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间接诊的患肝硬化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另选同期于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两组研究对象均安排进行生化检验,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TBL、DBL、TBA、AST、ALP、γ-G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TP、ALB、CHE及A/G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检验项目可作为肝硬化疾病患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能够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肝硬化;诊断;生化检验;临床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andanalyzethebiochemicaltestprojectapplicationvalueinclinicaldiagnosisofpatientswithcirrhosisoftheliverdisease,aimstoprovideeffectivebasisforclinicaldiagnosis.Methods:CollectedfromApril2013toMarch2015betweenXiangyaHospital,CentralSouthUniversityof40casesoflivercirrhosispatientsforclinicalresearch,andasateam.AtthesametimeanalternateduringthesameperiodinXiangyaHospital,CentralSouthUniversityforphysicalexaminationof40casesofhealthypeopleascontrolgroupcontrolstudy.Bothgroupsarearrangedinbiochemicaltest,observationandcomparisonoftwogroupsofchildrenwithbiochemicaltestresults.Results:ThepatientswithteamofTBL,DBL,associates,AST,ALPandgammaGTindex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5)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GroupofpatientswithTP,propagated,CHEandA/Gindex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Biochemicalinspectionitemscanbeusedasimportantbasisforclinicaldiagnosisofpatientswithcirrhosisoftheliverdisease,caneffectivelyimprovethediagnosticaccuracyinpatientswithcirrhosis.

【keywords】LiverCirrhosis;Diagnosis;BiochemicalExamination;ClinicalValue

肝硬化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因素较多,主要是在多种病因的长时间作用下,导致患者的肝脏受损并产生坏死,从而影响患者的肝脏血供,导致肝小叶结构变化,进而使患者的肝脏出现变形及硬化情况[1]。该疾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够明显,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法对该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对于确保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为了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次研究收集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间接诊的患肝硬化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其进行生化检验检查,并与40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现总结效果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间接诊的患肝硬化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询问病史、临床表现、CT、B超、X线片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肝硬化;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47.21±8.43)岁;疾病类型: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8例,药物性肝硬化患者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4例,不明原因造成的肝硬化2例。同时另选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48.15±9.1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临床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受检人员进行12h的禁食后,于第2d清晨时抽取5ml空腹静脉血,常规离心后置入真空管送检,仪器选用奥林玛巴斯2700生化仪对所有受检人员的血清样本检测。通过两点终点法对总胆红素(TBL)、总蛋白(TP)、直接胆红素(DBL)、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检测;通过循环酶法对总胆汁酸(TBA)进行检测;通过速率法对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进行检测。

1.3评估标准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其中TBL越高、病程越长表明肝脏损伤越严重;ALB和球蛋白的比值(A/G)越低,表明患者的干细胞蛋白合成能力越差;ALT与AST直接关系到患者肝细胞的损伤程度,水平越高代表患者肝细胞的损伤越严重;TBA水平越高,代表肝脏分泌、单排泄及解毒能力越差[3]。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分析,(P<0.05)则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表1可见,研究组患者的TBL、DBL、TBA、AST、ALP、γ-G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TP、ALB、CHE及A/G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该疾病患者早期时的临床症状通常不够显著,即使患者出现了轻微的病变,剩余没有出现病变的组织依然可以继续支持机体的正常的新城代谢功能,并且患者不会出现不适反应,从而导致许多肝硬化患者自觉不适症状之后已处于晚期阶段,从而错过了最优的治疗时机[4]。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约有50%左右的患者在肝硬化明确诊断后已处于晚期阶段,严重的患者甚至已经出现肝癌,从而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5]。因为肝硬化检测时涉及的生化检验项目相对较多,其能够有效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与合成代谢情况,因此采用生化检验对肝硬化进行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ALB、TP、CHE及前白蛋白(PA)等指标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的肝细胞蛋白的合成代谢功能;血清白蛋白在肝脏的合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临床诊断时常将其作为肝脏疾病的协助指标,可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A/G比值能够作为评估肝脏病变的重要标志,发病时患者的A/G显著降低,当其<1.0时代表患者的肝病处于严重状态;临床研究表明,感染严重患者的CHE活性显著降低,大多低于正常指标的60%,严重肝炎患者甚至会降低至10%以下,因此其对患者肝功能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AST、ALT则是观察患者的肝细胞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DBL、TBL、TBA等指标则能够对患者的肝脏分泌、单排泄及解毒能力进行评估;γ-GT、ALP等指标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的胆汁淤积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项目可作为肝硬化疾病患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能够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孙若东.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23):45-46.

[2]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5):327-335..

[3]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J].传染病信息,2014,(2):52-62,111.

[4]刘隆苹,吴辉云,余志宏等.肝硬化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7):24-25.

[5]孙志强,毛远丽,陈小倩等.常规生化项目鉴别诊断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21(3):276-278.

标签:;  ;  ;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