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EM驱虫剂的制备及使用

食用菌EM驱虫剂的制备及使用

一、食用菌EM防虫剂配制及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少英[1](2021)在《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丽杰[2](2020)在《酵母菌对重金属Pb2+的吸附特性、机理及抗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金属铅通过空气、水、土壤的污染残存于食品、饲料中,并对人类、动物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于食品、饲料、人体、动物体的重金属生物吸附剂研究较少,并且大多集中于乳酸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进行混菌发酵,补充单一乳酸菌发酵应用的不足,很大程度的解决重金属污染对食品、人类、动物造成的危害。本文以前期分离自内蒙古重金属污染区的6株高吸附铅、不同铅抗性的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首先对6株酵母菌进行抗不良环境威胁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对筛选到的优秀菌株探究其吸附特性和吸附机制,通过转录组学技术对其抗高浓度铅的机制进行解析,最后通过动物模型验证其缓解铅中毒的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以酸碱、NaCl耐受能力、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对6株菌有益特性进行筛选,发现6株菌对酸碱具有较高的抗性,均能通过胃肠道的pH值环境,在pH值6时W.anomalus QF11的长势最好;5株菌对小于6%NaCl具有耐受能力,W.anomalus QF11和W.anomalus QD28耐受能力最强;对5株菌模拟胃肠液的存活率研究发现,W.anomalus QF11、M.chrysoperlae QK15、M.chrysoperlae QE112 3株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均较高,模拟肠液8h后,活性最高的W.anomalus QF11存活率为75.42%;对3株菌进行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以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测定表明,3株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DPPH.、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尤其是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远高于Vc(100mg/mL)。选择2个菌属且对铅抗性能力不同的W.anomalus QF11和M.chrysoperlae QK15进行后续试验。以吸附量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环境因素对W.anomalus QF11和M.chrysoperlae QK15吸附铅的影响,解析2株菌体外吸附铅离子的特性。结果表明,pH值、Pb2+液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2株菌的影响趋势相同,菌体质量浓度对2株菌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对2株菌株吸附铅的特性进行优化。Wanomalus QF11对铅最优吸附参数为菌体浓度10.64g/L,铅浓度81.63mg/L,pH值5.42,此时预测值为7.81mg/g。M.chrysoperlae QK15对铅最优吸附参数为菌体浓度12.46g/L,铅浓度110.32mg/L,pH值5.51,此时吸附量预测值为5.80mg/g。通过化学试剂处理试验、吸附稳定性试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合能谱试验以及基团掩蔽、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阐明2株菌对铅的吸附机制。结果发现,2株菌吸附的铅绝大部分都会被解析下来,证明2株菌对铅的吸附机理主要是表面吸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结合能谱可直观证明2株菌确实存在对铅的吸附,并且主要是菌体表面吸附,只有一少部分胞内积累;菌体吸附重金属的主要部位在细胞壁上,且菌体表面氨基、羧基、磷酸基在吸附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吸附铅的基团有细胞壁上蛋白质酰胺I带、胺基中的-C-N-、-OH、-NH、磷酸基团(P=O、P-OH、PO43-)、细胞壁上的多糖成分、细胞膜上的-CH2基团等。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对Wanomalus QF11抗铅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和铅处理组之间差异显着表达的基因共有3638个,其中显着上调的为1724个,显着下调的为1914个。3638个差异基因显着富集在29条GO term上(Padjust<0.05)。差异基因主要涉及ncRNA代谢过程(223个)、胞质部分(1172个)、非膜结合细胞器(347个)、核糖核蛋白复合体(342个)等。KEGG pathway显着富集分析结果为,3638个差异基因参与2条代谢通路,分别是翻译通路(Translation)和能量代谢通路(Energy metabolism)(Padjust<0.05)。此外,海藻糖生物合成、对细胞损伤进行修复的热激蛋白、抗氧化酶、以及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的大量基因表达上调,编码转运蛋白的一些基因表达既有上调又有下调,W.anomalus QF11耐铅机制涉及诸多代谢过程和生物合成过程。通过测定铅暴露模型组及W.anomalus QF11干预组大鼠粪便、组织、血液中铅含量以及肝脏中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并对大鼠组织切片进行病理观察,评价W.anomalus QF11对铅中毒的缓解效果。结果发现,与空白组比较,铅模型组大鼠已达到中度铅中毒和重度铅中毒,建模成功;与铅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血液、肝脏、肾脏、脑中的铅含量均在一定程度降低,与此同时粪便中铅含量提高,对于中度铅中毒的干预效果高于重度铅中毒;菌对照组及空白组大鼠肝、肾及脑组织完整正常,模型组大鼠出现肝水肿、狄氏腔显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淡染,颗粒变性,部分上皮细胞脱落,脑出血灶面积大,数量多,并且出现脑水肿。

