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孔炭论文_陶颖卿,孔振凯,魏艳菊,王际童,乔文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孔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木质素,球形,模板,正极,铁氧体,原位,光谱。

中孔炭论文文献综述

陶颖卿,孔振凯,魏艳菊,王际童,乔文明[1](2019)在《中孔炭微球/MoS_2/S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锂硫电池的应用仍受活性物质硫和放电产物的绝缘性、中间产物聚硫化物的穿梭以及硫正极在循环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等问题限制。本文以导电中孔炭微球(MCM)为载体材料,将极性的MoS_2均匀地负载于MCM框架中,作为高效的硫正极载体材料。结果表明,与MCM/S正极相比,添加了MoS_2的MCM/MoS_2/S复合正极表现出更高的容量、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其中添加12.4 wt.%的MoS_2表现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此外,MoS_2在硫正极的工作电压窗口内具有电化学活性,可以提供附加容量,且能在醚系电解液中保持稳定的放电容量。当用MoS_2替代部分非电化学活性的载体时,可以提高硫正极的整体容量。这种利用电化学活性的载体提高电极整体容量的思路为进一步提高硫正极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任娜,孙慧,王聪慧,赵卓,魏微[2](2019)在《中孔炭对葡萄叶中白藜芦醇静态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中孔炭为吸附材料,吸附葡萄叶中的白藜芦醇。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可以较好地表述中孔炭对白藜芦醇的吸附;中孔炭对白藜芦醇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外扩散和粒子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过程;中孔炭对白藜芦醇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ΔH<0,ΔG<0),且混乱度增加(ΔS>0)。研究为中孔炭在白藜芦醇的纯化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为吸附法纯化白藜芦醇提供新的吸附剂。(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蒋昕楠,孔振凯,王际童,乔文明,凌立成[3](2018)在《高锰酸钾改性球形中孔炭的甲醛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球形中孔炭为载体,通过浸渍法担载高锰酸钾(KMnO_4)制备高容量甲醛吸附剂。通过低温氮气吸附法、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球形中孔炭的孔结构及表面化学,并采用固定床测试了相应的球形中孔炭的动态甲醛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KMnO_4浸渍改性后,球形中孔炭保持良好的球形度,并保留一定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有利于甲醛的扩散以及甲醛与吸附活性位的接触;同时,表面C—O、C=O等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加,有效提高了甲醛的吸附性能。在KMnO_4浓度为30%时性能最佳,吸附穿透容量和饱和容量分别为30.55 mg·g-1和66.04 mg·g-1,是未改性球形中孔炭的5.2倍和3.4倍。因此,KMnO_4改性是提升球形中孔炭甲醛吸附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任杰[4](2018)在《泰乐菌素与甲氧苄啶在官能化中孔炭与中孔硅上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板法制备中孔炭(记为CMK-3,C-LTA)与中孔硅(记为SBA-15),采用硝酸对中孔炭CMK-3,C-LTA进行改性,采用硅硼比1:5,1:10与1:15用量的硼酸对中孔硅SBA-15进行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波恩滴定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以活性炭F-300,聚乙烯为参比吸附剂研究上述吸附剂在泰乐菌素,甲氧苄啶和磺胺甲恶唑上的吸附行为,主要结果如下。硝酸改性前后F-300,CMK-3,C-LTA的FT-IR图谱表明,材料表面与孔道内部均有羧基与酚羟基的负载。XPS与波恩滴定表明经硝酸改性后F-300,CMK-3与C-LTA表面氧元素含量均有提升,CMK-3与C-LTA的官能团负载量高于F-300。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表明F-300,CMK-3,C-LTA比表面积与孔容均出现降低现象,这表明含氧官能团成功负载在了 F-300,CMK-3,C-LTA表面与孔道内。pH=5下吸附等温线实验表明,硝酸改性后的F-300,CMK-3,C-LTA,对泰乐菌素与甲氧苄啶的吸附量均高于改性前材料,且CMK-3与C-LTA材料的吸附量高于F-300材料。这是由于在pH=5时,阳离子形态的泰乐菌素与甲氧苄啶能够与负载在吸附剂上的酸性官能团发生路易斯酸碱作用,吸附后材料的孔容变化也验证了这一结论。pH变化值对吸附实验影响表明,随着pH的变化,CMK-3,C-LTA的吸附量受pH影响较大,这是由于材料所负载的官能团和吸附质间路易斯酸碱作用的强弱所导致。