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益,民事,检察机关,民事诉讼,制度,环境,公共利益。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石晓波,梅傲寒[1](2019)在《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检视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试点制度化的结果,但这种强制嵌入刑事诉讼程序的做法存在合法性问题。目前依托《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等规范依据的制度表现出全部的民事诉讼特征。虽然各地检察机关也在不断探索新模式,但基于犯罪行为的关联没能很好展现。除此,该制度从主体、程序和规则叁个维度检视均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该制度需要不断探索优化路径来完善,大致包括:立法规定检察机关的主体资格及其受案范围;取消诉前公告程序,明晰调解程序;强化分工配合,完善执行监督体制来突破主体障碍;明确举证责任,完善取证制度及其保障措施;建立基金管理规则等。(本文来源于《政法论丛》期刊2019年06期)

冷罗生,李树训[2](2019)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基于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间如何衔接,多种理论学说和实务经验并行。在摒弃结果主义导向基础上,基于权利和义务配置类型不同,各主体间在起诉动力、利害关联、责任风险以及专业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显然视其为义务者优于视其为权利者:赔偿磋商作为赔偿权利人的法定义务优于被归为权利范畴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作为检察院的法定义务优于被视为其以及环保组织权利范畴的民事公益诉讼。此外,两种制度体系在应用范围等方面也具有较大区别,为实现全面衔接,避开"生态环境"与"环境公益"间的概念纠缠,赔偿权利人以通过转委托方式将其难以确定起诉主体的案件移交环保组织。(本文来源于《法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传国[3](2019)在《完善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快速发展,公共利益被侵害的现象越来越多,为了真正的维护公共利益,更好的完善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许多专业人士和相关方面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实践研究,探讨了相关的具体改进措施。相比于在其他方面,在立法方面上完善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公共利益的维护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公益诉讼制度方面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根据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一些现状问题通过深度的分析,讨论出相关对策,来更好的完善制度,对本国在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方面给予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1期)

王宁[4](2019)在《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通过对于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研究是完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试从国内外关于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分析两大法系的相关立法模式,通过我国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概念的厘定,探讨民事公益诉讼的立法语言模糊性如何加以明确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诉讼顺利进行,实现诉讼的制度价值和目标。(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21期)

孙伟春[5](2019)在《环境民事中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顺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健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目标。我国人民遵守法律法规,但还有部分人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也间接暴露出我国法律秩序不完善的问题。随着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开发,环境迅速恶化,资源受到掠夺,所以应建立完善环境公益法律制度。很多人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认识不足,导致我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立法顺序出现问题。本文将研究环境民事中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顺序。(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9期)

谢小剑[6](2019)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创新与实践突围——以207份裁判文书为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3月,"两高"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检察机关可以提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该新型模式很快占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七成。从调查来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没有采取附带民事诉讼的框架,直接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作为其程序框架,但由于仅有一条司法解释条文规范其程序,导致其在诉讼请求范围、是否诉前公告等程序上存在争议。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具有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其他民事行政公益诉讼不具备的优势,彰显了其独特价值,应当在刑事诉讼法中加以规定,既体现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又体现其对刑事诉讼的依附性。在构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时,应扩大其审理范围,管辖法院应采取"附随刑事案件管辖"规则,基层法院不应当采取7人合议庭,不必诉前公告,适当规范检察机关的调解、撤诉。(本文来源于《中国刑事法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宁宇[7](2019)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实施以来,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公共利益,惩罚了危害公共利益的企业和个人,广受好评。但是结合司法实践,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一项新的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比如诉讼地位不明确、起诉裁量权没有救济程序、二审出庭问题、再审的问题等等。文章在分析域外先行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现状,建议制定有关检察公益诉讼的特别程序法,以保证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良好适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万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尹[8](2019)在《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进行的修改在我国创设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了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民事公益诉讼作为公益诉讼的一种,对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有重要意义。现行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着,存在着对于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导致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狭窄;起诉主体资格标准过高等问题。完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就要界定公共利益,扩大所保护的公共利益的范围;适当放宽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资格。(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9年08期)

张众[9](2019)在《构建民事附带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益诉讼中,侵害公共利益的民事违法行为与行政机关违法或不作为行政行为常常交织在一起,导致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无法正常落实,再加上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两者并行,互相牵连影响,分不清到底是何种性质的责任。这两种公益诉讼制度中单独的每种制度都不能对交错产生的问题彻底厘清并解决。要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以民事问题为主伴随着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问题这两个领域内的问题全面覆盖并解决,有必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公益诉讼制度——民事公益诉讼附带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提起追究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民事公益诉讼程序中附带提起追究行政机关行政责任的行政公益诉讼。这一制度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区域治理》期刊2019年29期)

余彦[10](2019)在《治理假冒伪劣问题的“第四条道路”: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及其枢纽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制裁、行政监管以及私益诉讼均无法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高发态势。消费公益诉讼作为治理假冒伪劣问题的"第四条道路",在适格起诉主体范围、诉讼请求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均存在困境。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提存制度的建立,能够预防适格起诉主体范围扩张可能引起的滥诉,有助于消解惩罚性赔偿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与消费私益诉讼之间的紧张关系,能够保障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长效运行,是克服上述一系列困境的枢纽制度。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提存制度初创时期,应当重点关注应当提存的情形、被告支付赔偿金提存程序、消费者提存金领取程序和赔偿金充公程序。(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间如何衔接,多种理论学说和实务经验并行。在摒弃结果主义导向基础上,基于权利和义务配置类型不同,各主体间在起诉动力、利害关联、责任风险以及专业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显然视其为义务者优于视其为权利者:赔偿磋商作为赔偿权利人的法定义务优于被归为权利范畴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作为检察院的法定义务优于被视为其以及环保组织权利范畴的民事公益诉讼。此外,两种制度体系在应用范围等方面也具有较大区别,为实现全面衔接,避开"生态环境"与"环境公益"间的概念纠缠,赔偿权利人以通过转委托方式将其难以确定起诉主体的案件移交环保组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石晓波,梅傲寒.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检视与完善[J].政法论丛.2019

[2].冷罗生,李树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基于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衡量[J].法学杂志.2019

[3].李传国.完善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法制博览.2019

[4].王宁.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5].孙伟春.环境民事中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顺序[J].法制与社会.2019

[6].谢小剑.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创新与实践突围——以207份裁判文书为样本[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

[7].张宁宇.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完善[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

[8].王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探讨[J].河北农机.2019

[9].张众.构建民事附带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区域治理.2019

[10].余彦.治理假冒伪劣问题的“第四条道路”: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及其枢纽制度[J].江西社会科学.2019

标签:;  ;  ;  ;  ;  ;  ;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