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亮: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理论渊源论略论文

李昭亮: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理论渊源论略论文

摘 要: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在对压抑人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中,马尔库塞兼容并蓄地结合了多种理论资源,厚实了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底蕴。梳理马尔库塞思想的理论渊源是理解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重要渠道,通过爬梳马尔库塞的著作,可以将其主要理论来源归纳为海德格尔—黑格尔—马克思的哲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的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马尔库塞开放式地吸收理论成果来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解放这个理论目标的研究实践,为我们研究政治哲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理论渊源;法兰克福学派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尼克拉斯·卢曼在他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系统》一书中提到,如果将权威理论系统的活动比作一架飞机在云层上的自由飞行,在飞机飞出云层之后则可以看到“高耸着些许马克思主义死火山的辽阔土地”[1]。卢曼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影响力比作火山爆发固然形象,但是断言马克思主义是已丧失活力的死火山就显然有失偏颇。马尔库塞作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重要代表,无疑是卢曼所指称的那些高耸的“马克思主义死火山”中的一座。他对压抑人的社会现实的成功批判使其政治哲学的影响力仍然活跃于理论界,特别是他磅礴多元的理论渊源给了马尔库塞这座火山再次爆发的强劲底蕴。因此,梳理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理论渊源,对我们全面阐释马尔库塞政治哲学思想这座火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于马尔库塞思想的理论渊源,学界认为主要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黑格尔、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和卢卡奇等哲学家或理论家,但这些梳理或者仅从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层面言及,或者只涉及理论的某一方面,并没有全面梳理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承袭路径。为了更清楚地展现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思想秉承,通过爬梳其各时期的理论著作,我们大体可以将马尔库塞的理论渊源归纳为海德格尔—黑格尔—马克思的哲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的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三个方面。

一、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哲学渊源:海德格尔—黑格尔—马克思的哲学理论

学界有人曾将马尔库塞评价为“海德格尔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人如本·阿格尔这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将马尔库塞归为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阵营。从这些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德格尔、黑格尔、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正是马尔库塞政治哲学最为重要的思想来源。

(一)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对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影响

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一度还是马尔库塞以高级助理的身份协助的对象和老师,无疑,他对马尔库塞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从马尔库塞的著作中可以清晰地辨识,海德格尔对于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本体论构成了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一个基点,即对“此在”的关注。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阐述了他的存在论哲学,强调对生命(此在)当下状况的重视。他认为无视人类存在之在无可辩驳的基本事实,就是违背了人类实践情景的观念[2]。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马尔库塞。首先,除了在《存在与时间》出版后不久的1928年写就的 《历史唯物主义对现象学的贡献》一文外,马尔库塞1929年还撰写了《论具体哲学》,专门阐发了他在海德格尔思想启发下对哲学的探讨,甚至可以说,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关注,成了贯穿马尔库塞整个研究生涯的一个理论上的支点。综观马尔库塞的著作,我们都能感受出马尔库塞几乎都是从关注 “此在”的角度来立论。其次,海德格尔现象学中的“否止”概念对马尔库塞产生了影响。马尔库塞之所以试图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揉搓在一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尔库塞认为海德格尔的“否止”概念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概念是等同的。这显然是对海氏“否止”概念的误解。马尔库塞对这个概念的误解,或者说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迷信,在马尔库塞后期思想中有所表现,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马尔库塞提出来的对技术社会的 “大拒绝”理论。并且,马尔库塞对“否止”的这个误解,也是其在社会批判理论里最终走向审美救世主义的一个重要哲学根源。再次,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批判和对“诗学”和“诗歌的启迪意义”的偏好影响了马尔库塞的思想。我们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中可以看到他对海德格尔技术批判之立场的赞许。晚期海德格尔对“诗学”和“诗歌的启迪意义”有着特别的偏好,并借此来反对现代技术的约束特征,而马尔库塞注重对那些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技术的呼唤,不重视甚至反感于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从这一点来说,“马尔库塞的这个想法和海德格尔具有极大的继承性和相似性”[3]。可以说,海德格尔的这些认识,使得马尔库塞朝着乌托邦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为其从技术政治学走向审美政治学提供了理论上的铺垫和实践上的示范。鉴于这些影响,不仅马尔库塞的年轻同事哈贝马斯称他为“第一位海德格尔马克思主义者”[4],而且有评论家认为,晚年的马尔库塞在本质上仍然是一名“海德格尔的马克思主义者”[5]。

