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相材料论文_王曲,王刚,韩建燊,张伟,赵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相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化硅,材料,永磁,强度,热膨胀,陶瓷,块体。

复相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曲,王刚,韩建燊,张伟,赵鑫[1](2019)在《La_(1-x)Ca_xAl_(0.8)Cr_(0.2)O_3/CaZrO_3(0≤x≤0.2)复相陶瓷材料发射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a_2O_3、Al_2O_3、Zr O_2、Cr_2O_3、Ca CO_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La_(1-x)Ca_xAl_(0.8)Cr_(0.2)O_3/Ca Zr O_3(0≤x≤0.2)复相陶瓷材料,分别通过XRD、SEM和EDS等仪器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其红外吸收曲线。结果表明:当Ca Zr O_3理论生成量和La_(1-x)Ca_xAl_(0.8)Cr_(0.2)O_3的摩尔比小于0.20时复相陶瓷材料在0.76~2.5μm的发射率较La_(0.8)Ca_(0.2)Al_(0.8)Cr_(0.2)O_3得到进一步提高,当Ca Zr O_3理论生成量和La_(1-x)Ca_xAl_(0.8)Cr_(0.2)O_3的摩尔比为0.04时发射率最佳。(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兰文涛,吴爱祥,王贻明[2](2019)在《复相凝水膨胀材料充填性能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相凝水膨胀材料是一种新型矿山充填材料。以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的抗压强度、非固相体积率、膨胀率和表征耐水性能的强度损失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法、随机实验法等,调整外加剂的掺量,研究了各外加剂掺量分别对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充填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外加剂复合作用下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充填性能的变化规律。以随机实验法所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建立3D可视化模型,对多因素复合作用下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的充填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多项式逼近法建立了不同充填性能对应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非晶相凝水剂(SAP)掺量的增加,充填体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逐渐降低;增加气相引入剂(GPA)的掺量能显着增加充填料浆的膨胀率,但会降低充填体的强度和耐水性;增大表面疏水剂(HA)掺量能降低充填体的强度损失率;复相凝水膨胀材料的3 d抗压强度性能受GPA掺量的影响最大,非固相体积率性能主要受SAP掺量的影响,膨胀率性能主要受GPA掺量的影响,强度损失率主要受HA掺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舸,蒋博宇,周秉文,张兴国[3](2019)在《Cu-Zr-Al-Y块体非晶合金复相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铜模喷铸法和等温退火热处理,制备具有不同晶化程度的(Cu_(47)Zr_(45)Al)8)_(98.5)Y_(1.5)块体非晶基复相材料(BMGCs),研究了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增加,(Cu_(47)Zr_(45)Al)8)_(98.5)Y_(1.5)非晶基复相材料的晶化分数(V_f)上升,相转变进程为:非晶→非晶+Cu_(10)Zr_7→非晶+Cu_(10)Zr_7+AlCu_2Zr+Al_2Zr。晶化过程中结晶相的析出强化作用能明显提高合金的显微硬度,760K退火20min后合金最大硬度(HV)可达691。合金断裂强度随退火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小。680K等温退火后合金断裂强度达到最高,为1 950MPa。断口SEM显示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非晶基复相材料断裂模式由韧-脆混合断裂模式向解理脆性断裂模式转变。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控制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等参数对Cu基块体非晶基复相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调控。(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8期)

