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论文摘要

为研究高原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探寻底泥砷含量及砷形态与微生物之间的联系,采集云南省阳宗海东、西、南、北岸湖滨湿地底泥样品,利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丰富度特征,探讨了不同砷形态差异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底泥砷含量对微生物丰富度影响显著,砷含量高的南岸区域微生物的丰富度较高,OTU为1286~1473.而砷含量较低的西岸区域微生物丰富度也随之较低,OTU为693~1339.阳宗海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主要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15.6%~59.6%)、Chloroflexi(绿弯菌门,10.1%~44.9%)及少量的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底泥中砷形态主要以残渣态砷(F5)和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为主,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对底泥微生物类群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底泥中生物有效态砷(非专性吸附态砷+专性吸附态砷+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占到19.3%~58.6%,存在环境释放风险.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砷污染高原湖泊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湖泊砷污染防治提供微生物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3 理化指标测试及分析方法
  •   1.4 样品16Sr RNA基因测序
  •   1.5 生物信息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砷污染底泥分析
  •   2.2 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   2.3 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
  •   2.4 底泥砷形态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赵立君,刘云根,王妍,赵蓉,李波,郑毅

    关键词: 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砷形态,微生物群落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560147,21767027),云南省农业联合专项(2018FG001-049)项目资助

    分类号: X52;X172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9.0461

    页码: 3933-3940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523K

    下载量: 364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保疏浚残留底泥的产生与管理[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11)
    • [2].河道底泥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9(22)
    • [3].基于不同声波频率的底泥探测技术研究[J]. 海洋技术学报 2020(02)
    • [4].天津河道底泥特征及资源化利用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5)
    • [5].浚后底泥园林施用应用效果研究[J]. 污染防治技术 2020(03)
    • [6].南湖不同功能区底泥氮洗脱实验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22)
    • [7].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属分析及其制砖研究[J]. 环境科技 2017(02)
    • [8].疏浚底泥微波干燥特性及耗能分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5(06)
    • [9].疏浚底泥节能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5(04)
    • [10].水库底泥制备陶粒技术应用研究[J].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4(04)
    • [11].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发展与展望[J]. 山西青年 2013(14)
    • [12].外源磷对湿地底泥砷形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04)
    • [13].巢湖西湖心底泥蓝藻对水体蓝藻生物量的贡献[J]. 湖泊科学 2020(05)
    • [14].锆负载颗粒沸石改良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行为[J]. 环境科学 2018(10)
    • [15].洱海底泥特性对七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17(02)
    • [16].珠江口三维水质与底泥耦合模型的验证及应用[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11)
    • [17].黑臭底泥硝酸钙原位氧化的温度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全过程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06)
    • [18].底泥生物氧化对黑臭河道上覆水体影响的研究[J]. 水利渔业 2008(02)
    • [19].我国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2)
    • [20].疏浚底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芦苇快速定植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12)
    • [21].城市黑臭水体清淤疏浚与底泥处理策略论述[J]. 居舍 2020(10)
    • [22].竹银水库底泥氮磷含量调查与分析[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3].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以浙江温瑞塘河为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10)
    • [24].上覆水环境变化对底泥释氮强度影响模拟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10)
    • [25].桉树人工林区水库底泥氮、磷和有机质时空分布特征[J]. 水资源保护 2018(05)
    • [26].重金属污染底泥环保清淤与稳定化资源化处置技术[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7(02)
    • [27].几种水生植物对湿地底泥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1)
    • [28].亚甲基蓝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12)
    • [29].底泥修复技术方法和应用前景[J]. 环境科技 2014(01)
    • [30].淀山湖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05)

    标签:;  ;  ;  ;  ;  

    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