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山东省临沂市住房保障中心山东276000

摘要:一直以来,保障性住房是为了满足收入较低者、毕业大学生以及外来打工者等特殊人群的基本需求。随着保障性住房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其实际的要求也更加的关注。在保障性住房中,绿色建筑设计是其主要的方面,如何才能够完善其设计,就成为需要重点探讨的环节。本文在分析绿色建筑设计对保障性住房重要性的基础上,并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

一、保障性住房的主要类型概述

1、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性,拥有经济适用房的居民有着有效的产权限制,并且经济适用房是我们国家政府对实行优惠政策下的房源的一种,其主要适用于经济收入低,还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住房困难的家庭。

2、廉租房。所谓的廉租房主要是有政府进行出资建筑的,在房屋租用过程中,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收取较低的租金,廉租房主要适用于收入相对比较低,并且急需租房的家庭。

3、公共租赁房。公共租赁房也是政府建设进行出租的一种房源,与廉租房有着一定的区别性,表现为适用对象不同,公共租赁房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缓解外来人员住房困难以及就业大学生住房困难的问题。

4、定向安置房。定向安置房主要是城市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给被拆迁的住户提供必须的补偿所建造的房屋。

5、安居商品房。其主要是经济适用房中的一种变现形式,主要是为了实现安居工程所建筑的房屋,其主要是通过地方自筹资金以及国家安排贷款而建筑的房屋。

二、绿色建筑设计对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

保障性住房也可以称之为政策性住房,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关注民生问题,作为人口大国,针对现阶段的买房难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所以,在政府的要求下,保障性住房建筑规模逐渐增大,随之的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升。我国一直都在提倡绿色产业,现阶段不仅仅是表现在环境上,更多是体现在建筑上,绿色建筑作为必经之路,同样也是发展趋势。在这一种发展趋势的引导下,想要持续地进行绿色建筑,并且不断地提升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度,就会直接形成一种全新的形式——保障性住房与绿色建筑的相互结合。这一种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新形势,不但可以将社会的发展同环境保护相互结合起来,还能够利用相互的发展与相互促进,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得以传播,但是现阶段涉及施工的程度相对偏低。所以,在进行保障性住房设计的时候,绿色建筑设计依旧处于初期阶段,已经成型的建筑数量偏少。所以,了解绿色建筑设计对于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三、综述运用准则

1、因地制宜准则。因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其自身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对于整体的建设成本控制要求较高。在设计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期间,要求广大设计师能够充分考虑到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总体建造成本基础上,来进行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综合设计。因此,广大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设计师若想更好地利用绿色建筑物设计手法来设计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就必须严格遵守因地制宜这一准则,充分地利用绿色建筑物设计手法,本着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降低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总体建造成本。同时,还需尤为注重以下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及能源的利用,以更好地控制好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建造成本,赋予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以绿色节约化的功能特性。

2、被动技术的优先准则。因在绿色建筑物设计手法当中,主要是由被动技术与主动技术这两种方法。故在利用绿色建筑物设计手法,进行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广大设计师应当本着被动技术的优先这一运用准则,在保障性的住房建筑物总体布局设计期间,充分地利用现场周边的日照、风环境、室外的绿化等自然资源,优先择取被动技术。该被动的技术主要包含着自然的采光及通风、总体布局、平面布局等,具有着投资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较小等各项优势。

四、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

1、景观设计与场地选址。在确定建筑施工场地之后,就需要重点的掌握施工场地的生态环境、土壤、地质、水质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而确保保障房建筑同自然环境能够实现相互的统一与协调。具体而言,就需要考虑到:第一,在设计保障房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保护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预防,针对暴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防范水土流失的问题。第三,防范出现热岛效应。第四,针对绿地的面积,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基础条件。第五,针对建筑绿地资源,还需要做好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够满足局部环境的保护,从而降低噪音,防范不利因素带来的污染。

2、保障房平面设计。所谓保障房的平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房屋本身的间距设计、朝向设计以及平行布置,只有通过合理的保障房设计,才能够让房屋获取大量的阳光,进而在寒冷的冬季,确保阳光长时间的照射。同时,保障房本身的形体也会直接的影响建筑物的能耗。在相同的条件下,保障房体型越大,那么也会相对应的扩大单位空间的散热面积,这样就会产生更高的能耗。在相同的保障房建筑体积情况下,分散的布局方式相比集中式的布局形式,这样所消耗的热量更大。基于节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设计保障房建筑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到中高层以及高层建筑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合理的控制层高,从而减少外墙本身的面积。在确定保障房层高之后,就可以针对房屋的建筑面积,满足同节能楼层原则的相互适用性。防范保障房出现凹凸变化,通过常规的布局形式,通过现场资源条件的合理利用,就能够积极的改善室内环境,最终满足能源消耗的控制。

3、保障房节能设计。一直以来,建筑行业都是能源高消耗的行业,就相应的调查研究表明,基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建筑物占据的能源消耗占据1/3,就我国来看,在整个能源消耗之中,建筑能源消耗占据1/4左右,并且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如果没有采取相对应的改善措施,那么还可能会提升40%左右。所以,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而言,其核心就在于建筑的节能。基于建筑物本身的构成形式来看,建筑能源的消耗主要来源于维护结构本身的传热耗热量,建筑物外墙本身的传热消耗在整体的建筑能源消耗之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就需要选择高效保温的墙体,这样才能够帮助建筑物降低能源的消耗;另外,建筑物本身的窗户也是出现较高耗热量的构成部分,通过窗户的保温性能以及气密性的提升,也能够满足建筑物的节能需求。在进行保障性住房的节能设计中,需要结合多门学科,结合多个部门来进行彼此的配合,这样才能够基于实际的情况出发,选择合理的绿化节能设计规划防范,在室内热环境具有相同参数的前提下,保持更好的房屋性能。同时,在设计保障性住房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高效隔热的外墙与屋面体系的设计,这样才可以通过高性能的玻璃、门窗以及幕墙的选择,让建筑本身根据高效性和节能性,进而帮助保障房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

结语:我国城市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以及绿色建筑,应该提高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的实用性,提高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在城市建筑中的比例,提升人们对于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度。以绿色、环保、生态为设计理念的绿色建筑,必将影响城市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为城市建设和节能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杰,张明明.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1(04)

[2]田慧峰,阮建清,张欢.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及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6,30(04)

标签:;  ;  ;  

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