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研磨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研磨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磨料,加工,开槽,磁性,镜面,套料,磁极。

研磨加工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袁巨龙,张韬杰,杭伟,凌洋,王洁[1](2019)在《基于固结磨料盘的钽酸锂高效研磨加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现钽酸锂材料的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加工。方法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作为辅料,利用树脂结合剂将3000#的金刚石磨料通过配混料、固化、压实、修整等步骤,制成金刚石固结磨料盘。以加工过程中钽酸锂工件的材料去除率、表面形貌以及粗糙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在相同粒径条件下,用游离磨料、固结磨料磨盘对钽酸锂晶片进行加工,对比加工结果。结果在压力为4 kPa、研磨盘转速为140 rad/min的条件下,3000#金刚石游离磨料铸铁盘研磨Y-36°钽酸锂晶片10 min后,材料去除率为37.89μm/h,表面粗糙度S_a由420 nm改善至233.308 nm,但是晶片表面出现深划痕,从而导致易破碎,且有少量磨粒残留在钽酸锂晶片上。而在相同加工条件下,采用3000#金刚石固结磨料盘研磨Y-36°钽酸锂晶片10 min后,材料去除率为66.19μm/h,表面粗糙度S_a降低至97.004 nm,且晶片表面划痕较浅,无磨粒残留在钽酸锂晶片上。结论采用固结磨料盘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比游离磨料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更低,表面形貌更好,材料去除率更高,达到了钽酸锂晶片精研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同时固结磨料盘研磨LT晶片时,其表面粗糙度随压力、转速增大而减小,材料去除率随压力、转速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梁忠伟,廖俊捷,刘晓初,陈宥丞,萧金瑞[2](2019)在《强化研磨喷射角度对GCr15轴承钢加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强化研磨加工模拟,并采用用户子程序UMAT定义材料的本构关系。在保持喷射平均速度和喷射压力不变时,通过改变喷射角度得到Mises应力和碰撞能量在55°时最佳。对比应力—应变曲线图与强度与塑性的配合曲线图可知,GCr15轴承钢是中等强度、中等塑性和高韧性的材料。试验表明,在55°~60°时强化厚度最优,具备良好的油囊结构;在45°~55°时硬度表现最佳。结合仿真和试验强化研磨喷射角度可知,在55°左右可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刘宁,赵玉刚,高跃武,张勇,赵传营[3](2019)在《磁力研磨加工新型磁极外罩仿真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永磁体磁极磨料卸载不干净和费时耗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铜制磁极外罩,利用铜的顺磁特性,当磁极外罩与磁极分离时磨料因退磁而自动下落。使用ANSYS软件进行仿真,发现外罩的存在几乎不会对工件表面磁场强度产生影响,同时使磁极装置外围的磁场强度大幅度的降低。试验研究发现,磁极外罩对原有的研磨性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加工过程中,部分磨料因离心力聚集到磁极外围,磁极外罩可以减少磨料在磁极外围的吸附,使更多的磨料参与切削,在研磨加工中获得较好的表面加工质量。(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9年07期)

陈文清[4](2019)在《基于创制加工式的超镜面平面研磨抛光工艺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学镜面模具平面工件为实验工件,从加工设备、原材料配制以及工艺精度成形原理等方面系统提出一种超镜面平面研磨抛光工艺方法,制定相应的工艺实施路线并进行评价。成功解决了研磨抛光过程的润滑和发热等问题,从而降低工件表面出现各种微细缺陷的概率,得到完美的镜面表面。此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与集成电路制造、医疗器械、汽车配件、数码配件、精密模具、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9年06期)

