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名词论文_余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程度副词名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副词,名词,程度,语义,认知,语料库,现象。

程度副词名词论文文献综述

余露[1](2019)在《来华高级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特殊的汉语语法结构结构,并研究如何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科学合理地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当中。与此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了解到来华高级留学生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习得现状。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当前留学生在习得此结构中存在语义和语用两方面的偏误,具体偏误问题为:无法将名词的理性意义延伸为联想意义;没能掌握名形兼类词的词义切换;无法理解副名结构的语义增指;抽象名词的语义理解不准确;习惯使用积极面;书面语、口语用法不当;欠缺修辞概念。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来探寻“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策略及方法。笔者根据自身体会与经验总结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建议,具体建议包括:教材编写与时俱进;拓宽选词范围;有机筛选副名结构;强化课后习题;教师根据课型设计教学;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合理拓展教材中的副名结构;巧用教学法与趣味教学;教师辅助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本文采取了文献研究法、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这五种研究方法来考察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程度副词+名词”这个语言现象。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江西师范大学以及赣南师范大学两所学校的高级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了问卷测试、录音访谈,从而得知高级留学生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掌握情况。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概况以及副名结构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本体分析,包括结构槽中名词的分类及简析、副词的分类及简析,以及“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产生的原因分析。第叁部分则包括“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教材排查和针对84名高级留学生关于掌握“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问卷调查分析及访谈实录归纳。第四部分是根据问卷和访谈的统计结果而分析出的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各种偏误,以及偏误原因分析。最后一部分是针对前面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偏误分析而总结出来的关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建议,其中包括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建议。本文是对汉语国际视野下“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教学初探,以期对外汉语教学界给予“程度副词+名词”这一新式语法结构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夏远[2](2019)在《浅析现代汉语演变进程中出现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严格要求下的汉语言体系中,程度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这种情况是成立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不是强调某个名词本身,而是从不同的侧重点来系统阐述,例如在近年来出现的如"很淑女""很中国"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中:淑女,本体含义为文静美好、贤良淑德的女子,用程度副词"很"表强调,很淑女强调文静美好、贤良淑德的品质,很中(本文来源于《考试与评价》期刊2019年03期)

冯真真[3](2018)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之类型和语义、语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特殊句法结构"程度副词+名词"为研究对象,对结构中名词受到的语法要求、语义要求进行研究。通过对"程度副词+名词"分类、语义情况的分析,得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具有感情色彩明显、修饰作用明显、意义扩大等特征,可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具有使表达言简意赅,使受话者浮想联翩的语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黎明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吕东博[4](2018)在《“程度副词+名词”的语义的研究与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词汇中同义形容词缺失,"程度副词+名词"构式被广泛的使用在日程口语之中,也是因为构式本身有着无可替代上具有形容词的功能,可以充当谓语、状语、补语、定语,更重要的是"程度副词+名词"构式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语法体系,使副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修饰名词,从而丰富了语法规则。(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8年15期)

