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烷储存装置,硅烷储存装置包括:罐体、进气阀、出气阀、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支撑板、底板和减震弹簧;罐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进气阀设置在罐体的一端开口处;出气阀设置在罐体的另一端开口处;第一支撑架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罐体相适配,且至少部分罐体嵌入第一凹槽中;第二支撑架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罐体相适配,且至少部分罐体嵌入第二凹槽中;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板上;底板位于支撑板的下方;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板相连接,且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接;其中,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为弹性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硅烷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储存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进气阀,所述进气阀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一端开口处;出气阀,所述出气阀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另一端开口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罐体相适配,且至少部分所述罐体嵌入所述第一凹槽中;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罐体相适配,且至少部分所述罐体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中;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固定带绕设在所述罐体的外侧;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固定带绕设在所述罐体的外侧;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且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为弹性体。
设计方案
1.一种硅烷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储存装置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
进气阀,所述进气阀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一端开口处;
出气阀,所述出气阀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另一端开口处;
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罐体相适配,且至少部分所述罐体嵌入所述第一凹槽中;
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罐体相适配,且至少部分所述罐体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中;
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固定带绕设在所述罐体的外侧;
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固定带绕设在所述罐体的外侧;
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
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且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为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
第一减震垫,所述第一减震垫为弹性体,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罐体之间;
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为弹性体,所述第二减震垫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罐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
垫块,所述垫块为长方形方管,至少两个所述垫块与所述底板的底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
第一挡杆,所述第一挡杆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且所述第一挡杆与所述罐体的一端相贴合;
第二挡杆,所述第二挡杆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所述第二挡杆与所述罐体的另一端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硅烷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
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
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
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烷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
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
第四螺纹孔,所述第四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
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且所述第三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三螺纹孔内;
第四螺栓,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第四螺纹孔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烷储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烷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硅烷在储存的过程中,由于其储存罐体为圆柱形,在放置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滚动而造成碰撞,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从而降低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一种硅烷储存装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烷储存装置,硅烷储存装置包括:罐体、进气阀、出气阀、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支撑板、底板和减震弹簧;罐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进气阀设置在罐体的一端开口处;出气阀设置在罐体的另一端开口处;第一支撑架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罐体相适配,且至少部分罐体嵌入第一凹槽中;第二支撑架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罐体相适配,且至少部分罐体嵌入第二凹槽中;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一端,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且第一固定带绕设在罐体的外侧;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的一端,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且第二固定带绕设在罐体的外侧;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板上;底板位于支撑板的下方;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板相连接,且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接;其中,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为弹性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罐体设置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并将进气阀设置在罐体的一端开口处,将出气阀设置在罐体的另一端开口处,不仅实现了将罐体封闭,还实现罐体可充入硅烷,并使罐体内的硅烷流出,从而实现了对硅烷的储存;再次,通过将第一支撑架设置有第一凹槽,使第一凹槽与罐体相适配,并将至少部分罐体嵌入第一凹槽中,以实现对罐体的支撑及定位;同时,通过将第二支撑架设置有第二凹槽,使第二凹槽与罐体相适配,并将至少部分罐体嵌入第二凹槽中,以实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对罐体的多点支撑及定位,从而提高了罐体的稳定性,以避免因罐体发生滚动而造成碰撞,进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再次,通过将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并将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带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同时,将