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本实用新型附加可动钢筋包括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附加可动水平钢筋以及临时固定钢筋。本实用新型使得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在设计、生产及安装过程中,水平方向上,钢筋不外露模板边缘。极大的提高了一体化墙体构件拼装效率。有效解决了相邻构件之间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和边缘构件箍筋的连接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和附加可动钢筋(3);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由构件A箍筋Ⅰ(1.5)、保温板(1.2)、构件A纵向钢筋(1.6)、构件A箍筋Ⅱ(1.7)、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一体化模板(1.3)以及对拉连接件(1.1)组成,其中,所述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之间通过构件A箍筋Ⅰ(1.5)固定,且所述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与保温板之间通过一体化模板(1.3)固定,且所述一体化模板(1.3)之间通过贯穿保温板(1.2)和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内部的对拉连接件(1.1)固定;构件A箍筋Ⅱ(1.7)的外侧焊接有水平分布钢筋(1.4);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包括对拉连接件(2.1)、保温板(2.2)、一体化模板(2.3)、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和构件B纵向钢筋(2.5),所述构件B纵向钢筋(2.5)的外侧通过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固定,且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的外侧通过贯穿保温板(2.2)的对拉连接件(2.1)固定;所述保温板(2.2)的外侧安装有一体化模板(2.3);所述附加可动钢筋(3)包括临时固定钢筋(3.1)、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和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所述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的一侧固定有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且所述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通过固定钢筋(3.1)固定;所述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的内侧之间设有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所述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之间设有临时固定钢筋(3.1)。

设计方案

1.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和附加可动钢筋(3);

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由构件A箍筋Ⅰ(1.5)、保温板(1.2)、构件A纵向钢筋(1.6)、构件A箍筋Ⅱ(1.7)、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一体化模板(1.3)以及对拉连接件(1.1)组成,其中,所述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之间通过构件A箍筋Ⅰ(1.5)固定,且所述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与保温板之间通过一体化模板(1.3)固定,且所述一体化模板(1.3)之间通过贯穿保温板(1.2)和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内部的对拉连接件(1.1)固定;构件A箍筋Ⅱ(1.7)的外侧焊接有水平分布钢筋(1.4);

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包括对拉连接件(2.1)、保温板(2.2)、一体化模板(2.3)、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和构件B纵向钢筋(2.5),所述构件B纵向钢筋(2.5)的外侧通过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固定,且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的外侧通过贯穿保温板(2.2)的对拉连接件(2.1)固定;所述保温板(2.2)的外侧安装有一体化模板(2.3);

所述附加可动钢筋(3)包括临时固定钢筋(3.1)、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和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所述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的一侧固定有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且所述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通过固定钢筋(3.1)固定;

所述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的内侧之间设有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所述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之间设有临时固定钢筋(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相邻的竖向接缝的所有钢筋均不外露出一体化模板(1.3),且在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相邻的竖向接缝的所有钢筋均不外露出一体化模板(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位于构件A箍筋Ⅱ(1.7)内部的四个构件A纵向钢筋(1.6)之间的距离大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与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附加可动钢筋(3)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通过临时固定钢筋(3.1)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具体为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在拼装过程中,竖向接缝处水平分布筋的搭接以及边缘构件箍筋的搭接是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常规的工业化钢筋混凝土体系,在构件搭接的位置处,钢筋需要外露出混凝土,以实现构建与构建之间的搭接。钢筋外露模板会给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在拼装过程中增加极大的施工难度。

目前所有工业化钢筋混凝土体系中,均没能找到在钢筋不外露混凝土的前提下实现构件与构件间的搭接的有效方法。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工业化钢筋混凝土体系在设计、安装及施工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引发了竖向构件装配率低、构件间连接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能够解决相邻构件之间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和边缘构件箍筋的连接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和附加可动钢筋;

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由构件A箍筋Ⅰ、保温板、构件A纵向钢筋、构件A箍筋Ⅱ、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一体化模板以及对拉连接件组成,其中,所述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之间通过构件A箍筋Ⅰ固定,且所述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与保温板之间通过一体化模板固定,且所述一体化模板之间通过贯穿保温板和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内部的对拉连接件固定;构件A箍筋Ⅱ的外侧焊接有水平分布钢筋;

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包括对拉连接件、保温板、一体化模板、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和构件B纵向钢筋,所述构件B纵向钢筋的外侧通过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固定,且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的外侧通过贯穿保温板的对拉连接件固定;所述保温板的外侧安装有一体化模板;

所述附加可动钢筋包括临时固定钢筋、附加可动水平钢筋和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所述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的一侧固定有附加可动水平钢筋,且所述附加可动水平钢筋通过固定钢筋固定;

所述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的内侧之间设有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所述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之间设有临时固定钢筋。

优选的,在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相邻的竖向接缝的所有钢筋均不外露出一体化模板,且在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相邻的竖向接缝的所有钢筋均不外露出一体化模板。

优选的,位于构件A箍筋Ⅱ内部的四个构件A纵向钢筋之间的距离大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的宽度。

优选的,附加可动水平钢筋与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优选的,附加可动钢筋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通过临时固定钢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在工作面上就位,就位要求一体化模板与一体化模板紧靠;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在工作面上的就位可以采用塔吊或者汽车吊等垂直运输工具辅助配合;

