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抗干扰设计的几个考虑

显示器抗干扰设计的几个考虑

一、显示器抗干扰设计的几点考虑(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慧,梁日宁[1](2019)在《广州地铁A1型车显示器误触紧急广播原因分析及后续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对A1型车正线显示器误触发紧急疏散广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紧急广播出发原理及干扰源排查,得出显示器受电磁干扰误触发紧急疏散广播的结论,并提出在显示器触摸屏内侧贴上屏蔽膜,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加屏蔽纸的改造方案。

唐景昇[2](2018)在《移动机器人脑控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种在大脑和机器之间直接建立信息传输通道的技术,其发展的初衷是给丧失运动功能的用户提供运动辅助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技术的发展,能够为患者提供上肢和下肢运动辅助的脑控机械臂和脑控轮椅均已出现。然而目前,这些系统在功能的完善度、人机交互的友好度、复杂场景的适应度、服务用户的智能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急需要理论和技术上的深入研究支撑这门技术的实用化发展。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脑控移动机器人系统架构,进而围绕脑控移动机器人系统实现中涉及的混合脑机接口,异步脑机接口理论方法,人机共享自主性分析理论,人机协同设计等理论方法,以及实现脑控移动机器人系统的集成与管理等技术问题,开展了细致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脑控移动平台进行了软硬件优化设计,通过集成基于全向移动底盘的轮椅、灵巧机械臂、Kinect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等,构建了一个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载人机器人平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在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下实现,确保系统可靠、高效运行。另外,面向脑机接口-机器人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了BCI-ROS编程框架。该框架遵守机器人操作系统通讯协议,设计了EEG信号传输的容错纠错机制、优化了信号标记与EEG信号之间的同步以及GUI程序的设计优化等,改善了程序框架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为本文进行移动机器人脑机操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2.围绕P300脑机接口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异步P300-BCI优化设计和快速P300-BCI的设计。其中在异步P300-BCI的优化设计方面,建立了异步P300-BCI的实际信息传输率(asynchronous-BCI practical information transfer rate,APITR)计算方法,确立了异步脑机接口性能优化目标,设计了以APITR为优化目标的多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为异步P300-BCI的设计提供给了规范和科学的方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标定的分类器在性能上最高有20%左右的提升;在快速P300-BCI设计方面,针对基于oddball范式的P300脑机接口存在更新命令慢,响应延迟大的问题,提出使用定序(定序+随机序混合)的编码序列,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滑动窗截取信号,再结合多尺度动态分类器,构建了一个能够以0.2秒的速度更新命令的范式。该范式能够为用户提供即时的反馈,且能够在一定程序减少系统输出延迟。基于该范式的脑控机器人模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式确实可以应用于实际系统的控制。3.综合运用异步、混合脑机接口技术,共享控制等方法,建立了具有较强通过能力的脑控机器人移动操控系统和智能、全面的脑控机器人系统。其中针对传统脑控轮椅通过能力差的问题,设计了混合脑机接口、电子按钮识别操作模块和移动导航辅助模块,构建了有较强通行能力的脑控机器人操控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独立驾驶机器人在室内外、楼上下之间移动导航,相比较现有的研究有较大的突破。该系统灵活处理轮椅驾驶和机械臂操控的特点,设计了运动想象BCI与P300-BCI融合的混合脑机接口和灵活的融合工作机制,保障了较好的用户体验和确保两种脑机接口安全协同地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升级,我们在系统中引入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算法、计算机视觉等算法识别、定位、跟踪场景中的目标;设计了决策辅助模块“聪明”地辅助用户快速决策;建立了基于动态地图的导航模块,允许系统可以工作在非合作和动态的环境;三名康复医院的病人和四名健康的被试测试了该系统,并完成了所有的测试任务。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快速部署在不同的环境且工作可靠稳定,能为用户提巡航移动、目标操作等全面的生活辅助,是一种完整、智能和友好的脑控机器人系统。总体来看,本文围绕脑控移动机器人系统实现,从理论、方法、技术等多个层次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设计的BCI-ROS编程框架轻巧、高效,为脑机接口-机器人应用程序设计增添了一个高效的开发工具;研究的异步和快速P300脑机接口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的的智能脑控机器人高效、智能、友好,是较为实用的运动辅助系统。

和丽真[3](2013)在《自动检票闸机拍打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客流量的大幅增加,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闸机是城市轨道AFC系统中的最为关键设备之一,承担着自动检票、通行识别等任务,对提高客流运输速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智能通行识别技术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一套闸机拍打门控制系统。论文通过分析闸机拍打门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需求,将系统任务分成两大部分,即通行识别模块和拍打门执行控制模块,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及实现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系统采用的通行识别算法。系统硬件设计部分主要针对系统各部分的具体功能,给出了重要部件选型和相关电路的设计,包括主控单位、通道传感器信息采集、电机控制、到位检测、离合器控制、编码器信号采集以及电源电路等模块。系统软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通行识别算法和拍打门控制程序。本文采取了一种将步态识别和人体识别算法相结合的通行识别算法来监控和判断通行状态,进一步提高识别正确率,然后根据算法判断结果,拍打门执行机构做相应的开、关门动作,尽量以最佳的运行速度曲线完成,并针对乘客各种非法通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阻止。最后通过搭建闸机实验平台,对通行识别及步进电机控制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既定要求。

