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规则论文_李抒音,刘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类规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规则,算法,彝族,数据挖掘,标准,量子,决策树。

分类规则论文文献综述

李抒音,刘洋[1](2019)在《权重模糊粗糙集的分类规则挖掘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粗糙集分类规则挖掘算法LEM2剪枝条件过于严格的问题,提出一种权重模糊粗糙集的改进规则挖掘算法。在用例带权重的模糊粗糙集理论框架上分析面向混合数据的分类规则挖掘算法,引入粗糙集模型的近似覆盖参数作为挖掘算法的泛化度量参数,实现对规则集数量和规则形式复杂程度的调节。实验结果表明,与LEM2算法和DataSqueezer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平均精度和平均召回率更优,分别为81%和80%,且生成规则的平均长度最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马宇州,隋学深[2](2019)在《商业银行审计中贷款风险等级分类规则挖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银行贷款等级分类真实性审计中,在发现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相互错分的基础上,挖掘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数据各自分类规则特征,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理解贷款风险等级分类的内在数量规律。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实际生产数据,运用决策树的REPTree算法对不良贷款和正常贷款的关联规则进行了数据挖掘研究,发现了对不良贷款和正常贷款具有较强分类能力的条件属性,并挖掘出了由这些属性构成的不良贷款和正常贷款的分类规则。(本文来源于《审计月刊》期刊2019年02期)

俄木木果,何文海,俄木沙马[3](2018)在《彝族音乐概念及分类规则研究——以彝语北部方言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彝族有独特的音乐概念及认知。文章借助民族音乐学理论,从"当地人的视角"出发,以彝族本土的观念梳理彝族音乐概念,理清音乐、声乐及器乐的概念及相关术语,并尝试从生命周期和时空场域的角度揭示彝族音乐分类规则。(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魏维轩,王南[4](2018)在《基于用户网评体验数据挖掘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评价与分类规则模型——以中国342个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域旅游、互联网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路径常以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主、以核心景区为辅,旅游者的出行常受到网评体验的影响。在各网站海量网评中,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挖掘数据,构建旅游目的地城市评价与分类规则模型,是以风景园林学科为主的旅游规划与大数据应用之间的交叉探索,也是更科学性的计算机辅助旅游目的地筛选与智慧景区规划的决策参考。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空间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定义评分、评价热度、评热比,提出旅游目的地评价决策理论;(2)选择旅游网站城市评价端口,挖掘热评数据,构建评分梯度优化与排序聚类模型、热度聚类评分与排序规则模型及旅游目的地城市分类规则模型,总结目的地城市评热比与城市风景资源分类规则的应用场景;(3)以Python网络数据挖掘脚本于旅游门户网站抓取中国342个城市中共计3118293个旅游目的地评价数据,表明:网络评价前3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分别为那曲(西藏)、博尔塔拉(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新疆)。网络热度前3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厦门,评热比前3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分别为那曲(西藏)、阿里(西藏)、阿勒泰(新疆)。结合地形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分类规则表明:高评价目的地集中于西北、西南、华南、东北北部与长叁角地区,地形景区受欢迎度依次为山脉、高原、盆地、平原,游客较人文景点而言更偏爱自然风景旅游地。(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0)

李寿邦[5](2018)在《基于分类规则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挖掘的应用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叁年级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类分析的概念、决策树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ID3算法的实现过程。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采用ID3算法分析并提取了隐藏于"跑动石大"体质测试手机APP平台数据库的大叁学生体质测试原始数据中的分类规则,这些分类规则和数据库中的实际数据高度一致,与学生个体调研的结果高度吻合。这些分类规则的预测结论,对于快速科学地判定学生的体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运动训练建议,促进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戴莉莉,李海涛,顾海燕,余凡[6](2019)在《特征优选下的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规则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类规则及其阈值的确定主要依赖人工经验、通用性差问题,该文提出了特征优选支持的面向对象分类规则构建方法。该方法利用面向对象技术,首先使用Boruta算法对先验样本数据集进行特征选择,然后根据隶属度函数构建分类规则集,最后引入置信区间概念,确定分类规则的阈值。以德国波兹坦地区的航空影像、数字表面模型(DSM)以及地面真实参考影像为实验数据,构建城市建筑、城市绿地(包括草地和树木)这两种地类的分类规则,利用不同数量的训练样本,开展面向对象分类实验,与支持向量机(SVM)监督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优选特征下,利用置信区间确定阈值得到的分类规则,提取效果及分类精度更好,尤其在训练样本量少的情况下,该方法得到的分类精度比SVM高30%~40%。(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向文[7](2018)在《双链量子遗传算法在分类规则挖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分类是一种根据输入数据集建立分类模型的系统方法,分类规则挖掘又是数据分类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进化算法展现出的优越性能,自遗传算法实现分类规则挖掘后,许多进化算法如决策树分类法、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群类算法和基于规则的分类法等方法在分类规则挖掘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阐述和分析国内外运用进化算法解决分类规则挖掘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采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分类规则挖掘中存在的易陷入局部最优、分类精度不理想与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基于双链量子遗传优化的分类规则挖掘算法(Classification Rule Mining Based on Double Chains Quantum Genetic Optimization,DCQGA-CRM),通过算法性能分析验证所提算法在解决分类规则挖掘领域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概述了遗传算法、量子遗传算法和双链量子遗传算法的原理、更新策略和算法流程,并分别利用叁种算法求解简单一元函数极小值和多元函数最大值优化问题,根据进化过程分析采用双链量子遗传算法求解问题相较于其他两种算法展现的优点。(2)针对智能优化算法求解分类规则挖掘问题中的不足,提出基于双链量子遗传优化的分类规则挖掘算法,从量子位实数编码、解空间变换、量子旋转门更新和量子变异等过程描述分类规则集形成并实现分类过程,并通过与Michigan算法、Pittsburgh算法、C4.5算法和BP神经网络分类精度评估对比实验,验证所提算法在分类精度上的有效性。(3)提出类噪声和特征噪声的概念,通过对训练数据集特征属性和类属性加入不同水平等级噪声,观察所提算法与Michigan算法、C4.5算法和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的变化趋势。同时引入精度相对损失(RLA)概念,通过计算RLA并分析基于双链量子遗传优化的分类规则挖掘算法与所提其他分类算法在干扰噪声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对噪声的容忍程度。(4)通过验证所提算法与本文中所提其他分类算法对比具有明显的分类规则挖掘性能,在分类精度评估实验和分类鲁棒性评估实验中引入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的方法,显着性检验表明所提DCQGA-CRM算法性能较对比算法有显着性提高。(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4)

