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水库文物保护

三大水库文物保护

一、三大水库的文物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锐[1](2021)在《“两山”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空间布局策略研究 ——以荆州市八岭山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要加快速度。他在2005年8月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阐明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书记提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进行乡村规划和发展中,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的优势。本文选取位于有典型山水格局特征--“绿水青山”区域的荆州市八岭山镇村庄为研究对象,在保证生态管控的基础上,探究荆州市八岭山镇乡村的空间特点与影响的动力因素,提出两山理论视角下乡村空间布局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八岭山镇三村。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研究内容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对本文概念进行限定,列研究框架。第二部分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实践进展进行研究,梳理了与本文相关的两山等理论,并分析了两山理论视角下乡村发展的特殊性,最后,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实践。第三部分是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第三章介绍了荆州市八岭山镇的情况,探讨八岭山镇的空间特点,包括山水格局资源分析、空间形态变化与村落相关因素。最后分析了村民的空间需求。第四章分析了影响八岭山镇乡村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包括区位交通、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产业,然后探讨了两山理论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为下一步乡村空间布局策略的深入研究打基础。第四部分是对策略的研究,在第五章里,研究了基于两山理论视角下乡村空间布局策略,分析了八岭山镇乡村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乡村空间布局的策略,提出保护“绿水青山”和形成“金山银山”的整体思路。第五部分选择了荆州市八岭山镇的三个极其具有典型意义的乡村,分别针对其发展情况,提出不同的空间布局途径,包括:优化生态格局,形成生产空间布局,村庄运营策略,以推动两山理论视角下乡村的发展可持续性,解决生产空间用地资源缺乏的现实困境,同时,为两山理论视角下其他乡村的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彭逸宁[2](2020)在《客家小镇景观设计研究 ——以寻乌客家小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快速推进。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实现的重要手段,自从浙江省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以来,特色小镇的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并迅速发展。当前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逐渐增多,如何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小镇景观,是客家小镇能否凸显特色,达到预期建设效果的关键。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比较滞后。在客家小镇景观设计方面,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以客家小镇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挖掘和提炼客家文化元素并运用在景观设计中,探索客家小镇景观设计原则和策略,丰富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理论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明确了客家文化、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等相关概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理论基础和设计经验,得出客家小镇的景观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具体从选址布局、建筑形式与装饰、种植设计、景观小品、铺地图案与材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寻乌县客家小镇项目的景观设计方案,将总结归纳的设计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希望通过研究,能对同类性质的客家小镇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黎秋莉[3](2019)在《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截至2018年底,水利部已经批准设立了十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共有878个,相当于省级标准的水利风景区2000多个,其中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占全国水利风景区的比例约为43%。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作为水利风景区中风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类型,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水库作为福建省重要的水资源,水利风景资源丰富而独特。福建省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水利风景资源依其所处的地形地貌不同,其景区规模大小、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开发利用程度均有很大的差异。本研究对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水利风景资源特色进行分析,通过对水利风景区以及相关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文献综述,采用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风景资源的相关特性进行spss量化处理。