夏添[4](2013)在《胰岛素泵硬件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胰岛素泵是一个由电池提供能量的微型电子产品,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它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不同速度的胰岛素输注,完全模拟人体胰腺的工作,并按人体的需要将一个或几段微小剂量的胰岛素不分昼夜的连续输注。总的来说,胰岛素泵更加符合生理状态、灵活、可靠、安全、方便,血糖控制平稳,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青睐。在对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输注方式、功能特点以及参数指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硬件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方案,共有9大模块,包括:中央处理模块、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检测模块、时钟模块、外部存储器模块、报警模块、显示模块和键控模块。其中,中央处理模块是该产品的控制核心。在此基础上,逐一的对各个模块进行研究、设计,从器件的具体选型到电路的具体连接,从而完成各个模块的设计,最终完成胰岛素泵电路的设计。胰岛素泵需要实现的是精确稳定的输注,这就必然要控制好电机的转速。但由于胰岛素泵电机的工作方式是断续周期工作的,并且每次转动的“行程”非常小,所以单纯的控制电机的转速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我们需要实现的是电机转角的精确控制。本文通过PIC单片机和电机驱动来控制直流电机,采用PWM调速方式,运用合适的控制算法,最终控制好电机的旋转角度,进而可以控制胰岛泵的输注精度。低功耗的设计已经是衡量一个电子产品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对胰岛素泵的硬件进行了低功耗设计,并通过实验,提出了一种低功耗策略—双机休眠策略,最终实现低功耗的目的,同时就电磁兼容性的问题做了几点考虑。

刁平[5](2012)在《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边海防短波100W电台作为短波电台的主要机型,显示界面主要以字母、数字为主,不便于战士操作、使用;而且该电台传输的是模拟话音,在技术上存在话音质量差、通信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边海防短波100W电台在功能、性能等方面已无法满足现役部队的通信需求,迫切需要更新换代。本课题的研制,是对原有短波电台的升级,目的在于设计、生产新一代的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以满足现役部队的通信需求。本文针对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的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与研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原来模拟通信系统进行更新。电台的前面板通过采用液晶显示屏和汉字库芯片使操作界面汉字化,更便于战士操作;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改善电台的通信质量,并通过自适应跳频技术提高其抗干扰能力。本文首先对短波通信和自适应跳频通信进行研究和分析,从部队对电台所有功能的实际需求出发,给出了电台的整体设计方案,并介绍了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各分单元的功能。其次针对电台前面板单元、主控单元和多业务单元进行设计与研究,并重点就电台控制单元硬、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利用VC++开发环境,主控单元通过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实现电台基本控制功能的设计。本设计在多业务单元中采用了DSP技术,实现了电台信道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和自动控制通信功能;完成了电台配套终端遥控软件的设计,通过串行通信技术实现电台的遥控控制功能。通过功能及指标测试,结果验证了本设计使新研制的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在抗干扰能力及通信能力上比边海防短波100W电台都有明显提高。

谭亮[6](2012)在《人体生理参数监测无线传输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针对隔离和战地病区在监测生命体征过程中的特殊需求,以提高监测效率、节点可灵活组网、非接触数据采集、降低医生患者交叉感染率为原则,设计一种基于无线短距离传输技术的人体生理参数监测传输系统。该系统以低成本、普适性好的STC89C52单片机为信号处理单元,结合nRF2401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患者体温和脉搏两个生理参数的多点对一点的实时采集、无线传输和动态显示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高效地反映患者状况,满足特殊病区的需求,同时该系统为下一步开发具有心电、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参数的无线监护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生理参数监护系统的发展情况、无线技术在监护系统领域的应用、远程医疗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短距离医疗监护的发展;其次结合系统设计的要求详细的分析了实现多点温度、脉搏采集与无线传输方案的器件选型;再次具体的阐述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过程。系统结构简单,误码率低,可靠地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

