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救援工具领域,公开了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包括裙边、第一充气袋和第二充气袋,裙边上设有第一充气袋,第一充气袋上设有第一腔体,第二充气袋上设有第二腔体,第二充气袋上设有第一拉链,当第一拉链打开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通,第一充气袋连接有至少一根进气管,第一充气袋上设有第二拉链,第二充气袋上设有第三拉链;第一充气袋上还设有第一观察窗,第一观察窗为透明膜制成的第一观察窗,第二充气袋上还设有第二观察窗,第二观察窗为透明膜制成的第二观察窗。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船体在切开时快速下沉、提供更多的救援时间、提升救援效率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裙边(1)、第一充气袋(3)和第二充气袋(7),裙边(1)上设有第一充气袋(3),第一充气袋(3)上设有第一腔体(8),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二腔体(9),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一拉链(10),当第一拉链(10)打开时第一腔体(8)与第二腔体(9)相通,第一充气袋(3)连接有至少一根进气管(2),第一充气袋(3)上设有第二拉链(4),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三拉链(11);第一充气袋(3)上还设有第一观察窗(14),第一观察窗(14)为透明膜制成的第一观察窗(14),第二充气袋(7)上还设有第二观察窗(15),第二观察窗(15)为透明膜制成的第二观察窗(15)。

设计方案

1.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裙边(1)、第一充气袋(3)和第二充气袋(7),裙边(1)上设有第一充气袋(3),第一充气袋(3)上设有第一腔体(8),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二腔体(9),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一拉链(10),当第一拉链(10)打开时第一腔体(8)与第二腔体(9)相通,第一充气袋(3)连接有至少一根进气管(2),第一充气袋(3)上设有第二拉链(4),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三拉链(11);第一充气袋(3)上还设有第一观察窗(14),第一观察窗(14)为透明膜制成的第一观察窗(14),第二充气袋(7)上还设有第二观察窗(15),第二观察窗(15)为透明膜制成的第二观察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充气袋(3)上设有第一固定组件(5),第一固定组件(5)包括第一固定片(501)和第一拉环(502),第一充气袋(3)上设有第一固定片(501),第一固定片(501)上设有第一拉环(502),第一拉环(502)与第一固定片(501)之间设有第一通孔(5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二固定组件(6),第二固定组件(6)包括第二固定片(601)和第二拉环(602),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二固定片(601),第二固定片(601)上设有第二拉环(602),第二拉环(602)与第二固定片(601)之间设有第二通孔(6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裙边(1)上设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为环形的密封圈(12),密封圈(12)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充气袋(3)被充满气体时为圆柱体,第一充气袋(3)的底面直径为90-110cm,第一充气袋(3)的侧面高度为180-2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充气袋(7)被充满气体时为圆柱体,第二充气袋(7)的底面直径为95-115cm,第二充气袋(7)的侧面高度为170-19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观察窗(14)的高度为70-90cm,第一观察窗(14)的宽度为20-40cm;第二观察窗(15)的高度为20-40cm,第二观察窗(15)的宽度为70-90c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救援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了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上的环境比较恶劣,当船只遇上大风大浪时,容易发生翻船等事故,给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因此,当救援部门接受到翻扣船发送的求援信号时,在第一时间赶上求援地点进行紧急救援。专利标题:一种充气漂浮式海上救援救生舱,申请号:CN201711360713.9的发明专利中记载,一种充气漂浮式海上救援救生舱,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的上端安装有充气嘴,所述气囊的顶面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设有换气管,所述气囊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应急箱,所述应急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块放置板,所述应急箱的侧壁上设有开口,且开口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门,且转动门设置于应急箱远离气囊内壁的一端上,所述应急箱的上端安装有GPS卫星定位发射器,所述气囊的前端侧壁上设有舱门,所述气囊的左右两端侧壁上分别连接有连接块和控制板,所述连接块的侧壁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设置于连接块远离气囊的一端侧壁上,所述控制板内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前端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内贯穿设有蜗杆,所述腔室的一端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设置于腔室靠近气囊的一端内壁上,所述螺纹杆上套接有蜗轮,且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螺纹杆上套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设置于螺纹杆远离气囊的一端上,所述滑动板的下端与腔室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两根连动杆,且连动杆设置于滑动板远离蜗轮的一端侧壁上,所述腔室的顶面和底部均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内贯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腔室内的一端与连动杆远离滑动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上述发明专利通过气囊进行救生,且气囊便于进行携带,通过应急箱便于对待救人员进行应急处理,由于气囊之间便于连接与分离,当海上需要救援时,多个气囊连接在一起,使得救援目标较大,便于救生人员快速的发现气囊,由于气囊连接在一起,能快速对待救援的人员进行救援,提高救援的工作效率,有效的确保待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但是在救援工作展开时,救援人员需要切开船体底部,从而能将逃生人员救出,但在船体被切开时,船舱内的空气会急速漏到外界,由于船舱内气压的改变,会导致船体会快速下降,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且船舱内的逃生人员也会因为空气流失导致缺氧,面临极大的生命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船体被切开时船舱内空气会快速漏到外界的缺点,提供了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包括裙边、第一充气袋和第二充气袋,裙边上设有第一充气袋,第一充气袋上设有第一腔体,第二充气袋上设有第二腔体,第二充气袋上设有第一拉链,当第一拉链打开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通,第一充气袋连接有至少一根进气管,第一充气袋上设有第二拉链,第二充气袋上设有第三拉链;第一充气袋上还设有第一观察窗,第一观察窗为透明膜制成的第一观察窗,第二充气袋上还设有第二观察窗,第二观察窗为透明膜制成的第二观察窗。当对翻扣船进行救援工作时,救援人员通过第一观察窗能观察到外界的情况,从而能知悉外界的信息,方便对救援工作进行安排;同时,逃生人员在通过本装置逃生时,也能通过第一观察窗和第二观察窗观察到外界的情况,从而降低心里恐惧的心情。第一观察窗和第二观察窗也能将外面的光照带到充气袋内,方便救援工作的展开。