魏雅冬,李艳芳,王广慧,李贺,张腾霄,胡畔[3](2018)在《家庭环境培养灵芝、猴头菇、榆黄蘑盆景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灵芝、猴头菇、榆黄蘑为试材,用玉米芯、玉米秸和麸皮等为栽培料。采用常规食用菌栽培和管理方法,研究了家庭环境下灵芝、猴头菇、榆黄蘑盆景的制作和出菇管理情况。结果表明:采摘的盆景食用菌子实体很好地保持了其完整性、新鲜度、营养成分和风味,因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更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采收第一潮菇后,适时少量多次地补充营养液还可以提高家庭盆景栽培出菇的次数。所以家庭食用菌盆景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完全可行,是北方地区可供开发的一个项目。

李尽哲,梁利香,黄雅琴[4](2016)在《花椒对果蝇生殖力、寿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花椒在中药材防腐防虫方面的效果,试验以不同浓度的花椒处理培养基饲养果蝇,并观察统计了子代成蛹数、成蝇数、成蝇率,以及与寿命相关的3个指标和子代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花椒浓度越高,对生殖力的影响越显着,而且一代比一代下降得明显;花椒浓度与寿命之间也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花椒浓度越高,与寿命相关的3个指标(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最高寿命)降低越显着,而且这种影响也存在性别差异,对雌性的影响大于雄性;高浓度的花椒能使性别比提高,体长减少,飞翔率降低,对畸变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说明花椒对果蝇有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

覃培升[5](2012)在《平菇培养料青、绿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药剂的筛选》文中指出从南宁市平菇栽培原料、污染菌包、污染菌种和霉变子实体中分离青、绿霉菌,获得菌株47个,采用形态学比较观察和rDNAITS1-5.8S-ITS2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共鉴定出青霉属和木霉属各3个种,对这些菌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和测定,并与南宁市常用6个平菇菌株进行平板拮抗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青、绿霉抗菌药剂的筛选试验。主要研究结果有:形态学方法结合rDNAITS1-5.8S-ITS2测序结果表明,47个菌株分别是木霉属的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侧耳木霉(Trichoderma pleuroticola)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以及青霉属的短密青霉(Penicillium brecicompactum)、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num)和托姆青霉(Penicillium thomii)。木霉在代料和原材料上较常见,青霉在子实体和空气环境上较多出现。木霉菌落生长迅速菌丝蔓延快产孢相对少慢,青霉菌落生长局限菌丝延伸不快但产孢量大且极易萌发。青、木霉菌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侧耳木霉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含水量为80%,最适pH值为7;绿色木霉最适温度为25℃,最适含水量为70%,最适pH值为8;哈茨木霉最适温度20-30℃,最适含水量为80%,最适pH值为8;桔青霉30℃为最适温度,最适含水量为70%,最适pH值为7;托姆青霉适温20-30℃,最适含水量为70%,最适pH值为8;短密青霉最适温度为20℃,最适含水量为50%,最适pH值为8。最适温度、最适含水量和最适pH值与平菇生长相近,含水量低于40%菌丝难生长,pH值4-11均有生长,5-10℃生长被低温限制,35-40℃生长受高温抑制。鉴定的6种霉菌与常用的6种平菇菌株拮抗试验结果表明,霉菌对平菇的致病性强弱有明显的差异,木霉的3个种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侧耳木霉表现出极强的致病力,青霉的3个种桔青霉、托姆青霉和短密青霉因生长局限,表现的致病性不强,但可抑制平菇菌丝的生长。6种抗菌剂对不同的霉菌抑制作用各有不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强弱与霉菌的不同属有明显的区别。新洁尔灭对6种霉菌的抑制作用较好,3%过氧化氢、84消毒液、5%来苏尔、高锰酸钾和75%酒精对6种霉菌的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青霉的作用强于木霉。

