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培养微生物论文_龙成江,葛永琴,喻延,邹敏杰,杨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未培养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土壤,林下,罗斯,黄萎病,青藏高原,放线菌。

未培养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龙成江,葛永琴,喻延,邹敏杰,杨露[1](2019)在《绿肥压青量对烤烟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绿肥压青量对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在贵州省福泉市进行了云烟87烟垄绿肥不同压青量田间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计数与分离不同处理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应用ITS、16S rDNA测序比对方法,初步鉴定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结果](1)微生物数量。经光叶紫花苕(Viciavillosa rothvar)压青后,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显着高于非压青田,其中处理2(压青15.0 t·hm~(-2))可培养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多,处理3(压青22.5 t·hm~(-2))可培养的细菌数量较多。但随时间推移,压青田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呈下降趋势。(2)微生物多样性。对移栽后30 d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属种的初步鉴定,分离到可培养真菌427株,鉴定出6个属,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分离到可培养细菌404株,鉴定出6个属,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离到可培养放线菌141株,鉴定出3个属,优势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绿肥可促进烤烟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来看,以处理2(压青15.0 t·hm~(-2))的烟田较为适宜。(本文来源于《亚热带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玉玺,李迎宾,罗来鑫,徐秀兰,李健强[2](2019)在《林下和传统种植叁七的两类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七(Panax notogin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叁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叁七生长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传统的新地轮作等农田种植管理方式,已使适宜叁七种植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近年来,利用云南省丰富的林下资源开展叁七原生态种植,是解决目前叁七生产困境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关于林下种植叁七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可培养的方法,对林下种植叁七的土壤与传统种植叁七的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力图发现可能的资源微生物,同时为叁七的种植栽培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①土壤样品采集。一年生林下土壤采集自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老达寨林下叁七原生态种植试验基地(22°47′31.84″N;99°48′7.61″E),一年生传统土壤采集自昆明市寻甸县(25°31′3″N,103°16′51″E);样品类型为表面土(0~1 cm)、根围(2 cm左右)、根际土(根部抖落)和土表以下20 cm土壤4种。②微生物分离。取5 g土壤,溶于45 mL灭菌水中,120r/min摇培2h后进行稀释涂板。其中,真菌分离培养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25℃培养;细菌分离培养采用NA培养基,28℃培养。定期观察并拍照、计数、纯化、提取核酸鉴定。(2)主要结果。基于可培养的方法,对两种生境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主要结果如表1所示。①对于传统种植土壤而言,土表优势真菌为Gonytrichum(120个菌落/g)、Penicillium (10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Paenibacillus(18 000 CFU/g)、Rhizobium(6 000 CFU/g);根围优势真菌为Gonytrichum (40个菌落/g)、Trichoderma (2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Paenibacillus (10 000 CFU/g)、Bacillus(1 400 CFU/g);根际优势的真菌为Gonytrichum (6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Microbacterium (8 000 CFU/g)、Paenibacillus (12 000 CFU/g);土面以下20cm优势真菌为Gonytrichum (120个菌落/g)、Penicillium (6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Microbacterium(2 000 CFU/g)。②对于林下种植土壤而言,土表优势真菌为Aspergillus(4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Bacillus(2 000 CFU/g)、Rhizobium (1 000 CFU/g);根围优势真菌为Aspergillus(100个菌落/g)、Penicillium (10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Bacillus(2 600 CFU/g);根际优势真菌为Penicillium (8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Paenibacillu(10 000 CFU/g);土面以下20 cm优势真菌为Gonytrichum (160个菌落/g)、Penicillium (8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Stenotrophomonas(4 000CFU/g)。(3)主要结论。①土壤优势微生物种类存在差异:传统种植4种类型土壤优势真菌种类单一,均主要为Gonytrichum和Penicillium;优势细菌主要为Paenibacillus和Microbacterium。林下4种类型土壤优势真菌种类较多,主要为Aspergillus、Penicillium和Gonytrichum;优势细菌主要为Bacillus、Paenibacillu和Stenotrophomonas。②微生物总量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基于可培养方法分离获得的传统种植土壤生境中真菌和细菌总量较林下种植土壤生境中更多。(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张美荣[3](2019)在《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及PGPR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葱科(Alliaceae)葱属(Allium)植物,具有抗旱、抗寒、抗病和适应性强、易于栽培等特性。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可刺激植物生长、促进植物根际修复以及增强植株抗性,并可以产生拮抗物质抵抗病原体和微生物侵害。为探究蒙古韭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差异,并筛选出优良的根际促生菌,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叁种生境下的蒙古韭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分离法对蒙古韭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具有多种促生作用的优良菌株,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检验优良菌株对蒙古韭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叁个地区蒙古韭根际土壤pH值在6.49-7.93之间,由高到低分别为乌海、鄂尔多斯、锡林浩特;营养物质(铵态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和全碳)含量由高到低均为锡林浩特、鄂尔多斯、乌海,差异显着(p<0.05);酶活性(磷酸酶、脲酶)由高到低依次为锡林浩特、鄂尔多斯、乌海,差异显着(p<0.05)。2.叁个地区蒙古韭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锡林浩特、鄂尔多斯、乌海,各地区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出细菌?放线菌?真菌;叁个地区微生物形态学种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锡林浩特、鄂尔多斯、乌海,各地区可培养微生物形态学种类数大体呈现出细菌?真菌?放线菌。3.共筛选到同时具有耐盐、耐碱、固氮和溶磷四种促生特性的优良细菌3株,同时具有耐盐、耐碱和溶磷叁种促生特性的真菌9株。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出,3株细菌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9株真菌中,3株(XF1、XF5、XF6)为青霉属(Penicillium),2株(EF1、EF5)为曲霉属(Aspergillus),1株(XF8)为散囊菌属(Eurotiales),另外3株(EF2、EF6、WF1)为踝节菌属(Talaromyces)。4.与对照相比,优良菌株EF5和EF6处理均降低了蒙古韭种子的发芽势,对发芽率没有显着影响;EF5处理显着提高了幼苗的芽长和鲜重(p<0.05),EF6处理也显着提高了幼苗的芽长(p<0.05),但对鲜重的影响差异不显着。由此得出,不同生境下蒙古韭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差异较大,且蒙古韭根际存在较多具有促生潜力的优良菌株,这可能与蒙古韭根系分泌物能够募集有益微生物,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有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2)

