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到达时间差论文_曾玲,彭程,刘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号到达时间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间差,信号,门限,完整,直方图,视距,圆心。

信号到达时间差论文文献综述

曾玲,彭程,刘恒[1](2018)在《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的超宽带室内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UWB)信号具有极大的带宽和极高的时间分辨率,非常适合室内精确定位,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位算法是UWB定位的首选方法。针对非视距(NLOS)环境下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Chan算法对非视距误差进行鉴别和消减的TDOA定位算法。首先,利用Chan算法估计出移动目标的初始位置并计算出TDOA测量误差,然后对比误差门限进行NLOS鉴别和消减,最后再次使用Chan算法计算出移动目标的精确位置。仿真实验表明,增加定位基站个数、减小信号测量噪声和非视距误差,可以有效提高定位精度;与Chan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在只有一个非视距基站的情况下,均方根误差平均减小了39. 55%;在有叁个非视距基站的情况下,均方根误差平均减小了56. 06%。该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8年S1期)

王韶伟[2](2017)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基于线性调频扩频UWB技术的分析信号传输到达时间差(TDOA)的测距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井下施工环境恶劣以及复杂性的特点,导致井下煤矿作业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线型调频扩频UWB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分析其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7年11期)

杨翔,顾洪宇[3](2015)在《基于到达时间差直方图的信号分选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到达时间差(TDOA)直方图分析是电子支援侦察雷达信号主分选的基础;相关信号分选算法的性能与TDOA直方图脉冲重复间隔(PRI)检测门限的设定密切相关。为揭示PRI检测门限与TDOA直方图参数之间的关系,解决传统PRI检测门限依靠经验设定、无法灵活调整的问题,该文从分析TDOA直方图与脉冲序列的统计性质入手,推导了直方图稳定PRI、抖动PRI和参差PRI检测门限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基于TDOA直方图PRI检测的信号分选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杜天旭[4](2015)在《基于声信号到达时间差的被动式目标定位算法与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雷达等主动监测技术相比,被动式目标检测具有隐蔽性好、功耗和成本低等优势,在国防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声阵列是一种典型被动式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低空检测战场的车辆、直升飞机以及水中检测潜艇、军舰等军事领域。无线声阵列网络由于具有易于部署、远程监测等优势,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无线声阵列网络下的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目标定位和通信受限情况下TDOA估计问题。论文的主要贡献总结如下:1.针对完整/非完整信号的TDOA估计问题,本文研究了叁种估计算法:基于特征值分解的最大似然加权互相关(EDBML)、压缩采样联合互相关(CSBCC)和优化压缩采样联合互相关(ECSBCC)。EDBML算法面向完整信号,适用于具备强大无线通信能力声阵列节点。针对通信能力受限下的非完整信号,CSBCC算法可以避免非完整信号重构的误差传递,直接完成TDOA估计。然后进一步研究了优化后的ECSBCC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完整信号下EDBML算法能够高精度的TDOA估计;CSBCC和ECSBCC算法均可以胜任非完整信号的TDOA估计,ECSBCC算法精度有显着提升。2.针对基于TDOA的单/多目标定位问题,本文研究了叁种定位算法:基于圆心定位的最小二乘算法(CCB-LSE)、基于圆心定位的全局最小二乘算法(CCB-TLSE)和基于感知概率的多目标定位算法(SPBML)。首次利用同心圆半径差,推导出单目标定位解析解一-CCB-LSE算法,降低了计算复杂度。进一步,为了消除TDOA估计偏差引起的观测矩阵噪声,研究了改进的CCB-TLSE算法。利用感知概率和关联阈值,研究了SPBML算法,克服了多目标定位中’TDOA量测与目标的混淆对应关系问题。仿真结果表明,CCB-LSE和CCB-TLSE均可以实现高精度目标定位,CCB-TLSE的定位精度接近CRLB下限;SPBML算法在低算法复杂度下高概率的剔除鬼点,识别真实目标。3.为了验证上述算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本文自主设计开发了一套面向目标定位的无线声阵列系统。系统由多个基于八层PCB板的声阵列节点、汇聚节点、目标声源和一个具有强大运算能力的融合中心组成,具备完整/非完整信号两种工作模式。各个声阵列节点运行良好,系统能在实际场景中正常工作,表明按照设计搭建的声阵列定位系统能够在所设计的体系下正常工作。经过两种工作模式下系列的声目标TDOA估计与定位实验,表明完整信号下的EDBML算法和非完整信号模式下的ECSBCC算法达到了期望水平:多目标下SPBML算法的定位结果达到预期要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2-01)

蔡其亨[5](2013)在《云闪雷电脉冲信号的到达时间差估计与软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云闪雷电探测系统的时延估计的实现。时延估计是无源定位的关键技术之一,定位系统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延估计的精度。快速﹑准确的时延估计方法是时差定位系统的重要课题。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带有窗函数的互相关算法的精度和抗加性噪声干扰的能力,随后讨论了高阶累积量时差测量算法和LMS自适应时延估计算法,分析了算法的精度,抗加性噪声能力和适用范围。接着,针对基于非线性滤波的时延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KF能对高斯噪声下的线性系统进行最优估计,EKF能通过对非线性函数进行一阶泰勒级数展开将其线性化,进行次优估计。UKF使用了卡尔曼滤波的架构,以无迹变换来进行一步预测方程中均值和协方差的非线性传递,不需要计算雅克比矩阵和忽略高阶项。本文使用这两种算法进行时变时延估计,并比较了两种算法的精度。本文的第二部分首先从数据拼接﹑参考站选取﹑脉冲配对以及时延估计结果修正这些方面分析了时延估计程序在系统中的实现方法,然后介绍了程序设计中软件平台的搭建以及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随后,对观测结果的平滑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从逼近效果和RMS等方面比较了最小二乘滑动平均法和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平滑算法。本文的第叁部分通过定点双站实验和移动信源叁站实验,测试了系统的TDOA计算速度和估计精度,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通过定点双站实验验证了系统针对小范围区域的时差估计性能。同时,通过移动信源叁站实验验证了系统针对大范围区域的时差估计性能,并对系统探测网内区域误差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2-01)

张毅,汪纪锋,李柱[6](2001)在《移动通信信号到达时间差定位的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到达时间差 (TimeDifferenceofArrival,TDOA)位置估计是无线定位的一项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TDOA定位估计原理 ,阐述了基站任意分布时 (以叁基站为例 )的二维定位估计 ,以及在特殊情况下 ,即基站线性分布时的定位估计。最后 ,对叁基站TDOA定位估计及其定位精度进行了仿真 ,为第叁代移动通信无线定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01年07期)

信号到达时间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井下施工环境恶劣以及复杂性的特点,导致井下煤矿作业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线型调频扩频UWB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分析其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号到达时间差论文参考文献

[1].曾玲,彭程,刘恒.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的超宽带室内定位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8

[2].王韶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基于线性调频扩频UWB技术的分析信号传输到达时间差(TDOA)的测距模式[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

[3].杨翔,顾洪宇.基于到达时间差直方图的信号分选算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

[4].杜天旭.基于声信号到达时间差的被动式目标定位算法与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5

[5].蔡其亨.云闪雷电脉冲信号的到达时间差估计与软件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3

[6].张毅,汪纪锋,李柱.移动通信信号到达时间差定位的估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

论文知识图

有权图两基站信号到达时间差对接收机...不同传感器测量的信号时间差FIG.3-2...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个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发送节点到2个接收...信号到达时间差

标签:;  ;  ;  ;  ;  ;  ;  

信号到达时间差论文_曾玲,彭程,刘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