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因子论文_李鑫,赖子尼,杨婉玲,王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质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子,水质,管网,植物,入渗,安康,河网。

水质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赖子尼,杨婉玲,王超[1](2019)在《基于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的珠叁角河网水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中筛选出适合珠叁角河网的方法,该研究对2015年珠叁角河网的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数据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分析。运用自组织映射模型(SOM)从6种浮游植物评价指数中筛选出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指数4种相似性高的指数,将上述指数和环境因子的水质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溶解氧和氨氮的水质评价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城市周边与其他区域的空间差异,而总氮和总磷不适用于研究水域的水质等级评价;基于香农指数和生物量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城市周边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不适用于研究水域的水质等级评价。除总氮、总磷外,其他环境因子和4种浮游植物指数的评价结果均反映为研究水域水质整体良好,城市周边站位水质略差。研究表明,溶解氧、氨氮、香农指数、生物量指数是适合研究水域水质等级评价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评价指数。(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显丽,栾风娇,摆晓虎,白泽龙[2](2019)在《乌伦古湖上覆水水质因子与沉积物理化特性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乌伦古湖上覆水水质因子与沉积物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次对乌伦古湖8个(大湖5个,小湖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体水和沉积物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伦古湖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沉积物有机磷、沉积物总氮、沉积物硝态氮呈一定的负相关,表明高溶解氧的水环境下,有利于抑制沉积物释放氮、磷;水体中的硝态氮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水溶性硝态氮、氨氮以及总氮无显着相关关系,表明水体硝态氮的治理应放在外源治理;水体中的总磷与沉积物总磷和沉积物无机磷呈较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底泥中的总磷已经成为水体中总磷的来源之一。(本文来源于《新疆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3期)

赵振懿[3](2019)在《基于水生态采样结果分析的水质驱动力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主要河流的水生态的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和水文要素进行了分析,其主要驱动因子是COD、硝酸盐、电导率、总溶解固体、总磷、氨氮、总氮及河流宽度和水深,经过分析,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具有更好的水体健康程度。(本文来源于《水利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5期)

孟春芳,何长海,田珂宁,冯卫,穆玉珠[4](2019)在《卫河水系新乡段水质时空分异及污染因子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科学认识卫河水系新乡段的水质时空特征,识别出河流不同时空下的主要污染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2011—2016年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并识别出潜在污染源。结果表明,卫河水系新乡段主要污染源为点源污染,典型污染指标为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污染物。卫河水系中水库和石门河水质情况最好,大狮涝河、西孟姜女河及卫河市区以下河段水质污染严重。受点源和非点源影响,干流同一监测点的不同水期主要污染因子不同;受河流内外环境的影响,不同河段监测点的主要污染因子也不相同。干流主要污染因子为耗氧有机物、有机氮、有毒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氟污染物等,这些污染因子表征了工业点源和生活点源中的有机污染、工业点源中的氟污染和有毒有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面源污染、原生地质污染情况。(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娜,谷德贤,孟一耕,刘鑫,董玉波[5](2019)在《大沽排污口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与生物毒性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天津大沽排污河的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和生物毒性的相关性,于2016—2017年的3月、5月、7月、8月、10月、11月对大沽排污河流入渤海湾的最后一个闸口上游水质的COD、NH_3-N、TP、TN、SS、BOD_5、石油类(Oil)、生物毒性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大沽排污口的污染因子为COD、BOD_5、TP,COD和BOD_5与生物毒性呈正相关(P<0.05),TP与生物毒性不相关(P>0.05)。可探索运用COD和BOD5反映生物毒性水平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赵志超,尹海龙,郭龙天[6](2019)在《基于水质特征因子和物理优化模型的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解析与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地下水位地区,由于城市污水管网破损造成的地下水入渗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厂、泵站的运行费用,而且造成污水处理效率下降。此外,增加的水力负荷会占据管道蓄容量,严重影响系统的排洪防涝能力。然而地下水入渗点位分布广泛,现有入渗诊断技术难以达到较好的识别精度,开展大规模的管道修复工作势必造成人力和资金的浪费。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解析与定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水质特征因子和物理优化模型的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解析与定位研究方法,探究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先,采用基于化学质量平衡的水质特征因子法对污水管网系统进行总体的地下水入渗量解析,识别出入渗严重区域;其次,对入渗严重区域建立基于SWMM的排水管网数学模型,通过耦合微生物遗传算法,搭建具有自反馈机制的动态寻优模型,反演得到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的时空分布,并进行实地调研与验证。(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16)