通过调查福建省平原湖泊型、丘陵湖泊型和山谷河道型这三种类型的水库作为水利风景区其水利风景资源的景观特性受地形地貌影响的程度,分析不同景区内的山水格局特征、地文组成差异、水文及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变化、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等,通过挖掘水利风景资源的地形地貌代表性和独特性,总结了在不同地貌下其风景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特色,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平原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主因子F1在生物群落、工程建筑景观、库区小气候和水文景观4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看成是风景资源的生态敏感性因子;主因子F2在地文景观和社会属性2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看成是风景资源的人为参与性因子;F3可以直观地表示为基础地形因子。由数据分析得出,F1的贡献率最高,为35.218%,说明在平原湖泊型景区内风景资源的生态敏感性因子对景区的景观特性贡献率最高,最为重要;F2贡献率为31.290%,说明风景资源的人为参与性因子也非常重要;F3贡献率为29.799%,说明平原地区的地形变化不明显,其山水地貌景观对景区景观特性的影响弱于前两者。(2)丘陵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主因子F4在地文景观、社会属性、库区小气候3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看成是风景资源的人文社会活动因子;主因子F5在生物群落和工程建筑景观2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相当于风景资源的基础投资反应因子;主因子F5在山水地貌景观和水文景观2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表示为地理基础因子。主因子F4的贡献率最高,为36.213%,说明在丘陵湖泊型景区内风景资源的人文社会活动因子对景区的景观特性贡献率最高,最为重要,体现在景区的库区小气候环境特征显着,对景区内外的游客显示出明显的吸引力。F5贡献率为31.551%,说明风景资源的基础投资反应因子也非常重要,水工建设对生物群落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二者又共同对景区起作用。F6贡献率为27.403%,相对于其它因子,丘陵地区的地形虽然有明显变化,但尚未表现出更大的优势,这可能景区规划建设者尚未充分挖据现有的资源有关,使游人未能充分体验到丘陵地貌的景观独特性。(3)山谷河道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主因子F7在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库区小气候3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相当于是风景资源的库区生态本底因子;主因子F8在社会属性和生物群落2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为风景资源的生物活跃性因子;主因子F9在山水地貌景观和工程景观2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表示为基础地质工程因子。F7与F8是三个主因子中较高的的两项,两者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分别为34.691%和34.664%,说明在山谷河道型景区内风景资源的库区生态本底因子和生物活跃性因子对景区的景观特性贡献率都较高,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同时刺激了景区的生态环境良好发展。通过这两个因子,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此类型的景区在人为景观上尚未过多进行开发建设,大部分景观都按当地原始风貌自然体现。主因子F9贡献率相对较小,为26.779%,说明该类型的景区内山水地貌景观虽然气势恢宏、雄伟多变,但总体上未能形成独特的景观风貌且游线可达性极弱,很难满足游人体验和观赏的需求,人们对其感知较弱。立足于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宗旨,研究结果将用于对规划保护和利用水利风景资源提出具有实用性的策略,包括对景区内的道路游线交通规划,工程选址以及建筑景观的合理布局,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和植被群落的有效保护等方面,旨在打造具有地形地貌景观特色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同时引导相关部门加强对水利风景资源的保护,为今后我国更合理、有序、高效地规划建设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提供理论上的科学指导,是发展建设不同境域内具有特色的水利风景区的必然趋势。

刘姝洁[4](2019)在《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及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文中提出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为根治淮河水患而兴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坝址位于淮河流域淠河水系东淠河上游,地处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佛子岭镇境内。本文通过对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的调查研究,分析其水利遗产的内涵,并对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的保护、开发、规划和利用进行初步探讨。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地介绍佛子岭水库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以及研究现状和选题依据。佛子岭水库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其价值不可估量,它既是工业遗产也是水利遗产。从佛子岭水库遗产现状来分析,其水利遗产包含的范围更广,涵盖了佛子岭水库工业遗产的内容。研究表明,水利遗产的形态主要分为物质类和非物质类两种。佛子岭水库作为现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使用,属于物质类水利遗产。而由佛子岭水库衍生的“佛子岭大学”、“佛子岭精神”、水工技术、发明创造等则属于非物质类水利遗产。目前佛子岭水库的研究资料几乎都是从水质、泄洪、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从水利遗产入手的少之又少。第二部分,佛子岭水库建设概况。简要阐述佛子岭水库建设背景、建设经过和三次除险加固情况。建国初期,淮河水患严重威胁流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党和政府决定在淮河上游的东淠河修建佛子岭水库,以达到蓄洪消峰的作用。