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下模具,所述安装块上设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与下模具连接,所述工作台的上端还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杆,两个所述支杆上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架,所述横架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驱动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上模具,且上模具与下模具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操作简单,设计科学合理,生产周期短,便于根据生产需求进行模具的更换。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所述安装块(3)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下模具(5),所述安装块(3)上设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与下模具(5)连接,所述工作台(2)的上端还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杆(4),两个所述支杆(4)上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架(9),所述横架(9)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气缸(8),两个所述气缸(8)的驱动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上模具(7),且上模具(7)与下模具(5)相对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所述安装块(3)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下模具(5),所述安装块(3)上设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与下模具(5)连接,所述工作台(2)的上端还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杆(4),两个所述支杆(4)上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架(9),所述横架(9)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气缸(8),两个所述气缸(8)的驱动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上模具(7),且上模具(7)与下模具(5)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块(3)上对称开设的两个空腔,且两个空腔对称设置安装槽的两侧,每个所述空腔内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11),两个所述限位杆(11)上共同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0),两个所述移动板(10)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13),所述下模具(5)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卡槽,且每个卡块(13)均延伸至安装槽内并与卡槽卡合,每个所述移动板(10)远离卡块(13)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4),且每个连接杆(14)均延伸至安装块(3)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卡块(13)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2),且每个弹簧(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移动板(10)与空腔的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3)的外侧对称固定两个拉杆(6),且每个拉杆(6)均固定在位于安装块(3)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杆(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3)通过多个锁紧螺钉固定在工作台(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3)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滑孔,且每个连接杆(14)均位于滑孔内并与滑孔滑动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油门内的组合弹簧片是油门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油门组合弹簧片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都是通过冲压模具进行冲压成型生产加工的。
传统的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结构复杂,模具多为固定在工作台上,不便于根据生产需求进行模具的更换。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模具多为固定在工作台上,不便于根据生产需求进行模具的更换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下模具,所述安装块上设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与下模具连接,所述工作台的上端还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杆,两个所述支杆上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架,所述横架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驱动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上模具,且上模具与下模具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块上对称开设的两个空腔,且两个空腔对称设置安装槽的两侧,每个所述空腔内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上共同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所述下模具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卡槽,且每个卡块均延伸至安装槽内并与卡槽卡合,每个所述移动板远离卡块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且每个连接杆均延伸至安装块的外侧。
优选地,每个所述卡块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且每个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移动板与空腔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块的外侧对称固定两个拉杆,且每个拉杆均固定在位于安装块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杆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块通过多个锁紧螺钉固定在工作台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块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滑孔,且每个连接杆均位于滑孔内并与滑孔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限位杆、移动板、弹簧、卡块,由弹簧拉动固定在移动板上的卡块在限位杆上进行移动,使得卡块可以稳定的固定在下模具上的卡槽内,对下模具在安装槽进行稳定的固定。
2、通过设置连接杆、移动板、拉杆,由拉杆通过连接杆拉动移动板在限位杆上进行移动,可以更加方便的拉动卡块移出卡槽,对下模具进行方便的拆卸更换。
3、通过设置气缸、上模具、横架,由固定在横架上的气缸推动上模具进行移动,使得油门组合弹簧片在下模具上进行冲压生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操作简单,设计科学合理,生产周期短,便于根据生产需求进行模具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工作台、3安装块、4支杆、5下模具、6拉杆、7上模具、8气缸、9横架、10移动板、11限位杆、12弹簧、13卡块、1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油门组合弹簧片成型冲压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工作台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安装块3通过多个锁紧螺钉固定在工作台2上,通过锁紧螺钉可以对安装块3进行方便的取下维护;安装块3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下模具5,安装块3上设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与下模具5连接,工作台2的上端还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杆4,两个支杆4上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架9,横架9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气缸8,两个气缸8的驱动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上模具7,且上模具7与下模具5相对设置;
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块3上对称开设的两个空腔,且两个空腔对称设置安装槽的两侧,每个空腔内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11,两个限位杆11上共同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0,两个移动板10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13,下模具5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卡槽,且每个卡块13均延伸至安装槽内并与卡槽卡合,每个移动板10远离卡块13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4,且每个连接杆14均延伸至安装块3的外侧;
每个卡块13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2,且每个弹簧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移动板10与空腔的内侧壁上,弹簧12可以更加稳定的拉动移动板10上的卡块13固定在卡槽内,对下模具5在安装槽进行安装固定;
安装块3的外侧对称固定两个拉杆6,且每个拉杆6均固定在位于安装块3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杆14上;拉杆6通过连接杆14拉动更加方便的拉动移动板10上的卡块13移出卡槽,更加方便的对下模具5进行取下与固定。
安装块3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滑孔,且每个连接杆14均位于滑孔内并与滑孔滑动连接,连接杆14在滑孔内进行滑动,可以更加方便的拉动移动板10在限位杆11上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当下模具5需要进行更换时,拉动固定在两个连接杆14上的拉杆6,带动移动板10在两个限位杆11上进行移动,可以使得移动板10拉动卡块13移出下模具5上的卡槽,同时使得弹簧12进行伸长,继而可以取下下模具5对下模具5进行更换;当更换完毕时,在弹簧12的拉动下,移动板10推动卡块13重新插入下模具5上的卡槽内,从而可以对下模具5进行固定;电机可受无线控制,相关的具体结构和通信原理为现有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5585.X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92402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B21D37/10
专利分类号:B21D37/10;B21D37/04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赵文涛
第一申请人:赵文涛
申请人地址:51812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新屋园一巷6号402
发明人:赵文涛
第一发明人:赵文涛
当前权利人:赵文涛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