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制度论文_颜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鉴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司法鉴定,鉴定,制度,农机,农业机械,证书,法医学。

鉴定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颜旭[1](2019)在《如何确保农机试验鉴定新制度有效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9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有关负责人就《办法》实施以来农机鉴定系统贯彻落实《办法》的有关情况以及(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9-11-08)

冯玉,赵敏[2](2019)在《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价值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8年6月《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公布施行后,我国不再有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机构组织的医疗损害过错鉴定,而是统称为医疗损害鉴定,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开始了从双轨制向一元化的转变。笔者结合该《条例》及随后发布的《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探讨了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9年10期)

陈迎[3](2019)在《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采信制度的探究——以美国专家证据制度为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美国专家证据制度为借鉴,主要对其采信制度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刑事司法鉴定采信制度的现状、缺陷、科技快速发展下鉴定标准更新过慢等问题,进行了中美采信制度的对比,提出了一些司法鉴定采信制度的改进建议,意在使我国的采信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希望能够对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路径。(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8期)

王少仿,刘萍[4](2019)在《新时代司法鉴定救助制度的改革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当前,必须立足于依法治国背景,从启动模式、运用领域、对象与方式、实施程序等司法鉴定救助的实践运作出发,解决司法鉴定救助制度在立法层面、救助资源、救助对象和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司法鉴定救助制度的改革路径,强化相应的监管措施,唯有如此,新时代司法鉴定救助制度才能被完整地建立和更进一步健全。(本文来源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立勇,郑锦平,朱德全,罗光华,殷坤[5](2019)在《专家咨询制度在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中的现状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日益成为医疗纠纷案件的首选鉴定方式,对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人专业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弥补司法鉴定人临床医学专业性方面的不足,专家咨询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专家咨询制度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中虽对该制度作出了规定,但并不具有强制性;各地具体的操作方法也不统一。为保障医疗损害案件司法鉴定的专业性,专家咨询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司法鉴定》期刊2019年05期)

李嘉露[6](2019)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缺陷及完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产权诉讼中司法鉴定的结论对于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知识产权诉讼中,还存在鉴定程序和鉴定结果方面的制度缺陷,需要通过对鉴定程序及结果的监督管理实现知识产权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6期)

[7](2019)在《贯彻落实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改革精神 农业机械专项鉴定工作扎实推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发布后,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机试验鉴定机构主动入位,积极探索,勇于担当,狠抓落实,有效推动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改革落地实施,特别是农机专项鉴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福建省率先行动,结合本省农业生产实际,研究制定了《单轨式田间运输机》和《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设备》专项鉴定大纲,于今年2月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自(本文来源于《农机质量与监督》期刊2019年08期)

郭华[8](2019)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框架下的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基本定位:基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分析司法鉴定制度作为与证据制度和诉讼制度相互配合的一项司法制度。因其本身存在一些与现代诉讼观念和证据要求难以相容的因素,致使其与其他制度在相互配合时常出现紧张关系,甚至对司法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带来了消极影响。为此,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司法鉴定体制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对司法鉴定体制建设尽管具有破冰之功效,但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司法》期刊2019年07期)

陈如超,陈鲜瑜[9](2019)在《司法鉴定制度变迁四十年及其改革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79年至今,我国司法鉴定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制度变迁历程。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塑造的刑事司法鉴定格局,至今依然保留了侦鉴混同与司法鉴定的国家垄断主义等权力性特征;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奠定的民事司法鉴定的制度框架,则逐渐从权力型鉴定过度到司法鉴定辅助法官断案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双重功能局面。从整体而言,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特别是刑事司法鉴定制度需要根据当前诉讼制度改革的宏大背景进行相应调整。调整的趋势主要包括:不断强化司法鉴定的权利属性,以及继续弱化司法鉴定的权力色彩,实现当事人权利对公检法机关鉴定权力的有效制约;实现司法鉴定意见庭审质证的实质化;加强鉴定人权利与责任的体系化与匹配性。(本文来源于《证据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茜茜,杜瑀峤[10](2019)在《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研究:程序制度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档案开放是综合档案馆必须履行的义务,优化完善开放鉴定程序是我国档案开放面临的现实要求。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档案开放鉴定程序的法定依据和现行执行方式进行了调查和归纳梳理,发现目前档案开放鉴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解密与划控程序关系不清、"叁审"框架下职责分配不清、主体协作机制有待完善叁个方面,并以档案开放义务和档案不开放权利分析为核心,提出了一个档案开放鉴定的程序框架,并对其中的职责关系和协作机制进行了讨论,最终认为档案馆应在开放鉴定中更多地承担仲裁者角色。(本文来源于《档案与建设》期刊2019年06期)

鉴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18年6月《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公布施行后,我国不再有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机构组织的医疗损害过错鉴定,而是统称为医疗损害鉴定,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开始了从双轨制向一元化的转变。笔者结合该《条例》及随后发布的《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探讨了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鉴定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颜旭.如何确保农机试验鉴定新制度有效实施[N].农民日报.2019

[2].冯玉,赵敏.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价值构建[J].现代医院.2019

[3].陈迎.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采信制度的探究——以美国专家证据制度为借鉴[J].法制博览.2019

[4].王少仿,刘萍.新时代司法鉴定救助制度的改革路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9

[5].张立勇,郑锦平,朱德全,罗光华,殷坤.专家咨询制度在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中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司法鉴定.2019

[6].李嘉露.知识产权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缺陷及完善策略[J].法制博览.2019

[7]..贯彻落实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改革精神农业机械专项鉴定工作扎实推进[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

[8].郭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框架下的司法鉴定制度改革[J].中国司法.2019

[9].陈如超,陈鲜瑜.司法鉴定制度变迁四十年及其改革趋势[J].证据科学.2019

[10].杨茜茜,杜瑀峤.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研究:程序制度的构建[J].档案与建设.2019

论文知识图

10青年技能人才的期望模型其次,职...职业病诊断鉴定与工伤认定的比较新河:《简论医疗事故的司法鉴定制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发生过程中国台湾职业病认定及鉴定程序河南财经学院鉴定验收项目(9)

标签:;  ;  ;  ;  ;  ;  ;  

鉴定制度论文_颜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