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近纪论文_刘成林,余小灿,徐海明,王春连,袁学银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近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青藏高原,盆地,地层,冀中,年代,南雄,跳鼠。

古近纪论文文献综述

刘成林,余小灿,徐海明,王春连,袁学银[1](2019)在《华南陆块白垩—古近纪古盐湖卤水型锂矿特征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具有丰富的锂资源(李建康等,2014),但主要是硬岩型和高镁/锂比的第四纪盐湖卤水型(Li et al.,2018)。由于交通、成本与技术等问题,中国硬岩型锂矿床还没形成大规模、高效益产能,而盐湖锂资源以柴达木东、西台盐湖和察尔汗盐湖为主,虽然已建成较大规模的产能,但因镁/锂比值高,生产成本很高。因此,在中国东部寻找具有低镁/锂比值的卤水锂资源是满足我国锂盐旺盛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白垩纪-古新世时期,中国东部地区经历了重要的陆内伸展张裂活动,发育大量中新生代陆相红层盆地,(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邓涛,吴飞翔,王世骐,苏涛,周浙昆[2](2019)在《古近纪/新近纪之交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重大转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之交是地球生命环境演化史上的重要节点,生物界总体面貌更趋近现代.青藏高原的隆升对该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形成现代高原冰冻圈环境与生态体系.通过研究近年来高原腹地伦坡拉、尼玛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沉积中产出的大量动植物化石,发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在古近纪/新近纪之交经历了由热带、亚热带生态体系向高原型生物群落的重大转折.以上地点渐新世地层中的鱼类、植物和昆虫化石证据表明,高原腹地在26~24 Ma仍为温暖湿润的低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还可深入藏北.这一时期动植物以攀鲈和棕榈为代表,不仅反映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并且表明当时盆地可能的最大海拔仅有2300 m左右.自中新世开始,高原陆地生态系统整体上向现代型过渡.裂腹鱼开始出现,并自此向特化等级演化,至上新世出现高度特化种类.早中新世植被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同时出现大量针叶树,草本植物进一步发展,反映气候已具温带特征.哺乳动物在早中新世出现适应温带森林的近无角犀等,而以披毛犀为代表的寒冷适应性冰期动物祖先出现于上新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这一重大转折与高原主体在早中新世隆升到接近3000 m高度所产生的降温效应相关,同时也受到全球气候转凉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7期)

刁海忠,王娟,王继国[3](2019)在《山东古近纪含膏盆地的断裂构控矿作用及成矿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石膏矿占全国储量的64%以上,居首位。总结山东省古近纪含石膏矿盆地特征,研究断裂构造对成膏盆地的控盆作用、沉积环境和成矿物质来源,以建立其成矿模式。(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周江羽,王江海[4](2019)在《青藏高原中东部早期构造隆升对古近纪盆地充填和演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中东部分布着一系列中小型古近纪断陷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已引起盆地构造、沉积和岩浆活动等地质事件的响应。古近纪断陷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中广泛分布的巨厚粗碎屑岩充填、新特提斯海湾消亡、大规模地壳挤压褶皱冲断和高钾岩浆活动、周缘前陆盆地形成、干旱-温暖极热事件以及古近纪盆地的封闭和裂解等。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盆地构造-沉积学、生物地层学和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北部玉树-囊谦地区断陷盆地发生了大规模挤压掀斜和冲断,在盆缘形成高陡地层和挤压向斜,盆地内地层发生明显的褶皱变形。盆地内部充填了巨厚层状底砾岩、紫红色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石膏层,并被晚期岩浆岩所切割。南部巴塘-丽江地区形成走滑-拉分盆地。区域地层对比、细碎屑岩内孢粉和古植物、火山碎屑岩和侵入岩的U-Pb和~(40)Ar/~(39)Ar年代学结果表明,盆地内充填沉积物形成于始新世(56~32Ma)。古近纪紫红色细粒沉积物、碳酸盐岩和石膏层的出现表明盆地封闭期处于干旱-炎热的古气候环境。38~32Ma是自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以来,青藏高原中东部从转换挤压到转换伸展的过渡阶段,出现了大规模高钾火山喷发和随后的岩浆侵入,并导致青藏高原中东部古近纪盆地的封闭和裂解。北部盆地的封闭时间(约37Ma)早于南部盆地的裂解(约32~28Ma)。青藏高原中东部古近纪盆地的封闭和裂解主要是自约38 Ma以来,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陆壳挤压、变形和缩短,及由高原早期构造隆升诱导的逆冲挤压和走滑拉分引起的。(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和源,陈庆,朱利东,黄荣才,杨文光[5](2019)在《西藏许如错地区古近纪盆地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充填记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许如错地区在国内鲜有学者研究,仅在少有的区域地质报告中出现。研究区内发育一套古近系碎屑岩沉积——日贡拉组,该地层在研究区局部具有一套火山岩夹层。文章通过对许如错地区古近系日贡拉组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合周边盆地年龄结构及研究区沉积现象,进而追寻盆地沉积物物源和盆地充填记录。研究表明,日贡拉组为一套由粗变细最终又变粗的碎屑岩沉积夹少量火山岩,根据沉积原生构造和宏观剖面判断其主要是扇叁角洲-浅湖相-扇叁角洲的沉积环境;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集中在127~134 Ma年龄段内,结合周缘年龄推断日贡拉组物源来自北—北西中部拉萨地块的早白垩世花岗岩。通过对研究区日贡拉组岩石组合、岩石地层序列、物源分析、沉积演化过程以及年代证据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日贡拉组的发育处于青藏高原俯冲碰撞隆升阶段和汇聚挤压隆升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张族坤,徐亚军,刘强,杨坤光,杜远生[6](2019)在《华南东部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构造转换的沉积记录——以粤北南雄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粤北南雄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受控于华南东部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体制的转换。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利用盆地内沉积碎屑记录、沉积特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获得盆地内部的岩石碎屑组分信息和相应源区的特性。研究表明南雄盆地是一个不对称的伸展断陷盆地,与盆地两侧的花岗岩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半地堑式的构造体系。盆地在侏罗纪-早白垩世挤压造山的基础上,于早白垩世晚期,在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以前寒武纪-早古生代碎屑岩为基底,发育了一套完整的晚白垩世-古近纪红色碎屑岩沉积。盆地形成初期,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前寒武系-下古生界;伴随着两侧花岗岩体的抬升、剥露,后期物源主要来自加里东期、印支期和早燕山期岩体。结合盆地沉积相和物源变化的研究,认为盆地形成和演化经历了一个由扩张到萎缩的过程,反映了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华南东部区域经历了由伸展向挤压的构造体制转换,转换时间为古新世中晚期(约60Ma),主要动力学背景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碰撞以及太平洋板块俯冲。(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3期)