黄四平[6](2011)在《唐皇城墙含光门土遗址病害抢救性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唐皇城墙含光门土遗址是西安明城墙的一部分,是唐代皇城南面的三门之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城门遗址,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自从1983年考古发掘以来,随时间推移,由于自身的内在因素和外在保存环境的变化,唐含光门土遗址出现了严重的病害,直接危害着文物的自身安全。本论文围绕唐皇城墙含光门城墙土遗址的价值及保存环境特征、土遗址存在的包括虫害、菌藻病害、表面风化、裂隙脱落病害、唐砖盐分酥粉等病害分析和治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其主要内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唐含光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分布特点、遗址保护的历史沿革、遗址保存环境特征、遗址价值评估、存在的主要病害以及项目的必要性,文物保护的理念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案设计的思路。第二部分:虫害及其治理研究。针对唐含光门土遗址中存在的虫害,首先对虫害进行了分类和鉴定。结果表明:含光门土遗址存在的虫害群落主要有螨虫群落和鞘翅目昆虫群落。再次,对这些群落的形态、生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螨虫等对土遗址进行腐蚀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学方法治理方法。筛选出了以浓度为0.1%~0.6%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联苯菊酯药物灭杀螨虫的杀虫剂,建立了相应的治理工艺。第三部分:表面风化病害及其治理研究。唐含光门土遗址中表面风化的内外在因素及盐分在遗址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及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盐分含量是导致遗址表面酥粉风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CB加固材料对遗址加固处理,其加固土遗址渗透深度、浓度梯度、强度梯度等测试结果表明:CB材料加固后的实地土遗址渗透深度达9 cm,并形成良好的浓度梯度和强度梯度。同时CB材料具有良好的治理盐析的作用。第四部分:夯土层的松动、脱落病害及其治理研究。探讨了夯土层松动、脱落病害的原因,针对不同的松动脱落状况,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回位修复材料水性氟和不同的工艺过程进行回位修复,经实验室试验和实地测试试验,效果良好。第五部分:菌藻病害及其治理研究。菌藻是含光门土遗址的另一种生物病害形式,也是造成含光门土遗址破坏的一种严重病害。菌藻包括霉菌和蓝藻,覆盖在土遗址的表面,影响了土遗址的原貌,并为螨虫等虫害提供了食物和活动场所。通过对菌藻进行了实验室培养、分离和鉴定,含光门主要存在的菌藻群落、蓝藻群落等。研究了以霉敌和八硼酸钠为主剂的防霉防藻材料和喷洒工艺,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和工艺能较好的除去土遗址孳生的菌藻,防止菌藻的发生。第六部分:裂隙及其治理研究。含光门土遗址墙体裂隙会造成了土遗址的掉块、脱落甚至坍塌;地面上的裂隙会造成门道遗址地基不稳,进一步加剧遗址夯土层的松动、脱落。针对地面裂隙的不同情况,采用低浓度的灌浆材料水性氟、水、土按照一定比例的泥浆对裂隙进行灌浆处理;对东展厅墙体存在的较大裂隙和悬空带,采用ansys10.0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然后设计了耐久性的全长粘结型胶木锚杆,经室内和室外实地试验。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第七部分:砖石加固研究。含光门遗址的砖石可分为三类,东展厅门道遗址中的少量唐代砖和础石、西展厅中五期断面两侧的明清砖和西展厅地下过水涵洞的唐代砖石及现代砖石。使用在文物保护领域被广泛应用的由武汉大学研制的WD10砖石防护材料对这些砖石进行保护和封护。结果表明,采用该材料和相应的方法具有对砖石良好的加固作用。本文从以上七个方面对含光门土遗址保护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对土遗址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结果。期望这些结果在推进土遗址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葛玲艳[7](2011)在《植物精油型粮食防虫剂的研制及应用》文中提出粮食在储藏中容易受到害虫如玉米象和杂拟谷盗等的危害,造成粮食品质和数量的巨大损失。目前人们应用化学防虫剂来保护粮食比较多,但是化学防虫剂在应用中有化学残留,对人畜均有危害。因此研究开发出一种持续稳定对储粮害虫有明显杀虫效果的植物源性防虫剂势在必行。本文以粮食储藏期间最常见的玉米象和杂拟谷盗为防治对象,研究了单一多孔淀粉缓释植物精油粮食防虫剂(茴香精油、艾叶精油和肉桂精油)和复合型多孔淀粉缓释植物精油粮食防虫剂(X1Y1Z1、X1Y2Z1、X1Y1Z2、X2Y1Z1、X2Y2Z1、X1Y2Z2、X2Y1Z2、 X2Y2Z2)对两种储粮害虫的驱避效果,从而研制出多孔淀粉缓释植物精油的两种粮食防虫剂。通过驱避实验和熏蒸实验确定了最佳防虫剂和浓度。最后对多孔淀粉缓释植物精油的粮食防虫剂进行多种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肉桂精油、茴香精油、艾叶精油、丁香精油、月桂精油、甜橙精油和柠檬精油七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的驱避效果较好的是肉桂精油、茴香精油、艾叶精油和丁香精油,平均驱避率均为90%以上,达到驱避级别V级。(2)七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的熏蒸效果较好的是肉桂精油、茴香精油和艾叶精油。肉桂精油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的杀虫效果均是48小时后达到LD50为0.032μL/cm3,茴香精油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的杀虫效果也均是48小时后达到LD50为0.032μL/cm3,艾叶精油对玉米象的杀虫效果24小时后达到LD50为0.024μL/cm3,对杂拟谷盗的致死率比对玉米象的致死率稍差一点,但也达到了72小时后LD50为0.030μL/cm3。(3)单一型多孔淀粉缓释植物精油粮食防虫剂杀虫效果较显着的是肉桂精油、茴香精油和艾叶精油三种。杀虫效果均呈现一个缓慢释放的阶段,72h到96h之间的致死率处于一个恒定的阶段,随后降为0%。(4)最佳复合型多孔淀粉缓释植物精油粮食防虫剂是X2Y2Z1,防虫效果最佳,杀虫率最高,致死周期最短,为4天,防虫持续时间长且稳定。