步骤B、就位后,解除临时固定钢筋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的连接;解除临时固定钢筋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的连接;

步骤C、通过给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提供向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一侧移动的外力,实现附加可动钢筋进入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内部;

步骤D、浇筑混凝土,实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的连接。

优选的,就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与就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在接缝处一体化模板贴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在设计、生产及安装过程中,水平方向上,钢筋不外露模板边缘。极大的提高了一体化墙体构件拼装效率。有效解决了相邻构件之间水平分布筋的搭接以及边缘构件箍筋的搭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附加可动水平钢筋连接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拼装后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拼装过程示意图。

图5是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1、对拉连接件,1.2、保温板,1.3、一体化模板,1.4、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5、构件A箍筋Ⅰ,1.6、构件A纵向钢筋,1.7、构件A箍筋Ⅱ,2、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1、对拉连接件,2.2、保温板,2.3、一体化模板,2.4、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5、构件B纵向钢筋,3、附加可动钢筋,3.1、临时固定钢筋,3.2、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3、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和附加可动钢筋3;

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由构件A箍筋Ⅰ1.5、保温板1.2、构件A纵向钢筋1.6、构件A箍筋Ⅱ1.7、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一体化模板1.3以及对拉连接件1.1组成,其中,所述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之间通过构件A箍筋Ⅰ1.5固定,且所述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与保温板之间通过一体化模板1.3固定,且所述一体化模板1.3之间通过贯穿保温板1.2和构件A水平分布钢筋Ⅰ1.4内部的对拉连接件1.1固定;构件A箍筋Ⅱ1.7的外侧焊接有水平分布钢筋1.4;

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包括对拉连接件2.1、保温板2.2、一体化模板2.3、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和构件B纵向钢筋2.5,所述构件B纵向钢筋2.5的外侧通过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固定,且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的外侧通过贯穿保温板2.2的对拉连接件2.1固定;所述保温板2.2的外侧安装有一体化模板2.3;

所述附加可动钢筋3包括临时固定钢筋3.1、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和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所述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的一侧固定有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且所述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通过固定钢筋3.1固定;

所述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的内侧之间设有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所述构件B水平分布钢筋2.4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之间设有临时固定钢筋3.1。

在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相邻的竖向接缝的所有钢筋均不外露出一体化模板1.3,且在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相邻的竖向接缝的所有钢筋均不外露出一体化模板2.3;位于构件A箍筋Ⅱ1.7内部的四个构件A纵向钢筋1.6之间的距离大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的宽度;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与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固定。附加可动钢筋3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通过临时固定钢筋3.1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固定。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在工作面上就位,就位要求一体化模板1.3与一体化模板2.3紧靠;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在工作面上的就位可以采用塔吊或者汽车吊等垂直运输工具辅助配合;

步骤B、就位后,解除临时固定钢筋3.1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的连接;解除临时固定钢筋3.1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的连接;

步骤C、通过给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提供向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一侧移动的外力,实现附加可动钢筋3进入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内部;

步骤D、浇筑混凝土,实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的连接。

就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与就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在接缝处一体化模板贴紧。

在实际设计中,较佳地,位于构件A箍筋Ⅱ1.7内部的四个构件A纵向钢筋1.6之间的距离大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的宽度,使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可以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内沿水平方向移动。

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与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固定,使得附加可动水平钢筋16成为一整体。在实际设计中,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与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的连接还可有其它构成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

附加可动水平钢筋16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通过临时固定钢筋3.1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固定,保证附加可动水平钢筋16在垂直运输及水平运输过程中不脱落,且不产生较大的位移;在实际设计中,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与临时固定钢筋3.1的连接还可有其它构成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与固定钢筋3.1的连接还可有其它构成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

在实际设计中,位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外边缘的六个构件B纵向钢筋2.5之间的距离大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的宽度,使附加可动水平钢筋3.2可以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内沿水平方向移动。

如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针对上述采用附加可动水平钢筋连接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竖向接缝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在工作面上就位,就位要求两个构件临近的一体化模板5紧靠。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在工作面上的就位可以采用塔吊或者汽车吊等垂直运输工具辅助配合。就位过程如图4所示。在实际设计中,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也可先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在工作面上就位,并不局限于上述。

步骤B、就位后,解除临时固定钢筋3.1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的连接;解除临时固定钢筋3.1与附加可动水平钢筋16的连接。

步骤C、通过给附加可动钢筋-架立筋3.3提供向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一侧移动的外力,实现附加可动水平钢筋16进入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内部。

步骤D、浇筑混凝土,实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的连接。

就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与就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2在接缝处一体化模板贴紧;就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与就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在吊放就位的先后顺序上无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可以实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在设计、生产及安装过程中,水平方向上,钢筋不外露模板边缘。在满足构件间搭接质量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一体化墙体构件拼装效率。有效解决了相邻构件之间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和边缘构件箍筋的连接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6555.3

申请日:2019-03-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907606U

授权时间:20200107

主分类号:E04B1/61

专利分类号:E04B1/61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0号

发明人:钱增志;方宏伟;周大兴;董磊;武利平;王宽;张晓刚;冯鑫

第一发明人:钱增志

当前权利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小改

代理机构:1176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附加可动钢筋连接构造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