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信比论文_卢凯,林观荣,林永杰,徐广辉,徐建闽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信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饱和度,交通,感应,通流,周期,带宽,需求。

绿信比论文文献综述

卢凯,林观荣,林永杰,徐广辉,徐建闽[1](2019)在《考虑车流通行需求的交叉口绿信比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多股跨相车流及非关键车流在未饱和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时间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流通行需求的绿信比分配目标函数,建立了交叉口绿信比的基础分配模型与多轮分配模型,给出了绿信比与相位时间的分配流程,设计了一种程序化的交叉口绿信比分配方法,并结合算例阐明了模型方法的求解过程.选取广州市某信号交叉口进行案例分析,与现行配时方案和Synchro优化配时方案相比,所提模型优化配时方案的非关键车流及跨相车流整体延误时间在VISSIM仿真实验中分别减少了22.3%和9.1%,在Synchro仿真实验中分别减少了15.4%和4.8%.模型通过对绿信比与相位时间的多轮分配,实现了对非关键及跨相车流通行时间的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信号交叉口各股车流的通行需求.(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周昊,阮太元,刘智勇[2](2015)在《定周期单路口绿信比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公路路口车辆的延误时间,提高交通干线的通行效率,本文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方法改善信号控制的效果.在设定初始交通参数后,以车辆排队长度为状态变量,以绿信比为控制学习律,经过迭代学习控制得到实际车辆排队长度和理想车辆排队长度的误差,再利用控制学习律对误差进行多次修正,使绿信比趋向于理想值.MATLAB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的交通负载情况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对交通信号绿信比的优化确实有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宋现敏,王殿海,金盛[3](2009)在《感应式协调控制下绿信比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固定协调控制下绿信比确定方法及感应控制原理为基础,设计了基于逻辑规则的感应式协调控制下绿信比优化流程,提出了感应协调控制下绿灯时间实时优化方法,确定了最大弹性绿灯时间计算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9年S2期)

卢兰萍,李毅杰,张忠达[4](2009)在《基于延误最小的交叉口周期时长和绿信比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控周期时长取决于系统中单个交叉口周期时长的最大值,所以合理地计算每个交叉口的周期时长和绿信比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了基于单点交叉口延误最小的周期时长和绿信比的优化模型,给主干道分配更长的绿灯时间,给非主干道分配更短的绿灯时间.(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叶红霞[5](2008)在《交叉口机非绿信比不同的机非干扰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交通流是我国城市交通的基本特征,也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平面信号交叉口,同相位不同方向行驶的机动车和自行车之间产生了大量的干扰,严重影响了交叉口通行能力,同时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隐患,给交通管理带来了难以治理的问题。机动车与自行车在交叉口的穿越行为是探索机非干扰机理的有效工具,但目前国内外对机非干扰的行为研究还比较缺乏,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型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本论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平面交叉口冲突类型及机非干扰特性。针对同相位右转机动车和直行自行车运行行为进行实际数据采集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有:(1)确定了右转机动车车头时距、穿越交叉口速度等交通流特征参数统计分布、直行自行车对右转机动车的干扰强度,探讨了右转机动车在平面交叉口的运行模型;(2)确定了直行自行车在平面交叉口集结、穿越、消散的流量、速度等交通流基本参数统计分布规律,定量描述有无右转机动车干扰的自行车红灯违章、集结和绿灯穿越行为,并结合机动车交通流模型,形成了自行车流的速度、密度、流量关系式;(3)通过自行车行为描述和参数分析,构建了平面交叉口基于波动理论的自行车群集结扩散行为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行为模型描述,给出机非冲突的相关参数,为平面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和混合交通流速密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裴玉龙,蒋贤才[6](2005)在《饱和交通状态下的绿信比优化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饱和交通状态下,W ebster绿信比优化模型要同时消散各个方向上的拥挤车流,忽略饱和与非饱和交通状态下的车流特征差异,导致信号交叉口各个方向上的排队车辆越来越长,为此,提出采用通行优先权的方式,对交通需求大的方向给予更多的绿灯时间,以期实现尽快消散该方向上的拥挤车流.各个方向(相位)通过轮流获得相位通行优先权进而逐步消散各自方向上的拥挤车流,最终达到预防交通拥挤和快速消散交通拥挤的优化目标.仿真实验证实,本优化方法在处理饱和交通流上较W ebster绿信比优化模型更有效.(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王俊刚,褚世新,余泉,杨永勤,任福田[7](2005)在《干线协调控制系统的绿信比协同优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干线协调控制系统的变步长绿信比协同优化模型。在各交叉口单独绿信比优化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确定协同优化第一层每一步优化对象、范围和优化步长,当某一步的优化步长不满足约束条件时,保持原有约束条件和最后一步的优化范围,将步长降至1s进入第二层优化获得最优设计方案。模型的特点是每一步纳入多个交叉口,进入优化范围,并使用同一步长一次完成增加全系统带宽的优化。(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王俊刚,于泉,任福田,杨永勤,解维亮[8](2005)在《基于带宽模型的绿信比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带宽模型下建立通过带宽度关于绿信比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及二层优化路径 ,通过计算来确定第 1层每一步优化对象、范围和优化步长。当某一步的优化步长不满足约束条件时 ,保持原有约束条件和最后一步的优化范围 ,将步长降至 1 s进入第 2层优化获得最优设计方案。模型的特点是每一步纳入优化范围的多个交叉口使用同一步长 ,一次完成增加全系统带宽的优化。(本文来源于《交通与计算机》期刊2005年01期)