余海波,程秀申,漆家福,谈玉明,徐田武[7](2019)在《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东濮凹陷的盆地结构、断裂活动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地震资料解释、非地震物探资料分析、钻井岩心和测井曲线分析。结果表明:①东濮凹陷古近纪盆地具有多断、多凸、多洼的结构特征。始新统沙河街组沙四段沉积期为单断湖盆,湖平面宽广,形成了一套优质烃源岩,为叁角洲、浅湖—半深湖沉积,局部见深湖沉积。②沙叁段下亚段沉积期以"多凸—多洼"构造样式为主,湖盆中心向西迁移,生烃层段较沙四段有所变化,为叁角洲、浅湖、半深湖和深湖沉积。③沙二段上亚段沉积期继承性发育多洼构造,湖盆萎缩,生烃潜力变差,卫东—文东断层系开始发育,导致东部的洼陷区沉降幅度加大,烃源岩快速成熟。④断层活动频繁期,断距大的区域发育优质烃源岩,邻近烃源岩的近洼带发育的叁角洲前缘砂体、滩坝砂和浊积砂均是良好的储集层;早期形成且长期活动的二、叁级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因此,可以判断柳屯洼陷和濮卫洼陷的浊积砂岩油气藏与马寨洼陷沙叁段的上倾尖灭型油藏均为未来勘探挖潜方向。该研究成果对东濮凹陷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5期)

张慈丽[8](2019)在《宁夏首次发现古近纪始新世大型哺乳动物雷兽化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 张慈丽)近日,宁夏地质局地质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专家组,在灵武地区发现雷兽化石,这是在宁夏首次发现的古近纪始新世大型哺乳动物雷兽化石。据介绍,雷兽外形类似犀牛,生存于5600万年至3400万年前的始新(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期刊2019-04-19)

