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丙烷论文_刘文彦,鲍捷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氧丙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烷,环氧,密度,激发态,卟啉,环氧乙烷,理论。

环氧丙烷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彦,鲍捷[1](2019)在《环氧丙烷分子在非对称外场作用下的光谱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P86方法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计算环氧丙烷分子前10个激发态的激发能、波长和振子强度,并研究外电场作用对环氧丙烷分子激发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外电场强度的增大,激发能急剧减小,即外电场作用下的分子易激发和离解.(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薛建平[2](2019)在《顶空-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二氧六环》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二氧六环残留量的方法。通过优化影响测定方法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色谱柱类型、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及称样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6~0.11μg/g、定量限为0.2~0.4μg/g、平均回收率为80.6%~115.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纺织品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二氧六环含量的分析检测。(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赵丽,段毅宏,张瑞雨,李彦生,刘建辉[3](2019)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饮用水中的痕量环氧氯丙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自动吹扫捕集进样技术,通过对吹扫时间、色谱柱、检测器和定量方法等参数进行优化,对饮用水中痕量环氧氯丙烷进行富集、解析,并经DB-624毛细管色谱柱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模式(SIM)进行检测,提取特征离子通过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在0.02~2.00μg/L线性好,相关系数为0.999 6,检出限为0.01μg/L,添加水平分别为0.05、0.40、1.00μg/L时,测得环氧氯丙烷的加标回收率在92.33%~103.81%,重复测定6次,RSD为2.17%~6.59%。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重现性好,适合饮用水中痕量环氧氯丙烷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郭洪辰,秦玉升,王献红,王佛松[4](2019)在《铝卟啉配合物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卟啉是一类土壤环境友好的金属卟啉,尽管早在1978年Inoue就已经发现它可以催化CO2和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但是该催化体系一直面临催化活性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低等难题。本文通过改变铝卟啉催化剂配体中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制备出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差异化的铝卟啉,并以双叁苯基膦氯化铵(PPNCl)为助催化剂,探讨其对CO2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的催化行为。结果表明,当铝卟啉中苯环上2,4位同时被Cl-取代后,在90℃和3 MPa压力下,转化频率(TOF)达到2672 h~(-1)。当利用离去能力较强的对甲苯磺酸基团(OTs-)作为铝卟啉的轴向配体,可以合成出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达1. 84×105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金栋[5](2019)在《我国环氧氯丙烷合成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其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是丙烯高温氯化法、乙酸丙烯酯法和甘油氯化皂化法这3种。其中甘油氯化皂化法具有较明显的原料成本优势,利用它制备环氧氯丙烷可以摆脱丙烯紧缺的制约而备受关注。介绍了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的技术研究进展以及环氧氯丙烷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谢士华,董钊,王琪[6](2019)在《叁相碟片式离心机在共氧化法环氧丙烷工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氧化法环氧丙烷的工艺过程中会副产含钠燃料油。直接将此含钠燃料油送入锅炉进行焚烧,造成严重积灰,而传统的脱钠盐工艺要么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高,要么不能回收能量。使用叁相碟片式离心机能预先将含钠燃料油中的钠盐脱除,解决其燃烧积灰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宋振艳,冯华杰,李志伟[7](2019)在《[DMAPH]Br催化CO_2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前线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4-二甲胺基吡啶氢溴酸盐([DMAPH]Br)催化CO_2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的反应机理.研究了2种可能的反应途径,对不同途径各个步骤的中间体和过渡态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了最优反应途径.(本文来源于《肇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崔广振,张颖,张国欣,李军,杨记涛[8](2019)在《聚环氧氯丙烷胺清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甲胺、叔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多乙烯多胺为交联剂,制备了聚环氧氯丙烷胺清水剂,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IR)表征。采用清水剂对绥中36-1油田含油污水进行性能试验,研究了清水剂投加量和作用时间对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最佳使用范围:投加量为180~240mg/L,作用时间16~20 min。在此范围下,清水剂除油率达到92%,除悬浮物率达89%。(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9](2019)在《巴陵石化环保型环氧氯丙烷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8月12日,中国石化集团巴陵石化公司树脂部对外宣布,该公司环保型环氧氯丙烷合成新工艺研究项目暨5万t/a环保型环氧氯丙烷工艺经中石化科技部审查,认定该技术属国际首创的绿色化工技术。从2003年开始,巴陵石化与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项目攻关,从催化剂、小试工艺开发到模试装置建成开车,完成了固定床反应、分离、产物的精馏分离、催化剂寿命考察和催化剂在线再生等工艺研究,打通了全流程,开发了全新的环氧氯丙烷绿色清洁生产工艺(本文来源于《氯碱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尹胜华[10](2019)在《中国环氧丙烷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内环氧丙烷供应快速发展,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目前环氧丙烷供需关系已实现了由供不应求到供需弱平衡状态的转变。未来新增产能大量投产,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环氧丙烷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环氧丙烷工厂话语权也将随着供需关系改变逐步易主。同时,HPPO法工艺将是未来环氧丙烷生产工艺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7期)

环氧丙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二氧六环残留量的方法。通过优化影响测定方法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色谱柱类型、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及称样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6~0.11μg/g、定量限为0.2~0.4μg/g、平均回收率为80.6%~115.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纺织品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二氧六环含量的分析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氧丙烷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彦,鲍捷.环氧丙烷分子在非对称外场作用下的光谱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2].薛建平.顶空-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二氧六环[J].上海纺织科技.2019

[3].赵丽,段毅宏,张瑞雨,李彦生,刘建辉.吹扫捕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饮用水中的痕量环氧氯丙烷[J].湖北农业科学.2019

[4].郭洪辰,秦玉升,王献红,王佛松.铝卟啉配合物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反应[J].应用化学.2019

[5].金栋.我国环氧氯丙烷合成技术研究进展[J].乙醛醋酸化工.2019

[6].谢士华,董钊,王琪.叁相碟片式离心机在共氧化法环氧丙烷工艺中的应用[J].天津化工.2019

[7].宋振艳,冯华杰,李志伟.[DMAPH]Br催化CO_2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的机理[J].肇庆学院学报.2019

[8].崔广振,张颖,张国欣,李军,杨记涛.聚环氧氯丙烷胺清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辽宁化工.2019

[9]..巴陵石化环保型环氧氯丙烷新工艺[J].氯碱工业.2019

[10].尹胜华.中国环氧丙烷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J].广东化工.2019

论文知识图

羧甲基木聚糖接枝聚环氧丙烷的...以DABCO与二乙胺的混合物作为季铵化...研究思路Figure1-14Pathwaysforther...典型的两亲性聚合物的形态以N,N,N’,N’-四甲基己二胺为季铵化...聚环氧氯丙烷的化学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环氧丙烷论文_刘文彦,鲍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