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株洲市二医院412000

【摘要】目的:对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要少,鼻腔通气、鼻黏膜恢复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要短(P<0.05)。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8.11%,对照组81.13%,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鼻黏膜及鼻腔通气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鼻内镜;鼻息肉;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属于耳鼻喉科常见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头痛、流脓鼻涕、嗅觉神经功能异常及鼻息肉等。其中慢性鼻息肉病情严重、病程迁延,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愈合慢、疗效差[1]。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具有创伤小、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小、术后愈合快等优点,其疗效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一致肯定[2]。研究显示[3],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为了对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6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38.3±4.2)岁;病理分级:I级9例,II级22例,III级17例,IV级5例。观察组53例,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为19~78岁,平均(37.7±4.5)岁;病理分级:I级11例,II级23例,III级16例,IV级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症状出现时间为3个月以上;③了解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①对治疗药物过敏;②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鼻内镜联合药物治疗,手术前一周以布地奈德喷鼻,持续至术后3~6个月。术前0.5至1小时静脉滴注抗生素。术前一周起,口服克拉霉素(0.5g),一天1次,持续至手术结束后7天。对患者行全麻或局麻,选择Messerklinger手术,先以息肉钳或者动力系统将鼻息肉摘除,根据患者病情将钩突组织级筛泡切除,开放上颌窦、额窦、蝶窦及筛窦。手术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正常、可逆性黏膜,并彻底切除不可逆黏膜。手术结束后常规放置纱条止血,48~72h后拔除纱条,并对鼻腔进行冲洗,促进黏膜纤毛功能的恢复。手术后30天内,连续清洗鼻腔,避免鼻腔粘连。

对照组单纯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鼻黏膜恢复时间、通气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治疗有效率[3]:显效:治疗后,流脓涕、鼻塞、头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鼻腔通气顺畅,鼻息肉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流脓涕、鼻塞、头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鼻腔通气有所改善,鼻息肉有部分残留;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鼻息肉及鼻腔通气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结果以SPSS22.0数据库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形式表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鼻黏膜恢复、鼻腔通气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要短(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临床指标对比(X±S)

2.2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8.11%,对照组81.1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3讨论

鼻窦炎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鼻窦炎症状主要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咽肿等,与感冒相似[4]。慢性鼻窦炎病程迁延难愈,患者存在乏力、头痛、头晕及乏力等症状,严重会出现鼻息肉,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激活淋巴细胞与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炎症因子,导致腺体增生及炎性浸润,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鼻息肉属于鼻内赘生物,会对鼻腔的通气功能造成影响。临床上目前对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多进行鼻内镜手术,该术式是在鼻内镜的指导下,将病变组织精确切除,不影响鼻腔生理解剖结构及鼻腔的纤毛运动及传输功能。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后,黏膜病灶的上皮化及转归所需时间较长,易出现炎症反应,所以需要辅助以药物治疗。布地奈德是糖皮质激素的一种,术前使用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黏膜炎症,术后使用能够有效降低鼻息肉的复发率。克拉霉素能够抑制、破坏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术后长期使用,能够延长布地奈德的药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鼻黏膜恢复、鼻腔通气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要短(P<0.05),治疗有效率98.11%,符合王怀体[6]报道的96%,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证明鼻内镜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经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谭建成.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181-182.

[2]龚成,廖勇.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3):679-680.

[3]刘鹤,李永.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1):64-66.

[4]周培朗.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6):95-96.

[5]何仕浩.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3):1569-1570.

[6]王怀体.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55.

标签:;  ;  ;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