苗全芸,漆家福,马兵山,时聪,倪强[9](2019)在《冀中坳陷北部古近纪构造差异变形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维及部分二维地震地质构造解释,详细阐述了冀中坳陷北部各凹陷沉积序列结构、水平伸展量、基底沉降及主边界断层活动性。研究表明,冀中坳陷北部大厂?廊固断陷(带)与武清?霸县断陷(带)为两个斜列的古近纪凹陷带,二者在古近纪存在明显的差异构造变形。前者沉积地层为E_(1-2)k、较厚的E_2s~4与E_2s~3及少量E_2s~2,其中E_2s~4及E_2s~3顶部存在大角度不整合面;水平伸展主要集中于E_2s~4及E_2s~3沉积期且在二者沉积末期均存在明显的基底面抬升现象。后者沉积地层相对完整,但以E_3s~1及E_3d为主;水平伸展也主要集中于E_3s~1及E_3d沉积期。本文探讨了冀中坳陷北部古近纪伸展构造变形主控制因素,结果显示E_2s~4及E_2s~3沉积末期强烈火山活动所伴随岩浆上涌底辟作用为主导因素。岩浆上涌源于软流圈局部热隆升,岩浆底辟作用引起大厂?廊固断陷(带)主控边界断层即大厂断层与大兴断层在E_2s~4及E_2s~3沉积末期弯曲变形,上部沉积地层随之隆升遭受剥蚀。E_3s~1及E_3d沉积期,断层弯曲右翼的牛东断层、大北伊断层及河西务断层取代大厂断层及大兴断层继续活动,控制了武清?霸县断陷(带)。(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元青,李茜,白滨,金迅,毛方园[10](2019)在《中国古近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近纪是中生代末大灭绝事件之后的第一个纪,哺乳动物迅速辐射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统治者,亚洲被认为是众多类群的起源地.由于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古近系中绝大部分是陆相沉积,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建立一个年代地层框架是认识古近纪地质历史和生命演化历史及相互关系的基础.古近系在国际年代地层系统中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以反映哺乳动物演化阶段的哺乳动物期为基础,中国的陆相古近系可以划分为11个阶:上湖阶、浓山阶和巴彦乌兰阶(古新统),岭茶阶、阿山头阶、伊尔丁曼哈阶、沙拉木伦阶、乌兰戈楚阶和白音阶(始新统)以及乌兰塔塔尔阶和塔奔布鲁克阶(渐新统).各阶具有明显的古生物学特征,特别是古哺乳动物学特征,为实际运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底界与统一致的各阶,其底界年龄值采用国际地质年表中相应的数据,即上湖阶、岭茶阶和乌兰塔塔尔阶的底界分别定为66.0、56.0和33.9Ma.对于其他各阶,利用现有的古地磁资料,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古近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之交是地球生命环境演化史上的重要节点,生物界总体面貌更趋近现代.青藏高原的隆升对该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形成现代高原冰冻圈环境与生态体系.通过研究近年来高原腹地伦坡拉、尼玛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沉积中产出的大量动植物化石,发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在古近纪/新近纪之交经历了由热带、亚热带生态体系向高原型生物群落的重大转折.以上地点渐新世地层中的鱼类、植物和昆虫化石证据表明,高原腹地在26~24 Ma仍为温暖湿润的低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还可深入藏北.这一时期动植物以攀鲈和棕榈为代表,不仅反映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并且表明当时盆地可能的最大海拔仅有2300 m左右.自中新世开始,高原陆地生态系统整体上向现代型过渡.裂腹鱼开始出现,并自此向特化等级演化,至上新世出现高度特化种类.早中新世植被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同时出现大量针叶树,草本植物进一步发展,反映气候已具温带特征.哺乳动物在早中新世出现适应温带森林的近无角犀等,而以披毛犀为代表的寒冷适应性冰期动物祖先出现于上新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这一重大转折与高原主体在早中新世隆升到接近3000 m高度所产生的降温效应相关,同时也受到全球气候转凉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近纪论文参考文献

[1].刘成林,余小灿,徐海明,王春连,袁学银.华南陆块白垩—古近纪古盐湖卤水型锂矿特征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邓涛,吴飞翔,王世骐,苏涛,周浙昆.古近纪/新近纪之交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重大转折[J].科学通报.2019

[3].刁海忠,王娟,王继国.山东古近纪含膏盆地的断裂构控矿作用及成矿模式探讨[J].矿业工程.2019

[4].周江羽,王江海.青藏高原中东部早期构造隆升对古近纪盆地充填和演化的影响[J].地质学报.2019

[5].和源,陈庆,朱利东,黄荣才,杨文光.西藏许如错地区古近纪盆地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充填记录分析[J].中国地质.2019

[6].张族坤,徐亚军,刘强,杨坤光,杜远生.华南东部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构造转换的沉积记录——以粤北南雄盆地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7].余海波,程秀申,漆家福,谈玉明,徐田武.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岩性油气藏.2019

[8].张慈丽.宁夏首次发现古近纪始新世大型哺乳动物雷兽化石[N].宁夏日报.2019

[9].苗全芸,漆家福,马兵山,时聪,倪强.冀中坳陷北部古近纪构造差异变形及控制因素[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10].王元青,李茜,白滨,金迅,毛方园.中国古近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北大巴山凤凰山岩体冷却历史(据陈洪...帕米尔前缘逆冲推覆系构造分布图,位...扬子地块南缘及周缘地区大地构造域分...晚白垩世造弧事件,南冈底斯岩浆弧形...华北地块北部14个玄武岩产地的熔融柱...华北地块北部14个玄武岩产地部分熔融...

标签:;  ;  ;  ;  ;  ;  ;  

古近纪论文_刘成林,余小灿,徐海明,王春连,袁学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