作为优选,第一充气袋上设有第一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片和第一拉环,第一充气袋上设有第一固定片,第一固定片上设有第一拉环,第一拉环与第一固定片之间设有第一通孔。用绳子穿过第一通孔,将绳子固定在船体上,提升第一充气袋在风中的稳定性,避免第一充气袋被大风吹到,从而方便逃生人员逃生,提升救援效率。

作为优选,第二充气袋上设有第二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片和第二拉环,第二充气袋上设有第二固定片,第二固定片上设有第二拉环,第二拉环与第二固定片之间设有第二通孔。用绳子穿过第二通孔,将绳子固定在船体上,提升第二充气袋在风中的稳定性,避免第二充气袋被大风吹到,从而方便逃生人员逃生,提升救援效率。

作为优选,裙边上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为环形的密封圈,密封圈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通过密封圈与船体接触,防止在船体被切开时,船舱内的空气从裙边和船体之间的缝隙漏出,从而有效避免船体快速下沉,给救援队伍提供更多的救援时间。

作为优选,第一充气袋被充满气体时为圆柱体,第一充气袋的底面直径为90-110cm,第一充气袋的侧面高度为180-210cm。

作为优选,第二充气袋被充满气体时为圆柱体,第二充气袋的底面直径为95-115cm,第二充气袋的侧面高度为170-190cm。

作为优选,第一观察窗的高度为70-90cm,第一观察窗的宽度为20-40cm;第二观察窗的高度为20-40cm,第二观察窗的宽度为70-90c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在船体被切开时,由于第一充气袋和第二充气袋充满空气,并且船舱和第一充气袋、第二充气袋连通,船舱内的空气不会渗漏出去,因此不会出现船体因快速漏气而导致船体下沉的情况,从而给求援队伍提供更多的营救时间,救援队伍能顺利将逃生人员救出来。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船体在切开时快速下沉、提供更多的救援时间、提升救援效率的效果,有效提升救援的成功率,从而救起沉船人员,尽可能降低沉船事故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裙边、2—进气管、3—第一充气袋、4—第二拉链、5—第一固定组件、501—第一固定片、502—第一拉环、503—第一通孔、6—第二固定组件、601—第二固定片、602—第二拉环、603—第二通孔、7—第二充气袋、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第一拉链、11—第三拉链、12—密封圈、13—安装孔、14—第一观察窗、15—第二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裙边1、第一充气袋3和第二充气袋7,裙边1上设有第一充气袋3,第一充气袋3上设有第一腔体8,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二腔体9,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一拉链10,当第一拉链10打开时第一腔体8与第二腔体9相通,第一充气袋3连接有两根进气管2,第一充气袋3上设有第二拉链4,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三拉链11;第一充气袋3上还设有第一观察窗14,第一观察窗14为透明膜制成的第一观察窗14,第一观察窗14的高度为80cm,第一观察窗14的宽度为30cm,第二充气袋7上还设有第二观察窗15,第二观察窗15为透明膜制成的第二观察窗15,第二观察窗15的高度为30cm,第二观察窗15的宽度为80cm。

第一充气袋3上设有第一固定组件5,第一固定组件5包括第一固定片501和第一拉环502,第一充气袋3上设有第一固定片501,第一固定片501上设有第一拉环502,第一拉环502与第一固定片501之间设有第一通孔503。