茆建方[7](2012)在《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是当今国际上过程控制领域的一个热点。众所周知,智能电动执行机构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是控制和驱动阀门的重要部件,对阀门进行集中控制、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是管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对电动执行机构的研究设计明显重视起来,设计生产出了各种多功能电动执行机构,普遍提高了电动执行机构的质量,拓展了执行机构的功能。但大部分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灵敏度和精度偏低,此外缺少良好的保护措施和通信技术,一般只能进行就地控制操作。因此,开发设计具有多功能的新型智能电动执行机构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对智能电动执行机构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介绍了系统的整体结构。通过深入研究控制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为接下来的软硬件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其次,结合智能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的要求和基于对无线射频通信工作原理的理解,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在硬件电路设计上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微处理器和无线射频通信芯片的选型、电源产生电路、可控硅驱动电路、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由A/D转换电路、位置检测电路、电机过热检测保护及报警指示电路、键盘接口及状态控制输出电路、D/A转换电路及V/A电路和液晶显示电路等组成)和无线射频通信电路等,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硬件抗干扰设计。在软件设计上,根据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的功能要求,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主要功能模块的说明,并介绍了无线射频通信和MODBUS总线接口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软件抗干扰设计。最后,论文就智能电动执行机构关键技术的引入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了此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设计的智能电动执行机构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设计的智能电动执行机构可以准确地控制输出阀位并实现阀位的精确测量、计算和显示。该系统通过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合并伺服放大器与执行机构,不但实现了就地控制、远程调节信号控制和射频通信信号控制等多种功能,而且增加了行程开关保护、力矩开关保护、电机过热保护、紧急停车保护、阀位指示、故障检测与报警等功能,完成了对电动执行机构的手动操作以及手动和自动之间无扰动切换。

陈娟[8](2011)在《容栅式地层抬动测量装置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水利水电建设迅速发展,全国范围内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地质情况的愈加复杂都对大坝修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水利大坝加固和防渗的主要手段的灌浆工程,关系到大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现阶段急需提高灌浆技术水平,满足项目施工的要求。流量(Q)、压力(P)、水灰比(W/C)三参数灌浆记录仪在国内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灌浆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灌浆记录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灌浆工程的可靠性、经济性,它的出现契合了灌浆技术发展的要求,使灌浆作业更高效、更快捷。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根据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逐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设备。地层抬动参数是灌浆压力及地层裂隙发育情况的重要反映,抬动监测可有效提高灌浆施工效率,保证施工现场建筑物的安全。本文通过对地层抬动机理的分析、灌浆压力与地层抬动的关系,研制开发了容栅式地层抬动测量装置。首先介绍了容栅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验证了容栅传感器测量地层抬动的可行性。之后介绍了仪器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以及各项功能的实现,基于STC12C5A60S2的单片机系统在设计上综合运用了电子技术、微机原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硬件设计方面综合考虑了芯片的性能特性、各个元器件的性价比、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系统的软件开发语言采用C51语言,软件采用模块设计法,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键盘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等,确保了仪器功能的实现。本文的创新之处:实现了地层抬动的连续性测量,曲线打印功能直观、准确地反映了地层微位移动态变化过程,为下一步的灌浆作业提供了可靠依据。

谭宗云[9](2010)在《嵌入系统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电力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将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如何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显得愈加紧迫。继电保护是一种能反映电力系统故障和不正常状态,并及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装置。它是当今电力系统保护、控制、运行调度及事故处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技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随着通信、信息、电子,特别是嵌入式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论文首先讨论了继电保护的任务,基本要求和继电保护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讨论了保护的基本算法(傅里叶算法)。