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论文-姚新越,李昕睿,杨敏

马尔尼菲青霉论文-姚新越,李昕睿,杨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尔尼菲青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骨髓涂片,诊断

马尔尼菲青霉论文文献综述

姚新越,李昕睿,杨敏[1](2019)在《骨髓涂片诊断HIV阳性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j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m mameffei,PM)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PM是易感于有免疫条件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其患病人群主要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1])。近年来随着HIV感染的蔓延,PSM已成为AIDS患者(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梁丽卿,孔晋亮,王可,巫艳彬,卢桦崧[2](2019)在《经胸腔镜诊断胸膜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两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膜马尔尼菲青霉(PM)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胸膜PM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及误治。方法分析2例经胸腔镜诊断胸膜PM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并以"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或"马尔尼菲篮状菌/Penicillium talaromyces""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或"胸腔积液"或"胸膜/Pleura"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检索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两例患者均表现为咳嗽、咯痰、淋巴结肿大及皮肤损害;均为右侧渗出性胸腔积液,肺内有片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胸腔镜下取胸膜组织检查,一例病理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染色显示个别圆形酵母样阳性小体,另一例真菌培养示PM生长,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检索文献收集到4例详细报道经胸腔积液培养出PM,4例均有皮疹、淋巴结肿大(除1例未提及淋巴结)。结论渗出性胸腔积液、皮肤损害及淋巴结肿大可能是胸膜PM感染叁联征。经胸腔镜取病变胸膜检查为胸膜PM感染的有效诊断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吴颖涛,许星红,丁进亚,徐娟,汪芳[3](2019)在《血培养染色法快速鉴定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基层医院实现快速鉴定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osis Marneffei,PM)。方法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ame,AIDS)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培养液做革兰染色、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及墨汁染色,观察酵母样形态中有无腊肠样且有横隔的孢子。结果 PM在PAS染色中,菌体的胞壁和横隔染成明显的紫红色,胞内容物不易着色;在革兰染色中,菌体呈深蓝色圆形或卵圆形,横隔不着色;墨汁染色中可见酵母样孢子。结论在基层医院中,AIDS病人血培养阳性,取其培养液涂片中发现腊肠样、不出芽、有横隔的真菌可初步鉴定为PM,简单易行,比单纯培养法可提前3~5 d提示临床。(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吕张红,袁妞,徐美[4](2019)在《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1例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根据患者疾病不同阶段做好针对性心理护理,加强皮疹护理、淋巴结活检创口护理、发热护理和药物治疗的护理。经治疗护理患者咳嗽缓解、肺部病灶少许吸收好转、全身皮疹减轻、复检未见马尔尼菲青霉菌,予以出院。(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9年03期)

石秀东,黄诗雯,詹艺,何欣源,周粟[5](2019)在《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CT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52例AIDS合并PSM患者中,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或斑片影19例(占36.5%)、实变影7例(占13.5%)、粟粒结节(≤5mm)25例(占48.1%)、结节(>5mm,≤3cm)16例(占30.8%)、肿块(>3cm)1例(占1.92%)、空洞7例(占13.5%)、支气管扩张7例(占13.5%)、肺间质病变31例(占59.6%)、心包积液5例(占9.6%)、胸腔积液11例(占21.2%)、胸膜增厚23例(占44.2%)、纵隔淋巴结肿大32例(占61.5%)。病变累及双侧肺38例(占73.1%)、累及肺段数≥2者42例(占80.8%)。6例肺部无病变,但临床表现均异常。结论:AIDS合并PSM患者的胸部CT常见征象为磨玻璃密度影或斑片影、粟粒结节或结节、间质病变、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磨玻璃密度影、散在多发随机分布的粟粒结节或结节、肺间质病变、病变多为双肺、多叶段分布较具特点,结合发热、特异性"脐凹"样皮疹、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个/μL等特征,可高度提示该病诊断。(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王星,董明亮[6](2019)在《33例艾滋病伴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其对抗真菌治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福建泉州地区艾滋病患者伴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特点、特征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艾滋病伴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33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性霉素治疗组19例和伏立康唑治疗组14例;分析其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体征发生的特点,以及抗真菌治疗后存活率的差异。结果:经两性霉素与伏立康唑分别治疗后,伏立康唑治疗组的存活率高于两性霉素治疗组,但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伴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在临床上没有典型的特征,初期发现并及时接受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均为治疗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有效药物,但在艾滋病晚期患者伴马尔尼菲青霉菌病,采用伏立康唑部的安全性较两性霉素有较大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1期)