廖俊捷[5](2019)在《强化研磨喷射角度对GCr15轴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加工过程塑性变形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轴承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广泛运用于工业设备、航天航空、轨道交通领域等领域,反映着国家工业和相关产业的科技实力。轴承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形位公差控制难度大和加工死角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加工后GCr15轴承钢板表面的硬度等不均匀,从而导致GCr15轴承钢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能及其产生的塑性变形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研磨加工工艺。本文采用强化研磨加工工艺,改变强化研磨的喷射角度,结合经典塑性理论与有限元仿真探索强化研磨加工角度对塑性变形的影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表征有强度、硬度、塑性、断裂等。通过拉伸试验、显微硬度测试、断口形貌表征不同喷射角度的力学性能;借助SEM、OM、XRD等测试手段对不同喷射角强化研磨的试样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分析、位错密度分析,进而分析不同喷射角度的塑性变形条件下的强化机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ABAQUS仿真软件探索不同喷射角度强化研磨加工过程的塑性变形,找出不同喷射角度与等效塑性应变沿真实路径距离的关系,发现喷射角为90°的等效塑性应变层深度比30°多2.88倍;分析GCr15轴承钢板内能、弹性应变能、塑性变形能与喷射角度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喷射角度的增加,钢板塑性变形能也随之增加,并且最高可以增加近2.5倍。(2)对不同喷射角度强化研磨后的GCr15轴承钢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得出不同喷射角度强化研磨加工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发现随喷射角度的增加,抗拉强度增加了近9%,而伸长率的数值缩减了2.0%,断口收缩率的数值降低了2.7%;通过SEM观察不同喷射角度强化研磨下GCr15轴承钢试样的微观断口形貌,发现随着喷射角的增加,韧窝和撕裂棱减少。故得出随着喷射角的增加,塑性降低,硬度、抗拉强度有所提高。(3)利用显微硬度仪,测量不同喷射角度强化研磨加工的GCr15轴承钢板维氏硬度,得出HV沿距表层距离的曲线图,分析得出随喷射角的递增,最大HV值由710HV增加到了797.2HV,增加了近12%。(4)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在加工截面附近的马氏体的分布情况,并根据马氏体的聚散程度划分强化层厚度,得出不同喷射角度强化研磨加工后的强化层厚度曲线,随喷射角30°至90°,强化层由38μm增加到了82μm。(5)结合X射线衍射法和定量金相测定方法对不同喷射角度强化研磨加工后GCr15轴承钢试样进行分析,分别算出马氏体、奥氏体、碳化物的体积分数,发现随着加工角度的增加,马氏体的体积分数由73.93%增加至78.96%,最大值比空白组增加了6.80%。利用JADE软件分析后得出,Fe和Fe-Cr峰高分别降低了31.4%、58%;Fe和Fe-Cr衍射峰最大宽化量比空白组分别多了0.87倍、0.86倍。结合Bragg方程,描述不同喷射角度强化研磨工艺与晶粒细化的关系。通过W-H方法,得出喷射角度为90°的位错密度分别比30°的多了约3倍,因此随喷射角度增大,GCr15轴承钢发生形变强化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宥丞[6](2019)在《强化研磨加工轴承套圈的组织变化及其耐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轴承不仅是各种智能装备的基本零件,更是动力、运动的支撑点,其直接影响整个装备的使用性能以及功能的可靠性。本课题以GCr15轴承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强化研磨这一新技术对轴承的工作表面进行加工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并研究该工艺对GCr15轴承材料耐蚀性能的影响。首先由弹性半空间理论出发,分析了强化研磨过程中轴承套圈的组织变化机理,推导出材料组织畸变与腐蚀速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强化研磨处理,得到不同加工时间下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XRD射线衍射、截面金相观察、SEM观察,进而分析轴承套圈的组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后对强化研磨正交试验后的试样进行动电位扫描电化学腐蚀试验,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GCr15轴承材料耐蚀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强化研磨处理后,轴承套圈近表面的显微硬度与未处理试样比较,提高了10%左右,且所有加工试样硬度由表层的最高值往心部方向递减,最终接近未加工样品的硬度。