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弘:敬畏心论文

艾弘:敬畏心论文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释义】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有德有位之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懂得天命而无所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写作背景】《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共二十篇。《季氏篇》为第十六篇。

图1是根据试验台风室布置绘制的物理模型。风室的长度为5400 mm、宽度为800 mm,风室进口段长度730 mm、宽度400 mm、高度480 mm。本模拟所选锅炉主风室共有30个炉排调风门,取一半锅炉风室模型,因此本模拟的锅炉模型共有15个炉排调风门,分成5组。

【现实意义】“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畏”指谨慎、不懈怠。敬畏是人类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感,是人类对待神圣事物的态度。人类应该对什么怀有敬畏,也就是应当崇敬什么、遵从什么的问题。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这是孔子的回答。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天命”是关于信仰的问题,即人类对于不可知的自然规律的态度。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规,万物有法则,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对于没有认识到的自然规律无所畏惧,就必然或迟或早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第二,“大人”是关于社会规范的问题,是对既有的社会秩序的认同。“大人”在古代指有德有位的人。诸侯治国,天子治天下,各有权力维护朝野安定,敬畏大人就是对社会秩序和伦理的敬畏。第三,“圣人之言”是有关如何对待先知们的思想见解的问题。圣人之言,阐明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违之必然会受到惩罚。一个人有了这些敬畏,就能够使自己人生有方向,生活有规范,思想有核心;反之,就会无视社会行为规范和自然规律,无所不为,丧失底线和定力。

敬畏是一种情感和态度,是个体在对自然、社会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依据社会规范而建立起来的“人心秩序”,是个体情感上的一种自我调控机制。敬畏感作为一种心理机制,它有助于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行为的内驱力,并在实践中自觉做出积极的行为选择。东汉太守杨震被称为“四知太守”,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王密深夜去给他送礼表示感谢,杨震拒收礼物,王密劝其收下礼物时说,“这件事没有别人知道”,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表达的就是一种敬畏之心。现在,“天”和“地”的概念已经和古时不能同日而语,人们已经不惧怕得罪天地,但是领导干部应懂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要对自然社会规律、对法律、纪律和道德怀有敬畏之心。

1.2.5 白及无菌苗的生根培养 由于白及生根主要受NAA、赤霉酸(GA3)、番茄汁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白及无菌苗最佳生根培养条件,实验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探讨NAA、GA3、番茄汁等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1种天然复合物对白及无菌苗生根的影响,正交试验各因素及水平见表3。每种处理接种10瓶,每瓶接种2株5 cm左右的无根幼苗。接种后的培养瓶放置到光照培养室培养,培养30 d时记录实验结果。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朱 健

标签:;  ;  ;  ;  ;  ;  ;  ;  ;  ;  ;  ;  

艾弘:敬畏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