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浅析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31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0-010-01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林业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生态平衡发展,缓解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对生态林发展区域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结合地方环境气候特征来开展,如果在林区设计规划期间,发现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因素时,可以进行人工改造,形成森林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例如在初期种植期间,通过人工育苗的方法来提升树木成活率,对种植区域进行灌溉,这样能够保障在干燥恶劣的环境下,生态林建设任务也可以高效完成。可持续发现需要林区建设结合周围环境特征进行,这样森林生长才能够得到足够养分。

2、效益协调一致原则

生态林是以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为目的建设的,属于公益性,但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收益,以林养林,才能够促进生态林区长期稳定发展。公益性以经济性之间应当处于相互促进关系,保持一致的目标原则,林区发展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也要做到前期规划,这样才能够高效的规避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林业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林可以起到保护自然资源的作用,避免野生森林遭受到破坏。在经济与资源保护上取得双向成果,林业形成系统后,养护成本投入更少,带来更大的环境与经济价值。

3、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生态系统中,森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资源,因此在对生态林业工程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影响周边环境平衡的因素,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林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形成生态体系,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因此而增大。在对林区进行建设时,要遵从配套的原则,丰富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在工作任务开展期间,也要考虑所选择的树种是否会对地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以此来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途径

第一,加强宣传,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积极性

宣传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宣传林业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造林绿化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存千秋的伟大事业,使全社会上下一致,齐心协力,自觉投身到这一工程建设中去。

第二,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实行目标管理

要成立有各方各有关部门组成的统一协调指挥机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起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把造林绿化纳入干部岗位实绩考评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制度。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森林生态环境意义的加强。针对这种形势,大多数国家的林业发展都在做出新的选择,进行深刻革新。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发展了水土流失控制的工程措施和快速的工程绿化技术,致力于形成以森林为主的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其发展趋势是:生态环境治理与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合理利用相结合、以充分发展水土资源的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生态安全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森林的多目标经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领域的研究虽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学术水平,但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随着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林业生态工程学科面临点和难点问题是:

(1)人工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

(2)干旱地区林木水分生理,植被土壤水文生态过程;

(3)区域森林植被建设适宜度与生态用水的关系;

(4)抗性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繁育;

(5)区域性防护林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思雨.浅析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前瞻性.《科技风》.2016.20

[2]柳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5(10)

标签:;  ;  ;  

浅析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