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二固定组件6,第二固定组件6包括第二固定片601和第二拉环602,第二充气袋7上设有第二固定片601,第二固定片601上设有第二拉环602,第二拉环602与第二固定片601之间设有第二通孔603。

裙边1上设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为环形的密封圈12,密封圈12上设有六个安装孔13。

第一充气袋3被充满气体时为圆柱体,第一充气袋3的底面直径为100cm,第一充气袋3的侧面高度为190cm。

第二充气袋7被充满气体时为圆柱体,第二充气袋7的底面直径为105cm,第二充气袋7的侧面高度为180cm。

当船体在海上翻扣时,船体发送求救信号,救援队伍达到船体位置,首先将螺丝依次穿过裙边1、密封圈12上的安装孔13后与翻扣船的底部连接,再用气泵通过进气管2往第一充气袋3和第二充气袋7内充满气,救援人员拉开第二拉链4,从第二拉链4口进入第一充气袋3后关上第二拉链4,救援人员切开船体底部,当船体底部被切开时,逃生人员从切口被救出船体后,从第一充气袋3进入第二充气袋7内,并将第一拉链10关闭,再将第三拉链11拉开,从第三拉链11口进入室外顺利逃生。在船体被切开时,由于第一充气袋3和第二充气袋7充满空气,并且船舱和第一充气袋3、第二充气袋7连通,船舱内的空气不会渗漏出去,因此不会出现船体因快速漏气而导致船体下沉的情况,从而给求援队伍提供更多的营救时间,救援队伍能顺利将逃生人员救出来。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第一观察窗14的高度为70cm,第一观察窗14的宽度为20cm,第二观察窗15的高度为20cm,第二观察窗15的宽度为70cm。第一充气袋3被充满气体时为圆柱体,第一充气袋3的底面直径为90cm,第一充气袋3的侧面高度为180cm。第二充气袋7被充满气体时为圆柱体,第二充气袋7的底面直径为95cm,第二充气袋7的侧面高度为170cm。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第一观察窗14的高度为90cm,第一观察窗14的宽度为40cm,第二观察窗15的高度为40cm,第二观察窗15的宽度为90cm。第一充气袋3被充满气体时为圆柱体,第一充气袋3的底面直径为110cm,第一充气袋3的侧面高度为210cm。第二充气袋7被充满气体时为圆柱体,第二充气袋7的底面直径为115cm,第二充气袋7的侧面高度为190cm。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设计图

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3378.3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776766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B63C9/00

专利分类号:B63C9/00

范畴分类:32D;

申请人: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

第一申请人: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

申请人地址: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1426号

发明人:唐顺杰;李斌斌;周东;徐宝龙

第一发明人:唐顺杰

当前权利人: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

代理人:王梨华;陈丽霞

代理机构:33256

代理机构编号: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用于辅助海上救援的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