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惯量论文_孙成志,王建平,俞凯,田园,张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动惯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惯量,永磁,角加速度,算法,观测器,转子,断路器。

转动惯量论文文献综述

孙成志,王建平,俞凯,田园,张宇[1](2019)在《增程器发动机飞轮-电机转子转动惯量的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增程器的动力学性能,实现增程器的轻量化设计目标,通过增程器总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和MATAB软件的二次拟合得到了增程器发动机飞轮-电机转子转动惯量在增程器总体转动惯量中所占的比例,借助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转动惯量与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了发动机飞轮与电机转子转动惯量的最佳匹配。(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皖君,陈静,杨帆,王东[2](2019)在《机械转动惯量电模拟控制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角加速度控制法和扭矩控制法下测功电机的动态模型,根据转动惯量的物理定义提出等效惯量作为电模拟系统控制方法的评价依据,频域对比分析表明:在测功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特性相同的情况下,角加速度控制法的模拟精度和响应速度优于扭矩控制法,信号延迟对惯量电模拟的精度和响应速度有明显影响,且扭矩控制法对延迟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12期)

王维光[3](2019)在《扭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扭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实验中,通常将"几何法"与"扭摆法"相互交织,导致实验过程逻辑混乱.本文提出删除用"几何法"倒推"扭摆法"中弹簧扭转常数K值这一环节,改用"定义法"直接测量K值,从而将"几何法"与"扭摆法"隔离,并重新设计了实验内容,使实验条理更加清晰.(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9年11期)

张祥宇,李凌斐,边子轩[4](2019)在《基于混合静止能量的虚拟转动惯量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在频率动态变化过程中,建立蓄电池的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的电容储能与同步发电机的机械动能间的能量转换关系,阐述源于2种静止能量的混合储能系统的虚拟转动惯量的定义。其次,根据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利用2种储能单元间的功率协同调节,提出含电池储能与电容储能的虚拟转动惯量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监测系统频率波动,根据2类储能元件的功率调节特性及荷电状态,协同调用2种静止能量,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组的惯性响应。最后,通过搭建含混合储能的光伏微电网仿真系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混合储能设备中存储的静止能量快速虚拟出惯性响应,显着改善系统频率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欧元锦[5](2019)在《两种测量刚体转动惯量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扭摆法和叁线摆法分别测量圆柱和圆筒的转动惯量。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发现扭摆法更为精确。并对叁线摆误差偏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公安海警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田峰,林荣文,吴雅琳[6](2019)在《基于CMPSO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动惯量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种具有很强非线性的动态系统,在工业驱动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时辨识转动惯量对于高精度PMSM系统控制和稳定性状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转动惯量识别方法精度较低。在传统离散模型参考自适应理论基础之上,用柯西变异粒子群优化(CMPSO)算法代替待辨识参数自适律设计环节,以实现PMSM转动惯量识别。该转动惯量辨识方法充分利用了CMPSO算法的快速高效收敛性,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了可行性、正确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李慧敏,于兴林[7](2019)在《基于稳定图算法的发电机转动惯量参数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精确检测PSS试验中发电机转动惯量参数,提出了一种小波变换和稳定图相结合的新算法。运用小波变换对小干扰扰动下的功率信号进行消噪处理。运用稳定图算法确定预处理后的功率信号分量的频率和阶数,根据功率信号频率和阶数与转动惯量之间的代数关系实现转动惯量参数的辨识。仿真结果表明,与理论算法相比,方法采用的需要收集数据较少,且与实际功率波形较为接近。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董瑞琦,吴爱国,张颖,贺亮[8](2019)在《转动惯量存在不确定性的挠性航天器动态自适应滑模姿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存在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挠性航天器,首先构造了一个部分状态观测器估计挠性模态,然后设计自适应律对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组成的函数的上界进行估计。最后,在设计的观测器和自适应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挠性航天器的基于部分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滑模姿态稳定控制律。采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在挠性航天器存在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时,所设计的自适应滑模姿态控制律能使闭环航天器姿态系统稳定。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飞控与探测》期刊2019年05期)

姚楠,蔡志鹏,张芙铭,饶开友,徐明奇[9](2019)在《转动惯量对水下发电机透平的转化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了3组不同转动惯量的微型水下发电机叶片.以转动惯量为唯一变量在自制水槽中进行了模拟低流速下的发电转换实验,并定性测量计算出不同转动惯量下的透平转化效率.实验证明:在叶片形状大小不变且浮力大于重力的情况下,水下发电机透平的转化效率会随着转动惯量的增大而提高.(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宋广民,韩国辉,刘宇,郭良超,惠勇锋[10](2019)在《转动惯量对断路器弹簧机构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断路器是电网系统的重要开关设备,50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断路器通常采用弹簧操动机构作为其驱动装置。提高弹簧操动机构的输出效率,降低弹簧操作功,能够改善弹簧操动机构零部件的受力状况,对提高断路器开关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的运动零部件转动惯量进行分析,通过仿真优化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得到运动零部件转动惯量对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性能的影响,为后续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的设计与优化指明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09期)

转动惯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在角加速度控制法和扭矩控制法下测功电机的动态模型,根据转动惯量的物理定义提出等效惯量作为电模拟系统控制方法的评价依据,频域对比分析表明:在测功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特性相同的情况下,角加速度控制法的模拟精度和响应速度优于扭矩控制法,信号延迟对惯量电模拟的精度和响应速度有明显影响,且扭矩控制法对延迟更为敏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动惯量论文参考文献

[1].孙成志,王建平,俞凯,田园,张宇.增程器发动机飞轮-电机转子转动惯量的匹配[J].新乡学院学报.2019

[2].王皖君,陈静,杨帆,王东.机械转动惯量电模拟控制方法的比较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3].王维光.扭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改革[J].大学物理.2019

[4].张祥宇,李凌斐,边子轩.基于混合静止能量的虚拟转动惯量控制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5].欧元锦.两种测量刚体转动惯量方法的比较[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9

[6].田峰,林荣文,吴雅琳.基于CMPSO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动惯量识别研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7].李慧敏,于兴林.基于稳定图算法的发电机转动惯量参数辨识[J].电气自动化.2019

[8].董瑞琦,吴爱国,张颖,贺亮.转动惯量存在不确定性的挠性航天器动态自适应滑模姿态控制[J].飞控与探测.2019

[9].姚楠,蔡志鹏,张芙铭,饶开友,徐明奇.转动惯量对水下发电机透平的转化效率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宋广民,韩国辉,刘宇,郭良超,惠勇锋.转动惯量对断路器弹簧机构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J].高压电器.2019

论文知识图

七自由度整车悬架模型二次元件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方块图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关系横向质量块-弹簧元等效模型无量纲承载力和流量随转速的变化2-20 无量纲刚度和阻尼系数随油腔体积参...

标签:;  ;  ;  ;  ;  ;  ;  

转动惯量论文_孙成志,王建平,俞凯,田园,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