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芙民: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生态哲学思想论文

周芙民: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生态哲学思想论文

摘 要:近年来,生态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世界各国也在积极探索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马克思主义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察觉到生态问题并进行了思考,此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对资本的阐述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危机。本文联系当今环境现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并试图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理解环境问题。

关键词: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1 背景简介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征服自然为手段获取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付出了牺牲自然的代价,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漫天的雾霾、漂浮着垃圾、散发着刺激性气味的河流,还有黄沙肆虐的沙漠,生存环境普遍恶化。生态问题具有全球化、发展迅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等特点,因此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反思,生态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绿色理论,人们意识到超越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一个人与人之间公正、公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新秩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由于其具有的社会批判特征和独特的历史地位而成为了人们寻找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被从生态哲学角度重新解读。全面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并且这有利于探究在时代问题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的重要途径。

2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生态问题的思想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就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但他们的思想中包含有环境保护的观点,他们的著作中已包含了深刻的生态理论,这些生态哲学思想不是即兴、孤立的,而是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思想中,而且这些思想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世界历史观点以及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都起到了一定作用。马克思曾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所能提供的东西往往随着由社会条件决定的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的减少”,“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对森林的护养和生产,简直不起作用”。1839年3月,恩格斯在《德意志电讯报》上匿名发表了《乌培河谷的来信》,文中,恩格斯方面痛斥了残酷剥削工人的工厂制度,指出工厂制度摧残工人的肉体,造成劳动人民的普遍贫困;另一方面开始关注河流污染、空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着眼企业长远发展,广垦橡胶启动了泰国板块的重组上市工作,尽职调查已完成,重组方案已经确定,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通过重组上市,将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经营活力,推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散见于各个时期著作之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是丰富的、全面的、深刻的,虽然当时生态问题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和严峻,但是他们仍敏锐的观察到了这种问题,唯物辩证的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人类发展与生态持续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他们的研究十分具有前瞻性,对于当今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方面人是具有自然力、生命力,具有天赋、才能和欲望;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感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被动的、受制约和受限制的。自然界对人具有优先地位,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需要靠自然界生存,这就决定了自然对人的制约性。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活动会受到自然界的限定和制约。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种界限,服从这种制约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自然界对人的制约通过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表现为自然界相对于人的先在性,正如威廉.裴迪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劳动之母”,恩格斯把劳动和自然作为“财富的两个原始生成者”。二是表现为外部生态环境对人的制约性。外部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首要前提。因此人不应该超越这种界限,而应尽可能维持这种平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我们“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绝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另一方面,自然不是每时每刻都适宜生存,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人也像其他动物一样,必须要适应自然、适应环境。人对自然和环境的适应则是积极的、主动的,这种积极主动的适应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主动认识和改造,突破了自然中由突变引起的改造。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人类逐渐产生了不同层面的需要,欲望也在不断扩大,但是自然界是不会自动满足人的这些需求的。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活动利用自然界已有的物质基础,予以加工改造,满足人类生理、精神层面的需要,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关于地热田地热水补给来源的研究,首先要明确地热水的补给是来自地热田周边水体的补给还是地下水通过深循环径流补给的。该次研究从不同类型的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D与18O同位素分析及其与大气降雨线的关系来说明东汤地热田地热水的补给来源[13-14]。

4 从经济学层面看待人与自然以及生态经济的关系

4.1 对现有问题的解释

全球环境危机体现了当代人与自然之间严重的不协调和对立关系,当代人类对于自然物质的需求已经超过了自然界能够满足的限度,为了满足这些相对于自然界的承载和再生能力过量的欲望,人类不得不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没有与自然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在违背自然生态规律和法则的情况下狂滥开发利用自然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它的总根源在于人类和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受到实践发展水平的限制,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使得人类无法完全认识到自己的实践活动对自然的长远影响。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中,不同阶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局部利益和近期利益的驱使下对自然界进行掠夺性开发,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从而严重危及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作为劳动主体的人首先属于自然界、再属于社会,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劳动者既具有自然生产力,又有社会生产力。传统的发展观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核心,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认为经济增长必然带来人类文明福利,物质财富的无限增加时社会追求幸福的基础,不考虑实际情况,假设所有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都是如太阳能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是对自然生产力的错误理解,人类真正要发展的生产力不是对自然的掠夺和冲突,而是与自然和解。

