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珍: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几点思考论文

陈彦珍: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 要] 后现代主义作为在全世界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潮,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形成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性; 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潮,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及价值理念。后现代主义思潮错综复杂,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它反映当前西方社会的现实状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于解放思想和行为束缚,对现代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但是它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又使其走向另外一种形而上学。对后现代主义的内涵、特征及其形成的背景和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出行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驾驶行为,即驾驶员改变行车速度、方向、车辆状态等的驾车方式,会对机动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带来极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燃油经济性方面,驾驶行为习惯对机动车燃料消耗的影响范围能够达到30%[1]. 而目前的驾驶行为评价研究大多集中于面向群体的驾驶行为建议,缺乏针对驾驶员个体的驾驶行为评价,部分驾驶行为评价结果对驾驶员的提示不够直观,难以对驾驶员提供有效的警醒或鼓励[2-3].

一、后现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性概念澄清

“后现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性”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有别的概念,而3个概念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其联系和区别何在,思想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笔者认为,要澄清混乱,关键在于对以下几种概念的性质加以区分:“后现代概念”表示的是一种历史意义的“时代”和历史分期,相对于“现代而言”;“后现代主义”则是文化艺术意义上的概念,是指与“现代主义”相对的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思想文化潮流;后现代性则表明一种时代精神,亦即与现代性相对的一种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一)后现代作为一种新的历史时期真的到来了吗?

在思想界,只有为数不多的思想家、哲学家肯定后现代社会的存在。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詹姆逊使用“后现代社会”、“后现代分期”的概念,并认为它是与“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相对的一种“新型社会”。这一社会阶段出现在二战后的某个时间,是一个与“二战前的旧社会”彻底决裂的“新型社会”。有时,也将这一概念称为“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信息社会”等。詹姆逊认为后现代社会有如下特征:新的消费类型;时尚和风格急剧转变;广告及媒体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庞大的超高速公路网络和驾驶文化的出现等等[1]100-102。

(二)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和特征究竟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很大影响的世界性的思想与文化潮流。后现代主义的最高层次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有建筑、艺术、文学、大众传媒、流行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也已经出现了与各个学科相结合的趋向,如后现代伦理学、后现代行政学,后现代社会学等。

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反映了晚期资本主义的逻辑和新的心理文化结构,表现为这一时期的主导的新的文化形式。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上,话语问题日益走向前台,成为很重要的显性问题,涉及对文本的解读、诠释、解构、符号化、象征、发声、话语权、语境、话语系统等等。宏大叙事(GREAT NARRIVE)被否定和批评。“语言游戏说”认为,语言的形成和运用也是一种“游戏”,是有一定规则的活动。但是也存在许多的误解与误读,这就提出了语言与真理关系问题,即语言规则是人制定的,但同时人也受到这些规则的控制和塑造。

一是文化反叛说。这一解释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贝尔在其《资本主义与文化》的著作中提出。贝尔认为,“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西方的整个现代文化的价值体系已被摧毁,整个文化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西方社会正处于一个分水岭。后现代时期是对本能、冲动和意志等非理性的解放,拒斥传统的价值和文化。二是叙事危机说。这一解释的代表人物是利奥塔。他在1979年《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中以叙事危机为切入点来探讨当今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化变迁,科学、文学、艺术的语言游戏规则的全面变化。所谓叙事性危机指的是作为现代性标志的一些“元叙事”的危机,诸如启蒙时期的神话解放、辩证法、自由。元叙事是一种专制性的意识形态,决定着一般的叙事、观念与行为的合法性。利奥塔认为,随着知识的本质、状况与地位的改变,知识被商品化、信息化,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力要素,现代元叙事的知识状态必然发生危机。而后现代的标志在于反对这种元叙事,反对现代的知识观念与方法,寻求对知识性质和思想的方法论导向重新认识[1]100-10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想潮流,反映了当前西方社会的现实状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它都到来了,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思想潮流,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利弊分析,思想界早有争论。笔者尝试结合思想家们的相关争论,谈谈自己的观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在西方社会逐步发展和普及。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后现代思想家对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启蒙理性主义以及现代性理论。比如,福柯解构了“主体概念”,继尼采提出“上帝死了”之后,提出惊世骇俗的“人死了”的命题;利奥塔批判了“元叙事”为标志的现代性,并对后现代状况进行了描绘等。以上思想和观点逐步推动了后现代思想的发展,使其在20世纪90年代造成全球性的影响。目前,这一思潮的存在已经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为人们所认可。它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的反映,有人称之为“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或者“信息社会”。