以线路继电保护为对象介绍了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系统,详细讨论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也详细介绍了论文作者开发的用于人机系统的SmallGUI。最后,对于微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措施详细作了介绍。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是嵌入式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部分,有了GUI后,用户程序只需调用GUI高层函数,编写很少的代码而不关心底层硬件和复杂的处理,就可以设计出所需的界面,这样就减少了设计人员的难度。本论文作者的SmallGUI克服了以前GUI消耗太多内存资源而不适用于单片机的缺点,实践证明,它运行良好。在使用本论文作者SmallGUI时,对于输入设备(本设计采用键盘输入),只需建立两个任务,即键盘扫描任务和键盘处理任务,键盘扫描任务给键盘处理任务发信号,键盘处理任务收到信号后,根据扫描码和状态码调用不同的SmallGUI函数,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

裴春清[10](2009)在《公路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业越来越发达,同时伴随着很多车辆超载现象,对公路和桥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交通安全、运输市场秩序构成了很大的危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为了很好遏制这种现象,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交通拥堵,超限治理和计重收费等部门采用了动态汽车称重系统作为衡量车辆是否超重的手段对车辆进行管理。车辆动态称重,即在非停车的运动状态下的称重,与停车状态下的静态称重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节省时间,效率高,使得称重时不至于造成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动态汽车称重系统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核心技术与关键组成部分—称重仪表的研究和开发受到很大关注。纵观前人的研究,有的用PC机或DSP作为硬件平台,有的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做系统支持。这些方法要么成本过高,要么技术上实现困难。本文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单片机作为硬件平台,并使用SAMLLRTOS51操作系统作为系统支持,双A/D进行数据采集为算法提供支持,设计一种新型动态汽车衡仪表,不但降低了仪表设计生产成本,而且技术上容易实现。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分析动态称重系统的构成部分和动态模型。从称重本体出发分析了汽车的运动状态和动力特性,探索了影响动态汽车衡称重精度的干扰因素。第二,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硬件电路。包括数据单片机外围电路的设计、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数据通讯电路的设计、电源电路和显示电路的设计。第三,进行采样数据的分析。动态称量时,车辆经过称重平台,A/D采集到的数据不但有真实轴重信号,还夹杂了各种干扰信号。这就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包括相同车辆重复多次经过称重平台和不同轴型车辆经过称重平台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仿真实验,以找到最佳算法。为了节约计算时间、减少计算量和提高计算精度,必须选择最有效的采样数据段,本文采用高精度A/D采集数据,能够很好满足此要求。第四,设计动态称重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SAMLLRTOS51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简介、主程序、数据采集程序、显示程序和通讯程序实现。本设计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可行,动态称重误差完全满足ASTM—E1318标准的IV类要求,提高了动态称量的精度。

二、显示器抗干扰设计的几点考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显示器抗干扰设计的几点考虑(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地铁A1型车显示器误触紧急广播原因分析及后续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A1型车广播触发原理
2 故障分析
    2.1 故障现象
    2.2 故障调查及分析
        2.2.1 显示器原理及检查情况
        2.2.2 干扰源排查
        2.2.3 历史故障
        2.2.4 故障结论
3 改造方案
4 结论

(2)移动机器人脑控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脑机接口基本原理
        1.1.1 信号采集
        1.1.2 信号处理
        1.1.3 BCI应用
    1.2 脑控系统中常用的BCI范式
        1.2.1 基于感觉运动节律的BCI
        1.2.2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BCI
        1.2.3 基于稳态刺激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
    1.3 脑控系统设计理论
        1.3.1 异步脑机接口设计理论
        1.3.2 混合脑机接口理论与技术
        1.3.3 人机反馈通路非对称性分析
        1.3.4 人机共享自主性和协同控制理论
        1.3.5 人类原子运动神经机理
    1.4 脑控移动机器人研究概况
        1.4.1 研究现状
        1.4.2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5 本研究开展的思路
第二章 脑控移动机器人系统架构设计
    2.1 引言
    2.2 脑控移动机器人软硬件系统架构设计
        2.2.1 硬件系统设计
        2.2.2 软件系统设计
    2.3 BCI-ROS编程框架设计
        2.3.1 用户层
        2.3.2 框架层
        2.3.3 BCI-ROS与 ROS系统的交互
    2.4 BCI-ROS框架测试
        2.4.1 软件调用耗时和内存消耗测试
        2.4.2 BCI实验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异步P300脑机接口优化设计研究
    3.1 引言
        3.1.1 现有的方法
        3.1.2 存在的问题
    3.2 方法
        3.2.1 特征提取与分类器
        3.2.2 分类器的参数优化
    3.3 实验设计
        3.3.1 被试与信号采集