王坤宇,冯运莉,柳昆[4](2019)在《纳米复相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复相永磁材料是目前最新一代的永磁材料,通过组合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的硬磁相和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的软磁相,其理论最大磁能积((BH)_(max))远远高于NdFeB永磁材料。但是其制备工艺复杂,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相差很多。近几年许多研究者开展了关于纳米复相永磁材料的研究,使该材料的生产工艺逐渐成熟,并且组织性能有了很大提升。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复相永磁材料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合金元素添加、不同热处理方法对纳米复相永磁材料组织和性能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以熔体快淬法为代表的不同制备工艺,并展望了纳米复合永磁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陈惠子,陈建威,赵惠忠,余俊,王相辉[5](2019)在《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复相耐火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钛铝酸钙具有低的热膨胀系数、低的热导率和较高的耐火度。本文主要对1500℃×4h反应制备的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的热学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借助于XRD、SEM和EDS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钛铝酸钙加入量的增加,复相耐火材料的结合性能下降,常温强度先下降后上升,高温抗折强度下降。2)钛铝酸钙的增加会导致低溶相的出现。3)由于热震过程中液相的二次烧结,随着钛铝酸钙的加入,复相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强。(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5-09)

陈建威[6](2019)在《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复相耐火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钦铝酸钙(calcium alumino-titanate;CAT)是一种以 CA6和 Ca((Al0.84Ti0.16)2)6O19为主晶相,CA2、CaTiO3和Rutile为次晶相的耐火资源,具有高的熔点和耐火度、优良的耐磨性能和较低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且高温处理后的CAT中的CA2和Ca((Al0.84Ti0.16)2)6O19相均会转变成CA6。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对固体废弃物资源进行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旨在探索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复相耐火材料的热学、力学和抗碱性气体侵蚀性能及如何最大化的提高钛铝酸钙的利用。本论文以特级高铝矾土熟料、CAT、碳化硅、广西白泥、单质硅粉、α-氧化铝微粉作为原料,以磷酸二氢铝为结合剂,研究了 CAT的加入量和粒度、Y2O3添加量、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对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复相耐火材料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热学、力学性能和抗碱性气体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450℃热处理后,CAT会与复相材料中由金属Si或者SiC氧化生成的SiO2反应生成低熔相和液相,造成CAT中的CA6、CA2与CaTiO3等物相的消失。高的CAT含量会导致复相材料中颗粒与基质的结合变差,从而降低试样的强度、抗热震性和荷重软化温度。(2)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复相耐火材料的碱侵蚀机理可归结如下:a)K2CO3分解产生的钾气体通过裂纹和开口气孔进入到试样的内部;b)钾气体与材料中的Al2O3和SiO2反应生成钾霞石,伴随的体积膨胀导致材料结构的破坏。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烧后形成一种“外部致密内部疏松”的结构,故试样的抗碱性气体侵蚀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该结构外部区域的大小。(3)CAT颗料尺寸大小会显着影响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烧结性能。由于CAT颗粒与矾土颗粒有较好的烧结相容性,而基质中的CAT细粉易产生膨胀效应,故相比于CAT细粉加入的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材料,以CAT颗粒加入的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材料呈现更优良的热震稳定性、更高的力学强度和荷重软化温度、更高的热膨胀系数和更优良的抗碱性气体侵蚀性能。(4)CAT颗粒的碱侵蚀机理可归结如下:a)钾气体通过裂纹和气孔进入到CAT颗粒内部,与钙长石和刚玉物相反应生成钾霞石,并伴随着钙硅钾体系液相和裂纹的形成;b)CAT颗粒内部的气孔可以沉积钾气体。(5)1.5 wt%的Y2O3的加入会改善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试样的“外部致密内部疏松”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抗碱性气体侵蚀性。(6)不同温度处理后的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材料的显微结构表明:a)矾土颗粒中的刚玉物相的聚集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刚玉颗粒的异常长大;b)当温度>1450℃,CAT颗粒中的莫来石晶须开始露出液相表面,且在温度为1600℃时,呈现最好的结晶晶形;c)由于SiC的氧化和钙离子的扩散,SiC颗粒表面的富钙区域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7)在还原性气氛下,CAT中会保留部分的CA6物相。