刘珊珊,陶成圆,李春雨,沈宗专,李荣[4](2019)在《灌溉消毒水源对香蕉植株生长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灌溉消毒水源对香蕉植株生长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首先通过灌溉水消毒试验获得最优的消毒剂及其使用浓度,再进一步采用盆栽试验,探究草地土壤和香蕉连作土壤上灌溉消毒水源对病原菌和其他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香蕉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相比于过氧化氢和氨水,次氯酸钠具有最优的病原菌消毒效果,原液稀释4 000倍后病原菌消毒效率仍为100%。灌溉消毒水源能有效改善香蕉植株的生长状况,与灌溉含病原菌水源相比,灌溉消毒水源处理中香蕉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质量和植株干质量在草地土中分别高出7.57%、15.96%、30.89%、21.36%和61.58%,在蕉园土中分别高出12.10%、29.58%、32.15%、51.18%和63.60%;灌溉含病原菌水源导致尖孢镰刀菌在土体、根际和根内显着富集,在草地土壤和连作蕉园土中的病原菌数量分别为灌溉消毒水源处理的2.32、3.26、3.13倍和1.68、2.53、1.62倍;同时,灌溉消毒水源提高了土体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比值(B/F),改变了土壤和香蕉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论]灌溉含病原菌水源加快了病原菌在香蕉根际的传播和富集,通过灌溉水消毒能够有效减缓病原菌富集,控制病原菌的传播,研究结果为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可君,孙强,赵炜[5](2019)在《兰州市不同天气可培养微生物气溶胶特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天气状况对可培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于2016年3月15~23日在兰州交通大学站点,采用Andersen六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细菌、真菌与放线菌气溶胶进行了采样,并对其浓度分布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天,可培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为雨前(682CFU/m~3)>雨中(463CFU/m~3)>雨后(297CFU/m~3);沙尘发生后,兰州总可培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是沙尘前的1.5倍;在沙尘天气时,可培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PM_(10)和PM_(2.5)呈正相关性,与温度呈负相关性,与湿度和风速呈不明显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兰州大气微生物污染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包天莉,赵允格,高丽倩,石亚芳[6](2019)在《踩踏干扰下生物结皮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结皮显着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组成。干扰是自然界常见现象,可引起生物结皮盖度及组分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发育8年的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干扰下生物结皮层和其下0~2 cm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干扰第2天不同菌种均有响应。生物结皮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波动范围分别为91.2×105~303.5×105cfu·g~(-1),0~487.2×103cfu·g~(-1)和23.0×105~376.1×105cfu·g~(-1);下层0~2 cm波动范围分别为65.6×105~792. 3×105cfu·g~(-1),8.0×103~506. 3×103cfu·g~(-1)和17.3×105~801.3×105cfu·g~(-1)。(2)生物结皮层和下层0~2 cm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在干扰后第10天和第7天恢复稳定,真菌数量在第16天和第8天趋于平稳,放线菌数量在第8天和第4天恢复稳定。生物结皮层较0~2 cm土壤微生物数量恢复稳定滞后。(3)重新稳定后生物结皮层和下层0~2 cm细菌数量较干扰前分别下降了81.8%和79.6%.生物结皮层真菌数量显着增加,是干扰前的7.43倍;下层0~2 cm真菌数量下降了70.1%。生物结皮层和下层0~2 cm放线菌数量较干扰前分别降低46.5%和72.6%。(4)干扰显着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影响程度细菌>放线菌>真菌变为放线菌>细菌>真菌。干扰可显着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但是随着时间延长微生物数量又会达到一个新的稳态,在研究微生物对干扰响应时,采样时间是研究结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1期)