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试样表层晶粒细化逐渐均匀,位错密度逐渐增加。(2)强化研磨处理使得轴承滚道表层引入具有梯度变化的塑性变形层。在输入压力0.6MPa加工条件下,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0~10min),塑性强化层逐渐增加,加工时间8min后强化层厚度已增加到100μm,此后略微增加,趋于稳定。(3)喷射输入压力0.6MPa,加工时间6min下强化研磨加工的轴承试样的电镜观察显示,在靠近加工表面15μm处马氏体得到细化;50μm处的马氏体呈现多个方向排列且相互交割的状态;100μm处可以清晰看出马氏体的粗大条纹同时多数条纹方向一致。(4)电化学腐蚀结果表明,强化研磨之后各试样的抗腐蚀性能均有所提高,腐蚀速率最低的试样较未经过强化研磨的试样下降了约27μA/cm~2。对比腐蚀速率最低的试样与最高的原试样表明,强化研磨加工后,轴承套圈表面组织位错密度的增加、晶粒的细化、表面各种元素的变化以及残余应力的提高等都有助于其耐蚀性能的提高。(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喷射压力与喷射时间对轴承抗腐蚀的影响程度远大于电机转速的影响程度,经综合分析得到较好的工艺参数为喷射时间10min、输入压力0.7MPa、电机转速200rpm。(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晓初,谢鑫成,张超,康军辉[7](2019)在《强化研磨中加工参数对微凹坑形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控制加工参数单一变量的方法进行强化研磨试验,来探究强化研磨中不同的加工参数对轴承表面微凹坑形貌的影响,然后利用扫描电镜得到轴承表面的形貌图。根据形貌图先从横向上对凹坑面积占有率A进行表征,再从纵向上对深谷区容积SV值与面积占比百分值之比λ进行表征,最后分析强化研磨加工参数与微凹坑表征结果的联系。结果表明:喷射压力、喷射时间和研磨料钢珠质量占比叁个加工参数中,喷射压力、喷射时间与凹坑面积呈一定的非线性正比关系,而钢珠质量占比与凹坑面积呈一定的反比关系,喷射压力与凹坑深度呈正比关系,而研磨料钢珠质量占比,喷射时间与凹坑深度无明显关系。(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伟,刘一波,曹彩婷,徐强,徐良[8](2019)在《光电材料加工用套料钻头和研磨减薄砂轮关键制造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光电材料加工用套料钻头和蓝宝石切片减薄用研磨减薄砂轮制作技术。阐述了光电材料如蓝宝石、特种陶瓷等此类难加工材料用套料钻头在结构设计上的要点、配方设计与加工对象的适应性问题以及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品质控制。介绍了由蓝宝石研磨性特点所决定的减薄砂轮性能要求,与机台应用参数匹配要点以保证良好的应用效果以及该减薄砂轮制造过程的关键技术和产品质量控制,并介绍了以蓝宝石为加工对象所用到的套料钻头和减薄砂轮产品的规格型号。(本文来源于《超硬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金文博[9](2019)在《磁粒研磨法对微小环槽的光整加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不断的提高。环槽作为零件上一种独特的结构在设备的运转及制造业的使用中占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例如在航空航天、液压、模具制造、汽车等行业中对微小环槽的表面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环槽的表面质量严重影响着零件的抗腐蚀性、耐磨性、密封性和液体流动的稳定性,这些环槽表面的性质影响着设备及生产出零件的稳定性及使用性能。使用传统手工抛光的加工方法对环槽表面加工稳定性较差且加工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磁力研磨法是利用磁极散发出磁力线的特性,在磁场中磁性粒子能够沿着磁力线的方向形成柔性的磁粒刷,磁粒刷能够贴附在待加工的微小环槽表面,通过磁粒刷在环槽环槽表面的摩擦、切削及翻滚的作用实现对环槽表面的光整加工。采用磁力研磨技术加工零件上的微小环槽(环槽半径小于5mm),即利用磁场及磁力研磨的特性,自适应性强、加工时温度变化较低、无需进行工具补偿等优点,实现对导磁性和非导磁性微小环槽的光整加工。本文根据磁力研磨工件环槽表面的原理,设计并改造了磁力研磨加工微小环槽表面的试验装置;利用软件模拟分析磁力研磨加工磁性和非导磁性环槽表面时所存在的区别;同时通过设计对聚磁头进行开槽处理来提高磁力研磨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分析不同的开槽形状对聚磁头所形成的磁场有着不同的变化,之后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使用未开槽聚磁头和叁种开槽方式的聚磁头研磨非导磁性环槽零件进行对比试验分析;把使用开槽后聚磁头加工导磁性环槽表面和使用原始聚磁头加工后的环槽表面进行对比,结合软件分析和试验结果分析对磁力研磨加工导磁性工件环槽表面的可行性做出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磁力研磨磁性工件环槽表面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加工时的主轴转速、磨粒粒径和加工间隙交互影响作用,在保证加工效率和加工后表面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得出较为合理的加工参数。(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期刊2019-03-18)

