,高空缺氧会导致一系列生理问题,航空供氧装备是保证飞行员在正常飞行中免遭高空低压与缺氧的危害,并能在应急飞行中确保飞行员生命安全的有效防护手段。加压供氧面罩是航空供氧装备的重要组成之一,本文针对加压供氧面罩所涉及的主要部件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研究,着重关注其核心部件—呼气活门在爆炸减压条件下的动态工作性能,主要工作包括:(1)对加压供氧面罩数值计算和仿真所需的边界条件进行了研究。基于C语言平台对座舱在爆炸减压下舱内压力变化趋势进行计算,得出了座舱在不同爆炸减压条件下的压力变化情况;同时对肺部P-V曲线进行探究分析,获得了爆炸减压条件下肺部各个参数随压力变化的数学模型;对呼气活门处的橡胶区域在不同形变下的弹力进行了静力分析,通过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橡胶区域弹力变化函数。(2)实现了爆炸减压条件下的呼气活门动态性能的数值模拟。在对座舱、供氧面罩腔、呼气活门和呼气活门橡胶区域建模分析的基础上,把座舱、肺部数学模型及呼气活门橡胶区域以UDF(用户自定义函数)的形式嵌入FLUENT,实现了加压供氧面罩呼气活门的动态性能的数值值模拟;得出了供氧面罩呼气活门在不同结构参数及不同爆炸减压条件下的压力和速度分布、活门的开度变化曲线,获得了爆炸减压过程中肺部各个参数的实时变化情况以及活门参数合理范围,同时对活门结构提出改进意见并通过计算进行了验证。(3)建立了呼气活门动态性能分析的仿真平台。采用SIMULINK编程工具,分别建立座舱模型、肺部模型以及呼气活门运动部分的仿真模型,搭建了相应的仿真平台;对不同工况下的肺部参数变化以及呼气活门的运动进行仿真模拟,并将仿真结果与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所搭建的平台可以应用于结构初步设计阶段的参数选取和性能分析。(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1-01)

曹建博,李珩,梁林[2](2014)在《航空加压供氧面罩定制技术的研究及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利用正向设计和逆向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航空加压面罩进行个性化定制设计。利用数理统计分型分号的方法对面罩的支撑部分进行正向设计,降低了定制面罩的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利用逆向设计通过飞行员叁维面部模型获取人体面部特征进行面罩翻边部分的设计,提高了定制面罩设计准确性和舒适性。后续通过叁维分析软件对面罩设计进行仿真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面罩设计的舒适性和适体性。(本文来源于《探索 创新 交流——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下册)》期刊2014-06-24)

肖华军,闫汝泉,刘晓鹏,付丽珊,金中正[3](2003)在《战斗机飞行员加压供氧面罩高空供氧防护性能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战斗机飞行员新型YM9915加压供氧面罩和TK - 11飞行保护头盔配套的高空供氧防护性能生理评价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了新型加压供氧面罩与飞行保护头盔配套的供氧防护性能特点 ,并针对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张大林,方贤德,张晓[4](2002)在《加压供氧面罩呼气活门板的动态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找出加压供氧面罩呼气活门的活门板在高余压状态下发生“抖动”的原因。方法建立加压供氧面罩呼气活门板的动态数学模型 ,活门板上的气动力由流场计算确定 ,采用实验测量结合数值仿真的方法 ,对呼气活门板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采用本文的方法可以实现活门板的运动仿真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可以找出活门板在高余压状态下发生“抖动”的原因。结论适当增大活门座的内径或减小呼气膜片的受力面积可以避免“抖动”现象的出现(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2年05期)

张大林,方贤德[5](2002)在《加压供氧面罩无余压时呼气阻力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加压供氧面罩无余压状态下呼气活门的呼气阻力。 方法 采用呼气活门静态特性方程与流场控制方程耦合求解的方法 ,计算加压供氧面罩呼气活门的呼气阻力。流场计算中 ,在同位网格上采用了 SIMPL ER方法和 κ- ε两方程湍流模型 ,用 QU ICK格式对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 结果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结论 本文中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正确 ,计算结果满足工程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刘保钢,李良明,张建伟,马雪松,曹步平[6](1999)在《航空加压供氧面罩适合体性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鼻面部外形尺寸对航空加压供氧面罩舒适性和气密性的影响,分析了产生鼻面部压痛和渗漏气的原因及其与鼻面部尺寸的关系。结果表明,鼻面部压痛与鼻中高大小关系密切(p<0.05),压痛者的鼻中高显着大于无压痛者(p<0.01)。因此,鼻中高在决定面罩舒适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面罩外形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体尺寸。(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1999年S1期)

加压供氧面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利用正向设计和逆向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航空加压面罩进行个性化定制设计。利用数理统计分型分号的方法对面罩的支撑部分进行正向设计,降低了定制面罩的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利用逆向设计通过飞行员叁维面部模型获取人体面部特征进行面罩翻边部分的设计,提高了定制面罩设计准确性和舒适性。后续通过叁维分析软件对面罩设计进行仿真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面罩设计的舒适性和适体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压供氧面罩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永.加压供氧面罩的数值模拟与仿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2].曹建博,李珩,梁林.航空加压供氧面罩定制技术的研究及设计[C].探索创新交流——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下册).2014

[3].肖华军,闫汝泉,刘晓鹏,付丽珊,金中正.战斗机飞行员加压供氧面罩高空供氧防护性能评定[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

[4].张大林,方贤德,张晓.加压供氧面罩呼气活门板的动态特性数值模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

[5].张大林,方贤德.加压供氧面罩无余压时呼气阻力的数值模拟[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

[6].刘保钢,李良明,张建伟,马雪松,曹步平.航空加压供氧面罩适合体性影响因素分析[J].航空学报.1999

论文知识图

带有“张紧补偿器”的加压供氧面罩加压供氧呼气活门结构示意图加压供氧呼气活门结构示意图动网格区域边界类型设置界面图座舱及肺部测试仿真模型不同破损孔比下座舱压力变化图

标签:;  ;  ;  ;  ;  ;  ;  

加压供氧面罩论文_张学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