在当时艰苦条件下,以汪胡桢为代表的水利专家们和数以万计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工程技术人员顽强拼搏、不畏艰险,历经两年零十个月,建设出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这是中国连拱坝建设史上的奇迹。后又进行了三次除险加固,以此来保障水库的正常使用。第三部分,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的内涵。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可以划分为遗产主体、附属设施、水利应用辅助设施、纪念设施、其他设施五大类,其遗产价值除了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外,还有其独特的精神价值——“佛子岭大学”和“佛子岭精神”。虽然建设条件艰苦,加上山区交通不便,甚至建设器材都不足以维系工地日常施工,但水库建设者们不畏艰险,团结一致,边干边学,工地上很快掀起了学技术、学文化的热潮,创造了技术革新400多项,人们亲切地称这里为“佛子岭大学”,称水库设计者汪胡桢先生为“佛子岭大学”的“校长”。“佛子岭大学”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水利人才,为振兴中国的水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佛子岭水库这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由此形成的“扎根青山,艰苦创业,默默奉献,奋斗进取”的佛子岭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佛子岭人奋勇前行。第四部分,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在管理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年代久远、体制不顺、环保要求高等诸多因素影响,佛子岭水库水利文化遗产在保护、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保护意识不够到位、挖掘深度不够到位、宣传推介不够到位等问题。佛子岭水库作为水利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佛子岭水库水利文化遗产还有待于进一步保护、挖掘、开发;佛子岭水库水利建设期间形成的“佛子岭大学”、“佛子岭精神”等非物质类水利遗产还有待进一步的搜集、整理,以便更好地传承下去。第五部分,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思考。通过对佛子岭水利文化遗产的全面考察,在佛子岭水库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中,要加大保护力度,深挖佛子岭水库水利文化资源;突出规划重点,打造佛子岭水库水利文化品牌;举办特色活动,扩大佛子岭水库水利文化的宣传。通过努力,着力将佛子岭水库打造成海内外知名的佛子岭水库核心人文景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提出自己论文中仍存在的不足,希望能对佛子岭水库后续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胡诗朦[5](2019)在《基于“节水优先”的崇明水资源资产初步核算及价值转化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无价或低价使用的观念和情况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是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开展水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识别包括实物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在内的水资源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是保护水环境、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正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上海市崇明区为案例,开展水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收集、汇总和分析了水资源资产核算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20132017年《崇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崇明区统计年鉴》,调查了崇明区水务局、环保局、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工业、农业、商业、环保、水文和居民调查等相关数据,实地考察了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西沙湿地公园、明珠湖、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水资源、水环境情况,将数据资料与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取舍作为识别和评估崇明水资源资产及其价值的数据基础。基于水资源资产属性分类,本文的研究范围确定为崇明地区河道、湖泊、池塘、水库、水产养殖场等区域的水资源,完成了20132017年崇明水资源资产实物量表。考虑到崇明总氮超标的普遍现状,引入水质指标对实物量表进行修正,采用基于内梅罗指数的“相对河道长度”算法,计算水资源资产实物量的相对量,得到20132017年崇明相对河道长度仅为河道实际长度的43%、42%、45%、56%、59%的核算结果,体现水质提升对资产实物量的积极影响。本文在梳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MA)中调节、供给、支持、文化这四类水资源生态服务功能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实物、生态、文化三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体系。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的不同类别,判断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传递、消耗的机理,构建合适的评估模型,提出了核算水资源价值的推荐方法。经过统计与核算得出20132017年崇明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约为53.15亿元、52.01亿元、51.66亿元、49.94亿元、47.73亿元,识别认为造成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渔业产品和农产品的减产。分析水资源资产价值的核算方法可以发现,节约用水直接造成了水资源资产实物功能与价值的萎缩,但无法确定对水资源资产总价值的影响。故本文结合核算数据探讨水资源实物价值与生态、文化价值间的转化关系,以定量判定“节水优先”的水资源管理实践对水资源资产总价值的实际影响。节约用水使得实物价值降低,但使生态、文化价值得到更多实现,目前实物价值转化量对水资源资产价值总转化量的影响仍起到决定性作用。剖析节约用水对水资源资产价值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节约用水主要从正推水量节约和倒逼水质提升两方面影响水资源资产价值实现及其转化。水量节约方面通过政策、行动节省用水量,通过增加自然界水资源量提升生态、文化价值;水质提升方面通过技术研究推动科研价值实现,通过污染防治工程发挥生态、文化功能与价值。结合水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结果和“节水优先”带来的价值转化分析,本文从形成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水质、提高水资源资产价值、体现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特色、通过节水教育体系促进全民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为崇明进一步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提出了对策建议。