互联网思维强调形成开放式、扁平化的关系,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平台思维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教育平台多样,各类在线教育平台提供更多免费的、切实满足学生需求、具有更好教育体验的产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以从平台思维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在更宽广的视野中寻找思维灵感,结合相关教育主题,打造高校育人新平台,整合实践、文化、服务等育人体系,聚合多边育人载体。依靠平台建立互动体系,实时反馈教育效果,不断迭代更新教育方式和内容,完善教育工作体系,实现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平台模式的变革。

(二)黑格尔哲学思想对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影响

黑格尔是另一位对马尔库塞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马尔库塞对黑格尔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32年马尔库塞要以之作为申请教席的专著《黑格尔的本体论和历史性理论》。马尔库塞为了摘掉英美学界给黑格尔的思想扣上的法西斯主义之源的帽子,以及驳斥纳粹分子对黑格尔哲学的刻意歪曲等,于1941年出版了《理性与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一书。这是马尔库塞专门讨论黑格尔哲学的专著,同时在马尔库塞其他的作品中也包含着丰富的黑格尔的思想。

黑格尔对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马尔库塞非常重视黑格尔的“历史性”概念。马尔库塞在早期的著作《黑格尔的本体论和历史性理论》中,就对黑格尔提供的理解生命历史性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阐释。他指出,黑格尔认为在以主体即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来解决康德对整个批判哲学体系提出的问题时,会导致作为主体存在模式的历史性不是被完全忽视,就是从相反的角度来确定客体的存在模式,只有通过揭示它们原初的同一和论证其在事实上与生命的相关性,在由生命存在的历史性的方面才可能具备理解生命历史性发展的可能性。马尔库塞非常赞同黑格尔的“为自由而奋斗是历史的唯一内容”的表述,如在后来出版的《爱欲与文明》中,马尔库塞就在历史的意义上谈论过自由的现实性。其次,黑格尔的辩证法对马尔库塞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理性与革命》中,马尔库塞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核心就在于否定性。正是出于这种对否定性的推崇,他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分别对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指出人应该拥有否定性、批判性的精神,而不能做一个单向度的人。这种推崇,也延续到后期提出的审美救赎主义。其三,马尔库塞继承了黑格尔的总体性思想。马尔库塞对黑格尔总体性思想的继承,最早可以追溯到《黑格尔的本体论和历史性理论》。在该书中马尔库塞从哲学层面上阐释了黑格尔的总体性思想,并且在《理性与革命》中深化了这一阐释,还从社会实践方面为黑格尔的总体性思想提供了一个历史说明。马尔库塞在构建他的“乌托邦”的时候,基于黑格尔的总体性思想,提出了带有极权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意义的“总体的否定”。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的社会批判理论也对马尔库塞政治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马尔库塞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阐发者之一。这里之所以把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列为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一个背景,一方面是因为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想强调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成员在马尔库塞政治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三)马克思哲学思想对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影响

正是因为马尔库塞在与学派其他成员的合作中为批判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所以只有将他还原到这个学术团体之中,方能对这一理论背景有个完整的审视。莱斯诺夫曾这样评价马尔库塞和学派在理论上的紧密联系:“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虽然是马尔库塞的著作(因为他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政治化的),不过读者也应当记住,他的许多、甚至大部分论述,并不属于他本人,而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共同财富。”[14]虽然莱斯诺夫这个没有论证的评价还值得质疑,但是从他的评价中能感受到马尔库塞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使得我们有必要以法兰克福学派为理论背景来理解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

首先,马尔库塞特别重视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是一种追求自我保存和延续种族的本能倾向,追求生命的更新和壮大;而死本能则追求返回无机物这种没有紧张的松弛状态,也就是有机物的死亡状态,追求生命的退化和死亡。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本能都是内驱力,并且二者之间的斗争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是生命现象的内在动力。所谓文明的发展,就是体现生本能的爱欲生长并战胜死本能的过程[16]。马尔库塞继承了弗洛伊德对这两种本能的看法,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爱欲,人的本能正是驱动人不断进步的内驱力,它本身具有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因为它们无时不在追求一种文化所不能给予的满足,这是一种纯粹的、作为自在目的的满足”[17]。这些正是马尔库塞所要寻找的社会的反抗力量,所以马尔库塞从这些精神分析学概念里挖掘出浓浓的政治意味。

二、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卢卡奇及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的社会批判理论