句梦娜,王东,孟焕文,周洪友[7](2018)在《两种轮作作物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作物,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喜爱。但近年来,由于常年连作,马铃薯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不断加重,且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前期研究表明,轮作西兰花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黄萎病菌的种群数量,从而减少作物黄萎病的病害发生;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于2017年在田间建立马铃薯黄萎病人工病圃,以无病圃作为对照,并分别种植马铃薯和西兰花两种作物,即设置西兰花加菌(PB)、马铃薯加菌(PP)、西兰花不加菌(NB)和马铃薯不加菌(NP)共4个处理,分别于种植后的5—9月,每月定期采集作物根际土壤,利用稀释平板法对土样中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PB处理条件下的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菌量先增高后降低,且在7月达到高峰,显着高于同期其他处理;而PB和NB土样中可培养真菌变化趋势与细菌相反,且在生长旺期(7月)可培养,真菌总数显着低于其他处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的相对比例往往与土壤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种植西兰花可以积累土壤中可培养细菌,而使可培养真菌的数量显着降低;进一步揭示,西兰花可以通过调节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相对数量,改变土壤微生态条件,从而抑制黄萎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张丽珉,赵琳,丛柏林[8](2018)在《南极罗斯海区域可培养微生物分离鉴定及产低温酶能力初步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利用南极微生物资源、探索南极罗斯海区域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利用传统平板培养法对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采自南极罗斯海6个站位的海洋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细菌、真菌的分离培养。经细菌16SrRNA、真菌ITS基因序列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共获得5个属的36株细菌和6个属的29株真菌。其中嗜冷杆菌属为优势细菌类群,枝孢属为优势真菌类群。该结果表明南极罗斯海区域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细菌API 20NE生理生化及真菌产胞外酶活性实验显示,分离得到的细菌和真菌绝大多数都有低温酶活性。研究结果为南极罗斯海区域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和低温酶产生菌资源获取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撑。(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李侠,张丽,杜世杰,戎婷婷,张弘弛[9](2018)在《作物种类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作物种类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以玉米、高粱、莜麦、黍子、黄豆、黑豆和豇豆7种作物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斡旋法和抖土法对这7种作物根际土壤进行收集,培养根际土壤微生物并进行计数。[结果]斡旋法收集所得根际土壤细菌数、真菌数、放线菌数以及微生物总数显着高于抖土法;豆科作物根际细菌数和微生物总数显着高于禾本科作物。[结论]斡旋法获得的根际土能更精确、更真实反映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豆科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更多。(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8年08期)