罗标[6](2019)在《广水徐家河水库环库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自然资源,以其丰富的功能和价值维系着区域生态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区域联系与合作的加强,公路网作为基础设施被规划的越发密集,其跨越式发展已不可避免的与湿地保护区产生交集,进而对湿地生态造成一系列影响。在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系统全面、准确快速的评价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影响程度,可为政府判断工程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加快项目审批进程。但目前用于评价的方法多受定性因素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波动较大。本文用定量的公式计算代替定性的专家打分法进行单因素生态影响评价,在此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现地调查结果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影响的结果,并提出公路建设影响减缓措施和湿地生态恢复建议。本文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研究:(1)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与数据提取,进行单因素影响评价,计算各指标影响值,利用统计学和综合指数法确定影响值范围并等距划分为一般影响、轻度影响、中度影响、高度影响和极度影响五个层级,根据计算得到的影响值对应影响级别。(2)在单因素影响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用三标度法构建比较矩阵,再用极差法转换为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各指标组合权重值,其大小为:景观质量>生物多样性>植被>耕地>水环境>景观格局>水土流失=珍稀动植物>拆迁=历史人文古迹。(3)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单因素影响评价结果确定隶属度,即对应影响程度计1、其余计0,建立模糊评价矩阵,最终计算得出徐家河水库环库公路建设湿地生态影响综合评价值为2.4326,在轻度影响到中度影响之间,偏向轻度影响。(4)综合评价结果、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及现地调查状况,有针对性、主次性的提出湿地生态恢复建议,减缓公路建设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创新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湿地生态影响评价模型,以徐家河水库环库公路建设项目对湿地的生态影响为实证,对比该项目的环评报告和可行性报告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符振彦[7](2019)在《坐公交游北京 平谷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谷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面积960平方千米,距北京市区70千米、天津市区110千米,距离首都国际机场30千米。南与河北省三河市为邻,北与北京市密云区接壤,地处京津冀重要节点位置。平谷有以金海湖、京东大峡谷、石林峡、丫髻山、青龙山(渔阳国际滑雪场)为代表的5个国家4A级景区及京东大溶洞、天云山、老象峰、老泉山野公园、千佛崖等10余个各具特色的景区;36、个市级民俗专业旅游村如珍珠般散布在各个镇域。有以大桃、大枣、红果、红杏、核桃、柿子、欧李等为代表的平谷十余种干鲜果

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8](2019)在《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以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芍陂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的思路,通过梳理芍陂水利工程的历史和现状,系统探讨芍陂水利工程未来保护与发展的思路,提出"中国芍陂·世界之最"的总体定位,以弘古创新的"文化芍陂"、治水兴邦的"民生芍陂"、人水和谐的"生态芍陂"、水美生辉的"艺术芍陂"、智能高科的"数字芍陂"、绿色低碳的"产业芍陂"为六大特色的战略布局,并为芍陂的整体规划、主要建设内容以及管理制度提出具体建议,以期充分发掘和提升芍陂水利工程的核心价值,使其能够持续并且更好地泽被当世和后代,并为其他水利工程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范建红,莫悠[9](2019)在《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文中研究表明由快速城市化所衍生的空间剥夺行为,导致对乡村景观的资源、环境、社会及人口等的侵袭和破坏,使得乡村景观的乡村性逐渐减弱。田园综合体概念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以广州市龙洞古村为例,基于田园综合体的理念,提出乡村景观保护规划的思路与对策,其核心是充分尊重乡村地域文化特质,运用山水田园资源,村民积极参与设计,并对整体村落景观环境进行一种"渐进式微改造"的尝试,以期营造利于乡村活化与景观保护的发展思路。