秦秀丽[8](2009)在《用EM菌处理玉米芯栽培平菇试验》文中研究表明用玉米芯为发酵料栽培平菇,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的下脚料,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收入,已经成为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EM菌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等研制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是由80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多功能微生物菌群,它能促进有机物质的充分分解及转化[1]。因此,笔者进

秦秀丽[9](2009)在《用EM菌发酵玉米芯栽培平菇试验》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用EM菌处理玉米芯培养料进行发酵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EM菌能加快玉米芯培养料的发酵,促进培养料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改善了培养料中的营养条件,更有利于菌丝体的吸收利用,促进菌丝体的生长,提高了平菇生物学转化率,以0.5%EM菌液的处理的效果最好。

郭春燕[10](2009)在《基于含N多功能配体的配合物分子的构筑、表征、性能及生物抑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基于金属-有机构筑模块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晶体工程在化学、材料、医学及生物学等领域已迅速发展。这不仅因为这些化合物具有新颖、新奇、丰富多彩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催化、电导、磁、主-客体化学、非线性光学、分子选择、气体吸附、生物活性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如今,运用晶体工程原理构建的配位聚合物、超分子化合物等高级新型有序结构分子聚集体己逐渐成为各个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设计或选择合适的构筑单元,并运用理论预测与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构筑目标配合物,是获得具有预期结构和预期功能材料的首要任务,也是目前对研究者们最具挑战的一个环节。本论文在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组装原理的指导下,在分析了基于苯并咪唑类配体的配位化学及生物活性的领域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主要以配位超分子晶体学为基础,以含N多功能配体(含N二羧酸配体及设计合成的双苯并咪唑类配体)为配位基块,通过选择不同的过渡金属盐构筑具有特定功能的配位聚合物,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特别是对其可能的生物活性进行了部分研究,以期获得具有结构新颖和功能特定的目标配合物。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我们得到了九个具有新颖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化合物,它们分别是:[pbb(Hpbb)2]SO4·8H2O (1),[Zn(pbb)2(H2O)4](NO3)2·2C2H5OH·4H2O (2),[Zn2(pbb)2(μ-OH)(μ-OAc)](OAc)2·7H2O(3),[Cd(pbb)2(H2O)4](NO3)2·2C2H5OH·4H2O(4),[Cu(pbb)2(H2O)4]Cl2·2DMF-6H2O (5),[Co(pbb)2(H2O)4](NO3)2·H2O (6),[Ni(pbb)2(H2O)4](NO3)2(7),[Ag2(bpp)2(H2O)]·pydc·7H2O(8),Cd(pzdc)(μ2-H2O)(H2O)(9)。首先,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测试和分析,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荧光光谱等技术进行了谱学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配体的几何构型及金属元素的差异对配合物的结构影响很大。不同的ZnⅡ盐导致了不同的化合物1、2、3的产生。1中椅式构象(H2O)6环外对称地悬挂一对三聚水(H2O)3构成了独特的(H2O)12簇;借助强烈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的2的三维分子堆积结构中包含了一维开放隧道,阴离子恰包裹其间;双核结构3中,游离水、配位水及-OH通过氢键共同构筑了一个八元冠状环。在配合物4和5中,阴离子分别参与一维氢键梯状链的构筑。在5中,三种来源不同的氧构筑了十二元O-H…O氢键单元。6和7中有机配体呈规则排列,π-π堆积作用显着。在5和6中,金属原子排列有序,在空间分别呈(3,6)和(4,4)排列。8中(H2O)4环外对称地悬挂一对(H2O)3水簇及一对水单体构成了中心对称的(H2O)12簇。对于三维配合物9,四元环Cd2O2簇连接成1D环状链,而金属Cd构成了一维内消旋金属螺旋链结构。所有这些新颖有趣结构的出现都大大丰富了配位化学及超分子化学的内涵。其次,以这些在生命体系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苯并咪唑类功能配合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抑菌圈法及微量量热技术研究了这些配合物对所选菌种的无机生物化学效应。抑菌圈法研究结果表明,配体pbb及其配位化合物2-7对所测菌种是有抑制作用的且具有选择性。微量热法研究结果表明,37℃时pbb及其配位化合物2-7对所测菌种E.coli是有抑制作用的,且最为重要的是,和金属离子配位后pbb的抑菌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些初步的研究工作,为pbb及其配合物在医药、生物、化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初步的重要的理论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性意义。