吸附动力学实验考察了上述吸附剂对泰乐菌素和甲氧苄啶的吸附速率,结果表明,硝酸改性后的吸附剂对泰乐菌素和甲氧苄啶的吸附速率均有提升,且吸附速率高低与酸性官能团含量有关。综上,硝酸改性在中孔炭CMK-3和C-LTA上负载的酸性官能团能够提升其对泰乐菌素和甲氧苄啶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并且改性后材料吸附效果受pH值影响较为明显。硼酸改性中孔硅材料的FT-IR图谱表明,硼酸改性后的中孔硅材料表面有硼氧键的形成,氮气吸附结果表明,含硼的中孔硅材料的比表面积与孔容,均高于原材料,且硅硼比为1:15的中孔硅材料比表面积与孔容优于硅硼比为1:5和1:10的材料。这说明硼酸的引入能够在中孔硅表面负载酸性官能团,而硼酸含量过高时会影响中孔硅材料的中孔结构。pH=5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硼酸改性的中孔硅材料,对甲氧苄啶有着良好的吸附性能,这是由于在pH=5阳离子形态的甲氧苄啶可以与负载在材料表面的酸性官能团发生路易斯酸碱作用,而pH=5时中性分子居多的磺胺甲恶唑难以与酸性官能团发生反应,因此吸附量较低。对甲氧苄啶与磺胺甲恶唑进行共吸附实验时,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分子结构上的吸电子基团与给电子基团相互吸引,提升了磺胺甲恶唑的吸附量。pH值对甲氧苄啶和磺胺甲恶唑的吸附影响也表明,随着pH值的变化,吸附质的离子形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与负载在中孔硅上酸性官能团的反应量,从而影响吸附剂对甲氧苄啶和磺胺甲恶唑的吸附量。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硼酸改性后的中孔硅材料在吸附速率上优于改性前材料。综上,硼酸改性中孔硅材料对甲氧苄啶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的提升,以及甲氧苄啶和磺胺甲恶唑吸附量的差异,均说明硼酸改性后含氧官能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孔硅材料对甲氧苄啶和磺胺甲恶唑的吸附行为。甲氧苄啶在改性前后中孔硅材料上的吸附量远高于磺胺甲恶唑,而共吸附实验下磺胺甲恶唑的吸附量得到了很大提升。(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宋曜光[5](2018)在《模板法制备木质素基中孔炭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是可再生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资源叁大主要成分之一,储量丰富且含碳量超过50%,成为制备中孔炭材料的理想碳前驱体。诸多中孔炭制备方法中,模板法展现出十分优异的孔结构调控性能,然而工业木质素分子结构高度复杂,单独以硅基多孔分子筛和嵌段聚合物为模板剂容易造成孔道坍塌、多孔性变差。本论文根据木质素分子结构特点,选择纳米Mg O和Pluronic F127为模板剂制备中孔炭材料,系统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孔结构的影响,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评估其电化学性能,进一步探讨了双模板法炭化过程中各组分的热化学行为,并对木质素基中孔炭活化以提高电容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模板法制备木质素基中孔炭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以造纸黑液碱木质素为碳前驱体,双模板法制备木质素基中孔炭材料,系统研究了模板剂的成孔机理、质量比及前驱体复合物干燥方式等工艺条件对孔结构的影响。硬模板剂纳米MgO以空间占位作用充当主模板剂,软模板剂Pluronic F127通过阻碍Mg~(2+)团聚同时作为分散剂。所得炭材料比表面积、孔容积分别高达712 m~2/g、0.90 cm~3/g,中孔率超过83%,孔径集中分布在9 nm左右。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比电容为186.3 F/g,循环5 000次后保持率高达93.4%。(2)模板法制备木质素基中孔炭材料热化学行为研究采用TG-FTIR-MS联用技术模拟炭化过程,实时采集分析热解产物,并结合半焦红外谱图分析探究双模板法炭化过程中各组分的热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模板剂炭化后无焦炭生成,木质素是中孔炭材料的唯一碳源。炭化过程中主要生成了CO、H_2O、CO_2、甲烷、乙醛等小分子物质以及C_2~(+·)、O~(+·)、CH_2~(+·)、C_2H_6~(+·)和C_3H_6~(+·)等过渡态离子碎片。此外,随着炭化温度升高,脂肪族C–C、C–O键率先断裂,然后F127和Mg(CH_3COO)_2·4H——2O完全热解,木质素中与苯环相连的C–H、C=C及C–C键相继断裂,600℃后苯环上C=C键断裂形成无定型结构的焦炭,800℃以后炭化基本结束,炭材料表面形成了少量含氧官能团。(3)木质素基中孔炭材料的活化及电容性能研究以CO_2、KOH为活化剂优化木质素基中孔炭材料孔道结构以提高电解液离子在孔道内的扩散速度,制得木质素基分级孔炭材料,孔径分布分别在0.8、1.2和10 nm左右。此外,比表面积显着增大,电荷存储能力得以有效提高。CO_2活化且烧失率为46.4%时,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别为1 945 m~2/g、2.47 cm~3/g,接近活化前木质素基中孔炭的3倍,比电容高达320.9 F/g;KOH活化且KOH/中孔炭质量比2:1时所得分级孔炭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分别为1 490 m~2/g、1.32 cm~3/g,比电容高达350.1 F/g。(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4-01)

