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运动论文_付赵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合作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村合作,乡村,新县,社会变迁,合作社,保甲,农村。

农村合作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付赵[1](2019)在《民国时期云南农村合作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的农村合作运动是在国民政府政令下开展的一场以救济农村经济为目的的运动。1927-1937年间,昆明就出现过以消费合作社为名的商店和以救济农村为目的的贷款联合会,但成效并不突出。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云南成为重要的大后方,云南省的农村合作运动才全面发展起来,并有后来居上之势。当时云南作为战时重要的大后方根据地,实行农村合作运动既是救济云南省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支援抗建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将农村合作运动作为复兴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的有益尝试出发,论述了云南省农村合作运动的基本概况,并讨论了在这一尝试过程中合作运动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本文以民国时期的云南省农村合作运动为研究对象,从云南农村合作运动推行的背景、政府对农村合作运动的制度设计(包括合作行政、合作组织、合作金融、合作教育四个部分)、农村合作运动的运行实态(主要是对重点合作业务实行情况的考察)以及合作运动对当时农村社会的影响四个方面来进行考察,通过各级合作行政机构的设立,各级合作社的组织,以及合作金融体系的建立由此而给予合作运动的资金支持和合作教育的宣传指导,最终促使整个合作业务的全面进行、重点展开这一思路,阐述了当时云南农村合作运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并分析了其在实施过程中对云南农村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例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云南农村传统借贷结构向近代转型,推进了农事生产,活跃了农村经济等。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促使云南农村合作运动最终归于沉寂,但是它仍是政府试图把云南农业与农村推向现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5)

李宝凤[2](2017)在《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合作运动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其统治过程中开展了农村合作运动,运动的开展根据当时的国内局面以及在农村的发展状况经历了准备阶段,部分开展阶段,逐渐推广阶段以及推行衰败中止阶段。农村合作运动的推行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现的农业危机与缓和各方矛盾有一定的作用,是一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次尝试,但它无法实现复兴农业经济的目的。虽然它不能扭转农村经济颓势的目标,但是推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启示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农村改革具有一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7年24期)

李靖莉,王爱民[3](2017)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的典型范例——论鲁北的棉花产销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实施棉花产销合作的重要区域和山东省推行棉花产销合作的开首之地,鲁北地区的棉花产销合作以棉花品种改良与棉花产销合作组织发轫之早、发展之快、数量之多、组织管理之成熟而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通过棉花产销合作,推动了棉花品种的改良与推广,提高了棉农的生产效益。但是,受时势等诸多因素影响,棉花产销合作结果仍不尽人意。(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7年09期)

成功伟[4](2016)在《“国家权力—乡村社会”视野下的四川农村合作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合作运动是国民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控制和整合乡村社会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在国家权力的"下沉"过程中,农村合作运动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运动,而是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体现。农村合作事业从"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倡导演变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运动的过程也是国家权力逐渐渗入乡村社会的过程;在四川推行新县制以后,保甲制度逐渐与川省农村合作制度融合在一起,政治目的优先于经济政策,"控制"取代了"自治",国民政府利用农村合作运动来控制川省乡村社会的政治意图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6年09期)

陈曦[5](2016)在《以合作运动为基础的改造农村经济的路径与模式研究——兼评《农村合作运动与小农经济变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1928—1949)》》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合作运动与小农经济变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1928-1949)》一书是一本探讨中国近代农村合作运动与小农经济变迁之间关系的佳作。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不仅能够从中总结中国近代合作运动对改造农村经济的经验,而且还能够为现如今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6年07期)