        3.3.2 实验流程
    3.4 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3.4.1 离线实验结果
        3.4.2 在线对比实验
    3.5 讨论
        3.5.1 本方法的合理性
        3.5.2 本方法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3.5.3 本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快速P300脑机接口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方法
        4.2.1 被试和信号采集
        4.2.2 定序刺激编码
        4.2.3 特征提取
        4.2.4 分类器
        4.2.5 多尺度分类器
    4.3 实验设计
        4.3.1 离线标定
        4.3.2 虚拟机器人控制测试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离线结果
        4.4.2 虚拟机器人控制测试
    4.5 讨论
        4.5.1 定序刺激编码序列的影响
        4.5.2 多尺度分类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脑控机器人移动操控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机器人控制模块设计
        5.2.1 按钮识别与操控模块
        5.2.2 导航避障模块
    5.3 混合脑机接口设计
        5.3.1 序列运动想象脑机接口与运动控制
        5.3.2 异步P300脑机接口与目标操控
        5.3.3 混合脑机接口融合机制和人机交互接口
    5.4 实验设计
        5.4.1 被试与信号采集
        5.4.2 实验流程
    5.5 实验结果
    5.6 讨论
        5.6.1 系统结构
        5.6.2 自动辅助模块
        5.6.3 混合脑机接口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移动机器人智能脑控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机器人智能模块设计
        6.2.1 环境理解模块
        6.2.2 辅助决策模块
        6.2.3 基于局部地图的自动导航
        6.2.4 机械臂控制
    6.3 脑机接口系统
        6.3.1 脑电信号采集
        6.3.2 工作机制
        6.3.3 图形用户界面
        6.3.4 P300脑机接口
        6.3.5 验证命令
    6.4 实验设计
        6.4.1 被试和准备
        6.4.2 实验任务
        6.4.3 性能评价
    6.5 实验结果
    6.6 讨论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1.1 脑控系统优化设计方面
        7.1.2 系统设计和工程实现方面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自动检票闸机拍打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2 闸机及其控制系统结构
    2.1 闸机概述
        2.1.1 闸机分类
        2.1.2 闸机阵列及其应用
        2.1.3 闸机基本功能
    2.2 闸机控制系统结构
    2.3 闸机拍打门控制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2.4 本章小结
3 闸机智能通行识别技术研究
    3.1 通道传感器的布局
        3.1.1 人体结构比例分析
        3.1.2 通道传感器的布置
        3.1.3 布局合理性分析
    3.2 闸机通道中的通行情况
    3.3 通行识别算法研究
        3.3.1 步态识别
        3.3.2 人体识别算法
        3.3.3 算法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闸机拍打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4.2 主控芯片选型及应用
        4.2.1 主控芯片选型
        4.2.2 芯片相关具体应用
    4.3 通行识别模块
    4.4 执行机构控制模块
        4.4.1 电机选型及控制
        4.4.2 到位检测模块设计
        4.4.3 离合器控制电路
        4.4.4 编码器接口电路
        4.4.5 电源电路
    4.5 硬件抗干扰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闸机拍打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总体设计
    5.2 系统通信
        5.2.1 通行协议的制定
        5.2.2 双机SPI通信
    5.3 拍打门执行机构控制软件
        5.3.1 主程序设计
        5.3.2 拍打门上电复位
        5.3.3 拍打门打开和关闭子程序
        5.3.4 误动处理子程序
    5.4 本章小结
6 实验与调试
    6.1 测试系统
        6.1.1 实验平台搭建
        6.1.2 硬件电路调试
    6.2 通行识别实验
        6.2.1 步态识别实验
        6.2.2 通行识别方案及结果
    6.3 拍打门执行机构控制实验
    6.4 系统整调实验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胰岛素泵硬件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胰岛素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1.3 本课题研究目标、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4 作者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胰岛素泵总体设计
    2.1 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
    2.2 胰岛素泵的输注方式
    2.3 胰岛素泵的功能特点以及技术分析
        2.3.1 胰岛素泵的功能特点
        2.3.2 胰岛素泵的主要参数指标
        2.3.3 胰岛素泵的技术分析
    2.4 胰岛素泵硬件设计结构及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胰岛素泵硬件电路的设计
    3.1 中央处理模块
        3.1.1 CPU 简介
        3.1.2 PIC18F6720 与 PIC16F883 的连接
    3.2 人机交互单元设计
        3.2.1 液晶显示模块的设计
        3.2.2 报警模块的设计
        3.2.3 键控模块的设计
    3.3 时钟模块的设计
    3.4 储存模块的设计
    3.5 检测模块
    3.6 电源模块
