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衰变论文-王亚琼,李保春,邱玉耀

核衰变论文-王亚琼,李保春,邱玉耀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衰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衰变,高斯分布,实验数据分析,蒙特卡罗方法

核衰变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琼,李保春,邱玉耀[1](2019)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核衰变实验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衰变实验数据量大且具有随机性,鉴于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χ2和直方图检验法较为单一,本文在分析核衰变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MATLAB软件的分析方法:正态拟合、蒙特卡罗模拟以及蒙特卡罗拟合。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拟合结果及相关参数,表明以上方法可以用于实验数据分析,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更深入地理解核物理实验的物理过程及本质。(本文来源于《山西能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海兰花,陈伟[2](2016)在《再议“核衰变”和“核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引用了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核衰变"和"核反应"的内容,在简介学界对两者之间关系研讨情况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层面对核变化进行分析,得出"核衰变"和"核反应"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可衰变原子核自身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生的变化,后者是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变化,核衰变方程和核衰变对应,核反应方程和核反应对应;从"核子"层面对核变化进行分析,得出核变化又叫做"核子反应","核衰变"和"核反应"都属于"核子反应",通常情况下,核子反应可以分为自发反应和非自发反应两种类型。(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学物理》期刊2016年05期)

叶巍[3](2013)在《激发能相关的能级密度参数和重核衰变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裂变的随机模型,研究了能级密度参数在鞍点与其基态处的比值af/an在热核衰变过程中的作用。计算表明,af/an的大小能显着影响蒸发剩余截面及其自旋分布的大小以及裂变过程中热核的耗散行为。发现,能级密度参数对激发能的依赖性af/an(E*)能改变断点处的激发能对摩擦强度的敏感性。最后指出了af/an随E的变化对超重核的稳定性和散裂反应退激阶段描述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3年03期)

李永,方锦清,刘强[4](2011)在《用复杂网络建立核衰变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衰变指放射性原子核自发释放出某种粒子而最终转化为其他稳定核的过程,是认识原子核的重要途径之一。2004年Solé根据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构建了反应关系网络,并研究了其网络特性。同样,如果把核衰变中原子核看作是节点,核衰变关系使得不同原子核之间建立联系,这样就可以利用大量核衰变关系构建出核衰变网络,从网络科学的视角分析其网络(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1年00期)

王崇强[5](2009)在《匀强磁场中的“核衰变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止的衰变原子核,在匀强磁场中发生衰变,若衰变后放出的粒子和新核的速度垂直于磁场方向,则两者都将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今将原子核衰变与力电综合问题(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学物理》期刊2009年01期)

冯小勤,魏东旭[6](2008)在《核衰变统计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了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规律。理论分析结果、实验结果的直方图以及x2检验法的结论表明:核衰变的统计规律服从正态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学术研究)》期刊2008年28期)

黄小龙[7](2007)在《~(217)At核衰变数据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17At有2种衰变方式:β-和α衰变,其分支比分别是(0.0067±0.0024)%和(99.9933±0.0024)%。运用限权平均法(LWM)处理实验数据,给出了全套核衰变数据。评价推荐的半衰期(32.3±0.4)ms,(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7年00期)

黄小龙[8](2007)在《~(231)Th核衰变数据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31Th的衰变数据进行了评价推荐,给出了核衰变纲图及其全套数据。评价推荐的半衰期为(25.52±0.01)h,特征γ射线发射概率Pγ(84.21 keV)=(6.70±0.07)%,内转换系数由理论计算程序BRICC给出,其它评价核衰变数据采用了ENSDF分析程序的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7年00期)

周毅鸿[9](2008)在《基于核衰变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据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几乎所有的密码系统都需要不可预测的密钥进行加密,因此,如何快速得到真正的随机数成为当前人们迫切解决的问题。核衰变信号是自然界的真随机源,由核衰变得到的序列虽然是真随机序列但却不能满足均匀性和独立性要求。因此必须利用软件的方式加以优化。本文采用与伪随机序列异或方式对其进行优化。为了最大限度利用所得真随机数,笔者用VB开发了远程访问真随机源且能嵌入Web使用的控件。本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于核衰变信号的引入和获取及对输出的随机序列进行均匀性和独立性的处理,以及可以远程访问真随机源且能嵌入Web使用的控件设计。本文解决该课体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第一章:介绍了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虚拟仪器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开发技术。第二章:介绍数据采集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及如何利用LabVIEW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第叁章:介绍随机数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密码学的相关技术。第四章:介绍基于核衰变的真随机数发生器的设计。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均匀性和独立性的验证。第五章:介绍验证码生成器开发。详细介绍了Datasocket和ActiveX技术,以及基于ActiveX技术的Ⅵ网络化方案开发。(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5-01)

杨森[10](2008)在《核衰变数据的评价和~(113)In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关于~(90)Rb基态及同质异能态核衰变数据的评价,~(113)In的核结构及系统性研究讨论。文章前一部分介绍了核衰变的基本理论,在总结了核衰变数据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评价核衰变数据库(属于ENSDF库)的核衰变数据的评价方法。在收集了~(90)Rb及其同质异能态近50年的核衰变实验数据后,对其进行评价、计算、修改,最后得到更完整的结果并重新绘制了纲图。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布居原子核高自旋态的方法,并对几种原子核模型进行了阐述,回顾了目标核~(113)In的研究背景,说明了本工作的研究目的。在束γ谱学实验部分,简单阐述了实验原理,着重介绍了实验条件及流程,并对北京原子能院在束γ谱学实验的主要仪器及设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通过在束γ谱学来研究~(113)In的高自旋态。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通过重离子融合蒸发反应~(110)Pd(~7Li,4n),布居了奇A核~(113)In的高自旋态,束流能量为45MeV。进行了γ-γ-t符合测量和剩余放射性测量。通过离线分析,建立了~(113)In的能级纲图,提取了较强γ射线的相对强度,DCO系数。运用能量系统学方法,对~(111,113)In两个核素的πh_(11/2)侵入带的自旋重新进行了指定。通过动力学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曲线,对于Z=50核区奇A核πh_(11/2)侵入带的带交叉频率延迟进行了系统学研究,发现其性质与该区原子核的中子数N有着密切关系。并为此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01)

核衰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用了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核衰变"和"核反应"的内容,在简介学界对两者之间关系研讨情况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层面对核变化进行分析,得出"核衰变"和"核反应"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可衰变原子核自身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生的变化,后者是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变化,核衰变方程和核衰变对应,核反应方程和核反应对应;从"核子"层面对核变化进行分析,得出核变化又叫做"核子反应","核衰变"和"核反应"都属于"核子反应",通常情况下,核子反应可以分为自发反应和非自发反应两种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衰变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琼,李保春,邱玉耀.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核衰变实验数据分析[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

[2].海兰花,陈伟.再议“核衰变”和“核反应”[J].湖南中学物理.2016

[3].叶巍.激发能相关的能级密度参数和重核衰变性质(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3

[4].李永,方锦清,刘强.用复杂网络建立核衰变网络[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1

[5].王崇强.匀强磁场中的“核衰变问题”[J].湖南中学物理.2009

[6].冯小勤,魏东旭.核衰变统计规律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7].黄小龙.~(217)At核衰变数据评价[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7

[8].黄小龙.~(231)Th核衰变数据评价[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7

[9].周毅鸿.基于核衰变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D].厦门大学.2008

[10].杨森.核衰变数据的评价和~(113)In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

标签:;  ;  ;  ;  

核衰变论文-王亚琼,李保春,邱玉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