里奥哈的陈年规定本就比其他西班牙产区严格,而唐园(Viña Tondonia)是传统里奥哈的极致表现,在美国旧橡木桶中进行超长时间的陈年,酒中永远萦绕着迷人的氧化风味,但骨子里又不失活跃的灵魂。氧化风格的唐园(Viña Tondonia)白葡萄酒是他们的骄傲,圆润平衡,富有香料、苦杏仁、香草和核桃的风味,这种魅力很难在其他白葡萄酒里找到。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特级珍藏(Gran Reserva)桃红,10年左右才出一个年份,可谓陈年葡萄酒中的极品。

(一)卢卡奇思想对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影响

卢卡奇作为稍长于马尔库塞的同时代的著名文艺理论家和共产党的理论家,对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卢卡奇深受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影响,起到了承上的作用。例如卢卡奇的物化思想虽然是他在马克思早期手稿出版之前在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的发展,但是与马克思在早期手稿中所阐发的异化理论相近;卢卡奇对辩证法的历史性和总体性的理解又直接源自黑格尔和马克思对辩证法的理解。正是因为卢卡奇的理论中有着清晰的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影响力,使得卢卡奇对马尔库塞哲学思想的影响因素容易被透视为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影响。另一方面,卢卡奇作为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其强调意识形态斗争的思想及其文艺理论,对包括马尔库塞在内的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起到了启下的作用。卢卡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是直接而全面的,有学者就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直接地渊源于20年代的卢卡奇、柯尔施所创建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关于强调人的历史地位而反对主客体角色颠倒的思想;关于阶级意识在革命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主体性理论;关于整体有优于部分的至上性,社会应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全面改造的总体性理论;关于历史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理论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异化、物化理论;以及柯尔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的哲学’的观点等,实际上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构筑其理论大厦的基本构件。而它的一些理论家们之转向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与解释,又是在卢卡奇著作的启示与导向下进行的。”[9]这一表述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卢卡奇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形成了社会批判理论“从整体上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所以卢卡奇的理论不但直接启示了马尔库塞,更重要的是通过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间接影响到了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思想。

(一)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让地理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返回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采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了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更加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潜能,正真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

(二)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的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影响

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为阵地的理论家团体在卢卡奇等早期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下,致力于构建以批判资本主义为目的、区别于传统理论的新型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等,马尔库塞作为学派内不可或缺的理论家,他的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几乎不能区分。

首先,社会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对马尔库塞政治哲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社会批判理论”是霍克海默1937年在《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一文中正式提出的,后来他又进一步认为哲学及批判理论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批判现存的东西”,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人们忘却社会的现有组织所给予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10]。所以,社会批判理论也就着重从意识形态上进行批判。霍克海默在《科学及其危机札记》中指出科学技术借助对自然的统治从而实现对人的统治,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又是意识形态。马尔库塞不但在他的《哲学与批判理论》和《享乐主义》中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哲学的重要功能就是对存在的批判,而且在他的主要著作《单向度的人》里,对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质也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其次,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影响了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思想。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进行的批判,最集中地表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他们认为,如今的启蒙已经成了神话,因为启蒙运动的结果遮蔽了启蒙的精神,带有了极权主义的特征,所以应该对造成启蒙蜕变成实证的概念的工具理性进行批判,应该推崇一种批判理性。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和《单向度的人》中对工具理性在社会层面所造成的全面控制进行了批判。魏格豪斯甚至认为《爱欲与文明》就是马尔库塞的“启蒙辩证法”[11]。

一是扎实开展惠企走访,及时输血民营企业。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经营面临多重困难。金融机构要扛起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缓解民企融资困难,积极为广大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要积极开展对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走访工作,认真梳理走访企业的共性问题,找准企业的融资痛点难点,通过推进企业在线融资,提升小微企业授信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信贷工厂批量授信规模等方式,切实做到“对症下药”。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影响,开始也是通过法兰克福学派间接实现的。除了弗洛姆在研究所的心理学讲座加深了马尔库塞对精神分析的哲学理解,其他成员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心理学的探讨也都影响了马尔库塞。精神分析理论被马尔库塞引申和阐发出了一个颇具影响的成果,即《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它把弗洛伊德的理论和马克思的早期理论结合起来,开创了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构成了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马尔库塞研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目的,正如他在《爱欲与文明》一书的第一版序言中所说:“之所以运用心理学范畴,是因为这些范畴已变成政治范畴。”[15]可见,马尔库塞是从社会批判的角度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构建他的爱欲革命理论的。具体而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被马尔库塞所继承。