    3.7 电机驱动模块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机控制
    4.1 电机的选型及控制思想
        4.1.1 电机的选型
        4.1.2 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4.1.3 直流电机调速的基本原理
        4.1.4 直流脉宽调速(PWM 方式)
        4.1.5 电机的工作方式
        4.1.6 电机的启动、制动和正反转
    4.2 电机转角控制算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胰岛素泵的低功耗设计及 EMC 的考虑
    5.1 胰岛素泵的低功耗设计
        5.1.1 CMOS 低功耗设计的思路
        5.1.2 胰岛素泵硬件的低功耗设计
    5.2 胰岛素泵 PCB 的电磁兼容性的几点考虑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5)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现代短波通信新技术
        1.2.1 现代短波信道技术
        1.2.2 现代短波通信终端技术
        1.2.3 短波通信装备数字化与网络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短波通信的发展趋势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第2章 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相关知识
    2.1 短波自适应通信的基本概念
    2.2 短波频率自适应的分类
    2.3 短波自适应通信技术
        2.3.1 实时信道估值(RTCE)技术
        2.3.2 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
    2.4 短波跳频通信技术
        2.4.1 常规跳频技术
        2.4.2 短波自适应跳频体制
        2.4.3 跳频序列发射器专用模块
第3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3.1 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设计方案
        3.2.1 系统各功能单元的组成
        3.2.2 整机的结构形式设计
        3.2.3 电磁兼容及抗干扰等设计
    3.3 控制系统的设计
        3.3.1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3.3.2 控制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
    3.4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研究
        3.4.1 主控单元的设计
        3.4.2 前面板单元的设计
        3.4.3 多业务单元的设计
第4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1 软件开发与调试环境
        4.1.2 软件协议
    4.2 主控单元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4.2.1 与各单元通信过程
        4.2.2 软件流程图
        4.2.3 软件实现
    4.3 前面板单元软件设计
    4.4 终端遥控软件设计
        4.4.1 软件框图
        4.4.2 软件设计与实现
第5章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测试与分析
    5.1 频率测试
    5.2 收/发指标测试
        5.2.1 接收指标测试
        5.2.2 总失真系数测试
    5.3 发射指标测试
        5.3.1 输出功率测试
        5.3.2 互调失真测试
    5.4 功能测试
    5.5 终端遥控软件测试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人体生理参数监测无线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监测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1.2.1 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1.2.2 无线医疗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2.3 远程医疗的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1.2.4 无线短距离医疗监测的发展
    1.3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
        1.3.1 论文的内容
        1.3.2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无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2.1.1 系统的硬件设计思路
        2.1.2 系统的软件设计思路
    2.2 系统方案
        2.2.1 数据采集方案
        2.2.2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方案
    2.3 器件选型
        2.3.1 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2.3.2 脉搏传感器的选择
        2.3.3 无线射频收发芯片的选择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病房节点设计
        3.1.1 脉搏采集电路
        3.1.2 体温采集电路
        3.1.3 处理单元 STC89C52
        3.1.4 显示模块电路
    3.2 护士站节点设计与射频模块
        3.2.1 报警电路
        3.2.2 单片机和 PC 机接口电路设计
        3.2.3 电源转换电路
        3.2.4 射频模块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的通信协议
    4.2 病房节点程序
        4.2.1 发送端体温测试子程序
        4.2.2 发送端脉搏采集子程序
    4.3 护士站节点程序
        4.3.1 接收节点串口通信子程序
        4.3.2 接收节点报警子程序
    4.4 无线收发流程及程序
        4.4.1 nRF2401 无线收发流程
        4.4.2 nRF2401 无线收发程序
第五章 印制板的制作与实验
    5.1 制版
    5.2 实验结果
    5.3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简介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整体结构和功能分析
    2.1 控制器结构与功能
