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热岛与热浪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因子

上海城市热岛与热浪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因子

论文摘要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浪变得更加频繁。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承受更大的风险。然而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少有研究。利用2016-2017年两个夏季(6-8月)上海城、郊气象站逐时气温、风速、相对湿度资料、城区徐家汇和郊区奉贤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热浪和非热浪期间城市热岛强度的差异,并利用一个平流扩散解析模型揭示了城市热岛与热浪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热浪期间的城市热岛强度相比非热浪期间明显增强,且白天增强大于夜间,显示出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协同效应。热浪期间城、郊相对湿度比值相对非热浪期间明显减小,表明热浪期间城区地表相对郊区变得更干,从而抑制了蒸发作用,加剧了城市热岛强度;平均风速也明显减小,平流降温效应减弱,对城市热岛强度起正反馈效应。热浪期间城区净辐射通量的增加大于郊区,使城区获得更大地表辐射输入;由于城区更少的植被覆盖和更多的不透水下垫面,热浪期间城区潜热通量略有降低,而郊区明显增加;城区感热通量增幅则大于郊区,这种感热和潜热通量分配的改变也加剧了城市热岛强度。本研究对城市如何应对加剧的热风险具有重要的科学指示意义。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2 方法
  •     2.2.1 城市热岛强度和热浪的定义
  •     2.2.2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
  •     2.2.3 城市热岛与热浪相互作用解析模型
  • 3 结果分析
  •   3.1 热浪与UHII相互作用的观测分析
  •   3.2 城市热岛与热浪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敖翔宇,谈建国,支星,过霁冰,陆一闻,刘冬韡

    关键词: 城市热岛,热浪,解析模型,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来源: 地理学报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气象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市气象局科技发展处,上海市奉贤区气象局

    基金: 上海市科委项目(17DZ1205300,19YF1443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19),上海市气象局面上项目(MS201803)~~

    分类号: X16;P467

    页码: 1789-1802

    总页数: 14

    文件大小: 5363K

    下载量: 866

    相关论文文献

    • [1].污染天气下成都城市热岛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1)
    • [2].夏冬季城市公园与城市热岛/冷岛空间关系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3].城市热岛研究[J]. 河南科技 2020(17)
    • [4].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J]. 生态学杂志 2020(08)
    • [5].亚热带地区典型城市热岛格局分析--以南宁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7)
    • [6].地表城市热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7(01)
    • [7].涿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及现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7(10)
    • [8].城市热岛[J]. 儿童故事画报 2019(18)
    • [9].城市热岛研究综述[J]. 城市地理 2017(16)
    • [10].城市热岛的成因[J]. 农村科学实验 2020(04)
    • [11].重庆城市热岛环流结构和湍流特征的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 2020(03)
    • [12].中国地区城市热岛环流研究进展[J]. 气象科技 2019(01)
    • [13].内陆城市热岛与湖风环流耦合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5)
    • [14].基于遥感的济南市城市热岛原因探究[J]. 居舍 2017(27)
    • [15].空间自相关局部指标在城市热岛界定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 2018(03)
    • [16].多源参数在晋江城市热岛分析中的差异性[J]. 遥感信息 2017(05)
    • [17].环太湖地表城市热岛长期遥感资料分析[J]. 高原气象 2017(05)
    • [18].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容量模型及其应用——以北京地区为例[J]. 遥感学报 2008(05)
    • [19].2002—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热岛(冷岛)效应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3)
    • [20].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效应因子的对比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08(06)
    • [21].京津冀城市扩张对植被和地表城市热岛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4)
    • [22].2008—2013年平度市城市热岛特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6)
    • [23].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夏季地表城市热岛特征与影响因素[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8)
    • [24].等间距法和均值标准差法界定城市热岛的对比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02)
    • [25].城市热岛研究方法概述[J]. 自然灾害学报 2008(06)
    • [26].2015年冬季苏州城市热岛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9)
    • [27].河谷城市与平原城市热岛差异性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10)
    • [28].不同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测绘科学 2016(04)
    • [29].长沙城市热岛的成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1)
    • [30].城市热岛缓减理念与对策体系[J]. 建设科技 2010(07)

    标签:;  ;  ;  ;  ;  ;  

    上海城市热岛与热浪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因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