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的思考陈贤勇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的思考陈贤勇

广西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建筑工程规模总体呈扩大趋势,工程管理也更加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在工程实施环节,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总体概述,结合某工程案例,探讨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进行研究,并提出几点建议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有效控制措施

前言

在改革开放的不断影响下,提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建筑工程的发展。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因此,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借助科学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来提高管理的效果,提高施工的质量。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大。所以在实际中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1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管理是围绕工程建设目标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含资源配置管理、人员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且各管理环节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容易因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进行。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已经形成了系统性学科,兼具管理和工程学双重属性,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能够使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全方位保障。但是从工程实践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缺乏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大多数为行业熟练工,具有一定管理经验但缺乏科学管理方法,面对日益复杂的工程管理工作容易出现问题。在管理理念上,精细化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还未得到有效渗透,在管理方法上,信息系统、BIM技术等的推广范围也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不仅容易影响建设单位的工程效益,还会给建筑使用安全留下隐患。

2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2.1工程案例

某建筑工程总面积为238810m2,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综合楼3层,商场6层,地下结构一层,工程施工现场如图1所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建立了明确的施工质量目标,打造样板工程,争创鲁班奖,要求各项资料完备,全面开展工程管理工作,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此总目标要求下,施工单位通过构建详细的管理目标体系,科学配置资源,组织安排人员,并采取严格的现场施工质量监管措施,使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图1工程施工现场

2.2管理目标体系的构建

为实现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该工程采取全过程目标管理方法,通过对总目标进行逐级分解,确定分项工程目标,建立了完整的工程管理目标体系。在此情况下,施工质量控制任务被详细划分到各班组及个人身上,通过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细化奖惩指标,使所有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均参与到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共同对工程建设质量负责。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职责被清晰定义,通过双方的协调配合,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并通过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工程质量管理献力献策,确保了施工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3资源配置与人员安排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从施工方案着手,对现场人员调配、机械配置和材料供应进行统一部署,严格按照ISO10950等相关文件要求,组织现场施工,使各项施工任务能够有序进行。在人员组织安排上,该工程的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由项目总经理统筹规划合同评审、图纸管理、采购、物资管理、工序控制、施工技术管理等工作,并由现场负责人员监

督各项工作的实际开展。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为使质量控制提前化,发挥预防性管理措施的作用,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一起对施工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科学预测。比如在该工程中,为预防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发生,制定了原材料检验标准,要求水泥质量、粉煤灰掺和量、水灰比等必须符合标准。其中,粉煤灰等掺和料要控制在10%以内,水灰比为0.35,砂率为30%。坚持先计算、再适配的原则,使混凝土材料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2工程管理组织结构图

2.4施工质量监督检查措施

在施工质量监督检查方面,该工程对施工技术做出了严格要求,从施工准备、测量、施工到检查验收,制定了系统化的管理流程,配合材料检查、机械设备运行测试等工作,使各施工环节能够高质量完成。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照施工图纸、工程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等规定的方法进行施工。在现场安排足够的质量监管人员,坚持先自检、再互检、最后进行交接检,从而做到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有效控制。在此方面,BIM技术的应用为施工质量监控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对建筑构件信息进行自动化采集,实时分析工程施工情况,为工程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可视化模型的支持下,各项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同时保证了人员之间的及时通讯。BIM建筑模型如图3所示。

图3BIM建筑模型

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建议对策

3.1强化施工质量控制意识

基于上述工程实践经验,要提高建筑工程综合管理水平,首先要强化施工质量控制意识。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核心阶段,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最终的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效益的重要前提。建设单位必须从上至下更新管理理念,提高对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视,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健全工程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全面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在工程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积极宣传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明确各岗位应承担的职责。作为各施工组的组长以及其他工程负责人,更应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意识,主动接受质量监管人员的监督和检查,配合其做好相关工作,从而确保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更新管理理念,以预防性措施为主、控制性措施为辅,尽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计划安排,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施工活动,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

3.2健全工程管理制度

工程管理制度是开展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在工程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符合相关建筑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还要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细化制度内容,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指导。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坚决执行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施工活动的开展能够符合制度要求。许多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都是由于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际建设活动中。因此,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将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保证制度自身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抓好制度落实工作。此外,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工程,而且建筑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工程管理制度也需要作出更新和调整。在工程管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要结合实践情况,反思制度中存在的滞后性,及时对其进行调整。特别是对管理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奖惩制等与工程管理效率息息相关的制度建设工作,必须报以高度重视,确保制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3提高施工质量控制能力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控制效果与许多管理工作都有密切联系,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采取全过程管理方法,处理好各阶段工作的影响关系,确保质量控制目标能够实现。在项目决策阶段,要做好招投标管理工作,选择高质量的施工单位,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基本保障。在项目设计阶段,要规范设计图纸审核流程,按照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施工技术的可实施性。在此基础上,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加强现场监管,做到对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在竣工验收阶段,还要对各施工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仔细检查核对,避免对建筑使用安全产生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影响重大,通过对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工程建设经验,总结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为其他工程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从管理意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作出创新和提高,可以确保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文涛.浅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J].纳税,2017(36):106.

[2]刘学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03):196~197.

[3]钟敏.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5(46):24~25.

标签:;  ;  ;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的思考陈贤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