    2.2 执行器结构与功能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结构图
    3.2 硬件电路设计
        3.2.1 微处理器的选型及其外围电路
        3.2.2 电源产生电路设计
        3.2.3 可控硅驱动电路设计
        3.2.4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3.2.5 无线射频通信电路设计
    3.3 硬件抗干扰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设计及其主要功能模块说明
    4.2 通信软件设计
        4.2.1 无线射频通信
        4.2.2 MODBUS 总线接口
    4.3 软件抗干扰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关键技术的引入
    5.1 电机制动电路的设计
    5.2 力矩测量方法的设计
        5.2.1 机械式测量
        5.2.2 弹簧力矩测量
        5.2.3 电子式测量
        5.2.4 测量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8)容栅式地层抬动测量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地层抬动测量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主要内容
        1.4.3 研究成果的意义
第二章 地层抬动的研究
    2.1 地层抬动的产生
        2.1.1 水力劈裂的形成
        2.1.2 灌浆压力与地层抬动关系
        2.1.3 浆液种类与地层抬动关系
    2.2 地层抬动的监测
        2.2.1 地层抬动监测现状
        2.2.2 地层抬动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容栅原理
    3.1 容栅传感器概述
        3.1.1 容栅传感器的分类
        3.1.2 鉴相式容栅传感器工作原理
        3.1.3 容栅传感器数显表结构和工作原理
    3.2 容栅传感器测量地层微位移变化的可行性分析
    3.3 容栅传感器信号采集原理
    3.4 二次仪表与传感器数据接口原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层抬动测量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4.1 装置的总体设计
    4.2 系统的硬件总体设计
    4.3 系统的软件开发
    4.4 系统具体开发流程
        4.4.1 单片机的选型
        4.4.2 键盘设计
        4.4.3 液晶显示设计
        4.4.4 打印机设计
        4.4.5 串口通讯硬件设计
        4.4.6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4.4.7 系统其它功能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研究
    5.1 装置的室内系统调试
    5.2 容栅传感器现场误差测试
        5.2.1 实验区地质概况
        5.2.2 灌浆设计
        5.2.3 容栅传感器误差测试试验
    5.3 装置在现场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嵌入系统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继电保护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3 传统微机保护与基于RTOS 的微机保护
        1.3.1 传统微机保护存在的问题
        1.3.2 基于RTOS 的微机保护的优点
    1.4 RTOS 在微机保护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5 本论文所做工作及本论文主要内容
2 实时操作系统RTX51 Tiny
    2.1 引言
    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原则
    2.3 KEIL C51 的RTX51 Tiny 简介
        2.3.1 RTX51 Tiny 的使用
        2.3.2 RTX51 Tiny 任务状态
        2.3.3 存储器管理
        2.3.4 同步机制
        2.3.5 调度规则
        2.3.6 任务控制块
        2.3.7 RTX51 Tiny 参数的配置
    2.4 小结
3 嵌入式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硬件设计
    3.1 设计思路
    3.2 TMS320F206 简介
    3.3 主板设计
        3.3.1 交流量输入单元
        3.3.2 开关量输入单元
        3.3.3 通讯单元
    3.4 出口单元设计
        3.4.1 开关量输出回路单元
        3.4.2 CPLD 单元
    3.5 人机对话板单元设计
    3.6 小结
4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的功能配置和保护算法
    4.1 保护功能配置
        4.1.1 三相三段式方向电流保护
        4.1.2 二段式低压闭锁、滑差闭锁的低频减载保护
        4.1.3 二段式低压减载
        4.1.4 零序电压闭锁方向零序过流保护
        4.1.5 过负荷报警
        4.1.6 三相一次重合闸与重合闸后加速
        4.1.7 重合闸后加速
        4.1.8 PT 断线
        4.1.9 操作回路自检
    4.2 装置中的保护算法分析
        4.2.1 全周傅氏算法
        4.2.2 差分滤波算法
        4.2.3 序分量算法
        4.2.4 功率方向判据算法
        4.2.5 突变量启动算法
    4.3 小结
5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软件系统设计
    5.1 设计思路
    5.2 主板DSP 软件的设计
        5.2.1 主函数main()的设计
        5.2.2 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
    5.3 人机界面(MMI)板菜单的设计
        5.3.1 RTX51 Tiny 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5.3.2 SmallGUI 的设计
        5.3.3 循环显示界面设计
        5.3.4 主菜单设计
        5.3.5 采样数据菜单设计
        5.3.6 定值整定菜单设计
        5.3.7 系统参数菜单设计
        5.3.8 时钟菜单设计
        5.3.9 历史事件菜单设计
        5.3.10 传动试验菜单设计
        5.3.11 装置版本信息
    5.4 本装置的技术指标
    5.5 小结
6 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措施
    6.1 微机保护装置内部硬件抗干扰措施
