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文化论文_郭英之,肖嘉颖,谭慧敏,林立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犹太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犹太,文化,美国,身份,犹太教,菲利普,罗斯。

犹太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郭英之,肖嘉颖,谭慧敏,林立军[1](2019)在《黑色旅游原真性认知体验的跨文化路径机理差异研究——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中外旅游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跨文化背景下旅游者对旅游需求的多样化,黑色旅游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将原真性理论与跨文化理论相结合,基于黑色旅游视角,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为研究对象,从中外游客体验的跨文化视角,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法探讨中外游客在参观纪念馆前的动机和认知、参观过程中的原真性体验和参与度、参观后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六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归纳中外游客对黑色旅游认知体验上的跨文化差异。研究发现,中国旅游者的原真性认知主要由建构主义原真性、存在主义原真性构成,而外国旅游者的原真性认知由客观主义原真性构成。动机和认知仅对中国旅游者的原真性认知产生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政府相关管理机构提供量化科学依据以及精准营销策略。(本文来源于《泰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尚丰梅,陈晓辉[2](2019)在《电影《美国牧歌》中的犹太文化困境与身份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美国牧歌》再现了美国犹太人砥砺奋进的逐梦历程,但更多的则揭示出时代转型背景下个人、家庭和社会遭受的悲剧。家庭层面遭受的文化侵袭让美国犹太人的身份重建呈现出鲜明的置换特征,而社会层面的文化压制使其身份构建徒劳虚妄。尽管影片是一曲犹太文化遭受困境的悲歌,但延续了原着浓郁的现实批判意味,对美国犹太人的同化进程进行了深刻的隐喻式反思,显示出强烈的预言和警示色彩。(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3期)

占思敏[3](2019)在《放逐·疏离·回归:“被缚祖克曼叁部曲”的犹太文化救赎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利普普·罗斯通过“被缚祖克曼叁部曲”思考了犹太文化救赎之路。祖克曼是罗斯的另一个自我和代言人,因此,祖克曼的文化选择代表了罗斯的思考。祖克曼把“流放”作为他救赎犹太文化的第一步,他违背犹太传统的写作方式,期望融入美国主流文化,在两种文化中抛弃了自己的文化;祖克曼在文化夹缝中饱受疏离感的折磨,在自省过程中意识到通过放逐不能够拯救犹太文化;最后,为了缓解负疚感和憎恶带来的痛苦,祖克曼踏上了回归犹太文化的朝圣之旅,并发现融合犹太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必要性。罗斯的祖克曼叁部曲告诉我们,生活在大屠杀的阴影下,面对犹太传统文化教诲和美国的尖锐现实,美国的犹太移民后代作家容易陷入文化两难的困境。放弃传统文化是不可行的,只有将美国主流文化和犹太传统文化融合,回归自己的社区和人民,犹太人民才能从流散的困境中解放。(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杨春莲,梅晓娟[4](2019)在《银冠下的美国主流文化和犹太文化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冠》(The Silver Crown)是令人印象深刻、颇具内涵的着名文学作品。美国教师Albert为了挽救垂死的父亲而向犹太人Rabbi Lifschitz购买银冠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冲突。包治百病的银冠是故事的起源与冲突的核心。作者笔下的Albert和Rabbi Lifschitz冲突不断,展现了以Albert为代表的美国主流文化与以Rabbi Lifschitz为代表的犹太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从文化视角探寻这两种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发生冲突的原因、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交流方面的若干思考。(本文来源于《镇江高专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锐[5](2019)在《文化视角下美国犹太文学人物身份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犹太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犹太人特有的文化和身份。文章从解析犹太文化入手,分析其历史、宗教和思维方式与犹太作家笔下人物身份认同的关联,揭示人物身份认同的叁个阶段:身份坚守、身份迷失和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展呈多元化趋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吴攸[6](2019)在《文化交融还是文明冲突?——论《芬克勒问题》中的犹太文化身份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芬克勒问题》探讨的是"犹太人问题",雅各布森通过描写当代英国犹太群体的迷茫悲伤、认同危机与身份迷失,思考了犹太民族的文化、政治与历史等诸多问题。全球化为多元文化提供了交流的场域,不同文明在此既展现出交融性与流变性,又呈现出差异性与对抗性。随着当代反犹主义思潮愈演愈烈,犹太民族被推向世界文明冲突的中心。在现代性危机的挤压之下,两种文化的交融、双重意识的对抗形成了散居英国的犹太人模糊而分裂的文化身份,带来文化认同的危机,应对其理性地进行包容性重构。(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章涵[7](2019)在《音乐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折射的犹太民族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是一部经典的以犹太人生活为主题的音乐剧,真实地呈现出以特维家庭为代表的犹太人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性。通过观看该音乐剧,使我更深层次地体会到犹太人有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时刻伴随着他们。本文通过分析该剧中的音乐、舞蹈等方面,试图浅析犹太民族文化背后的故事。(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4期)