王鹏辉[6](2015)在《论国民党的农村合作运动(1919-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西方合作思想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国民党为了达到救济农村、复兴农业和反对共产党土地革命的目的,从五四运动时期,就开始努力传播以改良主义为基础的合作思想,推进以信用为主的合作运动。历经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等叁个阶段,最终在40年代,农村合作运动达到了最大规模。虽然这场运动对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不触动封建土地制度的前提下,仅靠政府自上而下地推行合作运动,以此来取代土地革命是注定要失败的。(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成功伟,吴丽君[7](2015)在《农村合作运动与近代四川乡村社会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的农村合作运动对四川近代乡村社会的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合作贷款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资金的匮乏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特产合作贷款使特产产销合作社得到了较大的推广,促进了四川经济作物生产区域的形成,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低利率的合作贷款有效地改变了传统乡村的借贷结构,是传统乡村社会借贷关系向现代转型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魏本权[8](2015)在《走近华北农村合作社的最新尝试与探索——评刘纪荣着《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纪荣所着《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一书,在对华北农村合作运动历程纵向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华北农村合作运动中合作组织的经营运行、合作体系的运行机制、合作制度的功能机理,在国家—社会关系的视野下讨论农村合作运动引起的乡村社会变迁。在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的研究上,该书弥补了以往学术界研究中的一大薄弱领域,是华北学研究的一部重要着作。在华北区域社会变迁研究层面,该书值得探讨的问题还应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与思路。(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陈丽珍[9](2015)在《二十世纪初期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启示——读《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20世纪二叁十年代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纪荣博士的新专着《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20世纪二叁十年代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研究》于2015年3月正式发行面世,笔者有幸较早读到这部38万字的皇皇巨着,看得出来,这是着者从事多年且用功颇深的一部着述,其中不少论述颇有见解。回顾历史或许更有助于展望未来,这本书对于当前中国农村蓬勃发展的合作事业或有不少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15年09期)

胡勇军[10](2015)在《20世纪20-30年代吴县农村合作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30年代,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农村合作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以及地方政府和基层公职人员的配合,吴县地方知识分子、社会团体以及广大民众都积极参与其中,合作社数量迅速增加。与江苏其他地区情况不同,吴县农村合作社主要以生产合作社为主,并较早成立了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水平位于江苏前列。尽管如此,由于农民的参与度不高,且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自主能力,合作社经营遭遇各种困难。(本文来源于《古今农业》期刊2015年02期)

农村合作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京国民政府在其统治过程中开展了农村合作运动,运动的开展根据当时的国内局面以及在农村的发展状况经历了准备阶段,部分开展阶段,逐渐推广阶段以及推行衰败中止阶段。农村合作运动的推行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现的农业危机与缓和各方矛盾有一定的作用,是一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次尝试,但它无法实现复兴农业经济的目的。虽然它不能扭转农村经济颓势的目标,但是推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启示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农村改革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合作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付赵.民国时期云南农村合作运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李宝凤.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合作运动的启示[J].山西农经.2017

[3].李靖莉,王爱民.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的典型范例——论鲁北的棉花产销合作[J].东岳论丛.2017

[4].成功伟.“国家权力—乡村社会”视野下的四川农村合作运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

[5].陈曦.以合作运动为基础的改造农村经济的路径与模式研究——兼评《农村合作运动与小农经济变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1928—1949)》[J].农业技术经济.2016

[6].王鹏辉.论国民党的农村合作运动(1919-1945)[J].陇东学院学报.2015

[7].成功伟,吴丽君.农村合作运动与近代四川乡村社会的变迁[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8].魏本权.走近华北农村合作社的最新尝试与探索——评刘纪荣着《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陈丽珍.二十世纪初期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启示——读《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20世纪二叁十年代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研究》[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

[10].胡勇军.20世纪20-30年代吴县农村合作运动研究[J].古今农业.2015

论文知识图

一1江苏合作社结构示意图(1929年)《孟泰肖像》石版为农民成群结队地报名入社"清末修建的农宅Fig1.6Residenceinthe...制度可能性曲线农民专业合作社异质性成员结构(邵科等,...

标签:;  ;  ;  ;  ;  ;  ;  

农村合作运动论文_付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