        6.1.1 模拟量输入
        6.1.2 开关量输入
        6.1.3 开关量输出
        6.1.4 微机逆变电源
    6.2 微机保护装置内部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6.2.1 对输人数据进行检查
        6.2.2 对运算结果进行校对
        6.2.3 对输人数据进行数字滤波
        6.2.4 系统恢复技术
        6.2.5 数据的冗余设计
        6.2.6 出口控制闭锁
    6.3 微机保护的外部抗干扰措施
        6.3.1 在干扰源外抑制干扰
        6.3.2 使用有屏蔽的控制电缆
        6.3.3 开关场进线在微机保护屏端子处经电容接地
        6.3.4 构造等电位面
        6.3.5 高压电网微机保护
    6.4 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SmallGUI 函数
附录B SmallGUI 集成开发环境
附录C 键盘处理任务示例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10)公路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汽车动态称重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动态称重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4 汽车动态称重系统的相关规范
    1.5 本文结构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动态称重系统的构成与运动分析
    2.1 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原则
    2.2 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方案
    2.3 汽车动态称重系统的原理
    2.4 动态称重系统的构成
        2.4.1 动态称重系统的秤体结构
        2.4.2 车辆分离器
        2.4.3 轮轴识别器
        2.4.4 地感线圈
    2.5 动态称重系统运动分析
        2.5.1 汽车运动情况分析
        2.5.2 汽车轮轴受力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称重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整体结构图
    3.2 系统功能与技术指标
        3.2.1 系统主要功能
        3.2.2 系统主要特点
        3.2.3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3.3 中央处理单元(CPU)
    3.4 数据存储单元设计
    3.5 时钟电路设计
    3.6 A/D 转换部分电路设计
        3.6.1 电压基准电路
        3.6.2 A/D 部分电路设计
    3.7 通信电路设计
        3.7.1 串行通信协议
        3.7.2 接口标准选择与设计
    3.8 显示电路设计
    3.9 电源电路设计
    3.10 看门狗电路设计
    3.11 抗干扰设计
        3.11.1 提高称量精度的设计方法
        3.11.2 PCB 抗干扰设计
        3.11.3 其它干扰因素及解决方法
    3.1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4.1 动态称重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与比较
    4.2 数字滤波算法
    4.3 FIR 滤波算法
        4.3.1 窗函数简介
        4.3.2 滤波器参数的选择
    4.4 动态称重算法实现
        4.4.1 算法实现原理
        4.4.2 称重算法实现
    4.5 实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5.2 SMALLRTOS51 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
    5.3 SMALLRTOS51 的移植
        5.3.1 SMALLRTOS51 配置文件的设置
        5.3.2 SMALLRTOS51 中任务的触发
    5.4 系统主程序
    5.5 各个任务设计
        5.5.1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5.5.2 轮轴识别任务
        5.5.3 数据处理任务
        5.5.4 通讯任务
        5.5.5 显示任务
        5.5.6 按键任务
    5.6 建立任务
    5.7 任务的触发与任务间信息传递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称重仪表相关测试实验
    6.1 温度和线性度实验
    6.2 EMC 试验
        6.2.1.静电放电干扰试验
        6.2.2 脉冲群干扰试验
        6.2.3 EMC 实验结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系统主程序
附录2 SMALLRTOS51系统配置文件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显示器抗干扰设计的几点考虑(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地铁A1型车显示器误触紧急广播原因分析及后续措施[J]. 杨晓慧,梁日宁. 机电工程技术, 2019(06)
  • [2]移动机器人脑控关键技术研究[D]. 唐景昇.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3]自动检票闸机拍打门控制系统研究[D]. 和丽真.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4]胰岛素泵硬件的设计[D]. 夏添. 沈阳理工大学, 2013(09)
  • [5]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刁平. 东北大学, 2012(07)
  • [6]人体生理参数监测无线传输系统设计[D]. 谭亮. 长安大学, 2012(08)
  • [7]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D]. 茆建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2(09)
  • [8]容栅式地层抬动测量装置的研制[D]. 陈娟. 中南大学, 2011(01)
  • [9]嵌入系统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 谭宗云. 西华大学, 2010(05)
  • [10]公路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裴春清. 太原理工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显示器抗干扰设计的几个考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