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片断论文-庄威

文本片断论文-庄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本片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文本,现实

文本片断论文文献综述

庄威[1](2016)在《文本与现实——关于叁个来自马克思文本片断的遐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提示了现实与文本的关系,现实往往被语言和文本所切割、渗透,当文本作为一个主题加以谈论之时乃是物质生活升华之时,文本在此时体现为现实的剩余。现实和文本的距离,是马克思通过把握到现实与本质相切的瞬间才加以克服的。在今天文本性和现实性可能在信息这一换喻以及现实层面上完成了一种新的变形。(本文来源于《德国哲学》期刊2016年01期)

杜雪颜[2](2015)在《解读文本 把握本质 设计活动——“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不久,笔者听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轴对称图形"一课,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断引发了笔者对解读文本与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的思考。【教学片断】片断1:找"对称现象"在分享了课本第29页叁张图片的共同特点(对称)后,教师提出了活动要求。师:你们还见过哪些对称的现象?拿出课前收集到的物品在小组内说一说吧!(小组活动2分钟后)生:我收集到的这条鱼是对称的。生:(举起手中的布娃娃)我们小组都认为我这个布娃娃不是对称的,因为它右边的头发(本文来源于《小学数学教师》期刊2015年10期)

刘红梅[3](2015)在《例谈文本寓意的解读——《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解文本的寓意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教师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规律组织教学,在对话的研读中,一步步使文章的寓意浮现出来,突破了课文教学的难点。(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参考》期刊2015年16期)

吴龙香[4](2014)在《立足文本,加强作文片断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作文教学现状,提出立足文本进行作文片断训练的观点。对于怎样立足文本进行片断训练,文章分别从语言、选材、写作技巧、创新运用文本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4年28期)

徐瑛,钱苏叶,宋蕾蕾[5](2014)在《抓关键词句 悟文本言意——徐瑛执教《水》教学片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片断一:师:首先我们听写叁个词语:储藏、一勺水、膝盖。(生写)同学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写完的同学核对一下大屏幕,没写完的继续。(生核对正误)师:有一个词语很有意思,我们来读读课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谁来?生: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师:这里有一个"储藏",你觉得用词贴切吗?能不能换成"储备"?生:我觉得不能,因为储备应该是一种固体,储藏应该是储藏的液体,比如说水啊什么的。(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师》期刊2014年Z1期)

金歆[6](2013)在《文本对话,从抓好朗读入手——名家阅读教学中的片断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关键在于朗读。在此,笔者就一些名家阅读教学中的片段进行赏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参考》期刊2013年28期)

陈俊阳[7](2013)在《潜心会文本,提升心灵感受力——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片断教学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教学中,我们时常发觉学生对于"有情有义"的文字很冷漠,在笔者看来,这源于学生对文字缺乏应有的心灵感受力。对于提升学生心灵感受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能做到有意识的引导和有方法的实施,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参考》期刊2013年07期)

宋北平[8](2013)在《揣摩语言 亲近文本——《桂花雨》教学片断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思维必须凭借语言来表达和深化。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运用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揣摩,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学生揣摩语言呢?笔者以《桂花雨》的教学片断进行说明。【片断一】擦亮学生的慧眼,抓"浸"字感受花香(本文来源于《湖北教育(教育教学)》期刊2013年01期)

应永恒[9](2011)在《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技能的支柱——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语文片断教学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20名高中和18名初中语文选手片段教学的优点、不足。38名选手的片断教学主要优点为落实主体性、体现完整性、明确虚拟性、展示独特性、注重学科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人云亦云的陈述、可有可无的拓展、幼稚多余的填充、莫名其妙的解读、残缺无序的跳跃、重言轻文和重文轻言。(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胡蕾[10](2010)在《引领学生在对话中解读文本内涵——《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片断及教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文章主要讲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叙述了法布尔对昆虫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文章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文字描写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是生动鲜活。(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0年21期)

文本片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不久,笔者听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轴对称图形"一课,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断引发了笔者对解读文本与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的思考。【教学片断】片断1:找"对称现象"在分享了课本第29页叁张图片的共同特点(对称)后,教师提出了活动要求。师:你们还见过哪些对称的现象?拿出课前收集到的物品在小组内说一说吧!(小组活动2分钟后)生:我收集到的这条鱼是对称的。生:(举起手中的布娃娃)我们小组都认为我这个布娃娃不是对称的,因为它右边的头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本片断论文参考文献

[1].庄威.文本与现实——关于叁个来自马克思文本片断的遐想[J].德国哲学.2016

[2].杜雪颜.解读文本把握本质设计活动——“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与反思[J].小学数学教师.2015

[3].刘红梅.例谈文本寓意的解读——《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J].小学教学参考.2015

[4].吴龙香.立足文本,加强作文片断训练[J].文教资料.2014

[5].徐瑛,钱苏叶,宋蕾蕾.抓关键词句悟文本言意——徐瑛执教《水》教学片断[J].小学语文教师.2014

[6].金歆.文本对话,从抓好朗读入手——名家阅读教学中的片断赏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3

[7].陈俊阳.潜心会文本,提升心灵感受力——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片断教学举隅[J].小学教学参考.2013

[8].宋北平.揣摩语言亲近文本——《桂花雨》教学片断与反思[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3

[9].应永恒.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技能的支柱——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语文片断教学评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

[10].胡蕾.引领学生在对话中解读文本内涵——《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片断及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

标签:;  ;  ;  

文本片断论文-庄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