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论论文-刘镇源

文体论论文-刘镇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体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心雕龙》,文体论,时代性

文体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镇源[1](2019)在《《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文心雕龙》中"体"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其文体论在全书中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刘勰在文学批评中遵循"通辩"的思想,他的文体论受到了历史研究方法的影响,注重发展的趋向,时代性的特征可以从某些方面看出来。《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注释上有很大的进步,但在评点方面取得有限的成果。文体论是研究的重点,不仅注释更加的完善,更在理论研究上取得长远的进步。(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王婷[2](2019)在《论林纾古文文体论对《文心雕龙》的祖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春觉斋论文》为林纾任职京师大学堂时的课堂讲义,以《流别论》一章专论文体,可视为其文体论主张。《流别论》对《文心雕龙》绍述的痕迹十分显着,其中的文体论思想,依据刘勰"文之枢纽",旨在张扬经典之道与自然之道;创作体制上,沿着"论文叙笔"的方法对各类文体溯源流、下定义、选篇目、定写法。此外,在具体文体的风格上,也多承袭刘勰所论。考察林纾文体论对《文心雕龙》的祖述,可影射出在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他为捍卫古文,保存国故所作的努力。(本文来源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傲[3](2019)在《刘勰实证方法在《文心雕龙》文体论中的应用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求实"是贯穿刘勰《文心雕龙》写作过程的基本精神之一,具体表现为其在立论、驳论过程中的实证精神,即追求文学作品的"务实弃华"。本文重在讨论刘勰在《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写作过程中所体现的实证方法及这种方法对后代学者论文、作文、研究学问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王路[4](2019)在《《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时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心雕龙》中"体"的概念有着多重的内涵,其文体论在全书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刘勰在文学批评中遵循"通辩"的思想,由此可知刘勰的文体论深受历史研究方法的影响,善于考镜源流,注重发展趋向,时代性的特征有迹可循。(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任竞泽[5](2019)在《周邦彦的文体学思想——兼与杜甫、黄庭坚的文体论进行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被誉为"词中老杜"的周邦彦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北宋以欧阳修、黄庭坚为代表的文体批评兴盛的文学思潮有极大关系。通过辑录检视自宋以来历代批评家关于周邦彦以词为主的文学创作评论文献,可以发现周邦彦的文体学思想较为系统,包括辨体尊体论、破体变体论、以诗为词论、偏长某体与兼备众体论、文体源流论等。这与杜甫、黄庭坚及欧阳修、陈师道的相关文体观都有很大关联,如杜甫"以诗为文"和"以文为诗"的文体观就对周邦彦的"以诗为词"创作理念产生影响,而周邦彦的兼备众体说亦与杜甫和黄庭坚的相关文体集成论等有直接关系。周邦彦的文体论是宋代文体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琛琛[6](2018)在《《文则》的文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则》是宋人陈骙撰写的一部专门探讨为文法则的辞章学着作,陈骙以《六经》诸子文章为效法的标准,对其展开深入考究,除了颇受学者重视的修辞论、创作论、文意关系论等内容外,其中不乏独特的文体观点,颇具研究价值。笔者将从《文则》文体论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及其继承与发展叁方面展开,兼顾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尽可能系统而全面地论述《文则》的文体论。(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6期)

夏新源[7](2018)在《曹丕文体论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典论·论文》作为曹丕为数不多流传下来的理论着作,一直都被作为研究曹丕文学思想的重要材料,文章试图从本末论、四科八体说和文体作者论叁个方面对曹丕文体论进行分析、总结,理出曹丕文体论研究的发展脉络,考察得失,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便利。(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11期)