CAT颗粒的侵蚀机理可归结为:a)钾气体通过层片状的CA6晶粒的间隙进入并沉积在具有高含量CA6物相的CAT颗粒内部;b)钾气体与具有低含量CA6物相的CAT颗粒中的刚玉和钙长石反应生成钾霞石,伴随着体积膨胀,且存在于CAT中的Al2O3-CaO-SiO2液相量降低,导致试样结构的破坏。(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戴大伟[7](2019)在《轻量化Sialon-莫来石复相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温工业的节能降耗日益得到重视。耐火材料常应用于高温窑炉的内衬中,在节能降耗的需求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耐火材料的轻量化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工作以恩施特种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开发具有高强度、低导热系数和高耐磨损性能的轻量Sialon-莫来石复相材料,对轻量耐火材料的拓展和恩施高岭土的高附加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首先研究原料组成和热处理温度对合成的莫来石相、强度及耐磨损性能的影响;其次,研究还原剂种类、加入量和热处理温度对利用高岭土通过还原氮化法合成Sialon粉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Sialon相的引入方式、引入量、烧结气氛和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轻量莫来石基耐火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其常温耐压强度、耐磨损性能等性能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高岭土细粉、高铝矾土细粉、活性α-Al_2O_3微粉和硅微粉作为原料,可以合成出轻量莫来石材料。柱状莫来石的生成有利于提升材料的强度,也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损性能。(2)采用高岭土、还原剂(炭黑、金属铝粉和单质硅粉)为主要原料,通过还原氮化法在1500°C保温3h热处理后可以制备出Sialon相对含量为67.1%的复合粉体。相比于炭黑-硅复合方式,炭黑-铝及炭黑-铝-硅复合方式还原能力更强;硅、铝及炭黑同时引入有利于在1400-1500°C条件下将高岭土矿转化为Sialon相。(3)采用高岭土和预合成的Sialon复合粉体、活性α-Al_2O_3微粉为主要原料,在氮气气氛下1500-1600°C保温3h可以制备出轻量Sialon-莫来石复合材料;引入部分预合成复合粉体,使得试样中Sialon含量为10wt%,其在1600°C热处理温度下的常温耐压强度最高可达到189MPa,且显气孔率保持在20%左右;在空气气氛下热处理后的试样,难以观测到Sialon相,可推测大部分Sialon相被氧化,但常温耐压强度有所提高。(4)采用高岭土、金属铝粉、单质硅粉、活性α-Al_2O_3微粉、炭黑和预合成Sialon复合粉体为主要原料,在氮气气氛下1500-1600°C保温3h可以制备出显气孔率超过20%的Sialon-莫来石复合材料,但材料的常温耐压强度及耐磨损性能随理论引入Sialon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通过引入部分预合成Sialon复合粉体作为晶种的试样经1600°C热处理后常温耐压强度可以达到183MPa;与轻量莫来石材料相比,两者常温耐压强度相当,但前者具有更低的导热系数和磨损率。(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威,王奎,李玲[8](2019)在《Si_3N_4-hBN复相陶瓷材料在海水环境中的摩擦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压烧结制备不同含量hBN的Si_3N_4复相陶瓷材料,利用MMW-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Si_3N_4-hBN复相陶瓷材料与Ti6Al4V钛合金在海水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观察分析材料的磨损形貌;同时采用EDS能谱仪对摩擦表面的元素分布进行定性分析并且对摩擦表面膜的元素分布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hBN的加入降低了Si_3N_4陶瓷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海水环境,20 N、1 000r/min条件下,纯氮化硅(0.467,1.01×10-5 mm~3/Nm)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高于hBN含量为5%(0.411,5.58×10-6mm~3/Nm)和10%(0.417,6.55×10-6 mm~3/Nm)的Si_3N_4复相陶瓷材料,低于hBN含量为20%(0.505,2.07×10-5 mm~3/Nm)和30%(0.485,1.34×10-5 mm~3/Nm)的Si_3N_4复相陶瓷材料.当hBN含量为5%时,摩擦配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最低,表明了Si_3N_4-5 wt.%hBN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这归因于TC4盘试样表面生成了具有润滑作用的SiO_2、TiO_2、Fe_2O_3、Al(OH)3和Mg(OH)2等物质,该物质不仅能改善配副摩擦的摩擦因数,还对摩擦表面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国涛,李光伟,杨景琪[9](2019)在《复相增韧技术在建筑陶瓷材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材料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特别是建筑陶瓷大规格产品应用的多元化,但其脆性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简单介绍了目前陶瓷材料的增韧方法、复相增韧机理,综述了陶瓷材料增韧特别是建筑陶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陶瓷》期刊2019年01期)