二、食用菌EM防虫剂配制及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用菌EM防虫剂配制及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2)酵母菌对重金属Pb2+的吸附特性、机理及抗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重金属铅的概述
        1.1.1 食品中重金属铅污染来源
        1.1.2 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现状
        1.1.3 重金属铅代谢及对人体的危害
        1.1.4 各类介质中重金属铅脱除技术
    1.2 酵母菌
        1.2.1 酵母菌对重金属的吸附与抗性
        1.2.2 酵母菌对重金属的吸附机制
        1.2.3 酵母菌对重金属的抗性机理
        1.2.4 酵母菌对重金属的吸附与抗性关系
        1.2.5 酵母菌益生潜力
    1.3 转录组学在酵母菌研究中的应用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高吸附铅酵母菌抗胁迫特性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菌株
        2.2.2 试验试剂
        2.2.3 仪器与设备
        2.2.4 培养基配制
        2.2.5 主要试剂配制
    2.3 试验方法
        2.3.1 酵母菌抗胁迫特性研究
        2.3.2 酵母菌抗氧化性的研究
        2.3.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酵母菌胁迫特性结果
        2.4.2 酵母菌抗氧化结果
    2.5 小结
3 酵母菌对重金属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3.2.1 菌种
        3.2.2 试验试剂
        3.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酵母菌活化及供试菌液的制备
        3.3.2 酵母菌对Pb2+的吸附能力测定
        3.3.3 环境因素对酵母菌吸附Pb~(2+)的影响
        3.3.4 响应面优化试验
        3.3.5 酵母菌对Pb~(2+)吸附率和吸附量的计算
        3.3.6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环境因素对酵母菌吸附Pb~(2+)的影响
        3.4.2 响应面法优化酵母菌吸附Pb~(2+)的最佳条件
    3.5 小结
4 酵母菌对重金属Pb~(2+)的吸附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设备
        4.2.1 菌种
        4.2.2 试验试剂
        4.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表面基团掩蔽对酵母菌吸附Pb~(2+)的影响
        4.3.2 化学试剂处理对酵母菌吸附Pb~(2+)的影响
        4.3.3 酵母菌对Pb~(2+)吸附稳定性研究
        4.3.4 酵母菌吸附Pb~(2+)前后的扫描电镜观察
        4.3.5 酵母菌吸附Pb~(2+)前后傅里叶红外光谱观察
        4.3.6 酵母菌吸附Pb~(2+)前后的透射电镜观察和能谱扫描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菌体表面基团对Pb~(2+)吸附能力的影响
        4.4.2 化学试剂处理对酵母菌吸附Pb~(2+)的影响
        4.4.3 酵母菌对Pb~(2+)吸附稳定性研究
        4.4.4 酵母菌吸附Pb~(2+)前后的扫描电镜结果
        4.4.5 酵母菌吸附Pb~(2+)前后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4.4.6 酵母菌吸附Pb~(2+)前后的透射电镜观察和能谱扫描
    4.5 小结
5 W.anomalus QF11受铅胁迫的转录组学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设备
        5.2.1 菌种
        5.2.2 材料和试剂
    5.3 试验方法
        5.3.1 W.anomalus QF11活化及处理
        5.3.2 W.anomalus QF11 RNA提取
        5.3.3 文库建立和测序
        5.3.4 转录组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RNA提取质量检测
        5.4.2 数据的质量评估及序列拼接组装结果分析
        5.4.3 RNA-Seq生物学重复性分析
        5.4.4 不同样品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4.5 不同数据库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
    5.5 小结
6 W.anomalus QF11体内缓解铅中毒的效果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与设备
        6.2.1 试验动物
        6.2.2 试验菌株
        6.2.3 培养基配制
        6.2.4 试验试剂
        6.2.5 仪器与设备
    6.3 试验方法
        6.3.1 W.anomalus QF11菌粉的制备
        6.3.2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6.3.3 动物处理及样本的采集
        6.3.4 检测方法及检测指标
        6.3.5 数据统计分析
    6.4 结果与分析
        6.4.1 大鼠临床观察结果
        6.4.2 W.anomalus QF11对铅暴露大鼠体质量和肝脏、肾脏、脑指数的影响
        6.4.3 W.anomalus QF11对大鼠血液铅含量的影响
        6.4.4 W.anomalus QF11对大鼠粪便铅含量影响
        6.4.5 W.anomalus QF11对大鼠肝脏、肾脏、脑中铅含量影响
        6.4.6 W.anomalus QF11对铅中毒大鼠肝脏、肾脏、脑组织病理学影响
        6.4.7 W.anomalus QF11对铅中毒大鼠组织氧化指标影响
        6.4.8 W.anomalus QF11对铅中毒大鼠肝脏ALT和AST的影响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家庭环境培养灵芝、猴头菇、榆黄蘑盆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灵芝、猴头菇、榆黄蘑的菌种培养
2 灵芝、猴头菇、榆黄蘑的子实体培养与管理
    2.1 灵芝的子实体培养与管理
    2.2 猴头菇的子实体培养与管理
    2.3 榆黄蘑的子实体培养与管理
3 栽培品种的盆景制作与保养
    3.1 盆景盆器选择
    3.2 子实体素材管理
    3.3 盆景制作
        3.3.1 灵芝盆景制作
        3.3.2 猴头菇盆景制作
        3.3.3 榆黄蘑盆景制作
    3.4 盆景后续管理与保养
        3.4.1 灵芝盆景后续管理与保养
        3.4.2 猴头菇盆景后续管理与保养
        3.4.3 榆黄蘑盆景后续管理与保养
4 家庭环境下培养食用菌盆景需要注意的问题