林巧清,傅锦坚[7](2019)在《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发脓毒性休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人体所致的一种罕见的深部真菌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我国的广东广西地区,马尔尼菲青霉菌是少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免疫功能抑制或缺陷者,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目前,关于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报道以成年HIV阳性患者居多,HIV阴性患者病例报道不多,儿童更为少见[1-3]。脓毒症是ICU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高世华,池细俤,李国玉,吴文辉[8](2018)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临床特点,总结实验室检测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1某院收治的13例PSM病例的临床特点;并对马尔尼菲青霉菌(PM)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AIDS、肾移植后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易患PSM;本地区PSM发病无季节性和旱雨季的特征。PSM患者血清CRP、SAA水平显着升高,均值分别为49.83mg/l、119.19mg/l;7例血清AST异常的患者中6例AST/ALT>1;5-氟胞嘧啶等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50和MIC90值较低。结论加强易感人群的管理以降低PSM发病率;CRP及SAA可以做为PM感染的敏感标志物;AST>1×ULN且AST/ALT>1可做为PSM患者肝脏病理变化的辅助指标;重视血液或骨髓涂片中PM的形态学检测、延长真菌培养观察时间可减少漏检;PM药敏试验时应平行进行菌落计数以提高药敏试验的重复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8年11期)

赵瑾,方芳,乐英棒,李一荣,郭清莲[9](2018)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特征,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4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63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中发热、肺部感染和口腔损害的比率分别为90.5%、68.3%、47.6%;感染患者中血培养和骨髓培养平均报告时间分别为5.6 d和4.9 d;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CD4/CD8值、白蛋白和白球比值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96.8%、50.0%、98.4%、100.0%、91.9%和98.4%,而降钙素原升高和真菌1,3-β-D葡聚糖定量试验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91.2%和59.5%;39例(61.9%)患者经抗真菌治疗好转出院。结论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如果出现高热症状,且降钙素原或真菌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CD4/CD8值显着下降,要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感染。(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8年19期)

王伟华,郑逸华,毛毅然[10](2018)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艾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关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或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报道并不少见,但是艾滋病同时合并上述两种机会致病菌感染的病例罕见报道。现报道江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马尔尼菲青霉病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农民,因"乏力1年,消瘦3月,发热1周"于2015年4月17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18年05期)

马尔尼菲青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胸膜马尔尼菲青霉(PM)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胸膜PM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及误治。方法分析2例经胸腔镜诊断胸膜PM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并以"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或"马尔尼菲篮状菌/Penicillium talaromyces""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或"胸腔积液"或"胸膜/Pleura"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检索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两例患者均表现为咳嗽、咯痰、淋巴结肿大及皮肤损害;均为右侧渗出性胸腔积液,肺内有片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胸腔镜下取胸膜组织检查,一例病理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染色显示个别圆形酵母样阳性小体,另一例真菌培养示PM生长,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检索文献收集到4例详细报道经胸腔积液培养出PM,4例均有皮疹、淋巴结肿大(除1例未提及淋巴结)。结论渗出性胸腔积液、皮肤损害及淋巴结肿大可能是胸膜PM感染叁联征。经胸腔镜取病变胸膜检查为胸膜PM感染的有效诊断途径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尔尼菲青霉论文参考文献

[1].姚新越,李昕睿,杨敏.骨髓涂片诊断HIV阳性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J].海南医学.2019

[2].梁丽卿,孔晋亮,王可,巫艳彬,卢桦崧.经胸腔镜诊断胸膜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两例并文献复习[J].新医学.2019

[3].吴颖涛,许星红,丁进亚,徐娟,汪芳.血培养染色法快速鉴定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

[4].吕张红,袁妞,徐美.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的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9

[5].石秀东,黄诗雯,詹艺,何欣源,周粟.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9

[6].王星,董明亮.33例艾滋病伴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其对抗真菌治疗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

[7].林巧清,傅锦坚.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发脓毒性休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9

[8].高世华,池细俤,李国玉,吴文辉.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检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

[9].赵瑾,方芳,乐英棒,李一荣,郭清莲.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8

[10].王伟华,郑逸华,毛毅然.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

标签:;  ;  ;  ;  

马尔尼菲青霉论文-姚新越,李昕睿,杨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