4.1.1 环境危机的根源

4.1.2 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蚕蛹油脂熬制工艺是通过加热使油脂从脂肪组织细胞中释放出来,有一些工艺,加热温度较低,通过机械作用破坏细胞使油脂释放出来。熬制工艺分为干法熬制和湿法熬制,干法熬制在加工过程中不加水或水蒸气,在常压、真空和压力下进行,而湿法熬制工艺中,脂肪组织是在水分存在条件下被加热的,得到产品颜色较浅,风味柔和。

文山州中心血站2003年成立,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虽然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健康持续发展,每年的采血量均以15%g~20%递增,从2006年至今12年以来我州所有临床用血100%均来自无偿献血。但由于长时间将工作重点放在城区和单位,致使本州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未得到良好发展,又因本州属于农业地区,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故而存在城市人献血,农村人用血的情况。为了更好做好农民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高农民无偿献血比例,加快农村无偿献血的发展,笔者在文山州文山市追栗街镇对1280名农民开展了无偿献血知晓率调查,以了解农民对无偿献血的需求,为开展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本主义对于生态危机的产生和加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资本的逻辑必然导致生态环境问题。

从制度层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固有的矛盾,各个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可避免的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带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一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必然导致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耗尽有限的资源。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并不是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特别是穷人的需要,而是追求经济无限增长和利润。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为了实现更多的财富,资本家不断追求剩余劳动的最大化,其结果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劳动者遭到摧残,自然资源枯竭;二是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造成资源浪费,它提倡最大化的消费和需求,以此获得丰厚的利润,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钱化,人与自然工具化,不断扩大其市场范围,通过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占有和利用全球性资源,加剧生态危机。

从阶级层面看,资本统治的逻辑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对抗的根源。资本的逻辑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家的阶级本性决定其追求资本的短期回报,急功近利,不计长远后果,自然仅仅成了人类劳动的原料库,必须服从于资本家的利润,而且只有当它为资本获取利润时才有意义。而当自然成为市场的资源后,就会在迅速市场化和商品化的过程中越来越集中到各种权势集团和资本集团中。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资本家的眼光只局限在眼前的经济利益和高额利润,不顾他人利益和长远的社会效果。资本家用自然资源去满足自己或少部分人的需要,创造的价值归资本家所有,而让大部分人去承担资源耗竭和环境破坏的灾难性后果。而且由于环境问题具有流动性,这样的行为势必加速自然环境的污染进程。

5 理论方法的提出

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真正实现只能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改变才有可能。要促进生态环境的协调,必须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改善人文生态,通过对人类实践活动的生态规约,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自然界。只有把解决生态问题和制度变革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克服目前人与自然的对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代工业化的环境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性的危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环境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解决生态灾难的根本途径是变革社会生产方式,超越资本主义制度,代之以共产主义。只有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下,才有可能使人对自然进行真正合理的控制和全面调整,使人类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合理的协调关系。但是即使资本主义被取代,环境问题也不会自然而然的解决。必须对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进行革命性的转变,废除城乡之间的敌对关系,农业与工业相结合,发展理性农业,开垦荒地、改良土壤,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排泄物并尽可能对之进行再利用,通过设计合理的物质的循环流动使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或另一个生产部门的新的生产原料,“变废为宝”,将生产排泄物再投入到生产、消费的循环中,有效的节约生产条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究当今被广泛提及的环境问题,环境危机需要超越资本主义,转变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和认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在解决时代问题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周芙民(1987- ),男,硕士研究生,湘潭大学,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标签:;  ;  ;  ;  ;  ;  ;  ;  ;  ;  ;  

周芙民: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生态哲学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