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李静郭玉玲赵新华佟丹刘秀芳廉秀岩(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摘要】目的讨论脑出血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脑疝的先兆症状脑疝形成或有先兆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急救准备。快速推注或滴人20%甘露醇。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对呼吸骤停者,应协助立即行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对心脏骤停者应立即给予复苏抢救,紧急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症护理

脑出血(intraeerebral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根据国家科委“九五”研究结果.我国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32.9%,远较欧美人群10%~15%的比率高。其中自发性脑内出血是最为常见的出血性卒中类型,占总数的70%~80%。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多由高血压引起。患者多由于年龄偏大、脏器功能不全、手术恢复缓慢等因素长期卧床,并发症多。现对我科2009年3月~2011年3月23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脑出血并发症患者,男19例,女4例,年龄45~70岁,平均57岁,其中单纯上消化道出血8例,肺部感染10例,泌尿系感染2例,合并两种及以上3例。

1.2临床表现脑出血好发于50~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急性起病,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进行性发展。患者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血压增高。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生。可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

1.2.1基底节区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70%,常表现为突发的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双眼球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不能,优势半球出现三偏和失语。

1.2.2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6%,大量出血(血肿>5m1)常破入第四脑室,患者迅即进入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持续39°C以上、躯干热而四肢温度不高)、中枢性呼吸障碍、眼球浮动、四肢瘫痪和去大脑强直发作等,多在48h内死亡。小量出血可无意识障碍,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和共济失调性偏瘫,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

1.2.3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lO%。多发生在一侧小脑半球,可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脑干受压,甚至发生枕骨大孔疝。发病初期大多意识清楚或有轻度意识障碍,表现为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等,轻症者表现出一侧肢体笨拙、行动不稳、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暴发型则常突然昏迷,在数小时内迅速死亡。

1.2.4脑叶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出血以顶叶最常见,其次为颞叶、枕叶、额叶,也可有多发脑叶出血。常表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出血脑叶的局灶定位症状,如额叶出血可有偏瘫、Broca失语、摸索等;颞叶可有Wemieke失语、精神症状;枕叶可有视野缺损,顶叶可有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抽搐较其他部位出血常见,昏迷较少见;部分病例缺乏脑叶的定位症状。

1.2.5脑室出血:占脑出血的3%~5%,多为小量脑室出血,常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血性脑脊液,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大量脑室出血常起病急骤,迅速出现昏迷、频繁呕吐、针尖样瞳孔、眼球分离斜视或浮动、四肢弛缓性瘫痪及去脑强直发作等,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多迅速死亡。

1.3辅助检查

1.3.1CT检查:是首选检查。发病后CT即可显示新鲜血肿,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可显示血肿部位、大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脑组织移位和梗阻性脑积水等。

1.3.2MRI检查:急性期对幕上及小脑出血的价值不如CT,对脑干出血优于CT。

1.3.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怀疑脑血管畸形、血管炎等可行DSA检查,尤其是血压正常的年轻患者应考虑以查明病因,预防复发。

1.3.4脑脊液检查:脑压增高,脑脊液多呈洗肉水样均匀血性。因有诱发脑疝的危险,仅在不能进行头颅CT检查、且临床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时进行;怀疑小脑出血禁行腰穿。

1.3.5其他:血、尿、大小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可暂时增高达(10~20)×109/L,血糖、尿素氮等亦可短暂升高。

2并发症的护理

2.1脑疝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脑疝的先兆症状。脑疝形成或有先兆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急救准备。快速推注或滴人20%甘露醇。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对呼吸骤停者,应协助立即行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对心脏骤停者应立即给予复苏抢救,紧急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

2.2应激性溃疡应首先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的征象,每次鼻饲时一定要抽吸胃液,观察胃液的颜色是否呈咖啡色。同时定期检查胃液隐血和酸碱度。腹胀者应注意肠鸣音是否正常。少量出血者不需禁食,可进食少量温冷流质。若出血量大则应禁食。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2.3呼吸道感染保持病房的通风,定期空气消毒,减少病房内人员流动。加强口腔护理。

对长期卧床患者应该鼓励病人咳痰,协助体位排痰及拍背。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等表现。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4发热主要原因有中枢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和吸收热

2.5中枢性发热

2.5.1原因:病变侵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失去调节功能所致。

2.5.2特点:①持续高热,通常体温超过39℃。②躯干温度高而四肢温度较低。③体温升高并不伴有脉搏增快。④普通退热药物没有效果。⑤无感染源。

2.5.3处理:主要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如冰袋、冰帽、冰毯等,有条件时可行人工冬眠.

2.6感染性发热

2.6.1原因: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所致

2.6.2特点:多在病后数天开始,体温逐渐升高,常伴有白细胞增高,呼吸,心率增快。通常可找到感染灶,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2.6.3处理:应即时查找感染部位,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选择抗生素治疗.

2.7吸收热

2.7.1原因:脑出血后红细胞分解后吸收引起的反应热.

2.7.2特点:常在发病后3~10天发生,体温多在37.5。

2.7.3处理: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3讨论

脑出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约占非外伤性的60%。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脑出血后沿着神经纤维柬分裂脑组织形成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同时撕断静脉和毛细血管。随着血肿增大,撕裂的血管使更多的血液成分进入脑实质。脑组织肿胀,正常组织受压,从而继发脑梗死、水肿,甚至脑疝形成;大多数出血发生在最初3小时。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凤君,叶澄萍,罗云英;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早期康复护理32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08期.

[2]李昌鹃,罗秀金.急性脑出血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67-668.

标签:;  ;  ;  

脑出血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