郭春燕,岳琳艳,赵康,邢鹏,孔维栋[10](2018)在《水样保存方法对青藏高原湖泊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湖水中生存着大量适应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如耐冷及嗜冷菌。合适的湖水样品保存方法是野外取样的关键和开展深入研究的前提。本研究对比了冷冻和4℃冷藏两种保存方法对湖水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的影响。首先从不同保存方法样品中分离得到纯菌,然后对分离菌的16S rRNA测序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自冷冻保存湖水中分离得到7个不同的16S rRNA基因OUT(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冷藏保存水样共分离得到14个不同的16S rRNA基因OTU。冷冻保存水样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微小杆菌、不动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冷藏保存水样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包括γ-变形菌、金黄杆菌、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寡养单胞菌、假炭疽杆菌、缺陷假单胞菌、细杆菌。研究表明,冷藏保存方法比冷冻保存方法可分离得到更多种类可培养微生物,这两种保存方法均分离得到了芽孢杆菌。(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未培养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七(Panax notogin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叁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叁七生长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传统的新地轮作等农田种植管理方式,已使适宜叁七种植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近年来,利用云南省丰富的林下资源开展叁七原生态种植,是解决目前叁七生产困境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关于林下种植叁七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可培养的方法,对林下种植叁七的土壤与传统种植叁七的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力图发现可能的资源微生物,同时为叁七的种植栽培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①土壤样品采集。一年生林下土壤采集自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老达寨林下叁七原生态种植试验基地(22°47′31.84″N;99°48′7.61″E),一年生传统土壤采集自昆明市寻甸县(25°31′3″N,103°16′51″E);样品类型为表面土(0~1 cm)、根围(2 cm左右)、根际土(根部抖落)和土表以下20 cm土壤4种。②微生物分离。取5 g土壤,溶于45 mL灭菌水中,120r/min摇培2h后进行稀释涂板。其中,真菌分离培养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25℃培养;细菌分离培养采用NA培养基,28℃培养。定期观察并拍照、计数、纯化、提取核酸鉴定。(2)主要结果。基于可培养的方法,对两种生境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主要结果如表1所示。①对于传统种植土壤而言,土表优势真菌为Gonytrichum(120个菌落/g)、Penicillium (10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Paenibacillus(18 000 CFU/g)、Rhizobium(6 000 CFU/g);根围优势真菌为Gonytrichum (40个菌落/g)、Trichoderma (2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Paenibacillus (10 000 CFU/g)、Bacillus(1 400 CFU/g);根际优势的真菌为Gonytrichum (6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Microbacterium (8 000 CFU/g)、Paenibacillus (12 000 CFU/g);土面以下20cm优势真菌为Gonytrichum (120个菌落/g)、Penicillium (6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Microbacterium(2 000 CFU/g)。②对于林下种植土壤而言,土表优势真菌为Aspergillus(4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Bacillus(2 000 CFU/g)、Rhizobium (1 000 CFU/g);根围优势真菌为Aspergillus(100个菌落/g)、Penicillium (10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Bacillus(2 600 CFU/g);根际优势真菌为Penicillium (8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Paenibacillu(10 000 CFU/g);土面以下20 cm优势真菌为Gonytrichum (160个菌落/g)、Penicillium (80个菌落/g),优势细菌为Stenotrophomonas(4 000CFU/g)。(3)主要结论。①土壤优势微生物种类存在差异:传统种植4种类型土壤优势真菌种类单一,均主要为Gonytrichum和Penicillium;优势细菌主要为Paenibacillus和Microbacterium。林下4种类型土壤优势真菌种类较多,主要为Aspergillus、Penicillium和Gonytrichum;优势细菌主要为Bacillus、Paenibacillu和Stenotrophomonas。②微生物总量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基于可培养方法分离获得的传统种植土壤生境中真菌和细菌总量较林下种植土壤生境中更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未培养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龙成江,葛永琴,喻延,邹敏杰,杨露.绿肥压青量对烤烟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

[2].王玉玺,李迎宾,罗来鑫,徐秀兰,李健强.林下和传统种植叁七的两类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张美荣.蒙古韭(AlliummongolicumRegel)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及PGPR菌株的筛选[D].内蒙古大学.2019

[4].刘珊珊,陶成圆,李春雨,沈宗专,李荣.灌溉消毒水源对香蕉植株生长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5].王可君,孙强,赵炜.兰州市不同天气可培养微生物气溶胶特征变化研究[J].绿色科技.2019

[6].包天莉,赵允格,高丽倩,石亚芳.踩踏干扰下生物结皮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J].中国沙漠.2019

[7].句梦娜,王东,孟焕文,周洪友.两种轮作作物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8].张丽珉,赵琳,丛柏林.南极罗斯海区域可培养微生物分离鉴定及产低温酶能力初步筛选[J].海洋学报.2018

[9].李侠,张丽,杜世杰,戎婷婷,张弘弛.作物种类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园艺与种苗.2018

[10].郭春燕,岳琳艳,赵康,邢鹏,孔维栋.水样保存方法对青藏高原湖泊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基因组学实验过程文库的分析与筛选技...SIP技术应用于未培养微生物的流...1 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技术途径5. 1 宏基...鱼消化道未培养微生物系统发育树一3:G20O层析柱图3一:4提取的堆肥未土壤中总微生物多样性(a)与可培养微生...

标签:;  ;  ;  ;  ;  ;  ;  

未培养微生物论文_龙成江,葛永琴,喻延,邹敏杰,杨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