在哲学上,后现代主义正在挑战近代以来,以实验科学为背景、自笛卡尔起的、以认识论为中心的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哲学及其构架,后现代主义排斥由理性、真理、普遍性、确定性、本质等构成的话语系统。后现代话语探究强调要关注那些边缘的、弱势的、受排斥、无发声通道的声音。主体和主体性哲学(认识论)正遭遇挑战和解构,总体性、普遍性的框架面临质疑与瓦解;它所要求的秩序、规律、因果链条、理性、真理等等,无一不在批判之中,或有待做出新的理解。

关于后现代社会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大多数学者认同的社会动因说。将后现代思潮解释为它的社会政治背景,比如,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5月风暴,反对帝国主义、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等社会运动的兴起。持这种思想的有福柯、丽奥塔、波德里亚、德娄兹、加塔利、詹姆逊、哈维等。二是后工业或信息社会说。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著作中全面阐述了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特点是,“理论知识”取代资本和劳动位居首位,成为社会的核心原则,并由此促成了社会形态的根本变迁。信息社会以及其知识状态成为后现代主义观察的一个基本视角。三是消费社会说。这种解释认为在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盛行,消费主义奴役着社会成员[1]100-102。

(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区别何在?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概念是一对意义相对的两个概念,两者都标志着某种时代精神,具体表现为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1. 现代性的内涵与特征。“现代性”(modernity)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原因之一,是因为后现代对它的质疑和批判,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它的辩护和重建。

以上三种解释是从社会层面来寻找后现代的根源及性质。下面两个是从文化方面进行的解释。

英国思想家吉登斯从社会学角度将现代性称为“后传统的秩序”(传统社会之后的秩序)。吉登斯从哲学的角度,指出现代性是一种社会生活或者组织模式,其特征表现为与传统的断裂。并且吉登斯明确区分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不同。 他认为认识论意义上的后现代性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否定之前认识论基础的可靠性,并由此否认存在确定性的认识;否认历史具有目的性;断言随着生态问题更一般意义上的新社会运动的重要性的增加,一种新的社会政治议程的正在形成。

11月14日上午9点,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最大洪峰经过迪庆奔子栏,水位高程达到2022米,流量达到15000立方/秒,洪峰流量是近20年来最大洪峰的两倍,从四川叶巴滩传递到奔子栏的时间也比经验时间提前了7个小时。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从哲学视角提出一个著名论断,即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构想”。 他把现代性看作是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时代,其特征与贡献是对“个人自由”的推崇。哈贝马斯的基本立场是对现代性批判性的辩护。他认为,传统的理性主义造就了一种错误的主体哲学,使现代性理论置于一个错误的规范基础之上。他提出交往理性的概念,来扭转现代性的哲学范式,使之从一个片面强调主体的自我意识的“认识的范式”,转向具有言语功能与行为能力的、以沟通为取向的主体相互之间的“理解范式”,以此来重建现代性的基础。

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现代性是“一种态度”(思想和行为方式),并不是一个历史时期、一个时间的概念。

第一,以插穗年限和扦插基质为试验因子进行试验,将1年生插穗和多年生插穗分别扦插在珍珠岩、蛭石、草炭土单一基质上,考察单一扦插基质与插穗年限对扦插繁殖的影响,共6个处理。

从哲学角度看,现代性主要就是指一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时它也与认识论、方法论、道德、宗教、政治哲学等密切相关。