谢曼丹[8](2019)在《浅析海涅断篇《巴赫拉赫的拉比》中犹太民族的宗教性对其文化传承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犹太民族作为一种历经千年、底蕴丰厚的文化,其流而不散的根源在于犹太民族的宗教性,正是犹太民族的宗教性孕育了它的凝聚力,催生了犹太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唤醒了他们的集体共同记忆。本文试从海涅断篇《巴赫拉赫的拉比》中的宗教仪式层面归纳犹太民族生活的宗教性,阐述宗教性对犹太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5期)

崔文霞[9](2019)在《巴伊兰大学创造当代犹太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巴伊兰大学对犹太文化的传承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犹太文明研究院。该院作为巴伊兰大学的核心,独立地在犹太科学各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犹太遗产学术研究中心,从古代手稿到大屠杀研究再到法律伦理包含了各个领域。提倡现代犹太研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1-03)

张宪军[10](2018)在《人性和犹太民族性:索尔·贝娄跨文化创作中的美国性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创作必须要突破现实局限,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美国着名作家索尔·贝娄在美国经验和犹太文化的跨文化创作中,以美国经验为背景,糅合犹太民族文化元素,形成风格独特作品。小说虽然讲述犹太民族故事,却把人性探讨剖析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借助人性和犹太民族身份,突破了自己的美国性局限,使得相关创作不仅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也使得跨文化创作获得了广阔的发挥空间。这种创作手法,对其他束缚于身份局限的文学创作者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犹太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影《美国牧歌》再现了美国犹太人砥砺奋进的逐梦历程,但更多的则揭示出时代转型背景下个人、家庭和社会遭受的悲剧。家庭层面遭受的文化侵袭让美国犹太人的身份重建呈现出鲜明的置换特征,而社会层面的文化压制使其身份构建徒劳虚妄。尽管影片是一曲犹太文化遭受困境的悲歌,但延续了原着浓郁的现实批判意味,对美国犹太人的同化进程进行了深刻的隐喻式反思,显示出强烈的预言和警示色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犹太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郭英之,肖嘉颖,谭慧敏,林立军.黑色旅游原真性认知体验的跨文化路径机理差异研究——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中外旅游者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19

[2].尚丰梅,陈晓辉.电影《美国牧歌》中的犹太文化困境与身份构建[J].电影新作.2019

[3].占思敏.放逐·疏离·回归:“被缚祖克曼叁部曲”的犹太文化救赎之路[D].杭州师范大学.2019

[4].杨春莲,梅晓娟.银冠下的美国主流文化和犹太文化冲突[J].镇江高专学报.2019

[5].李锐.文化视角下美国犹太文学人物身份认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

[6].吴攸.文化交融还是文明冲突?——论《芬克勒问题》中的犹太文化身份困境[J].当代外国文学.2019

[7].章涵.音乐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折射的犹太民族文化[J].北方音乐.2019

[8].谢曼丹.浅析海涅断篇《巴赫拉赫的拉比》中犹太民族的宗教性对其文化传承的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9

[9].崔文霞.巴伊兰大学创造当代犹太文化[N].社会科学报.2019

[10].张宪军.人性和犹太民族性:索尔·贝娄跨文化创作中的美国性突破[J].贵州民族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李钟梅犹太文化解读中心设计策略示意...犹太文化中心诺亚方舟主题博物...辛巴利斯塔犹太教会堂及犹太及犹犹太文化遗产中心Figs.57Jewi...案例9犹太文化解读中心照片

标签:;  ;  ;  ;  ;  ;  ;  

犹太文化论文_郭英之,肖嘉颖,谭慧敏,林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