申研[10](2012)在《西北半干旱河谷地区县域城乡统筹策略研究 ——以永靖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并固化,城乡关系长期处于“以乡养城”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城乡居民观念的转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显着加快,中国的城乡关系已不如计划经济时代单一,城乡问题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此社会经济背景下,“城乡统筹”应运而生。2003—2010年,连续8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明确了“城乡统筹”作为国家战略决策的地位。由于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的不同,城乡问题及其产生根源有相似但更多的是不同,城乡统筹的策略与措施也因地而异。本文即是思考面对西北半干旱河谷地区特殊的地理构成、生态环境、历史人文以及社会经济情况,其县域城乡统筹应该如何展开。在论文的分析研究中,首先对县域城乡统筹和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得到了县域城乡统筹的一般做法。进而以甘肃省永靖县为例探索西北半干旱河谷地区的城乡发展特征。最后针对其地域性特征考量县域城乡统筹的一般做法在西北半干旱河谷地区的适用性,同时提出该地区城乡统筹的五大要点,即生态环境问题、人口迁移问题、产业转型问题、土地利用问题以及空间布局问题。在论文的案例实践中,结合永靖县的具体情况,从基础分析、战略制定、统筹内容及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分别入手,详细剖析永靖县城乡统筹的策略。在基础分析中,笔者打破原来仅以定性分析的做法,提出应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思路进行城乡资源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各乡镇的资源、需求、产出进行剖析,明确城乡关系类型。在战略制定中,结合分析研究的城乡统筹要点,提出永靖县城乡的定位目标与统筹战略。在统筹内容中,将一般做法中的统筹内容加以整合,分为生态环境、空间发展、社会经济以及资源利用等四大统筹体系,分别细加以论述,其中资源利用统筹是针对西北半干旱河谷地区特殊地域特征所增加的内容。在实施建议中,从技术标准、规划调控和管理监督三个角度对西北半干旱河谷地区的规划实施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三大水库的文物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大水库的文物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两山”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空间布局策略研究 ——以荆州市八岭山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基础理论研究
    2.2 国内外关于“两山”理论的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乡村空间布局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八岭山镇村庄概况及山水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3.1 两山理论视角下乡村发展的关键
    3.2 八岭山镇概况
    3.3 八岭山镇空间特征分析
    3.4 八岭山镇村民对村庄空间需求及产业发展意向调查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八岭山镇乡村空间发展因素研究
    4.1 影响因素与乡村发展的关系
    4.2 两山理论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4.3 两山理论影响因素与乡村空间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山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空间布局策略研究
    5.1 基于动力因素的乡村整体营造策略
    5.2 保护绿水青山----基于生态保护的空间布局策略
    5.3 形成金山银山----基于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八岭山镇典型乡村空间布局策略实证研究
    6.1 乡村空间布局实证研究——铜岭村
    6.2 乡村空间布局实证研究——北湖桥村
    6.3 乡村空间布局实证研究——新场村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附录
    附录一 八岭山镇乡村村民对村庄空间的需求及产业意向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八岭山镇乡村村民访谈记录(节选)

(2)客家小镇景观设计研究 ——以寻乌客家小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期特色小镇建设的兴起
        1.1.2 客家文化价值日益受到关注
        1.1.3 国家政策引导
    1.2 研究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客家
        2.1.2 客家文化
        2.1.3 特色小镇
        2.1.4 景观设计
    2.2 基础理论
        2.2.1 景观美学
        2.2.2 景观生态学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3.1 国内研究动态
        3.1.1 客家文化的研究动态
        3.1.2 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研究动态
    3.2 国外研究动态
4 客家小镇相关案例分析
    4.1 深圳甘坑客家小镇
        4.1.1 项目概况
        4.1.2 项目景观设计
        4.1.3 小结
    4.2 梅州客天下特色小镇
        4.2.1 项目概况
        4.2.2 项目景观设计
        4.2.3 小结
    4.3 洛带客家古镇
        4.3.1 项目概况
        4.3.2 项目景观设计
        4.3.3 小结
    4.4 永定客家古镇
        4.4.1 项目概况
        4.4.2 项目景观设计
        4.4.3 小结
    4.5 案例总结
5 客家小镇景观设计原则与策略
    5.1 客家小镇景观设计原则
        5.1.1 生态性原则
        5.1.2 美学感知原则
        5.1.3 以人为本原则
        5.1.4 文化性原则
    5.2 客家小镇景观设计策略
        5.2.1 选址布局
        5.2.2 建筑形式与装饰
        5.2.3 种植设计
        5.2.4 景观小品
        5.2.5 铺地图案与材料
6 设计实践—寻乌客家小镇景观设计
    6.1 项目背景
        6.1.1 区位分析
        6.1.2 区域文化
        6.1.3 旅游资源条件
    6.2 现状分析
        6.2.1 用地性质分析
        6.2.2 交通分析
        6.2.3 高程分析
        6.2.4 气候环境
    6.3 定位分析
        6.3.1 上位规划分析
        6.3.2 项目定位
    6.4 设计构想
        6.4.1 设计原则
        6.4.2 设计概念
    6.5 总体设计
        6.5.1 功能分区
        6.5.2 总平面图
    6.6 专项设计
        6.6.1 选址布局
        6.6.2 建筑形式与装饰
        6.6.3 种植设计
        6.6.4 景观小品
        6.6.5 铺地图案与材料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之处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水利风景区研究进展
