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论文和设计-后志坤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包括沿隧道开挖方向依次连接的过渡环、调节环和防护格栅;过渡环为圆环形,一端设有与待安装顶管配合的承口,另一端设有插口;调节环为圆筒形,一端设有与过渡环的插口相配合的承口,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格栅;防护格栅由交错纵横连接的横板及竖板构成,防护格栅固定连接于调节环的上部。本实用新型利用钢材的高承载力,合理设计结构作为开挖工作面防护机具;同时因为设置了方向靶而兼顾了顶进过程纠偏功能,利用多台异步千斤顶用于纠偏,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降低地面沉降,提高各类管道安装精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隧道开挖方向依次连接的过渡环(3)、调节环(2)和防护格栅(1);过渡环(3)为圆环形,一端设有与待安装顶管(4)配合的承口,另一端设有插口;调节环(2)为圆筒形,一端设有与过渡环(3)的插口相配合的承口,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格栅(1);防护格栅(1)由交错纵横连接的横板及竖板构成,防护格栅(1)固定连接于调节环(2)的上部。

设计方案

1.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隧道开挖方向依次连接的过渡环(3)、调节环(2)和防护格栅(1);过渡环(3)为圆环形,一端设有与待安装顶管(4)配合的承口,另一端设有插口;调节环(2)为圆筒形,一端设有与过渡环(3)的插口相配合的承口,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格栅(1);防护格栅(1)由交错纵横连接的横板及竖板构成,防护格栅(1)固定连接于调节环(2)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2)内环向均匀分散地固定连接有多个液压千斤顶(6);液压千斤顶(6)的伸缩方向与隧道开挖方向平行,液压千斤顶(6)的伸缩端朝向过渡环(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2)竖向位置的最高处内壁设有用于导向的方向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环(3)与调节环(2)的承插口连接处、调节环(2)与待安装顶管(4)的承插口连接处均设有橡胶止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顶管施工技术随已将趋于机械化,但城市中短距离、大截面顶管施工仍采用人工顶进,城市顶管施工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环境复杂,顶管施工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同时顶进方向、高程控制难度较大,施工效率低下。人工顶进时复杂的地下施工条件时刻危机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人工顶进过程中管道方向、高程控制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用于最大限度地为开挖面进行临时支撑,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包括沿隧道开挖方向依次连接的过渡环、调节环和防护格栅;过渡环为圆环形,一端设有与待安装顶管配合的承口,另一端设有插口;调节环为圆筒形,一端设有与过渡环的插口相配合的承口,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格栅;防护格栅由交错纵横连接的横板及竖板构成,防护格栅固定连接于调节环的上部。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调节环内环向均匀分散地固定连接有多个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的伸缩方向与隧道开挖方向平行,液压千斤顶的伸缩端朝向过渡环。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环竖向位置的最高处内壁设有用于导向的方向靶。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过渡环与调节环的承插口连接处、调节环与待安装顶管的承插口连接处均设有橡胶止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钢材的高承载力,合理设计结构作为开挖工作面防护机具;同时因为设置了方向靶而兼顾了顶进过程纠偏功能,利用多台异步千斤顶用于纠偏,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降低地面沉降,提高各类管道安装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防护格栅1,调节环2,过渡环3,待安装顶管4,工作千斤顶5,液压千斤顶6。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三段组成,第一段为与待安装顶管4配合连接的过渡环3;第二段为作为操作空间的调节环2,调节环2既作为方向调节段又作为顶进时操作空间的防护段;第三段为防护格栅1,作为开挖面的超前防护段,确保施工过程中开挖面的稳定。

过渡环3、调节环2和防护格栅1均采用锰钢焊接制作而成。

过渡环3由锰钢焊接成箱式封闭圆环,箱内焊接多个矩形支撑钢板以增强结构刚度。

调节环2由锰钢焊接成圆筒形作为防护外壳,筒内侧焊接多个矩形支撑钢板以增强结构刚度,局部焊接三角形钢板进行加强。沿调节环2的环向均分分散地安装有六个液压千斤顶6,液压千斤顶6的伸缩端朝向过渡环3,用于调整过渡环3在行进过程中的方向和高程。

防护格栅1由交错纵横连接的横板及竖板焊接构成,防护格栅1焊接在调节环2的上部作为前端支撑,以便于工人开挖下方的土体。

过渡环3与调节环2的承插口连接处、调节环2与待安装顶管4的承插口连接处均设有橡胶止水。

在顶管工作井制作完成并形成穿墙洞后,使用起吊设备吊装过渡环3、调节环2和防护格栅1依次吊装安装就位,就位后一次安装连续使用。本实用新型作为开挖保护及导向,通过工作千斤顶5推动待安装顶管4前进,发现方向及高程偏差时,开启液压千斤顶6逐步调整过渡环3的位置,并通过设于调节环2竖向位置的最高处内壁的方向靶来定位及调整前进的方向。操作工人直接在调节环2内开挖土体,边开挖边顶进,施工过程极大改善作业条件。本实用新型的构件支撑强度高,安装方便,外侧摩阻力较小,使人工顶管安全性极大提高。

设计图

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1686.4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638530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F16L 1/028

专利分类号:F16L1/028;F16L1/06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一环路东四段8号

发明人:后志坤;刚永才;刘少辉;杨开;唐凯

第一发明人:后志坤

当前权利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沙沙

代理机构:51200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人工顶管简易防护装置论文和设计-后志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