PADROS,CARLA[5](2018)在《“程度副词+光杆名词”结构中光杆名词的语义分析:跨语言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认知系统中的一部分,研究并解释语言事实应参照一般认知机制。本文试图解释“程度副词+光杆名词”(DM+BN)的非规则语法结构(该结构包含一个程度副词,后跟名词)。这一不规则的结构不仅是跨语言现象,这个结构中的BN的性质也很特殊。BN更像是一个形容词,而并非完全表达名词性意义:BN本身是层级性的,DM是使层级意义更加明显的工具。例如,“很绅士”可以被理解为描绘所有特点:耐心、有教养、优雅、世故,等等。这种层级意义是通过光杆名词的分类形成的,产生一组与光杆名词直接相关的特征,并且可以与原型范畴(prototype category)的定语集合兼容。根据光杆名词的不同特性,范畴化在DM+BN结构中经历不同的过程。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过程,具有跨语言有效性,由最简单的形式组成。然而,不管文化因素,语境和其他条件,将信息编码到DM+BN句子中的初期认知加工过程确实是普适的,这些过程建立在一个更初级的认知加工过程之上,作者认为这些过程拥有“普遍的认知规则”。本文作者试图找出最基本的过程来认知这些结构并为DM+BN结构提出一个具有跨语言合适性、认知普遍适用性的编码规律,光杆名词的不同特性,支持不同的范畴化机制(认知加工过程)。本文作者将语料库作为实证证据和可验证数据的来源,语料库是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语和汉语的量化数据的集合。通过这叁门语言的比较,作者发现光杆名词的不同本质也发动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概括性过程在与社会角色相关的名词中使用,还有在像“昵称和绰号”这类范畴中具有贬义或褒义语义的非社会角色名词中使用,以及抽象名词。转喻性过程适用于代表有形物质的光杆名词;显着性过程适用于[土人类]的专有名词。这种结果是跨语言结果,因为这叁种语言的光杆名词的语义本质毕竟是相等,同样的本质都被同样的认知过程加工。(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5-28)

周婷婷[6](2018)在《潮流文化背景下“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在语法界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潮流文化的背景下,语言也发生了变化,"程度副词+名词"的语言文化现象目前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应当看到这也是一种流行语文化。由于人们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追求创新,喜欢用新奇的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很淑女"、"很铁"、"更感情"、"挺牛"这样类似的说法比比皆是,从而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及文化。(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8年02期)

朱琳[7](2017)在《语料库驱动下的汉英“程度副词+名词”现象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度副词+名词”现象是指一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语言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程度副词+名词”开始大量出现在文学、报刊、影视节目和网络用语中,其形象直接的表达方式和丰富饱满的语义内涵不断受到学者的青睐,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不断涌现。本文将利用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借助在线语料库,进行语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汉语“程度副词+名词”和英语类似现象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本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都存在“程度副词+名词”现象,也都具有形象直接、丰富饱满的语义内涵,但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使用相对更为广泛,类型更加丰富,而英语“程度副词+名词”相对更多地停留在口语语料中,应用覆盖面较窄,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是因为汉语顺应了语法位置,但是英语有屈折变化,很多时候不需要在不改变词性的情况下“强行”使用“副+名”结构。本研究利用语料库驱动的方法丰富了汉英“程度副词+名词”现象的语料,打破主观举例对“程度副词+名词”现象分析的局限性,完善了“程度副词+名词”现象的汉英分析及对比研究,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的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分别对汉英程度副词和“程度副词+名词”现象进行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梳理,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第叁章是对语料的检索与统计,包括汉英程度副词的选取,以及利用正则表达式对汉英“程度副词+名词”的语料库检索结果统计。第四章是根据汉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大量实例,对汉英“程度副词+名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汉英“程度副词+名词”现象产生差异的原因。第五章是结论,总结了汉英“程度副词+名词”现象的对比研究,并指出本文工作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5-01)

高飞[8](2017)在《“程度副词+名词”的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度副词+名词"这一有悖于传统语法的语言结构形式,在白话文确立之初时就已经出现,是因为这一结构体现了人们的隐喻和有界、无界的认知心理;顺应了人们求新、求异、求简、幽默的文化心态。(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7年08期)