(4)花椒对果蝇生殖力、寿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培养基的制备
    1.5 生殖力的测定
    1.6 寿命的测定
    1.7 子代生长发育的特征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椒对果蝇子代生殖力的影响
    2.2 花椒对雄果蝇寿命的影响
    2.3 花椒对雌果蝇寿命的影响
    2.4 花椒对果蝇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3 讨论

(5)平菇培养料青、绿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药剂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平菇概况
    2 国内外平菇栽培发展
    3 平菇栽培青、绿霉菌研究概况
    4 青、绿霉菌的防治研究概况
    5 南宁市平菇栽培概况
    6 立项依据和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南宁市平菇培养料青、绿霉菌的分离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培养基
        1.3 分离培养
    2 青、绿霉形态鉴定
    3 分子生物学鉴定
        3.1 菌丝体的培养
        3.2 总DNA的提取
        3.3 PCR扩增
        3.4 测序
    4 结果与分析
        4.1 青、绿霉菌的分离
        4.2 平菇青、绿霉菌病害调查及症状的观察
        4.3 青、绿霉菌的种类
        4.4 青、绿霉菌电泳结果
        4.5 青、绿霉菌ITS片段序列结果
    5 小结
第三章 青、绿霉菌生物学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2 培养基配方
        1.3 霉菌最适生长温度的测定
        1.4 霉菌生长最适含水量的测定
        1.5 霉菌生长最适pH值的测定
    2 结果分析
        2.1 最适温度的测定
        2.2 霉菌生长最适含水量的测定
        2.3 霉菌生长最适pH值的测定
    3 小结
第四章 平菇青、绿霉菌拮抗作用及抑菌药剂筛选
    1 平菇与青、绿霉菌的拮抗试验
        1.1 菌株
        1.2 菌丝对峙实验
    2 6种抗菌剂对青绿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2.1 所用抗菌剂和青绿霉菌株
        2.2 抗菌剂对青绿霉菌丝生长抑制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丝对峙实验
        3.2 抗菌剂对青绿霉菌丝生长抑制实验
    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6)唐皇城墙含光门土遗址病害抢救性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唐皇城墙含光门城墙土遗址概况
    1.1 遗址环境特征
        1.1.1 地理位置
        1.1.2 遗址建筑分布特点
        1.1.3 遗址保护的历史沿革
        1.1.4 遗址环境气候特征
    1.2 遗址的价值评估
        1.2.1 丝绸之路的明珠
        1.2.2 唐代城址的代表性建筑
    1.3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4 文物保护修复的理念和依据
    1.5 研究内容和方案设计思路
第2章 虫害治理研究
    2.1 虫害调查与勘察
    2.2 土壤螨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2.1 蜱螨的生物学特征
        2.2.2 螨虫的外部形态
        2.2.3 革螨
        2.2.4 粉螨
        2.2.5 甲螨
    2.3 土壤鞘翅目昆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4 土壤害虫的分离与鉴定
        2.4.1 螨虫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2.4.2 鞘翅目昆虫的分离与鉴定
    2.5 土壤虫害大量孳生的原因
    2.6 土壤害虫腐蚀遗址土壤的机理
    2.7 土壤虫害的防治措施研究
        2.7.1 杀虫剂的选用原则
        2.7.2 防治虫害药剂的筛选
        2.7.3 防治虫害药剂工艺的优化
第3章 表面风化治理研究
    3.1 含光门土遗址风化病害调研与勘察
    3.2 唐皇城墙含光门土遗址盐分病害分析
        3.2.1 实验仪器
        3.2.2 土样的采集与处理
        3.2.3 测试方法
        3.2.4 结果与讨论
        3.2.5 结论
    3.3 含光门土遗址风化的原因
        3.3.1 内因
        3.3.2 外因
    3.4 盐分在遗址土壤中分布及运移规律的探索
        3.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4.2 取样位置和方法
        3.4.3 实验方法过程
        3.4.4 结果与讨论
        3.4.5 结论
    3.5 CB加固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双重沉淀法整体加固土遗址
        3.5.1 土遗址保护对加固材料的要求
        3.5.2 CB材料研制原理
        3.5.3 加固前后性能变化的数据比较
        3.5.4 CB材料的适应性试验
    3.6 含光门土遗址的加固试验
    3.7 CB材料对盐害的治理作用
第4章 夯土层的松动剥落病害研究
    4.1 夯土层松动剥落病害的调查与勘察研究
    4.2 松动剥落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3 松动剥落土块的回位修复研究
        4.3.1 土遗址粘结剂应具有的特性
        4.3.2 粘结剂的筛选
        4.3.3 胶粘剂浓度的选择
    4.4 松动剥落土块的试修复—回位修复直观效果对比
第5章 菌藻病害治理研究
    5.1 菌藻的调研与勘察
    5.2 菌藻的培养、分离与鉴定
    5.3 菌藻产生的成因分析
        5.3.1 温度
        5.3.2 湿度
        5.3.3 地下水和微生物群落
    5.4 菌藻腐蚀土遗址的机理
    5.5 菌藻的防治措施研究
        5.5.1 菌藻防治材料的筛选
        5.5.2 菌藻防治的工艺优化
    5.6 菌藻防治的试验效果
第6章 裂隙病害治理研究
    6.1 裂隙勘察
    6.2 裂隙病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6.3 小裂隙的灌浆技术
        6.3.1 小裂隙灌浆材料及灌浆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6.3.2 灌浆材料的要求
        6.3.3 灌浆材料及灌浆工艺
        6.3.4 灌浆在含光门遗址的试验效果
    6.4 大裂隙的锚固工程研究
        6.4.1 唐含光门土遗址较大裂隙及有坍塌趋势的土遗址勘察
        6.4.2 含光门土体物理及力学性能测试
        6.4.3 锚杆设计和制作
        6.4.4 锚杆的室内试验
        6.4.5 锚杆的实地试验
        6.4.6 含光门门道遗址隔墙拟采用的锚固工艺
第7章 砖石加固研究
    7.1 砖石的分布及风化状况
    7.2 砖石病害的调查与勘察
    7.3 砖石的保护所用材料及浓度
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唐含光门土遗址抢救性治理方案》评审意见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植物精油型粮食防虫剂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粮食生产现状
        1.1.1 粮食发展的重要性
        1.1.2 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发展现状