吉正元,刘绍俊[7](2019)在《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因子及水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17年4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8年2月(冬季)抚仙湖浮游植物和部分水质理化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运用藻类生物学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抚仙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4属,绿藻在种类组成上占绝对优势。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存在明显变化,春季细胞密度最高(401.74×10~4 cells/L),其次为夏季(247.31×10~4 cells/L)和秋季(143.41×10~4 cells/L),冬季最低(88.98×10~4 cells/L)。浮游植物优势属在不同季节有所不同,各季节绝对优势属为伪鱼腥藻属(春季)、转板藻属(夏秋季)、小环藻属和蓝隐藻属(冬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一致,夏季值最高,分别为2.76和0.64,冬季值最低,分别为2.13和0.50。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D)变化与H′和J相反,冬季最高(0.945),夏季最低(0.922)。RDA表明,水温、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评价认为,抚仙湖水质处于贫中营养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冯鹏[8](2019)在《安康瀛湖水库水质理化因子及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综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康瀛湖水库位于安康市城区西南16km处,位于汉江主干道,是安康水电站大坝拦蓄汉江干流水体水形成的人工湖,具有供水、发电、防洪、航运、旅游和渔业等功能。水库运行后,以瀛湖水库网箱养殖为主的安康渔业发展迅速,据安康统计年鉴资料,2006年到2018年13年间,渔业产量从6687吨提高到41421吨,产值从0.88亿元到19.5亿元,年递增1.43亿元。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瀛湖水库作为其在汉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渔业的发展和水环境的保护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水质和积累瀛湖水库基础数据资料,本试验对瀛湖2015年-2018年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进行了监测,其中2015年7月-2016年6月每月监测一次、2016年8月-2017年6月每2个月监测一次、2018年每个季度监测一次。期间因瀛湖网箱拆除,2018年的采样点由往年的7个调整为6个。监测结果表明,各理化指标之间基本呈现周期性变化,个别指标如硫酸根离子、COD(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波动较大(p<0.05)。水温夏季最高,为34.29℃,冬季最低,为10.14℃;水体透明度平均2.38 m,冬季最高,为4.37 m;pH 7.39-8.90;Cl~-、Mg~(2+)、Ca~(2+)、SO_4~(2-)等含量及水体总硬度均符合地表水I类水质标准;水体溶解氧10.16 mg/L,接近饱和,COD含量5.60 mg/L,符合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水体总氮含量2.02 mg/L,超出地表水Ⅴ类水的标准;总磷含量0.36 mg/L,符合地表水(江河)Ⅴ类水标准;2018年检测到石油含量2.22 mg/L,超出地表水Ⅴ类水的标准。从浮游植物监测结果来看,2015-2016年,水体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37属41种,2018年发现浮游植物6门39种。2015-2016年浮游植物监测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密度在5月出现最高值,为176万个/L,其他月份均显着低于该值(p<0.05)。2018年结果显示,转板藻、实球藻、小球藻与镰形纤维藻等密度较大,其中春季实球藻、夏季小球藻、秋季镰形纤维藻、冬季转板藻密度较大,均属于绿藻门,说明水体营养丰富,藻密度在4月出现最高值为20万个/L。2015-2016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值为1.58,水质属于中度污染,J值为0.55,水体属于清洁-寡污型;而2018年H'值为3.19,水质较清洁,2018年J值为0.87,水体属于清洁型,2018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高于2015-2016年,水质整体有所改善。结论:1、安康瀛湖水库水质理化因子基本满足国家水质Ⅱ类水标准,水质逐渐在改善,个别因子有变差的趋势,如总氮、总磷指标;2、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及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指数说明了瀛湖水质逐渐在改善,水体适合鱼类生长。(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岳程鹏,李兴[9](2019)在《基于聚类分析的乌梁素海水质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乌梁素海水质因子相互作用关系和水体环境状况,更好地改善水质,采用2017年乌梁素海水质因子监测数据,基于复相关系数R型聚类分析法对水质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乌梁素海水质进行分类,分析了影响乌梁素海水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水质的意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水质因子分为4类,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总氮、总磷、叶绿素a反映湖水的富营养化程度,pH值反映湖水的碱度,电导率、盐度反映湖水含盐量,COD反映湖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氮磷比揭示出磷是乌梁素海藻类生长和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5期)