现代性是在欧洲启蒙运动过程之中形成。它使原来由宗教统治的社会世俗化“世界被祛魅”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因此发生改变,产生了与现代性有关的主体意识、理性及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资本主义(时代或社会)的思想基础由此得以奠定。

现代性观念的核心在于理性和主体性。理性代替了上帝,并作为价值之源和评判的标准。以理性(自由自觉)作为人的根本特性——界定人的主体性康德的“批判哲学”也是对理性的全面审视和考察。

2. 作为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后现代性。福柯把现代性作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态度”是指:“与当代现实联系的模式;特定的人民意愿做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举止方式……。无疑,有点像希腊人所称的社会精神气质。”[2]430福柯的这一界定是准确而令人信服的。重要的是,福柯指出,与其致力于区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不如找出“现代性的态度”,发现它“反现代性的态度”的争斗何在。利奥塔把后现代界定为解构,即反对现代性的元叙事、宏大叙事,注重局部的叙事,从追求统一性、整体性的思维改变为追求差异性、多样性的思维。虽然使用了不同的话语系统,但利奥塔与福柯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内涵的界定是一致的,即后现代性是一种不同于现代性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根 据福柯和利奥塔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界定,后现代性可理解为一种不同于现代性的某种时代精神的社会精神气质,具体表现为新的思想和感觉的方式、行为和举止的方式。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形成原因

人类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都是时代的产物,而当今社会时常被人们提及的后现代主义也正是在西方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演化出来的。工业化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门化、集中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社会各领域形成了“机械化原则”。西方工业社会的现代精神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哲学革命运动中产生的。西方现代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激进的个人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和个体的创造性;二是批判理性主义,批判宗教教条和盲从迷信,注重具体事实和科学实验;三是实用世俗主义,强调尘世生活和实际利益;四是浪漫主义,强调人的激情、想象力、非理性、原创性[3]98-99。

(一)社会层面的归因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声称,要为后现代社会确立后现代认知或者后现代世界观。不过,他们一般不把自己的思想称为主义或者理论。强调他们所阐发的思想,只是表述后现代立场。后现代思想家们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甚至他们之间也有争论,并不追求统一的思想。但是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意识趋向。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广泛的情绪,都是对当代资本主义所做的反应。然而这是一次思想史上的巨大变革,从理论到实践对现代性进行了全方位的颠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话语的进行了猛烈抨击,它拒斥西方社会的思维定式,揭露其主体性危机,瓦解现代社会的“真理话语”。

齐齐哈尔作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一个代表,工业遗产丰富。目前,共有四处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以及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集中连片区被列入规划范围。分别是第二机床厂(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 (现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北满钢厂 (现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富拉尔基热电厂(现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富拉尔基热电厂)。目前仅有位于碾子山区的华安机械厂 (现同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军工产业开发了华安工业旅游示范区,面对市场开放,且该旅游区面临着距离城区较远、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据飑线系统误差发展与湿对流区域关系密切的特点,从与湿对流区域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垂直运动,云中总水物质含量以及降水量)入手改进尺度化因子,令