第一固定带绕设在罐体的外侧,以实现通过第一固定带将罐体固定在第一支撑架内;再次,通过将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的一端,并将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以实现将第二固定带固定在第二支撑架上,同时,将第二固定带绕设在罐体的外侧,以实现通过第二固定带将罐体固定在第二支撑架内,从而实现对罐体的多点固定,以提高罐体的稳定性,进一步避免因罐体发生滚动而造成碰撞,进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再次,通过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板上,以提高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稳定性;再次,通过将底板位于支撑板的下方,将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板相连接,并将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接,以实现在移动硅烷储存装置时,实现对硅烷储存装置的减振效果,从而使移动硅烷储存装置更加平稳,并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由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为弹性体,因此可实现使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与罐体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提高罐体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适用性,使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可固定不同规格的罐体,进而拓展产品的适用范围,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硅烷储存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第一减震垫为弹性体,第一减震垫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罐体之间;第二减震垫为弹性体,第二减震垫设置在第二凹槽和罐体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设置弹性体,并将第一减震垫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罐体之间,同时将第二减震垫设置在第二凹槽和罐体之间,以实现通过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吸收震动,以避免罐体发生晃动而发生安全事故,进而提高硅烷储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垫块;垫块为长方形方管,至少两个垫块与底板的底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垫块设置为长方形方管,并使至少两个垫块与底板的底板相连接,以实现底板与地面间留有间隙,从而实现叉车可伸入硅烷储存装置的底部,并移动硅烷储存装置,进而提高了硅烷储存装置的灵活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第一挡杆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且第一挡杆与罐体的一端相贴合;第二挡杆固定在第二支撑架上,且第二挡杆与罐体的另一端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挡杆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并将第二挡杆固定在第二支撑架上,以实现提高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第一挡杆与罐体的一端相贴合,并第二挡杆与罐体的另一端相贴合,以防止罐体沿罐体的轴向发生位移,进一步提高了罐体的稳定性,避免因罐体发生移动而造成碰撞,进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第一螺纹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一端;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的一端,且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螺纹孔内;第二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且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二螺纹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螺纹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并将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通过将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并将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螺纹孔内,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座上;通过将第二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并将第二螺栓固定在第二螺纹孔内,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座上;通过此种结构,可实现将罐体固定在第一支撑座内,从而提高罐体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第三螺纹孔、第四螺纹孔、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所述第三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第四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且所述第三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三螺纹孔内;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第四螺纹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三螺纹孔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一端,并将第四螺纹孔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通过将第三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并将第三螺栓固定在第三螺纹孔内,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座上;通过将第四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并将第四螺栓固定在第四螺纹孔内,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座上;通过此种结构,可实现将罐体固定在第一支撑座内,从而提高罐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硅烷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硅烷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硅烷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罐体,14进气阀,16出气阀,18第一支撑架,20第二支撑架,22 第一固定带,24第二固定带,26支撑板,28底板,30减震弹簧,32第一减震垫,34第二减震垫,36垫块,38第一挡杆,40第二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硅烷储存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烷储存装置,硅烷储存装置包括:罐体12、进气阀14、出气阀16、第一支撑架18、第二支撑架20、第一固定带22、第二固定带24、支撑板26、底板28和减震弹簧30;罐体12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进气阀14设置在罐体12的一端开口处;出气阀16设置在罐体12的另一端开口处;第一支撑架18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罐体12相适配,且至少部分罐体12嵌入第一凹槽中;第二支撑架20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罐体 12相适配,且至少部分罐体12嵌入第二凹槽中;第一固定带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8的一端,第一固定带2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8 的另一端,且第一固定带22绕设在罐体12的外侧;第二固定带24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0的一端,第二固定带2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 20的另一端,且第二固定带24绕设在罐体12的外侧;第一支撑架18和第二支撑架20固定在支撑板26上;底板28位于支撑板26的下方;减震弹簧30的一端与支撑板26相连接,且减震弹簧30的另一端与底板28相连接;其中,第一固定带22和第二固定带24为弹性体。