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容量论文_郭智慧,张志,王彩申,莫翠萍,吴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充放电容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石墨,容量,电池,负极,储能。

充放电容量论文文献综述

郭智慧,张志,王彩申,莫翠萍,吴齐[1](2019)在《电池充放电容量检测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池容量是指电池可以存储的电量,是反映可充电电池最为重要的电特性参数之一。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我国相关电池标准中,明确了不同电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容量测试实验方法。设计了一种容量测试装置,系统基于C8051F120单片机,可按照相关标准对可充电电池的容量进行检测,包括充电、搁置、放电、数据记录全过程。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采用线性电源方式设计,充电可以以恒流/恒压方式工作、(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19期)

吴峰,黄绮彦,史林军,许庆强,袁晓冬[2](2019)在《考虑优化充放电策略的分布式储能容量配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光伏发电发展迅速,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对配电网的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优化控制,能够有效地改善配电网的运行效率。针对含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考虑不同类型负荷的特性,计及储能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对其充放电策略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含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配电网的网损最小为目标,对储能系统的容量进行最优配置。在IEEE 33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考虑优化充放电策略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收益,还可以降低配电网网损,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本文来源于《供用电》期刊2019年05期)

莫治波,谢利,张彩云[3](2018)在《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系统定容量充放电均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在生产及售后环节,为达到规定的充电压差一致性要求,和放电压差一致性要求,需要对电池进行均衡。本文利用叁元体系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末期和放电末期,电压与容量对应的关系,联立计算充电末期电压和放电末期电压,从而得出单个模组需要充电或放电的容量,并给出了预期均衡效果,达到了对电池系统可修复程度的定量评估的目的。相比于传统恒压均衡,均衡一次合格率提升了3倍。(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朱丽云[4](2018)在《考虑充放电能量不均衡的双电池系统容量配置与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输出功率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直接并网将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电池储能具有可充可放的运行特性,可灵活、快速地吞吐功率以平抑风电输出功率波动。然而,当风电功率快速变化时,运行于极小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DOD)下的电池将发生频繁充放电转换,造成使用寿命严重缩短,且不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而将电池与功率型储能设备配合构成混合储能系统(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HESS),虽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电池寿命损伤,但控制复杂,且投入成本高。因此,考虑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和能量利用率的重要因素,以此选择电池储能合理、经济的运行方式,并对该运行模式下的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进行容量配置和控制策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电池储能用于平抑风电场输出功率波动的场景,采用充放电任务分开执行的双电池储能运行模式,并考虑运行时段内,充电电池组充电总能量与放电电池组放电总能量不均衡,即充放电能量不均衡时,研究储能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和控制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分析放电深度与电池使用寿命、能量转移总量间的关系,揭示合理选择充放电深度对电池储能系统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意义。对实际风电场历史输出功率的波动特性进行研究,提出特定频段内波动含量评价指标,为评价储能系统对风电功率的平抑效果提供依据;(2)为了提高电池使用年限和能量利用率,综合考虑电池充放电效率、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约束、额定容量限额等因素,建立给定放电深度下充放电任务分开执行的双电池储能系统(Dual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DBESS)运行模型,并进行经济性分析和容量优化配置。通过对原始风电输出功率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处理,以高频段为补偿频段,初步确定满足风电并网标准要求下,电池所需平抑的最小平衡功率。同时,考虑计算周期内充放电能量不均衡,对所求平衡功率加以修订。以双电池储能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最低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电池额定功率、能量及放电深度进行优化求解,获得储能系统最优容量配置方案。在MATLAB上建立仿真算例,通过与单电池储能系统对比,从电池日等效循环充放电次数及以LCC最低的容量优化配置结果两方面验证双电池储能系统的经济性;(3)考虑双电池储能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因充放电能量不均衡出现的极端运行情况,提出能够表征双电池储能系统运行状况的充放电饱和能力指标和充放电运行平稳度指标。将两个指标作为输入量,设计模糊控制策略以自适应改变一阶低通滤波时间常数,从而实时改变电池吞吐功率的大小,优化控制两电池组的SOC。并在MATLAB仿真平台上,从SOC优化控制效果和功率波动平抑效果两方面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4)考虑实际工程采用变滤波时间常数方法存在惯性滞后的问题,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预控性,提出变域步长MPC配合低通滤波方法来优化两组电池SOC。对双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运行平稳度性能指标和并网功率波动率进行MPC优化,将优化结果用于调整常规低通滤波所得的并网功率值,获得合理的电池充放电功率。通过改变控制时域长度的方式减小风电预测不确定性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合实际风电功率数据和预测数据,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在缓解本文所述双电池极端运行状况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5](2018)在《俄罗斯科学家发现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和快速充放电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俄联邦研究中心"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下属的基连斯基物理所与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和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的科学家提出,使用石墨烯与单层二硫化钒薄膜的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将使电池的容量和充电-放电速度得到提高。该研究结果已(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8年03期)

