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病人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病人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陈芳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摘要】目的:针对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总结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对我科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的病人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详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1例颈内静脉置管护理方法科学有效,无一例因导管并发症拔管。结论: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长远意义。

【关键词】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261-01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代替方法,它的问世及普及大大延长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命[1]。由于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日趋成熟普及,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使用日益广泛。我科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100人中,因血管条件差而不能使用动静脉瘘的患者11人,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现总结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血液透析治疗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23~89岁,导管留置时间,最短50天,最长1200天。

2.护理措施

2.1置管护理

置管前向患者讲解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以避免患者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让其可以很好的配合手术及相应的护理工作[2],做好术前检查,包括穿刺点的皮肤情况、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置管器械以及抢救物品的准备。置管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变化,监护患者的呼吸循环情况,如遇意外发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置管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肿胀;使用肝素帽封管并妥善固定,防止导管脱落、扭曲、折叠;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如敷料存在污染或者被浸湿随时更换;做好卫生宣教,嘱咐患者保持导管通畅,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2.2透析护理

透析前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准备透析物品,检查导管有无移位、扭曲、折叠,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硬结、渗出等感染症状。操作时严格无菌要求,最大化无菌标准,严格手卫生,接头位置应用前后都用络合碘按逆时针、顺时针再逆时针的方法重复消毒,直到将接头位置分泌物和血痂清除干净,后再通过此方法进行3次消毒[3],抽吸肝素时和封管时一管一注射器,严禁公用一注射器。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管路通畅情况,因透析时需采用抗凝处理,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渗血等。禁止在导管内输血、输液,防止出血、感染、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准备多套无菌肝素帽,每次透析结束后更换肝素帽。透析结束后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好健康宣教,解释保护导管的重要性,嘱患者日常生活中加强导管保护,穿着衣领宽松的衣物,妥善固定,防止导管受压、牵拉和移位,防止肝素帽脱落。耐心指导病人注意卫生,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穿刺口感染。如敷料有污染、脱落,应及时更换。如患者感觉穿刺部位有痛痒症状,及时门诊处理。

3.结果

11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无一例发生阻塞和脱出。3例置管患者,因未能认真保护导管,导致敷料浸湿,给予健康宣教后及时纠正;1例患者穿刺口有轻微红肿,予加强换药,及时应用抗生素软膏外敷后,未造成不良后果。11例患者无一例因导管并发症拔管。

4.讨论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解决了不能通过动静脉内瘘实施透析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血管通路的问题。长期留置导管常见并发有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空气栓塞及血管损伤等。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的免疫力低下,导管并发症的出现可严重危及健康,对导管的应用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患者进行置管后,护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治疗结果的程度,因此护理工作就显得及其重要[4]。如何有效预防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对延长导管寿命,减少并发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有效降低了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出现率。因此,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颈内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1,9(7):1859-1861.

[2]余守章,岳云.临床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43.

[3]刘学玲.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应用及护理[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4,3(1)26.

[4]陆莲英.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55-56.

标签:;  ;  ;  

血液透析病人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