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页岩气田平桥区块页岩气储层有机质孔发育特征

涪陵页岩气田平桥区块页岩气储层有机质孔发育特征

论文摘要

涪陵页岩气田二期产建区的平桥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龙一段)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中纳米级有机质孔较发育,是页岩气储层的重要孔隙类型。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技术和Image-Pro Plus统计软件以及气体物理吸附实验,对平桥区块JY-B井五峰组和龙一段不同小层的14块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有机质孔形状、数量、孔径分布的观察和统计,并对有机质面孔率进行了计算。利用FE-SEM观察发现五峰组页岩样品有机质孔形状以边缘收缩的多角形为主,龙一段下部页岩样品有机质孔形状多呈不规则椭圆形和近圆形,龙一段上部页岩有机质孔多呈压扁状椭圆形、不规则近圆形和长条形;页岩样品中有机质孔的孔径主要为5~600nm,有机质孔的主体孔径在5~30nm,龙一段页岩样品孔径在100~600nm的有机质孔数量相对较多;五峰组(1小层)和龙一段下部3小层页岩样品平均单颗粒有机质面孔率相对最大,其次是龙一段上部7和8小层;五峰组和龙一段下部与上部页岩样品有机质面孔率与TOC具有不同的正相关关系。采用气体吸附实验得到页岩样品中0.3~10 nm孔隙的累积孔容与TOC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表明这部分孔隙中的有机质孔占有重要地位。3套页岩层段有机质孔发育特征及差异性与页岩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和构造挤压改造等因素有关。

论文目录

  • 1 地质背景
  • 2 实验测试和统计分析方法
  •   2.1 样品
  •   2.2 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法
  •   2.3 有机质孔统计分析法
  •   2.4 气体物理吸附法
  • 3 有机质孔发育特征
  •   3.1 有机质孔发育程度和孔隙形状
  •   3.2 有机质孔的孔径分布和有机质面孔率
  •   3.3 纳米孔隙中有机质孔的贡献
  •   3.4 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特征影响因素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曼霏,何生,易积正,张柏桥,舒志国,何陈诚,杨锐,董田

    关键词: 有机质孔,有机质面孔率,储层,五峰组,龙马溪组,平桥区块,页岩气田,涪陵地区

    来源: 石油学报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690134,No.41672139),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34-002-00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185),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1403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8M640740)资助

    分类号: P618.13

    页码: 423-433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899K

    下载量: 412

    相关论文文献

    • [1].有机质复合肥的技术开发总结[J].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9(05)
    • [2].土壤矿物对有机质的吸附与固定机制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 2017(04)
    • [3].二连盆地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对有机质保存的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06)
    • [4].土壤中有机质的测定的方法对比[J]. 广东化工 2017(14)
    • [5].烃源岩中黏土与可溶有机质相互作用研究展望[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
    • [6].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所含有机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06)
    • [7].长期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3)
    • [8].长江口外浮游植物死亡释放溶解有机质的降解及其溶氧消耗[J]. 海洋与湖沼 2015(05)
    • [9].水环境中溶解有机质的光谱表征:从流域到深海[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9)
    • [10].可溶有机质介导硝基芳香化合物降解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5(03)
    • [11].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组及有机质赋存类型初探[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9)
    • [12].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1)
    • [13].天然有机质及其在地表环境中的重要性[J]. 湖泊科学 2008(01)
    • [14].什么是水溶性有机质?[J].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17(17)
    • [15].水体溶解有机质与富营养化的关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2)
    • [16].生物-有机质与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矿业 2014(05)
    • [17].辽河西部凹陷富有机质沉积识别及控制因素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13)
    • [18].水溶性有机质原位覆盖对含硫煤矸石的污染控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09)
    • [19].不同生态类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赋存形态[J]. 环境化学 2012(03)
    • [20].海洋有机质的光谱分析方法评述[J]. 海洋通报 2018(06)
    • [21].有机质与铀成矿关系探讨[J]. 矿物学报 2013(S2)
    • [22].烃源岩中有机质测定及分布规律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3)
    • [23].土壤斥水性与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2(03)
    • [24].有机质贫缺引发稻田亚健康[J]. 湖南农业 2012(10)
    • [25].水环境中天然溶解有机质分子量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4)
    • [26].活性有机质有关指标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
    • [27].有机质积累和酸化对污染土壤重金属释放潜力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9(03)
    • [28].微波消解秸秆水溶液中有机质的分离[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06)
    • [29].泥页岩中有机质-黏土复合体微结构研究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 [30].可溶有机质对煤低温氧化的影响[J]. 煤炭学报 2013(10)

    标签:;  ;  ;  ;  ;  ;  ;  ;  

    涪陵页岩气田平桥区块页岩气储层有机质孔发育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