(二)文化层面的解释

Modernity最初的含义是“现时代”在法语中最初就是指“日常生活的庸俗和低劣”。 到“后现代”产生之后,对“现代性”的理解,不同的学科探究所沿用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认为,从思想上说,后现代主义的开端是尼采。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利奥塔、福柯、德里达、罗蒂、吉登斯、詹姆逊、哈桑、斯皮瓦克等等。后现代的主旨也可称之为反对“两个神话”和“一个主体”。一个神话是关于人的解放,即最终所有人都得到自由发展,另一个是关于科学发展最终将掌握一切,即达到真理。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的是人——主体的人、理性的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人在启蒙运动、特别是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之后,就把自己确定为唯一可以依靠的基础了。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总体评析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库由中心化、主流化、统一化、普遍化、二元划分、二元对立、二元冲突等等向边缘化、多元化、差异化转移,对(他者)他性、差异性、多样性、异质性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从现在以至未来,人类社会已然进入“一切皆可编程、万物均要互联”的时代,面对人工智能以及数据开放造成的物理和人身伤害,360集团发布了“360安全大脑-分布式智能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系统汇聚了360十余年的海量数据和4000多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利技术,构建起一个集感知、学习、推理、预测以及决策于一体的智能防御系统,为基础设施安全、社会安全、城市安全以及个人安全保驾护航。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建设性意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解除了人们头脑中的“禁区”。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标示出当代西方社会文化、哲学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化心理、行为方式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主义和教条主义,并力图铲除社会文化中的话语暴政。后现代主义思潮针对现代化和一系列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比如对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对人的统治,制度和权力对人的统治、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对人性的压抑,普遍性、总体性、标准化对人的个性的压制。他们关心人的意志、情感、非理性,提倡多样性、差异性,反对元叙事和宏大叙事,反对绝对化和简单化,反对正统和权威,提倡非中心主义,关注边缘群体、弱势声音。这些正迎合了年轻群体、边缘群体的心理需要,也反映了当今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危机、启蒙思想危机和审美危机。后现代主义思潮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平等、自我的渴望与追求,开创了多元的价值趋向、认知方式和审美方式。比如,文化上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兴起,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文艺创作空间,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文艺需求;解构主义、精神分析等突破了主客二分的哲学范式,为人们提供了更灵活的治学模式和思维模式。

后现代主义哲学继承了现代哲学的批判精神,开创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资本主义现代性倡导人性的解放,但这一理念极端实现从创造转向了破坏,以至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失去了传统之根和生存的基础。对此,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提出警告和质疑,并提出了富有研究价值的建设性问题。比如,人的生存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权力的监督与运作问题;反恐问题与非暴力问题;如何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等全球性问题;如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模式与环保的经济结构等。上述问题反映了人们由现代主义世界观向后现代主义世界观的转变,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现实性,也促使人类更深层次、更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促使人们思考如何使制度设计更加公正化、合理化、人性化,有助于人们更加审慎地认识和对待全球性的问题和生态环保问题。

后现代主义哲学继承了哲学的批判和反思精神,即对现代性的扬弃,具有重建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肯定了现代性的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品格。后现代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范式的转变,开创了哲学研究的新方法、新领域。比如在方法论上,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福柯的哲学具有鲜明的特点。他反对非此即彼的思想方式,这表现在对启蒙的态度上,对启蒙采取辩证的态度。它拒绝总体性的思考,反对宏大叙事,进入知识、监禁、性、疯癫等具体领域,对具体的对象做出考古学和谱系学的分析。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哲学还开创了多种认知方式,比如,反理性主义、怀疑主义、悖论主义、多元主义、相对主义、证伪主义、不确定性、非连续性、不可通约性等认识方式。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内在、共生、平等。后现代主义强调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比如,霍兰德的主客融合主义和格里芬的有机主义,同时超越了形而上学二元论和功利主义,有助于人们重新找回归宿感、安全感、和谐感,感觉到温情和友爱,同时以友好、平等的态度对待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3]98-99。

在意识形态领域,后现代主义哲学主张铲除极端个人主义,要求重新确立共有的理想,把自由、平等、博爱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关爱世界、关爱地球、关爱人类健康的博爱机制,实现大小国平等对话,反对霸权行径,消除贫富差距。在科技领域,后现代主义主张将现代科技的成果运用于后现代性的目的,并使之服务于全世界的长远利益[3]。

密切值法是多目标决策方案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找出关于方案(决策点集)的“最优点”和“最劣点”,然后找出尽可能接近“最优点”而远离“最劣点”的决策点[15]。该方法已在水质评价工作中的得到应用[16]。笔者采用该方法对榆林市矿区的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总之,后现代主义旨在彻底改变现代性的世界形象,重塑当代世界后现代模式和精神气质。