宋曜光,刘军利,许伟,孙康[6](2018)在《模板法制备木质素基中孔炭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是3种木质纤维类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之一,同时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芳香类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含碳量超过50%,是制备炭材料的理想前驱体。中孔炭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径大等特点,在医学器件、催化、超级电容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模板法是制备中孔炭材料的常用方法。主要介绍以木质素为碳前驱体通过硬模板法、软模板法以及双模板法制备中孔炭材料并调控孔结构,重点介绍了制备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蓝国钧,周亚萍,沈行加,唐浩东,李瑛[7](2018)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中孔炭限域钌纳米催化剂的形成机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炭载金属纳米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学品加氢反应及燃料电池等许多领域.炭载体因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易于调控的表面化学官能团以及特有的耐酸耐碱等性质而经常用作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载体.但是相对于氧化物载体,炭载体表面较为惰性,与金属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较弱,采用后引入金属前体,如沉淀-沉积法和浸渍法等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在液相和高温反应条件下,金属纳米粒子易流失和烧结.因此制备高稳定性的炭负载金属纳米催化剂仍是多相催化剂制备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型炭材料的出现及纳米孔材料制备科学的发展,极大丰富和推动了炭载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的发展.近年来,通过炭热还原法即在制备中孔炭的过程中引入金属前体,一步制备炭载金属催化剂已经成为炭载金属催化剂的一个新的制备方法.此法制备的催化剂通常具有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均匀、炭和金属活性中心之间的作用力强、热稳定性好、炭载体对负载金属纳米粒子具有限域作用等诸多优点,而且在诸多催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例如本课题组曾以RuCl_3/SBA-15为硬模板,采用原位碳热还原法制备了Ru-OMC催化剂,它在液相苯环加氢、合成氨及费托合成反应中均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但是对于中孔炭中均匀分散的钌纳米颗粒形成的机理尚不清楚.基于此,本文采用原位的红外光谱结合热重表征技术对sucrose-RuCl_3/SBA-15炭化过程钌物种的形成过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蔗糖在炭化过程中对高分散钌纳米颗粒形成过程的稳定机制.研究发现,尽管经历了高达850 oC的高温炭热处理,所得Ru-OMC催化剂中钌纳米粒子仍然可以均匀分散,钌粒径在1-2 nm之间.同时,由于这种方法中钌前体预先负载在SBA-15载体表面,在炭化过程中,钌纳米粒子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模板氧化硅和形成的炭骨架之间的界面上,去除氧化硅模板后,钌纳米粒子可以更多的暴露在中孔炭的孔道内侧,因而具备更好的催化剂性能.通过对sucrose-RuCl_3/SBA-15炭化过程中原位红外光谱表征发现,Ru~(3+)在炭化过程中逐步被还原,并和具有含氧官能团的炭前体形成类金属羰基配合物Ru(CO)x.这种配合物的生成可以有效抑制钌纳米粒子在热处理过程的迁移乃至长大,因而对得到均匀分散的钌纳米粒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Ru(CO)_x周围刚性的氧化硅模板和碳骨架可以有效地防止钌纳米粒子在高温处理过程中烧结和团聚.对sucrose-RuCl_3/SBA-15炭化中间体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进一步证明了Ru~(3+)在350 oC之前即可被还原,钌的3p轨道结合能发生了位移,说明钌和炭载体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该结果可为炭载贵金属催化剂的调控制备及高活性纳米催化剂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明奇,潘敏,田梦,王际童,龙东辉[8](2017)在《氮掺杂中孔炭正负极不对称电容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聚氰胺、苯酚和甲醛为前驱体,硅溶胶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与硬模板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氮掺杂含量(0~11.9%)、相似孔结构的中孔炭材料,系统研究了氮掺杂含量对材料在H_2SO_4,KOH及Et_4NBF_4/PC电解液体系中的正负极不对称电容行为。结果表明,氮原子的掺杂明显提升了材料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的正负极电容性能,且当氮掺杂含量为8%时性能提升最为显着。在KOH电解液体系中,含氮官能团对负极电容贡献明显高于正极,容差最高可达57.9 F/g;在H_2SO_4电解液体系中,正负极电容容量较为对称;在Et_4NBF_4/PC电解液体系中,容量的提升主要作用在负极。氮掺杂中孔炭材料正负极不对称电容行为的研究,为优化正负电极活性物质的比例进而提高整个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7年06期)