[6](2018)在《日本研究新型负极材料使电池充放电容量提高两倍以上 且延长重复使用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来源:科技日报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日前公布,他们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合成了氧化锰纳米片和石墨烯交替重迭的材料。该复合材料作为锂及钠离子充电电池的负极材料,可将电池充放电容量提高两倍以上,且能延长重复使用寿命,解决了容量和寿命不可兼得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7](2018)在《俄罗斯科学家发现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和快速充放电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俄联邦研究中心"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下属的基连斯基物理所与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和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的科学家提出,使用石墨烯与单层二硫化钒薄膜的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将(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8年01期)

曾意,孔祥玉,胡启安,孙洪波,周平[8](2017)在《考虑后备容量的微电网储能充放电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微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更加灵活经济。基于分散式控制结构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提出一种考虑后备容量的微电网储能充放电策略,储能装置通过综合考虑自身状态和微电网运行情况,确定工作模式及充放电功率。给出了储能装置在关注微电网后备功能情况下的充放电影响因素,以及参与微电网能量管理的控制决策流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可以利用储能装置自身调节能力实现微电网运行经济性和灵活性的同时,提升微电网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李显成,王猛,邓明,金胜,罗贤虎[9](2016)在《无人值守的小容量锂电池充放电单元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采集电池的电压和放电电量,可以了解电池的放电曲线和容量,通过反复的充放电测试,可以评价电池的好坏。无人值守的小容量锂电池充放电单元以STM32F103为主控,整合其内部A/D,利用采样电阻实现了锂电池电压和放电电量的采集,通过叁极管和二极管控制电路,实现了全自动的多次充放电状态切换。最后利用上位机脚本处理数据,实现了测试数据的保存与可视化。(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6年11期)

刘野,郭莹[10](2016)在《浅谈恒流充放电模式电容器电容量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不可缺少的重要元件之一。它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尤其是双电层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由于它具有很多优点,并且有其特殊性,对于它的测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正确应用。文章根据双电层电容器的特点,通过对多种测量方法的比较,采用合理的方法对电容量进行测量。(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08期)

充放电容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光伏发电发展迅速,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对配电网的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优化控制,能够有效地改善配电网的运行效率。针对含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考虑不同类型负荷的特性,计及储能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对其充放电策略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含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配电网的网损最小为目标,对储能系统的容量进行最优配置。在IEEE 33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考虑优化充放电策略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收益,还可以降低配电网网损,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充放电容量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智慧,张志,王彩申,莫翠萍,吴齐.电池充放电容量检测装置设计[J].电子世界.2019

[2].吴峰,黄绮彦,史林军,许庆强,袁晓冬.考虑优化充放电策略的分布式储能容量配置方法[J].供用电.2019

[3].莫治波,谢利,张彩云.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系统定容量充放电均衡[J].电池工业.2018

[4].朱丽云.考虑充放电能量不均衡的双电池系统容量配置与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8

[5]..俄罗斯科学家发现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和快速充放电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8

[6]..日本研究新型负极材料使电池充放电容量提高两倍以上且延长重复使用寿命[J].云南电力技术.2018

[7]..俄罗斯科学家发现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和快速充放电方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8

[8].曾意,孔祥玉,胡启安,孙洪波,周平.考虑后备容量的微电网储能充放电策略[J].电网技术.2017

[9].李显成,王猛,邓明,金胜,罗贤虎.无人值守的小容量锂电池充放电单元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

[10].刘野,郭莹.浅谈恒流充放电模式电容器电容量的测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论文知识图

一3b溶液法样品(w)和纯固相反应法样品(...甲基橙添加量为8%时合成的Li3V2(PO4)电机效率特性电机外特性图的结构示意图热处理4小时的C卿一Coo%(a)和C...

标签:;  ;  ;  ;  ;  ;  ;  

充放电容量论文_郭智慧,张志,王彩申,莫翠萍,吴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