阎秋生,李基松,潘继生[10](2019)在《熔融石英玻璃衬底的平面研磨加工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熔融石英玻璃衬底的研磨加工是其超光滑抛光加工的基础工序。采用游离磨料对熔融石英玻璃进行单面粗研和精研加工,研究磨料质量分数、研磨盘转速、研磨液流量和研磨时间对石英玻璃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研过程中,随着磨料质量分数、研磨盘转速、研磨液流量的增大,工件材料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表面粗糙度R_a逐渐达到稳定水平。在磨料质量分数4%、研磨液流量20 mL/min、研磨盘转速60 r/min、加工30 min时,熔融石英玻璃衬底的表面粗糙度R_a达0.11μm。在熔融石英玻璃衬底的精研过程中,选用平均粒径3μm的CeO_2加工50 min后的表面粗糙度R_a最低,为4.11 nm。(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研磨加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强化研磨加工模拟,并采用用户子程序UMAT定义材料的本构关系。在保持喷射平均速度和喷射压力不变时,通过改变喷射角度得到Mises应力和碰撞能量在55°时最佳。对比应力—应变曲线图与强度与塑性的配合曲线图可知,GCr15轴承钢是中等强度、中等塑性和高韧性的材料。试验表明,在55°~60°时强化厚度最优,具备良好的油囊结构;在45°~55°时硬度表现最佳。结合仿真和试验强化研磨喷射角度可知,在55°左右可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研磨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1].袁巨龙,张韬杰,杭伟,凌洋,王洁.基于固结磨料盘的钽酸锂高效研磨加工试验研究[J].表面技术.2019

[2].梁忠伟,廖俊捷,刘晓初,陈宥丞,萧金瑞.强化研磨喷射角度对GCr15轴承钢加工的影响[J].工具技术.2019

[3].刘宁,赵玉刚,高跃武,张勇,赵传营.磁力研磨加工新型磁极外罩仿真与试验[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

[4].陈文清.基于创制加工式的超镜面平面研磨抛光工艺方法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

[5].廖俊捷.强化研磨喷射角度对GCr15轴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加工过程塑性变形机理研究[D].广州大学.2019

[6].陈宥丞.强化研磨加工轴承套圈的组织变化及其耐蚀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9

[7].刘晓初,谢鑫成,张超,康军辉.强化研磨中加工参数对微凹坑形貌的影响[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8].刘伟,刘一波,曹彩婷,徐强,徐良.光电材料加工用套料钻头和研磨减薄砂轮关键制造技术[J].超硬材料工程.2019

[9].金文博.磁粒研磨法对微小环槽的光整加工试验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9

[10].阎秋生,李基松,潘继生.熔融石英玻璃衬底的平面研磨加工实验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标签:;  ;  ;  ;  ;  ;  ;  

研磨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