黎百慧[9](2017)在《日语程度副词的名词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度副词修饰名词不论是对文法研究,还是实际语言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较之副词连用修饰的研究,此类研究,特别是对名词修饰两种表现形式的比较分析几乎没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因此,本论文以程度副词修饰名词为题,试着从各方面深入探讨分析。具体来说,本论文以现代日语程度副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仁田义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程度副词连体修饰中程度副词的两种表现形式的分布情况及其规律。同时,还以与程度副词修饰的名词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语料库的数据,探讨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在实际使用中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分布规律。最后,以量程度副“(?)”为例,从词义和句法角度,分析程度副词修饰限定体言表示程度还是数·量的决定因素。经过以上叁个方面的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存在两种形式一一无“(?)”型和有“(?)”型。纯粹程度副词倾向于出现在无“(?)”型中,量程度副词倾向于出现在有“(?)”型中。(2)无“(?)”型中出现的名词可以分为“程度性付(?)形态素(?)含(?)”“程度性付(?)意义素(?)含意(?)”“文脉(?)依存(?)”叁大类。(3)有“(?)”型中出现的名词也分为以下叁类。“数量限定(?)意味(?)読(?)取(?)(?)”,这一类名词仅限于“评価轴(?)総称名词”和“段阶性(?)名词”;“程度限定(?)意味(?)読(?)取(?)”这一类名词仅限于动作性名词、表感情、认知、感觉等名词以及形容词性名词;“程度限定·数量限定(?)表(?)名词”这一类名词仅限于“人间(?)事柄(?)对(?)属性(?)表(?)类别名词”。(4)“(?)+名词”中名词不具有“段阶性”,只能表示程度;不能进行数量词游离操作的,程度副词的名词修饰表示程度。能进行数量词游离操作的,程度副词的名词修饰表示数·量。通过以上研究,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可以从两种表现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数·量与程度的概念这两种新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为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现象提供了一个较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4-20)

韩唯妮[10](2017)在《对外汉语中“A(程度副词)+B(名词)”结构的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的“A(程度副词)+B(名词)”结构,比如说,“很中国”、“很现代”等,对于以汉语为母语者来说,在理解及运用上不会犯错,然而,对于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因其不符合传统的现代汉语语法,势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困扰。“A(程度副词)+B(名词)”这一结构,最初可能出自口语、网络用语等非正式文体,但是,其愈发旺盛的“生命力”不容小觑。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该结构是否应该教与学、应该怎样教与学,值得探讨。以“A(程度副词)+B(名词)”结构为探索对象,全文共分为四大章,第一章为问题的“缘起”及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及不足,并提出创新点;第二章为“A(程度副词)+B(名词)”结构的特征和成因,包括语表特征、语义内涵、形成机制及动因叁大方面;第叁章以于韩国延世大学孔子学院实习期间,所考察的事实为依托,归纳、分析“A(程度副词)+B(名词)”结构的使用情况;第四章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A(程度副词)+B(名词)”结构的教学建议及思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5)

程度副词名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严格要求下的汉语言体系中,程度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这种情况是成立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不是强调某个名词本身,而是从不同的侧重点来系统阐述,例如在近年来出现的如"很淑女""很中国"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中:淑女,本体含义为文静美好、贤良淑德的女子,用程度副词"很"表强调,很淑女强调文静美好、贤良淑德的品质,很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程度副词名词论文参考文献

[1].余露.来华高级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2].夏远.浅析现代汉语演变进程中出现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现象[J].考试与评价.2019

[3].冯真真.“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之类型和语义、语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8

[4].吕东博.“程度副词+名词”的语义的研究与新探[J].青春岁月.2018

[5].PADROS,CARLA.“程度副词+光杆名词”结构中光杆名词的语义分析:跨语言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18

[6].周婷婷.潮流文化背景下“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

[7].朱琳.语料库驱动下的汉英“程度副词+名词”现象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7

[8].高飞.“程度副词+名词”的认知分析[J].读书文摘.2017

[9].黎百慧.日语程度副词的名词修饰[D].湖南大学.2017

[10].韩唯妮.对外汉语中“A(程度副词)+B(名词)”结构的教学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认知与语义的匹配关系由名词“林黛玉”辐射出的特征义群来形象表中间的lm为作为“陆标”的名词,tr为作...不同权重计算分类结果比较不同词性选择分类结果比较

标签:;  ;  ;  ;  ;  ;  ;  

程度副词名词论文_余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