李显生,曹铭伟[9](2002)在《基于需求识别和绿信比优化的单点感应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道路交通指挥中,以单个交叉口为控制对象,一般称为点控制。点控制可分为固定周期信号控制和感应式信号控制。感应控制的方式和方法,必须根据交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随机性进行针对性设计。基于需求识别的延时式多相位半感应控制和基于绿信比优化的多相位全感应控制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本文对这两种方法作一介绍。 基于需求识别的延时式多相位半感应控制的实现方法 典型的半感应控制,是一种适用于主干道与次干道流量相差较大或次干道车辆础工业很少的两相位交通信号控制。为了既保证主相位最大通(本文来源于《道路交通管理》期刊2002年10期)

高立忠,郝晓艳[10](1992)在《交叉路口信号灯周期和绿信比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推导了欠饱和交叉路口延误及停车次数的表达式。以延误及停车次数的加权和为目标函数给出了周期和绿信比同时优化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省科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3期)

绿信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减少公路路口车辆的延误时间,提高交通干线的通行效率,本文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方法改善信号控制的效果.在设定初始交通参数后,以车辆排队长度为状态变量,以绿信比为控制学习律,经过迭代学习控制得到实际车辆排队长度和理想车辆排队长度的误差,再利用控制学习律对误差进行多次修正,使绿信比趋向于理想值.MATLAB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的交通负载情况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对交通信号绿信比的优化确实有明显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信比论文参考文献

[1].卢凯,林观荣,林永杰,徐广辉,徐建闽.考虑车流通行需求的交叉口绿信比分配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周昊,阮太元,刘智勇.定周期单路口绿信比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宋现敏,王殿海,金盛.感应式协调控制下绿信比优化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

[4].卢兰萍,李毅杰,张忠达.基于延误最小的交叉口周期时长和绿信比的优化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9

[5].叶红霞.交叉口机非绿信比不同的机非干扰行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

[6].裴玉龙,蒋贤才.饱和交通状态下的绿信比优化及其应用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

[7].王俊刚,褚世新,余泉,杨永勤,任福田.干线协调控制系统的绿信比协同优化模型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

[8].王俊刚,于泉,任福田,杨永勤,解维亮.基于带宽模型的绿信比优化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5

[9].李显生,曹铭伟.基于需求识别和绿信比优化的单点感应控制方法[J].道路交通管理.2002

[10].高立忠,郝晓艳.交叉路口信号灯周期和绿信比的优化[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2

论文知识图

改变绿信比的试验曲线式(15)计算的对应密度-绿信比下...式(14)计算的对应密度-绿信比下...不同绿信比下方案一和方案二车...交通灯延迟控制下的流量随绿信比...各绿信比下周期分析曲线族

标签:;  ;  ;  ;  ;  ;  ;  

绿信比论文_卢凯,林观荣,林永杰,徐广辉,徐建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