黄健,黄晨,梁艳珍,徐笑阳[10](2018)在《堇青石微晶玻璃结合碳化硅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gO-Al_2O_3-SiO_2(MAS)系玻璃作为高温结合剂,经1430℃×2 h的烧成和1350℃×2 h的热处理,制备了堇青石微晶玻璃结合碳化硅复相陶瓷材料,并利用XRD和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烧成温度和微晶玻璃的化学组成对复相陶瓷的组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430℃烧成MAS系玻璃可形成液相包裹SiC颗粒,起到填充气孔的作用,再经1350℃保温2 h热处理可使玻璃中析出呈团簇状且粒径小于1μm的堇青石微晶。提高烧成温度至1470℃导致SiC剧烈氧化和方石英的析出,不利于材料的热膨胀性能。适当提高玻璃中MgO的含量有利于堇青石的析出和热膨胀系数的降低,其中,经1430℃烧成SC-A2配方样品的热膨胀系数最低,为5.2×10~(-6)·℃~(-1)。(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8年12期)

复相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相凝水膨胀材料是一种新型矿山充填材料。以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的抗压强度、非固相体积率、膨胀率和表征耐水性能的强度损失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法、随机实验法等,调整外加剂的掺量,研究了各外加剂掺量分别对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充填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外加剂复合作用下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充填性能的变化规律。以随机实验法所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建立3D可视化模型,对多因素复合作用下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的充填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多项式逼近法建立了不同充填性能对应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非晶相凝水剂(SAP)掺量的增加,充填体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逐渐降低;增加气相引入剂(GPA)的掺量能显着增加充填料浆的膨胀率,但会降低充填体的强度和耐水性;增大表面疏水剂(HA)掺量能降低充填体的强度损失率;复相凝水膨胀材料的3 d抗压强度性能受GPA掺量的影响最大,非固相体积率性能主要受SAP掺量的影响,膨胀率性能主要受GPA掺量的影响,强度损失率主要受HA掺量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相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王曲,王刚,韩建燊,张伟,赵鑫.La_(1-x)Ca_xAl_(0.8)Cr_(0.2)O_3/CaZrO_3(0≤x≤0.2)复相陶瓷材料发射率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9

[2].兰文涛,吴爱祥,王贻明.复相凝水膨胀材料充填性能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3].王舸,蒋博宇,周秉文,张兴国.Cu-Zr-Al-Y块体非晶合金复相材料的力学性能[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4].王坤宇,冯运莉,柳昆.纳米复相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5].陈惠子,陈建威,赵惠忠,余俊,王相辉.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复相耐火材料的制备与表征[C].2019年全国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6].陈建威.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复相耐火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7].戴大伟.轻量化Sialon-莫来石复相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8].陈威,王奎,李玲.Si_3N_4-hBN复相陶瓷材料在海水环境中的摩擦学特性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9].张国涛,李光伟,杨景琪.复相增韧技术在建筑陶瓷材料中的应用[J].山东陶瓷.2019

[10].黄健,黄晨,梁艳珍,徐笑阳.堇青石微晶玻璃结合碳化硅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J].中国陶瓷.2018

论文知识图

复合材料各相ED...双层电容器及等效电路图不同烧结温度制备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普通和超声拉伸ZTA试件断口电镜照片半固态保温时间(a)1min,(b)3min,(c)...超声激励频率对核函数的影响

标签:;  ;  ;  ;  ;  ;  ;  

复相材料论文_王曲,王刚,韩建燊,张伟,赵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