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行业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发酵行业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郭艳王敏路福平肖冬光乔长晟天津科技大学300457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而实现模式转变的根本是创新,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多层次人才。本文以培养发酵行业拔尖人才为目标,通过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与创新教学平台,对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进行了改革实践。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发酵行业拔尖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和发展趋势,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现阶段,我国各类高校都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而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则将培养行业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旨在突出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旨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佼佼者,使其在未来能够成为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结合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我国发酵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以培养发酵行业拔尖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实践新的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一.发酵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与现状

1.发酵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发酵工业作为生物工程产业化的具体表现,在我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酵工业不仅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而且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解决“三农”问题和就业率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20年的发展,我国发酵工业的产业规模已居于世界前列。2009年发酵工业实现产值近8000亿元,规模企业数达到8000家左右,主要大宗发酵产品味精、柠檬酸、赖氨酸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5%、60%和50%以上。随着生物工程的快速发展,发酵工程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氨基酸、有机酸、酵母、酒精、传统调味品,而且渗透在生物制药、生物功能食品、环境保护、生物化工产品和循环经济等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已成为多种发酵产品的“世界工厂”,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发酵工业已形成了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业网络,发酵工业及相关从业人数近1000万人,玉米、水稻、小麦等发酵原料的生产供应涉及近3亿农村人口,发酵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和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在“十二五”期间,发酵工业将继续保持其较快的发展态势,主要发酵产品的产量、产值将保持10%~15%的增长率,将在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发酵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发酵工业的发展,作为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主力军,我国高等学校应将培养以工为主、符合行业需求,具有开发市场创新产品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作为现阶段发酵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使命。但由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等原因,现阶段存在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发酵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而影响毕业生在发酵行业内就业的现实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高校对于发酵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合企业现实需要;二是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就业岗位所需能力不完全契合;三是工程训练、创新教育与企业需求相关性不强;四是工科教师教育背景普遍存在理论化倾向,其工程从业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导致工程实践类教育课程教学水平下降,影响了发酵行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

3.天津科技大学发酵工程人才培养教育背景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发酵工程专业,它是全国最早建设的发酵工程专业之一1998年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生物工程专业,2009年生物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天津市品牌专业。本专业依托的发酵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天津市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建设学科。学院同时拥有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食品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发酵工程行业技术中心、科技部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标准化整理及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酿酒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和氨基酸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等教学科研平台,强劲的学科优势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

针对“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扬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我们一直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科学素养高(即“两强一高”)的发酵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依托传统的发酵工程优势与特色,逐渐形成了基础实验技能(基础课实验)-专业实验技能(专业课程实验)-职业技能(酿酒师、发酵工职业技能鉴定)-创新实验技能(海河杯、大学生挑战杯、诺维信创新竞赛等)四位一体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由单元操作实验到专业综合试验再到中试规模的连续化生产实际操作和由单一设备设计到复杂系统设计的循序渐进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链,全方位的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创新培养体系

首先,重点加强了实验教学建设。“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结合工科专业特色,我们确定了实验教学是工程类专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最基础的手段。

充分发挥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法合营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天津市食品与发酵工程教育中心的辐射作用,以及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带动作用,我们构建了具有发酵工程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基础实验技能-专业实验技能-职业技能-创新实验技能组成的完整的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通过对由实验技能培养、工程能力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体系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完善,在夯实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确保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统筹协调,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目前已形成了由基础实验、生物工程工艺实验、毕业论文、职业技能培训、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构成的实验能力培养体系。

2.组织创办及参与各类创新科技竞赛

创新科技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将创办、参与各类创新科技竞赛作为培养发酵行业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形成了包括“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计划竞赛在内的国家、市级、校级和院级科技创新活动的四级层次创新竞赛平台。其中以董事会成立为契机,组织开展了诺维信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创意大赛、“海河杯”生物科技创新竞赛等各类实验创新竞赛等,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科研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显著提高。

诺维信"酶好明天"三校联合创新大赛前身为诺维信"酶好明天"泰达创新奖,是由诺维信公司与生物工程学院联合搭建的大学生创新平台。至今天津科技大学已有336个参赛团队、40余位专业指导教师和130项优秀作品参与了此项创新大赛。自2011年始,创新大赛参赛范围扩展到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现在诺维信三校联合创新大赛已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分享创新智慧的重要科技竞赛平台。

“海河杯”生物科技创新竞赛由国家教学名师贾士儒教授发起,是一项面向全体本科生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此竞赛要求参赛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寒假期间调研当地所产的传统发酵食品或传统食品,挖掘我国的传统食品特别是传统发酵食品特点,拟写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该食品的名称、历史沿革、起源及现行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当地最有名的生产企业(家族)等方面,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3.搭建坚实的工程实训教学平台

结合发酵工程类专业特色和滨海新区生物产业的特点,我们以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董事会为依托,完善了校内教学实验室建设,新增了多家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搭建了坚实的工程实训教学平台,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专业和产业的“无缝对接”。

一方面完善了校内中试生产实验室建设。校内中试生产实验室包括好氧发酵、厌氧发酵、果酒酿造、分离提取、精制纯化等中试系统,涵盖生物工程产业上中下游各个生产环节,可根据需要,通过不同设备间的有效无缝对接,进行微生物发酵、分离提取、精制纯化、终端产品制造等生物产品全过程的中试生产试验。其功能包括实习、课程教学、典型生物产品生产实践、创新科学研究等。在实验室中,每个学生都将动手参加某种典型生物产品从原料处理、发酵、分离提取到成品制造的整个生产过程,从而强化其对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另一方面,以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董事会成立为契机,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基于学院董事会平台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7家,其中校企共建的中法合营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结语: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以培养轻工发酵行业拔尖人才为目标,构建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搭建了坚实的工程实训教学平台,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及天津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计划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中均多次获奖,取得历史性突破。

参考文献

【1】谢克昌.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5):1-5.

【2】夏金兰.生物工程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4):62-63,66.

【3】李元元,李正,徐向民.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132-134.

基金项目: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编号:B05-0817):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标签:;  ;  ;  

发酵行业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