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实施疼痛护理的可行性研究丁宝风

手外伤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实施疼痛护理的可行性研究丁宝风

丁宝风凡兰桂(通讯作者)

苏北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二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骨创伤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124例骨创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所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62例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两组患者资料,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1例(1.61%)明显低于参照组8例(12.9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59例(95.16%)明显高于参照组49例(79.0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骨创伤患者行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

对于骨创伤术后患者而言,由于长时间接受卧床休养,加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影响,将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通常发生于患者下肢部位。临床认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主要是受到血液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壁损伤等原因所致,特别是对于骨创伤患者而言,由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以及疾病本身的影响,将会导致患者术中流血量增多,加之患者患肢长时间受到制动,将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124例骨创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所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62例患者。其中,参照组男性32例,女性30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3.74±8.36)岁;研究组男性34例,女性28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3.93±8.57)岁。手术分型:37例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5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10例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两组患者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差异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术后加强对于患者呼吸道以及引流管的护理。同时,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并且观察患者的肢体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等变化情况。

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首先,对于大部分骨创伤患者而言,由于突发病情将会导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加之患者受到创伤后的疼痛刺激,过于担心手术结果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患者在此期间将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了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协助患者配合护理工作的展开,进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其次,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食物,切勿食用刺激辛辣的食物,多饮水,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的症状;最后,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减少对于患者下肢静脉以及相同静脉的反复穿刺,避免损伤患者的血管内膜,同时,叮嘱患者定期更换体位,每间隔2h更换一次,适当按摩患者下肢,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促进患者的静脉回流。

1.3临床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两组患者资料,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两组临床研究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为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

研究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1例(1.61%)明显低于参照组8例(12.90%),卡方值=5.871,P值=0.015,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59例(95.16%)明显高于参照组49例(79.0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1:

3讨论

深静脉血的形成作为骨创伤患者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认为,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内膜损伤以及血液凝固高等原因所致,对于骨折创伤患者而言,手术过程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加之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将会承担剧烈的疼痛感受,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加之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导致患者下肢静脉回流的速度较为缓慢,极大程度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并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3]。经过本次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1例(1.61%)明显低于参照组8例(12.9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59例(95.16%)明显高于参照组49例(79.0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由此可见,对于骨创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给予规范而又系统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骨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更加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潘文霞,谭文仪,陈秀编.舒适护理在术后骨创伤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191-193.

[2]张怀莉.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0):96.

[3]刘丽娜.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8,27(23):110-111.

标签:;  ;  ;  

手外伤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实施疼痛护理的可行性研究丁宝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