        1.3.2 风景资源研究进展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
        1.5.1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1.5.2 水利风景资源
第二章 国内典型地带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概述
    2.1 北方地带风景资源特色
        2.1.1 北方地带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
        2.1.2 北方地带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
    2.2 南方地带风景资源特色
        2.2.1 南方地带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
        2.2.2 南方地带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
    2.3 草原地带风景资源特色
        2.3.1 草原地带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
        2.3.2 草原地带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
第三章 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分类与分布
    3.1 福建省区域概况
    3.2 福建省水库的分类与分布
        3.2.1 福建省水库分类
        3.2.2 福建省水库分布
    3.3 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分布
        3.3.1 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区域分布
        3.3.2 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地理分布
第四章 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
    4.1 平原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
        4.1.1 实例一—福清东张水库石竹湖水利风景区
        4.1.2 实例二—宁德市蕉城区“瀛洲仙池”水利风景区
        4.1.3 平原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分析
    4.2 丘陵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
        4.2.1 实例三——三明市尤溪县双鲤湖水利风景区
        4.2.2 实例四——长汀县羊牯汀江水利风景区
        4.2.3 实例五——尤溪县闽湖水利风景区
        4.2.4 丘陵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分析
    4.3 山谷河道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
        4.3.1 实例六——泉州市德化县龙门湖水利风景区
        4.3.2 实例七——龙岩市梅花湖水利风景区
        4.3.3 实例八——浦城县高坊水库水利风景区
        4.3.4 山谷河道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分析
    4.4 三大类型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的比较
第五章 基于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的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5.1 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景观特性评价计分及结果分析
        5.1.1 计算得分并排序
        5.1.2 分析结果
    5.2 水利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建议
    5.3 结论与讨论
        5.3.1 研究结论
        5.3.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及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引言
    (二) 相关研究成果及选题依据
二、佛子岭水库建设概况
    (一) 建设背景
    (二) 建设经过
    (三) 除险加固
三、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的内涵
    (一) 遗产主体
        1、拦河坝
        2、溢洪道
        3、输水钢管
        4、发电厂、变电站
    (二) 附属设施
        1、佛子岭双曲拱桥
        2、佛子岭水库渔场
        3、货物过坝卷扬道
        4、佛子岭宾馆
        5、佛子岭水库防汛调度楼
    (三) 水利应用辅助设施
        1、水行政管理
        2、水工监测
    (四) 纪念设施
        1、佛子岭水库大门
        2、佛子岭水库纪念门
        3、佛子岭水库展馆
        4、佛子岭水库纪念碑亭
        5、佛子岭水库志庆亭
        6、佛子岭水库工农塑像
        7、佛子岭水库纪念章
    (五) 其他设施
        1、亭阁地堡
        2、《我的祖国》石刻
        3、佛子岭商标
    (六) 遗产价值
        1、社会价值
        2、旅游价值
        3、精神价值
四、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在管理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 保护意识不够到位
    (二) 挖掘深度不够到位
    (三) 宣传推介不够到位
五、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保护、开发及利用的思考
    (一) 加大保护力度,深挖佛子岭水库水利文化资源
    (二) 突出规划重点,打造佛子岭水库水利文化品牌
    (三) 举办特色活动,扩大佛子岭水库水利文化宣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关于此次论文选题的SWOT分析
附表: 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构成清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节水优先”的崇明水资源资产初步核算及价值转化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节水优先
        1.2.2 水资源资产实物量核算
        1.2.3 水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