        1.1.3 我国粮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粮食储藏保护措施
        1.2.1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
        1.2.2 我国粮食储藏的方法
        1.2.3 粮食的虫害损失
        1.2.4 本研究防治的主要储粮害虫的种类
        1.2.5 防治害虫的方法
    1.3 化学方法储藏粮食
        1.3.1 国内外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1.3.2 防虫剂发展现状
        1.3.3 储粮防虫剂简介
    1.4 植物精油在防虫方面的作用机理
        1.4.1 植物精油对害虫的引诱作用
        1.4.2 植物精油对害虫的驱避作用
        1.4.3 植物精油对害虫的拒食、生长发育抑制作用
        1.4.4 植物精油对害虫的卵、幼虫和成虫的毒杀作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供试虫种
        2.1.3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两种储粮害虫的饲养
        2.2.2 两种储藏害虫的危害规律研究
        2.2.3 多孔淀粉缓释植物精油粮食防虫剂的制备
        2.2.4 多孔淀粉缓释植物精油粮食防虫剂在粮食储藏上的应用
        2.2.5 新型精油粮食防虫剂的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精油浓度的筛选
        3.1.1 驱避实验结果
        3.1.2 熏蒸实验结果
    3.2 稀释溶剂和包埋载体的筛选
    3.3 多孔淀粉缓释植物精油型粮食防虫剂的检测
        3.3.1 植物精油型粮食防虫剂的电镜检测结果
        3.3.2 植物精油型粮食防虫剂的杀虫效果和释放效果的检测结果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10)基于含N多功能配体的配合物分子的构筑、表征、性能及生物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配位化学及超分子化学概述
    1.2 配位聚合物概述
        1.2.1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
        1.2.2 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与应用
    1.3 苯并咪唑类配体及其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概况
    1.4 量热法概述
        1.4.1 量热法应用及研究进展
        1.4.2 微量量热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1.5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1.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3,5-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pbb)的配位化合物的构筑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试剂和仪器
        2.2.1 试剂
        2.2.2 仪器
    2.3 配体3,5-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pbb)的合成及其表征
        2.3.1 配体pbb的合成
        2.3.2 配体pbb的表征
    2.4 基于配体pbb的配合物的合成
        2.4.1 配合物[pbb(Hpbb)_2]SO_4·8H_2O(1)的合成
        2.4.2 配合物[Zn(pbb)_2(H_2O)_4](NO_3)_2·2C_2H_5OH·4H_2O(2)的合成
        2.4.3 配合物[Zn_2(pbb)_2(μ-OH)(μ-OAc)](OAc)_2·7H_2O(3)的合成
        2.4.4 配合物[Cd(pbb)_2(H_2O)_4](NO_3)_2·2C_2H_5OH·4H_2O(4)的合成
        2.4.5 配合物[Cu(pbb)_2(H_2O)_4]Cl_2·2DMF·6H_2O(5)的合成
        2.4.6 配合物[Co(pbb)_2(H_2O)_4](NO_3)_2·H_2O(6)的合成
        2.4.7 配合物[Ni(pbb)_2(H_2O)_4](NO_3)_2(7)的合成
    2.5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
        2.5.1 配合物[pbb(Hpbb)_2]SO_4·8H_2O(1)的晶体结构
        2.5.2 配合物[Zn(pbb)_2(H_2O)_4](NO_3)_2·2C_2H_5OH·4H_2O(2)的晶体结构
        2.5.3 配合物[Zn_2(pbb)_2(μ-OH)(μ-OAc)](OAc)_2·7H_2O(3)的晶体结构
        2.5.4 配合物[Cd(pbb)_2(H_2O)_4](NO_3)_2·2C_2H_5OH·4H_2O(4)的晶体结构
        2.5.5 配合物[Cu(pbb)_2(H_2O)_4]Cl_2·2DMF·6H_2O(5)的晶体结构
        2.5.6 配合物[Co(pbb)_2(H_2O)_4](NO_3)_2·H_2O(6)的晶体结构
        2.5.7 配合物[Ni(pbb)_2(H_2O)_4](NO_3)_2(7)的晶体结构
    2.6 配体及配合物的荧光分析
    2.7 配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2.8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
    2.9 小结
    2.10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含N二羧酸类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构筑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剂和仪器
        3.2.1 试剂
        3.2.2 仪器
    3.3 配合物的合成
        3.3.1 配合物[Ag_2(bpp)_2(H_2O)]·pydc·7H_2O(8)的合成
        3.3.2 配合物[Cd(pzdc)(μ_2-H_2O)H_2O]_n(9)的合成
    3.4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
        3.4.1 配合物[Ag_2(bpp)_2(H_2O)]·pydc·7H_2O(8)的晶体结构
        3.4.2 配合物Cd(pzdc)(μ_2-H_2O)(H_2O)(9)的晶体结构
    3.5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3.6 配合物8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及热稳定性研究
    3.7 小结
    3.8 参考文献
第四章 3,5-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及其配合物的生物抑菌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试剂
        4.2.2 菌种
        4.2.3 培养基
        4.2.4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抑菌圈法
        4.3.2 微量热测定方法
    4.4 配体pbb及其配合物2-7对几种菌体生长代谢的影响
    4.5 配体pbb及配合物2-7对基因工程菌E.coli的微量热研究
        4.5.1 不同药物作用下E.coli的生长热谱曲线
        4.5.2 大肠杆菌E.coli的生长速率常数k
        4.5.3 生长速率常数k与药物浓度c之间的关系
        4.5.4 抑制率I与药物浓度c之间的关系
        4.5.5 最大热输出功率P_m与药物浓度c之间的关系
    4.6 小结
    4.7 参考文献
结论与创新
附录
致谢