马建智[8](2018)在《藏族诗学的文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多方吸收了汉地和印度的文论思想,特别是受到了印度诗学的影响,形成了具有自身理论特色的文体论。藏族文体论在文体分类上根据诗歌的音节和韵律把诗分为诗体、散体和诗散混合体叁种文体,又从结构上对自解式、通类式、仓储式和集聚式四种类型做了详尽的阐述。藏族文体理论的特点在于:文体分类上坚持从外形式上划分文体的类型;文体论述上采用诗、散和例结合的结构方法;文体研究上以藏族的文学实践阐释和发展《诗镜》文体理论。(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8年11期)

王诗吟[9](2018)在《文质视域下魏晋六朝文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六朝被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其主要表现之一即文体论的发展。本文所采用的是“文体”文类意义上的概念,即体裁。意在以当时文质论的发展状态为切入口,探究魏晋六朝文体形态的变化原因:随着文质论的不断深化,士子们对于“文”的表现方式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时人对“文”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同时,这也与当时的文体辨析相互推进,相互印证,其主要表现在《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与“文笔之辨”的产生与发展上。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在此部分笔者将先对本文所用之“文体”作出概念上的规范,其次从文学史的角度对文质论的发展渊源作一梳理,最后以两汉赋论为中心着重分析当时文体论与文质论的关系。第一章,魏晋六朝文体种类的丰富与细化。这一章笔者选取四个代表性文本,以史的变化为经,以文体种类的丰富与文体辨析的细化为纬度,主要对魏晋六朝时文体的发展形态作一分析。第二章,魏晋六朝文体与文质论——以《文心雕龙》文体论为中心。本章作者以《文心雕龙》文体论为切入口,首先讨论其文体形式分类:“文笔”是其一级分类方式,而按文体源流分,《文心雕龙》文体论中的体裁又可被分为源于《诗》、《书》、《礼》、《易》、《春秋》的五大类,笔者拟按此讨论各文类的文质问题,得出“魏晋六朝人认同‘文质兼备’的基础上,对藻彩、文饰表现出空前兴趣”的结论。第叁章.文质论的深化与文笔之辨。本章以第二章为基础,对魏晋六朝文体论与文质论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推进分析。笔者首先将以《文心雕龙·情采》总结以上先秦至六朝的文质论变化。并以文笔之辨作为例证验证此变化。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作者将对全文作一总结梳理,并从文学史的角度对魏晋六朝的文体论作一说明。(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8-06-25)

林彬彬[10](2018)在《史铁生散文文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史铁生以其残缺的生命赋予了苦难真谛,以其真切的书写构建起哲思独语。独特的文体风貌,检释了他对生命、困境、苦难的深切感知。本文拟从史铁生散文文体的“体裁”生成、“语体”特征、“风格”描述叁个方面来探讨文体特征,试图较为全面、深入对其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5)

文体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春觉斋论文》为林纾任职京师大学堂时的课堂讲义,以《流别论》一章专论文体,可视为其文体论主张。《流别论》对《文心雕龙》绍述的痕迹十分显着,其中的文体论思想,依据刘勰"文之枢纽",旨在张扬经典之道与自然之道;创作体制上,沿着"论文叙笔"的方法对各类文体溯源流、下定义、选篇目、定写法。此外,在具体文体的风格上,也多承袭刘勰所论。考察林纾文体论对《文心雕龙》的祖述,可影射出在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他为捍卫古文,保存国故所作的努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体论论文参考文献

[1].刘镇源.《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J].北方文学.2019

[2].王婷.论林纾古文文体论对《文心雕龙》的祖述[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3].王傲.刘勰实证方法在《文心雕龙》文体论中的应用及影响[J].文化学刊.2019

[4].王路.《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时代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任竞泽.周邦彦的文体学思想——兼与杜甫、黄庭坚的文体论进行比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王琛琛.《文则》的文体论[J].文教资料.2018

[7].夏新源.曹丕文体论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8].马建智.藏族诗学的文体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9].王诗吟.文质视域下魏晋六朝文体论[D].宁波大学.2018

[10].林彬彬.史铁生散文文体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文体论论文-刘镇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