陈炳瑞,张震,付浩,涂杰,王彤[10](2019)在《基于水力模型的多因子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城市供水管网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其拓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增加了供水安全的难度。其中供水水质安全最为迫切,因此需要在供水管网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水质监测点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的问题,在单一的节点水龄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对管网水质的影响,利用北方某市供水管网水力模型进行水质监测点的优化布置方案设计,通过水力模拟软件,优化节点水龄法,设计出了基于多因子优化法的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程序。并对北方某市供水管网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水力模型的多因子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计算出的水质监测点位置与实际位置有43.75%的重合度,不仅覆盖了在常规管网运行中水厂及加压泵站等重点水质监测位置,也在供水分界线、管网中以及管网末梢增加了部分监测点,同时对污染事故的预警时间也比优化前短,效果明显。因此,在人工经验的基础上,以多因子法为补充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布置方法更有科学依据,考虑因素更加全面,布点更加合理。利用该方法分析供水管网工况,可为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工作提供较好的实施方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水质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乌伦古湖上覆水水质因子与沉积物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次对乌伦古湖8个(大湖5个,小湖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体水和沉积物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伦古湖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沉积物有机磷、沉积物总氮、沉积物硝态氮呈一定的负相关,表明高溶解氧的水环境下,有利于抑制沉积物释放氮、磷;水体中的硝态氮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水溶性硝态氮、氨氮以及总氮无显着相关关系,表明水体硝态氮的治理应放在外源治理;水体中的总磷与沉积物总磷和沉积物无机磷呈较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底泥中的总磷已经成为水体中总磷的来源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质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李鑫,赖子尼,杨婉玲,王超.基于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的珠叁角河网水质评价[J].南方水产科学.2019

[2].王显丽,栾风娇,摆晓虎,白泽龙.乌伦古湖上覆水水质因子与沉积物理化特性相关性研究[J].新疆环境保护.2019

[3].赵振懿.基于水生态采样结果分析的水质驱动力因子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9

[4].孟春芳,何长海,田珂宁,冯卫,穆玉珠.卫河水系新乡段水质时空分异及污染因子识别[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

[5].王娜,谷德贤,孟一耕,刘鑫,董玉波.大沽排污口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与生物毒性相关性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9

[6].赵志超,尹海龙,郭龙天.基于水质特征因子和物理优化模型的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解析与定位研究[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19

[7].吉正元,刘绍俊.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因子及水质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19

[8].冯鹏.安康瀛湖水库水质理化因子及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综合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9].岳程鹏,李兴.基于聚类分析的乌梁素海水质因子研究[J].人民黄河.2019

[10].陈炳瑞,张震,付浩,涂杰,王彤.基于水力模型的多因子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东江水样WQI与DO的线性回归图年以来胶州湾各类水质比例样点与水质因子的二维排序图水生物指标与主要水质因子间的R...干季相关水质因子WPI值的空间...南四湖湿地系统抗生素与主要水质因

标签:;  ;  ;  ;  ;  ;  ;  

水质因子论文_李鑫,赖子尼,杨婉玲,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