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罐体12设置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并将进气阀14设置在罐体12的一端开口处,将出气阀16设置在罐体12 的另一端开口处,不仅实现了将罐体12封闭,还实现罐体12可充入硅烷,并使罐体12内的硅烷流出,从而实现了对硅烷的储存;再次,通过将第一支撑架18设置有第一凹槽,使第一凹槽与罐体12相适配,并将至少部分罐体12嵌入第一凹槽中,以实现对罐体12的支撑及定位;同时,通过将第二支撑架20设置有第二凹槽,使第二凹槽与罐体12相适配,并将至少部分罐体12嵌入第二凹槽中,以实现第一支撑架18和第二支撑架20对罐体12的多点支撑及定位,从而提高了罐体12的稳定性,以避免因罐体12 发生滚动而造成碰撞,进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再次,通过将第一固定带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8的一端,并将第一固定带2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8的另一端,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带22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8上,同时,将第一固定带22绕设在罐体 12的外侧,以实现通过第一固定带22将罐体12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8内;再次,通过将第二固定带24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0的一端,并将第二固定带2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0的另一端,以实现将第二固定带24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0上,同时,将第二固定带24绕设在罐体12的外侧,以实现通过第二固定带24将罐体12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0内,从而实现对罐体12的多点固定,以提高罐体12的稳定性,进一步避免因罐体 12发生滚动而造成碰撞,进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再次,通过将第一支撑架18和第二支撑架20固定在支撑板26上,以提高第一支撑架18和第二支撑架20的稳定性;再次,通过将底板28位于支撑板26的下方,将减震弹簧30的一端与支撑板26相连接,并将减震弹簧30的另一端与底板28相连接,以实现在移动硅烷储存装置时,实现对硅烷储存装置的减振效果,从而使移动硅烷储存装置更加平稳,并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由于第一固定带22和第二固定带24为弹性体,因此可实现使第一固定带22和第二固定带24与罐体12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提高罐体12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第一固定带22和第二固定带24 的适用性,使第一固定带22和第二固定带24可固定不同规格的罐体12,进而拓展产品的适用范围,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第一减震垫32和第二减震垫34;第一减震垫32为弹性体,第一减震垫32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罐体12之间;第二减震垫34为弹性体,第二减震垫34设置在第二凹槽和罐体1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减震垫32和第二减震垫34设置弹性体,并将第一减震垫32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罐体12之间,同时将第二减震垫34 设置在第二凹槽和罐体12之间,以实现通过第一减震垫32和第二减震垫 34吸收震动,以避免罐体12发生晃动而发生安全事故,进而提高硅烷储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垫块36;垫块36为长方形方管,至少两个垫块36与底板28的底部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垫块36设置为长方形方管,并使至少两个垫块 36与底板28的底板28相连接,以实现底板28与地面间留有间隙,从而实现叉车可伸入硅烷储存装置的底部,并移动硅烷储存装置,进而提高了硅烷储存装置的灵活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第一挡杆38和第二挡杆40;第一挡杆38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8上,且第一挡杆38与罐体12的一端相贴合;第二挡杆40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0上,且第二挡杆40与罐体12的另一端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挡杆38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8上,并将第二挡杆40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0上,以实现提高第一挡杆38和第二挡杆 40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第一挡杆38与罐体12的一端相贴合,并第二挡杆40与罐体12的另一端相贴合,以防止罐体12沿罐体12的轴向发生位移,进一步提高了罐体12的稳定性,避免因罐体12发生移动而造成碰撞,进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第一螺纹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8的一端;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8的另一端;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22的一端,且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螺纹孔内;第二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22的另一端,且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二螺纹孔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螺纹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8的一端,并将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8的另一端;通过将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22的一端,并将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螺纹孔内,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带 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座上;通过将第二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22的另一端,并将第二螺栓固定在第二螺纹孔内,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带2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座上;通过此种结构,可实现将罐体12固定在第一支撑座内,从而提高罐体12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硅烷储存装置还包括:第三螺纹孔、第四螺纹孔、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所述第三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20的一端;所述第四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20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带24的一端,且所述第三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三螺纹孔内;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带24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第四螺纹孔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三螺纹孔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0的一端,并将第四螺纹孔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0的另一端;通过将第三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22的一端,并将第三螺栓固定在第三螺纹孔内,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带 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座上;通过将第四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带22的另一端,并将第四螺栓固定在第四螺纹孔内,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带2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座上;通过此种结构,可实现将罐体12固定在第一支撑座内,从而提高罐体12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6680.5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684486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65D90/12
专利分类号:B65D90/12;B65D81/07
范畴分类:34B;
申请人:艾佩科(上海)气体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艾佩科(上海)气体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100 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509弄3号302-B28室
发明人:徐学强;周莹莹;张玲;刘春辉;陈亮勋
第一发明人:徐学强
当前权利人:艾佩科(上海)气体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