最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在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方面的独特设置使马尔库塞的研究深受研究所的影响。一方面,社会研究所的所长负责制,不但使霍克海默拥有人事权和研究方向决定权,而且他也参与了批判理论的构建,使得马尔库塞在研究所全职工作期间的理论研究受制于霍克海默的整体规划。从这一层面来说,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里影响马尔库塞最深的一个。另一方面,社会研究所的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也对马尔库塞思想产生了激荡作用,这一点在前面的论述中多有体现。马尔库塞只在1932年底至1942年底十年时间里是社会研究所的全职成员,离职后与学派继续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特别是从研究所回到德国后,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思想在学派转向对理论自身的批判的研究路径之外,相对独立地发展到批判现实的新高度[12],他也因此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唯一没有放弃自己早年革命观点的创始成员”[13]。

马尔库塞对马克思思想的关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了。为了弄清楚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德国革命会以失败告终,他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期望从中找到答案。然而,经典理论似乎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马尔库塞于是尝试用海德格尔的理论来补充和完善马克思思想,这种尝试一直到1932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才告一段落,因为马尔库塞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基础:具体的人。这一具有人道主义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把马尔库塞拉回到了马克思,因此,马尔库塞对于马克思的继承,首先就表现在对人性理论的研究上。马尔库塞在讨论人的解放时,都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的被压抑的异化状态这一前提判断来展开。对人的异化的判断,就是沿袭了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人的状态的看法。他在此基础上指出,人应该走出这种异化,回归人的本性。尽管马尔库塞思想“前后有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但始终把对人的探索,特别是对人的本性的探索置于研究的中心。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历史理论,是他终生追求的目标”[6]。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人性的阐发中,马尔库塞认为“感性”这个概念对于马克思来说,“就成了他的哲学基础的中心”,是“用以解释人的本质的一个本体论概念”[7]。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概念就是建立在对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理解基础上的。其次,表现在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解上。马尔库塞在1932年发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中,认为政治经济学具有关键的重要性,必须把它看作是有关整个人类存在问题的科学的表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人的世界敌视地看作金钱的世界,需要对这种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在这种批判中,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完全改变了:它成了一种关于共产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的科学”[8]。马尔库塞这种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意义的理解是准确而积极的。但是到了1937年,在协助霍克海默撰写的《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以及他自己撰写的《哲学与批判理论》中,他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态度就谨慎多了。最后,马尔库塞继承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马尔库塞一方面强调在经济和政治的革命之外,还应该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革命运动,只有社会各方面都进行革命,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成功;另一方面强调在历史的维度上理解现实,即不能把现实当成理论的一成不变的基石,而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现实,从而开启了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三、马尔库塞政治哲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继承

再次,对美学问题的研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个传统。法兰克福学派之所以有这个传统,也许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大都与艺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渊源,如本杰明与其说是一个哲学研究者,还不如说是一个文艺理论家;马尔库塞本人主修的是文学,博士论文题目是《德国艺术家小说》;阿多诺在大学读书期间就主修过音乐;等等。二是法兰克福学派成员的思想渊源与艺术有颇多联系,或者说当时的学界普遍关注美学问题,如黑格尔著有这方面的专著《美学》,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居”思想,同时代的卢卡奇等早期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艺术角度来研究社会问题,等等。三是法兰克福学派把对美学问题的研究看作是构建社会批判理论的支点之一和重要突破点,学派主要代表大都有关于美学问题的著作,而这也是比前述两个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本杰明是较早论述艺术的政治功能的,马尔库塞后来继承并发展了本杰明的思想。阿多诺在他的美学专著《美学理论》中特别对现代艺术的职能进行了探讨,论及了艺术与意识形态的矛盾关系,这些论述也对马尔库塞产生了影响。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这个传统,构成了马尔库塞最终走向审美乌托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

总的来说,虽然海德格尔、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都影响了马尔库塞,但是在马尔库塞看来,三者对他的影响力并非如连接号所表述的并列平齐的关系,前两位的思想只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补充,马克思主义才是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

其次,弗洛伊德对心理活动的两个原则的认识被马尔库塞所接受。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无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受快乐原则的支配;而意识则是在后天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受现实原则的支配。人成为人的途径只有通过人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就影响了本能的价值标准,即决定能否达到本能标准的原则,弗洛伊德将这种转变看成从快乐原则到现实原则的转变。马尔库塞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将这两个原则作为分析社会的重要概念,并且还有新的认识——弗洛伊德认为现实原则相较快乐原则将始终占据优势,但是马尔库塞则认为,在自由的社会制度下,二者的这种关系能够被颠覆,也就是说,快乐原则将贯穿于人们劳动和非劳动的各个方面。