        1.2.4 研究进展综述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崇明水资源资产概况及核算方法探讨
    2.1 崇明自然地理及水资源概况
        2.1.1 崇明自然地理概况
        2.1.2 崇明水资源概况
    2.2 崇明水资源资产识别
        2.2.1 水资源资产属性判定
        2.2.2 崇明水资源资产识别
    2.3 崇明水资源资产核算方法探讨
        2.3.1 实物量核算方法
        2.3.2 价值量核算方法
    2.4 崇明水资源资产特点与核算方法适应性验证
3 崇明水资源资产实物量初步核算
    3.1 崇明水资源资产实物量表
    3.2 基于“相对河道长度”的实物量表修正
        3.2.1 “相对河道长度”的定义与计算
        3.2.2 水质情况定性评价
        3.2.3 实物量表定量修正
    3.3 实物量核算结果小结
4 崇明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初步核算
    4.1 崇明水资源资产功能与价值识别
        4.1.1 实物功能与价值
        4.1.2 生态功能与价值
        4.1.3 文化功能与价值
    4.2 崇明水资源资产价值量表
        4.2.1 价值量核算方法
        4.2.2 实物功能与价值核算
        4.2.3 生态功能与价值核算
        4.2.4 文化功能与价值核算
    4.3 价值量核算结果小结
5 基于“节水优先”的价值转化影响分析
    5.1 水资源资产价值转化路径
    5.2 2014~2017年水资源资产价值转化量
        5.2.1 实物价值转化量
        5.2.2 生态价值转化量
        5.2.3 文化价值转化量
    5.3 2014~2017年崇明水资源资产价值转化量总结
    5.4 节约用水影响价值转化的机制分析
    5.5 基于“节水优先”的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建议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广水徐家河水库环库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湿地生态相关概念
    2.2 湿地生态影响评价原则
    2.3 湿地生态影响评价理论
    2.4 公路建设的生态效应
    2.5 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影响
3 徐家河水库环库公路及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3.1 徐家河水库环库公路概况
    3.2 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3.2.1 地形地貌
        3.2.2 水文水系
        3.2.3 气候条件
        3.2.4 植物资源
        3.2.5 动物资源
        3.2.6 历史沿革
        3.2.7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3 公路与湿地公园位置关系
4 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影响评价模型构建
    4.0 评价单元及评价标准
    4.1 数据来源
    4.2 构建湿地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4.2.1 指标选取原则
        4.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2.3 指标分析
    4.3 构建湿地生态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4.3.1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4.3.2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 徐家河水库环库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影响评价结果
    5.1 单因素影响评价结果
    5.2 一致性检验及组合权重计算
    5.3 湿地生态影响综合评价结果
6 徐家河水库环库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影响恢复措施
    6.1 湿地生态恢复原则
    6.2 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6.3 湿地生态恢复措施
        6.3.1 景观恢复
        6.3.2 生物多样性恢复
        6.3.3 植被恢复
        6.3.4 水环境恢复
        6.3.5 水土流失防治
7 结论与展望
    7.1 创新点
    7.2 结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芍陂水利工程的历史
    1.1 芍陂水利工程的形成发展
    1.2 芍陂水利工程的功能发挥
    1.3 芍陂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2 芍陂水利工程及存在问题
    2.1 芍陂水利工程现状
        2.1.1 工程现状
        2.1.2 保护及发展利用现状
    2.2 芍陂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科学系统的宏观发展思路
        2.2.2 工程与文物遗址急待修复
        2.2.3 芍陂的综合利用效能急需开发
        2.2.4 管理制度尚待完善
3 芍陂的定位及保护与发展建议
    3.1 芍陂的战略定位
        3.1.1 战略定位目标
        3.1.2 战略布局
    3.2 芍陂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3.2.1 规划建议
        3.2.2 发展建议
        3.2.3 管理建议
4 结语

(9)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 田园综合体视角下的龙洞村景观价值分析
    1.1 龙洞村发展历史及现状
    1.2 龙洞村景观价值特征
2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景观保护规划
    2.1 乡村景观意象的梳理
    2.2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思路
    2.3 乡村景观空间格局规划
    2.4 重点景观设计
        2.4.1 多元活动中心
        2.4.2 乡村口袋公园
        2.4.3 特色街区
        2.4.4 景观活力轴
3 结束语

(10)西北半干旱河谷地区县域城乡统筹策略研究 ——以永靖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2.1 政策背景
        1.2.2 社会背景
        1.2.3 经济背景
        1.2.4 学科背景
        1.2.5 地域背景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1.3.1 相关概念