吴珍珍[8](2018)在《基于分类规则算法对存款意愿倾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据挖掘软件工具weka,对Bank Marketing数据集分别用分类算法中的J48(C4.5)及Na?ve Bayes算法进行分类实验分析,并从运行速度、正确率、可伸缩性、强壮性等方面对两种算法的分类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Na?ve Bayes算法相较J48(C4.5)算法能得到更有效的分类结果。(本文来源于《石河子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周婧雅,张萌,李舒,王怡[9](2018)在《子痫前期国际疾病分类规则的修订进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国际疾病分类中子痫前期编码的最新修订进展,为该编码准确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比ICD-10第二版、世界卫生组织ICD-10 2016在线英文版及ICD-11 Beta版中子痫前期分类规则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检索某叁甲医院出院时间为2016年-2017年的所有具有子痫前期和HELLP综合征诊断的病案首页,根据ICD-10 2016在线英文版分类规则重新编码,对比新老编码规则下编码频数的差异。结果 ICD-10 2016英文版和ICD-11 Beta版中类目名称均不再提及"是否伴有有意义的蛋白尿",且均删除了错误分类于"妊娠(引起的)高血压不伴有有意义的蛋白尿"O13类目下的轻度子痫前期,而将其重新归类于"轻度和中度子痫前期"O14.0或JA24.0中;HELLP综合征从重度子痫前期O14.1中分离出来,单独使用编码O14.2或JA24.2表示。新旧规则下子痫前期和HELLP综合征的编码一致率仅为66.0%。结论ICD-10 2016版和ICD-11 Beta版在子痫前期相关条目名称、编码的类目和亚目水平均做了较大幅度修改,应及时修订ICD-10现有版本工具书,保证疾病分类应用与临床实践相适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案》期刊2018年03期)

周洁[10](2017)在《标准文献分类规则研究与例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标准联合建库工作中起草了《标准文献分类规则》。2006年,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对原分类规范进行了整理、补充。随着标准文献分类实践,原规则存在的术语缺失、逻辑顺序不清晰、部分规则的定位与表述不清、规则有管理痕迹、个别事例不典型或者错误、跨产业标准的分类原则没有说明等问题越发显现出来。国家标准制定项目《标准文献分类规则》工作组针对标准文献分类需求重新起草了分类规则,充实了规范条款,调整了用例,形成了国家标准报批稿。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分类依据、分类的步骤、通用标准的分类、专用标准的分类、涉及几个主题内容的标准的分类、有特殊指引注释说明的标准的归类、集中列类标准的分类、跨产业产品标准的分类、产品的零部件,工艺,工装和试验方法与设备标准的分类、"部分","分册"等形式出版的标准的归类、标准的附录,补充件,修改单,勘误表的归类。(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7年23期)

分类规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商业银行贷款等级分类真实性审计中,在发现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相互错分的基础上,挖掘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数据各自分类规则特征,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理解贷款风险等级分类的内在数量规律。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实际生产数据,运用决策树的REPTree算法对不良贷款和正常贷款的关联规则进行了数据挖掘研究,发现了对不良贷款和正常贷款具有较强分类能力的条件属性,并挖掘出了由这些属性构成的不良贷款和正常贷款的分类规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类规则论文参考文献

[1].李抒音,刘洋.权重模糊粗糙集的分类规则挖掘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9

[2].马宇州,隋学深.商业银行审计中贷款风险等级分类规则挖掘研究[J].审计月刊.2019

[3].俄木木果,何文海,俄木沙马.彝族音乐概念及分类规则研究——以彝语北部方言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8

[4].魏维轩,王南.基于用户网评体验数据挖掘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评价与分类规则模型——以中国342个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2018

[5].李寿邦.基于分类规则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挖掘的应用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叁年级学生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戴莉莉,李海涛,顾海燕,余凡.特征优选下的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规则构建[J].测绘科学.2019

[7].陈向文.双链量子遗传算法在分类规则挖掘中的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18

[8].吴珍珍.基于分类规则算法对存款意愿倾向的研究[J].石河子科技.2018

[9].周婧雅,张萌,李舒,王怡.子痫前期国际疾病分类规则的修订进展研究[J].中国病案.2018

[10].周洁.标准文献分类规则研究与例证[J].中国标准化.2017

论文知识图

规则网格单元坡度提取自然斜坡单元坡度提取表4.5坡度分类...规则网格单元坡形提取自然斜坡单元坡形提取表4.7坡形分类...规则网格单元缓冲区提取自然斜坡单元缓冲区提取表4.10水系缓...

标签:;  ;  ;  ;  ;  ;  ;  

分类规则论文_李抒音,刘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