首先,亲子读书。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读书活动,或在班级,或在校园一角,或在孩子家庭里,或共读,或静读,或轮读,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在班级内展示交流。其次,剧目展演。孩子在读完整本书后,为孩子创办一次极有仪式感的剧目展演会,可演原著情节,可演创编故事,也可呈现交流现场,展演不拘内容,不拘形式。再次,辩之可辩。书中个性人物的表达方法,印象深刻情节的设计,浓墨重彩场景的特殊安排,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摩,等等,都是可以值得孩子思考与分析的,找到这样有价值的可辩之处,以辩论的形式引发孩子更广更深的思考,孩子在分析与辩论中的读书体会更加充分与丰富。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缺陷分析。

后现代主义思潮错综复杂,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影响各不相同,甚至后现代主义思潮内部还存在着争论和矛盾,但他们在批判形而上学的同时,又会重复形而上学的错误。其理论缺陷主要表现在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极端化的片面观。

1. 过分追求差异性、碎片化、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新的片面性、绝对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依存,在事物变化过程中既有确定性的一面,又有不确定性的一面,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既有无序性、又有规律性,这两个方面是同时存在、相互依存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在思想方法上片面强调了不确定性、无序性、非连续性、断裂等,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这种思想方法无疑是片面的,重复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后现代主义从不确定性出发,否定文化中的相对稳定性,反对人类一切文化传统和已有的文化规范,这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步性的反映。后现代主义倡导的反传统、反叛性、反创造有助于解除人们头脑中的“禁区”,但也有可能造成人类失去信仰,人类历史文化将变成精神荒漠,最终将会导致混乱和颓废。后现代主义追求“无人格观念”、“非艺术化”的价值标准主张无标准、无序化、无法理,势必造成价值取向的混乱,有陷入否定一切、摧毁一切人类文明成就的危险。

后现代理论家认为,历史是没有连续性的,是没有规律的。他们用平面感解构历史深度和历史意识,使人类历史文化传统被割裂为无数的碎片,丧失了传统与现代的连续性。这种断裂主义的历史观和无本主义的价值观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由于后现代理论忽视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和客观规律性,导致他们理论和时间上走向悲观主义。其结果只能引导人们抱残守缺,靠讨取片刻的欢娱来麻醉自己。真理、精神、终极意义不再具有超越性。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并不存在。没有什么纯粹主观或客观的事物。反中心性、反整体性、反权威性本身就导致了这个结论。他们否认永恒性、统一性和本质,宣称哲学已经终结,传统的本体论已经死去,现代认识论也失去了意义。后现代主义哲学否认真理的存在和客观内容,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抹杀了正确和错误的界限,又陷入唯心主义诡辩论的危险。后现代主义者把一切传统哲学、现代哲学统统贬斥为不值得研究的形而上学,以反权威的姿态否定一切传统,这种绝对化的否定观是后现代理论的共同缺陷。

随着我们交往的深入,崔仁浩开始设计各式各样的求婚——可能是我出身微寒的自卑心理作祟,我说,崔仁浩,你给我求婚99次吧,你能坚持到第99次我就义无反顾地嫁给你。

正如鲍曼在其著作《后现代性及其缺陷》中所提出的那样,自由与安全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后现代有了更多的自由,但是安全感却下降或者失去了。他认为,现代性代表的是确定性,后现代性代表的是不确定性。现代性所追求的是确定、可控制和安全,是一个规则的、统一的世界;后现代性则与之相反,我们不再有安全感,一切都难以预测。这些是自由的代价,也被认为是后现代的缺陷。

2. 消解主体有可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和不可知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真理、共识与社会进步,持彻底的否定态度,在认识论上陷入了形而上学。后现代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消解主体性。后现代主义,主张主体的存在不仅意味着主客二分的存在,也反映了现代性的缺陷,主体犹如写在沙滩上的字迹一般,可以抹去。福柯认为,“无作者思想、无主体知识”,但福柯片面强调了“知识空间”的绝对作用,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的目的的活动而已”。他承认了历史性,但忽视了主体能动性,杰姆逊夸大了历史的断裂性,又否定了主体性。在这一点上,他与利奥塔采取的对宏大叙事彻底否定的态度是一致的。否认主体是社会变革的首要因素,无主体与历史意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技术决定论和信息决定论。而事实是,历史是人的历史,人是历史的人。社会历史的发展最终是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活动过程的统一。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活动的人和人的活动构成全部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单是由于后来的每一代人所得到的生产力都是前一代人已经取得而被他们当作原料来为新生产服务这一事实,就形成人们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历史”[4]532。