江无忧[9](2017)在《球形中孔炭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NH_3与H_2S低温脱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孔炭材料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及表面化学,能在介观尺度内与分子、离子作用,具备良好的吸附、催化应用前景。近年来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使得中孔炭材料的应用潜质进一步被开发。然而,极少有工作从材料设计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调节材料内部结构及宏观形貌,使其应用性能充分发挥。本工作耦合液相合成与颗粒工程技术,在碳前驱体聚合过程中通过液相分散和外场搅拌作用,实现了球形中孔炭(MCS)的可控制备和微观/宏观结构的协同调控。在此基础上,负载金属氯化物及氯化镍/氧化铜二元活性物质,开发出适用于NH3和H2S共脱除的高效除臭材料。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球形中孔炭克服了高强度-高孔体积矛盾关系,实现了材料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能的多层次理性构建。所制备球形中孔炭具有毫米级的宏观尺寸,且球形度好、表面光滑,兼具高机械强度及耐磨性、极低的灰分含量、良好的亲水性,比表面积高达1036 m2/g,孔容为2.48cm3/g,单球强度大于12N。(2)采用湿法浸渍法引入弱酸性的金属氯化物,制备球形中孔炭/金属氯化物(NiCl_2、CuCl_2、MnCl_2、ZnCl_2)吸附剂(MCS-XC12)。结果表明,负载NiCl_2后的材料(MCS-NiCl_2)具有丰富的残余孔隙结构,吸附剂内部呈现出相互连通的中孔网络结构,且NiCl_2以超细纳米颗粒的形式分散在炭骨架上。30 wt.%负载量下的MCS-NiCl_2比表面积高达533m2/g,孔容为1.49cm3/g,其室温下的NH3穿透容量达111.4m2/g,是同等条件下商业活性炭的5-6倍。MCS-NiCl_2吸附剂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10次循环下NH3穿透容量未出现明显衰减,湿度的引入能提高MCS-NiCl_2的脱氨性能。(3)在MCS-NiCl_2的工作基础上,引入弱碱性的金属氧化物CuO或MgO,制备得到MCS-NiCl_2/CuO及MCS-NiCl_2/MgO材料,用于室温条件下NH3和H2S共脱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CS-NiCl_2/MgO具有较高的硫化氢催化性能,但对NH3的吸附性能非常有限;MCS-NiCl_2/CuO兼具良好的NH3吸附性能和H2S催化脱除性能,其NH3的穿透容量为45.5 mg/g,硫化氢穿透容量为680 mg/g,且MCS-NiCl_2/CuO表现出良好的循环脱氨性能。该吸附剂具备了广谱性脱除异味气体能力。(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3-26)