最后,马尔库塞发展了弗洛伊德对文明与压抑关系的认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文明是以持久地征服人的本能为基础的。“人的本能需要的自由满足与文明社会是相抵触的,因为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克制和延迟这种满足。”[18]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的这个认识基础上更进一步,他指出,压抑限制了爱欲的解放,但是文明和爱欲的冲突不是不能调解的,因为随着文明的发展,必然扬弃过度的压抑,从而走向一个非压抑的文明社会。

一是与国际知名航运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辟新的海运直达航线;明确各港口功能定位,错位发展,建设上海北翼江海组合港,融入长江经济圈;二是构建便捷高效的路上运输网络,主要包括铁路和公路建设。三是打造方便快捷的空运运输通道,开通更多的对外直航航线,进一步拓展多式联运范围,实现水陆空一体,尽快融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一类开放口岸圈。

被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曾经留学法国和俄国,早年在法国的时候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后来又留学俄国,学习了列宁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管理的思想成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进行中国社会管理改革的重要理论来源。作为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邓小平参予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探索,也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深思社会管理问题并力挺社会管理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四、结语:多元的背景和执着的目标

马尔库塞在评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时,曾感慨面对法西斯主义所制造的集权恐怖,理论充满无力感,认为“思想提出的问题并不指向抽象的观念,而是面向个人具体的生存;思想所提出的问题是:能够为个人在世界中此时此地的生存提供基础的清楚和明白的经验是什么?”[19]马尔库塞对萨特存在主义的这个评价,其实是他在面对时代的文明困境时向自己提出的理论研究的任务。纵览马尔库塞的理论生涯,可以发现马尔库塞在理论上多元的继承和发展,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一致的目标:“始终注意现世的人的解放,关注如何在一个似乎没有多少希望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希望。”[20]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他以开放的方式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把握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思想被称作“对发达工业社会最成功的批判”,固然与马尔库塞自觉地披沥现实的时代使命分不开,也与他的“非正统的思维方式”不无关系。可以说,马尔库塞在秉承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地吸纳20世纪其他理论家的成果,完成了他对时代的把脉。因而梳理其理论渊源,为我们今天从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开放的态度吸纳其他政治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来理解和把握中国当代社会现实,提供了一种马尔库塞式的政治哲学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瑞士〕埃米尔·瓦尔特·布什.法兰克福学派史[M].郭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305-306.

[2][3]〔美〕理查德·沃林.海德格尔的弟子——阿伦特、勒维特、约纳斯和马尔库塞[M].张国清,王大林,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51-152,180.

[4]〔德〕哈贝马斯.理论和实践[A].李忠尚.第三条道路[C].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47.

[5]〔美〕保罗·皮可尼,亚历山大·德尔费尼.马尔库塞的海德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第6部分 [A].理查德·沃林.海德格尔的弟子——阿伦特、勒维特、约纳斯和马尔库塞[C].张国清,王大林,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43.

[6]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39.

[7][8]〔美〕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A].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10-111,95.

[9]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5-16.

[10]〔德〕霍克海默.论哲学的社会功能[A].杨善解.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述评[C].江苏社会科学,1994(5).

[11]〔德〕罗尔夫·魏格豪斯.法兰克福学派:历史、理论及政治影响[M].孟登迎,赵文,刘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652.

[12]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9-180.

[13]〔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93.

[14]〔英〕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M].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56-57.

[15][17][18]〔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8,1.

[16]白新欢.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及其当代道德意义[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2).

[19]〔美〕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马尔库塞文集[M].李小兵,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1-2.

[20]陆俊.马尔库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39.

On Theoretical Origins of Herbert Marcuse's Political Philosophy

LI Zhaoliang1,2

(1.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2.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00,China)

Abstract:Herbert Marcuse is the symbol of Frankfurt School associated with Critical Theory.He combined a variety of resources to enrich his theoretical richness in his critique about how social realities oppress human.Completely understanding about Marcuse's Political Philosophy could be obtained by putting together its theoretical origins.Stated in his best known works,Marcuse's Political Philosophy originated from Heidegger-Hegel-Marx's philosophy,Lukács's thought,psychoanalysis of Sigmund Freud and so on.Marcuse devoted himself to the liberation of mankind;it was an enlargement to Marx Philosophy.His open approach inspires us about the research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Key words:Herbert Marcuse;political philosophy;theoretical origins;Frankfurt School

中图分类号:B5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9)01-0104-06

收稿日期:2018-11-18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下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政治哲学研究”(14YBB012)。

作者简介:李昭亮,男,湖南涟源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沙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杨年保]

标签:;  ;  ;  ;  ;  ;  ;  ;  ;  ;  ;  ;  ;  ;  

李昭亮: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理论渊源论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