3. 对理性和科学的极端否定失去了客观公正性。后现代主义敌视理性和科学,后现代主义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欺骗性和不合理性以及阴暗性的揭露、批判无疑是进步的,但是它把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都否定掉了,这是失之偏颇的。比如,后现代主义中的生态中心主义把后现代主义反科学主义倾向贯穿到环保运动之中,将生态危机完全归结于理性和科学技术本身缺陷造成的危机。后现代主义把科学和控制自然联系在一起,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关于控制的知识,科学本身就蕴含着对自然的控制,这是科学“题中应有之义。”

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主体性、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把矛头直接指向理性主义,它将现代文明的所有弊端,都归罪于技术理性的恶性膨胀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对人的左右,主张消解理性。认为人类不可能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生态危机。

德国作曲家克里斯托弗·维利巴尔德·冯·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7)出生于波西米亚与奥地利交界的乡村埃雷斯巴赫。他18岁时到布拉格学习音乐,并于1737年跟随赞助人前往意大利,师从萨马尔蒂尼学习歌剧创作。

4. 对权力的批判有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后现代主义批评现代性强调一致、统一,就是专制和恐怖,在这一点上,笔者的观点与哈贝马斯的观点是一致的,即认为这种观点很极端。福柯认为,人是受语言规则系统与知识话语所主宰、控制的产物,人是处于具体的社会道德、权力关系中的,处于权力网之中的人,也是处于被规训和控制状态之中的。因此,作为西方哲学出发点的“主体”与“人”的观念由此被解构。假如权力真是无所不在,包括处于知识与话语之中,并且人本身是权力造就的产物,那么作为现代性核心价值之一的自由就应受到质疑。福柯提出的这种自由是有意义的,并且在知识、话语中也存在权力的因素。但福柯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夸大的“泛权力论”。在有关儿童的性教育问题上,并非一切这方面的研究都应归入权力控制的范畴,诸如“观点、评论、医学忠告”,也是五花八门、观点各异,怎能说这也展现为权力?

国家和权力的产生对于社会的有序运行和历史的进步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至少在现时代人们仍需要国家、政府对社会的治理,关键是如何使权力的运作更高效、更符合人性。如果一味地强调自由而反对权力,社会就可能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混乱中,人们同样会失去安全感和幸福感。

郑君之死,是我从有关他的讣告上得知的。本来,死亡的原因是讣告的一个要件,然那个讣告没有他死亡的原因。后来,我得知他是死于其逆子的刀下。

后现代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和行为方式也产了较大影响。批判地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新时代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强的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嘉明.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 福柯. 何为启蒙. 引自《文化与公共性》 [M]. 汪晖, 等主编. 北京: 三联书店, 1998.

[3] 佟立.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 [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SomeThoughtsonPostmodernismIdeologicalTrend

CHEN Yanzhen

(SchoolofMarxism,GuangzhouRailwayPolytechnicGuangzhou,Guangdong510430)

Abstract: As social culture and philosophical trend of thought with wide spread impact in the world, postmodernism is strongly affecting people's thoughts, behavior and value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postmodernism and to crit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post-modernism.

Keywords: modernity; postmodernity; postmodernism

[收稿日期]2019-03-22

[基金项目]2018年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与新时代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GTXYR18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彦珍,女,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B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2019)04--0030--06

DOI:10.3969/j.issn.1001-7623.2019.04.005

【责任编辑张晋海】

标签:;  ;  ;  ;  ;  ;  ;  ;  ;  ;  ;  

陈彦珍: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几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