刘克[10](2017)在《磁性中孔炭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论是军事雷达隐身领域还是民用电磁污染防护领域,对吸波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新型"薄、轻、宽、强"的吸波材料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以获得"薄、轻、宽、强"的吸波材料为目标,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中孔炭微球为基础,制备了一系列磁性复合吸波材料,并对相应的吸波机理进行了探讨。(1)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粒径分布在1-10μm的中孔炭微球(MCMSs),比表面积和孔容最高分别可达到1221 m2/g和2.5 cm3/g。且单纯的MCMSs具有一定的吸波效果,最大反射峰峰值可为-12dB,匹配厚度为2mm。但是非磁性的中孔炭微球阻抗匹配较弱,导致了其吸波效果有限。(2)为提高材料的磁损耗能力,采用湿法浸渍-热处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 Fe_3O_4/MCMSs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和低密度(0.24-0.39 g/cm3)特征,四氧化叁铁的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MCMSs中孔孔道内;复合材料仍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66-735 m2/g);在2-18 GHz范围内,复合材料以介电损耗为主,12.6 GHz处具有最大反射率-25 dB,小于-10 dB的带宽达4.7 GHz。其优异的吸波性能归结于均相分布的Fe_3O_4纳米颗粒及其和中孔炭微球之间的协同作用,同时改善了阻抗匹配。(3)为在低频下获得较好的电磁波吸收效果,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 NiFe2O4/MCMSs复合材料,其在匹配厚度5mm时,在5.9 GHz处具有最大反射峰,峰值为-21 dB,小于-10 dB的带宽2.1 GHz;且涂层厚度为2-5 mm时最大反射损耗都超过了-10 dB。对比Fe_3O_4/MCMSs复合材料,其在低频下的吸收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主要归功于镍铁氧体优良的软磁性质以及极低的共振频率,使得复合材料在较低的频率范围内出现了多个共振损耗峰。(4)探索用化学镀镍的方法对中孔炭微球进行包覆,确定了化学镀镍的前处理以及施镀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成功的在中孔炭微球表面包覆了一层均匀的镍磷合金镀层。镀镍后保持了中孔炭微球原本较大的介电损耗,同时磁损耗有大幅增加。在涂层厚度2-5 mm时镀镍中孔炭微球的反射损耗都超过了-10dB,在匹配厚度3mm时,其在7.4GHz处最大反射峰峰值为-20 dB,小于-10 dB的带宽为2.0 GHz(6.4-8.4 GHz)。结果表明化学镀镍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中孔炭微球的吸波能力。(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3-23)

中孔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中孔炭为吸附材料,吸附葡萄叶中的白藜芦醇。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可以较好地表述中孔炭对白藜芦醇的吸附;中孔炭对白藜芦醇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外扩散和粒子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过程;中孔炭对白藜芦醇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ΔH<0,ΔG<0),且混乱度增加(ΔS>0)。研究为中孔炭在白藜芦醇的纯化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为吸附法纯化白藜芦醇提供新的吸附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孔炭论文参考文献

[1].陶颖卿,孔振凯,魏艳菊,王际童,乔文明.中孔炭微球/MoS_2/S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新型炭材料.2019

[2].任娜,孙慧,王聪慧,赵卓,魏微.中孔炭对葡萄叶中白藜芦醇静态吸附性能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9

[3].蒋昕楠,孔振凯,王际童,乔文明,凌立成.高锰酸钾改性球形中孔炭的甲醛吸附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8

[4].任杰.泰乐菌素与甲氧苄啶在官能化中孔炭与中孔硅上的吸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5].宋曜光.模板法制备木质素基中孔炭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6].宋曜光,刘军利,许伟,孙康.模板法制备木质素基中孔炭材料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8

[7].蓝国钧,周亚萍,沈行加,唐浩东,李瑛.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中孔炭限域钌纳米催化剂的形成机理(英文)[J].催化学报.2018

[8].陈明奇,潘敏,田梦,王际童,龙东辉.氮掺杂中孔炭正负极不对称电容行为研究[J].新型炭材料.2017

[9].江无忧.球形中孔炭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NH_3与H_2S低温脱除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10].刘克.磁性中孔炭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由竹子制备的介孔碳阵列(左)与由橡木...有序中孔炭CMK-3[156]不同时间浸渍的MPC-Ni(OH)的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a)...多孔炭CTPMC-R-3.5/6.5-950的高分辨...复合材料CM-36%的EDS谱,插图为扫描电...

标签:;  ;  ;  ;  ;  ;  ;  

中孔炭论文_陶颖卿,孔振凯,魏艳菊,王际童,乔文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