四、食用菌EM防虫剂配制及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D]. 王少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酵母菌对重金属Pb2+的吸附特性、机理及抗性机制研究[D]. 李丽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3]家庭环境培养灵芝、猴头菇、榆黄蘑盆景的初步研究[J]. 魏雅冬,李艳芳,王广慧,李贺,张腾霄,胡畔. 北方园艺, 2018(02)
  • [4]花椒对果蝇生殖力、寿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 李尽哲,梁利香,黄雅琴.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21)
  • [5]平菇培养料青、绿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药剂的筛选[D]. 覃培升. 广西大学, 2012(03)
  • [6]唐皇城墙含光门土遗址病害抢救性治理研究[D]. 黄四平. 陕西师范大学, 2011(03)
  • [7]植物精油型粮食防虫剂的研制及应用[D]. 葛玲艳. 天津科技大学, 2011(04)
  • [8]用EM菌处理玉米芯栽培平菇试验[J]. 秦秀丽. 食用菌, 2009(03)
  • [9]用EM菌发酵玉米芯栽培平菇试验[J]. 秦秀丽. 北方园艺, 2009(05)
  • [10]基于含N多功能配体的配合物分子的构筑、表征、性能及生物抑菌活性研究[D]. 郭春燕. 西北大学, 2009(08)

标签:;  ;  ;  ;  ;  

食用菌EM驱虫剂的制备及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