        1.3.2 研究范围
    1.4 案例简介——永靖县城乡发展概况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及章节关系
        1.6.1 研究框架
        1.6.2 章节关系
    1.7 本章小结
2 县域城乡统筹相关研究综述
    2.1 城乡统筹的理论思辨
        2.1.1 早期城乡整体发展相关理论
        2.1.2 中期城乡分割发展相关理论
        2.1.3 当代城乡融合发展相关理论
    2.2 县域城乡统筹的实践探索与思路总结
        2.2.1 县域城乡统筹实践的案例比较
        2.2.2 县域城乡统筹的一般做法
    2.3 本章小结
3 永靖县域城乡发展特征解析
    3.1 永靖县域城乡发展的影响因素
        3.1.1 自然生态——城乡发展的载体
        3.1.2 区位条件——城乡发展的关键
        3.1.3 历史基础——城乡发展的平台
        3.1.4 社会文化——城乡发展的灵魂
    3.2 永靖县域城乡发展的动力机制
        3.2.1 新经济环境——城乡发展的引擎
        3.2.2 政策引导与调控——城乡发展的催化剂
        3.2.3 道路交通与通达性——城乡发展的骨架
        3.2.4 产业转型与专业镇的建设——城乡发展的支柱
    3.3 永靖县域城乡空间分布规律
        3.3.1 “城聚乡散”的分布形态
        3.3.2 空间的封闭性与联系的单一性
        3.3.3 “中心密,周边疏”的分布形式
        3.3.4 城市的“跳跃”式发展
        3.3.5 环境容量和规模有限
        3.3.6 环境与资源的依赖性大
    3.4 永靖县城乡发展条件评析
        3.4.1 社会经济综合判断
        3.4.2 区位优势重点强化
        3.4.3 工业发展基础较强
        3.4.4 水资源丰富潜力大
        3.4.5 具备旅游腾飞资本
    3.5 西北半干旱河谷地区城乡发展的困境
        3.5.1 城乡发展内部困境
        3.5.2 城乡发展外部困境
    3.6 本章小结
4 永靖县域城乡统筹的统筹要点及框架
    4.1 县域城乡统筹的一般做法在永靖的适用性
    4.2 永靖县域城乡统筹的统筹要点
        4.2.1 要点一:生态环境问题
        4.2.2 要点二:人口迁移问题
        4.2.3 要点三:产业转型问题
        4.2.4 要点四:土地利用问题
        4.2.5 要点五:空间布局问题
    4.3 永靖县域城乡统筹的基本思路及框架
    4.4 本章小结
5 永靖县域城乡统筹的基础分析
    5.1 永靖县域城乡资源评价
        5.1.1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乡资源评价体系
        5.1.2 永靖县域城乡资源评价
    5.2 永靖县域城乡关系判定
        5.2.1 城乡关系的类型
        5.2.2 永靖县城乡关系判定
    5.3 本章小结
6 永靖县域城乡统筹的统筹战略
    6.1 区域战略定位与统筹目标
        6.1.1 战略定位
        6.1.2 统筹目标
    6.2 统筹战略
        6.2.1 生态保护战略
        6.2.2 产业发展战略
        6.2.3 空间布局战略
        6.2.4 土地利用战略
    6.3 本章小结
7 永靖县域城乡统筹的统筹内容
    7.1 空间发展统筹体系
        7.1.1 永靖县域生态移民构想
        7.1.2 城乡空间发展模式的确定
        7.1.3 城乡空间结构的确定
        7.1.4 城乡居民点布局引导
        7.1.5 城镇化水平预测的调整
        7.1.6 县域城乡体系的重构
    7.2 生态环境统筹体系
        7.2.1 城乡生态格局的构建
        7.2.2 城乡空间管制
        7.2.3 生态灾害防治
        7.2.4 城乡环境保护与整治
    7.3 社会经济统筹体系
        7.3.1 城乡产业发展
        7.3.2 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7.3.3 城乡综合交通布局
    7.4 资源利用统筹体系
        7.4.1 土地资源利用统筹
        7.4.2 水资源利用统筹
        7.4.3 旅游资源利用统筹
    7.5 本章小结
8 永靖县域城乡统筹的统筹实施
    8.1 统筹实施问题
    8.2 完善技术标准
    8.3 动态规划调控
    8.4 强化监督管理
    8.5 本章小结
9 结语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不足
    9.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专着书籍类
    期刊杂志类
    学位论文类
    其他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作者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四、三大水库的文物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两山”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空间布局策略研究 ——以荆州市八岭山镇为例[D]. 李敏锐. 长江大学, 2021
  • [2]客家小镇景观设计研究 ——以寻乌客家小镇为例[D]. 彭逸宁.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3]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D]. 黎秋莉.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4]佛子岭水库水利遗产及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D]. 刘姝洁. 安徽大学, 2019(07)
  • [5]基于“节水优先”的崇明水资源资产初步核算及价值转化影响分析[D]. 胡诗朦.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广水徐家河水库环库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影响研究[D]. 罗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7]坐公交游北京 平谷篇[J]. 符振彦. 旅游, 2019(04)
  • [8]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 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 水利经济, 2019(01)
  • [9]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J]. 范建红,莫悠. 工业建筑, 2019(01)
  • [10]西北半干旱河谷地区县域城乡统筹策略研究 ——以永靖县为例[D]. 申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三大水库文物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